第二百四十一章 哭笑不得的商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君,大海之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身怀六甲,渐显丰盈,慵懒地倚在那水榭卧榻上,盖着一床薄毯的钱一娘接过了侍女递来的羹汤喝了一口之后,好奇地向着那正在一旁,拿着一张纸在那教朱见深这小家伙折纸船的朱祁镇询问道。
而那周妃一脸宠溺与骄傲之色地看着虎头虎脑的朱见深在那笨拙地学着朱祁镇的动作,将一张好好的白纸折得歪七八扭的,至于那娜仁,这会子正拿着一把匕首,正在削制着一块块已然硝制好的牛皮片,然后用她那灵巧的手指,将那些削制好的牛皮片穿联在一块。
这是她正在为自己的丈夫朱祁镇制作皮甲,作为一位草原上的女性,为自己即将出征的丈夫制作一套护身的甲具,是一种风俗,朱祁镇相劝无果之后,亦只能由得这位性格固执的郡主殿下。
“自然是重要的,要知道,我大明如今南方商贸繁盛,便是利益于海事,不过可惜的是,朝庭开辟了海路,却一直未有大加利用,反倒是民间的商贾之士从中获利极丰……”朱祁镇终于折好了一艘小纸船,将那纸船交给到了一脸期待的朱见深的手中。
小家伙兴奋地将那小纸船捧在了手里边,奶声奶气地谢谢父皇之后,在那周妃和万贞儿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水榭的前沿,将那纸船放入了水中,随着那万贞儿轻伸素手于那碧水之中轻柔地划动,那艘小纸船随着那划水而泛起来的涟漪,缓缓地晃动着,向着那池塘的深处摇摇晃晃地飘荡而去,换来了朱见深兴奋的欢呼声。“父皇,你看船,船会自己游了。”
“这孩子,这不是船在自己游,是你万姑姑的手荡起的水波,才把那船给推着走的。”周妃不由得捏了一把朱见深那肉呼呼的脸蛋,宠溺地笑道。
“陛下,不是说藏富于民,则国泰而民安吗,莫非陛下觉得不妥?”钱一娘抚着那高挺如丘的腹部,一脸的好奇之色,便是那万贞儿等人也都把注意力转了过来。
“藏富于民,自然是好的,可是,百姓们不能以损坏国家的制度来获得财富,那样的话,国家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国家是什么,是一个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或者说国家是一台机器。”朱祁镇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考虑了一番之后,将自己大脑里边关于国家的政治学知识,努力地转变为钱一娘等人所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
“就像唐太宗所言,而百姓,是那涛涛的大河之水,能沉舟,亦能浮舟,而大唐就是一艘船,而这艘船,也同样可以用来借指大明。”
“比如国家,也就是朝庭,需要有行使国家意志的权力的官员,还有保证这种权利的强制机关,军队、锦衣卫都是,另外,当然还有需要供养官吏和强制机关的捐税……”
“国家是是依靠百姓才能够建立起来的,国家的强大与否,来源于百姓的供给和付出的多少,而国家不光是索取,也需要付出,例如给百姓予以保护,让他们能够平安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其他人的侵害。
而双方之间应该怎么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呢,靠的,就是律法,不论是朝庭,还是百姓,双方都皆须遵守,这样,大家才能够和平地共处。而当有一方破坏了这个规则,那么,就会发生动荡……”
“可这跟藏富于民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忍不住开口询问的,却是那正在行使起居郎的责任的钱钟,看到几双眼睛全都扫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突然打扰到了朱祁镇说话的钱钟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想要向朱祁镇请罪。
朱祁镇笑着摆了摆手,继续言道:“看似无关,实则有关……”朱祁镇清了清嗓子之后,开始显摆起了自己来到了古代以来努力专研古代政治家们的经验和教训所获得的关于这一类的知识起来。
自古以来,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怕是没有一个,但是,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
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而朱祁镇的偏宜曾祖父的爹(这么说没错吧?)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朱无璋向来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谓:“民者,国之本也”,国家之所以发产生动荡,那是因为百姓不安。
朱元璋认识到安民乃求得天下大治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安民呢?“民窘于衣食或迫于苛政则逃”。朱元璋认为民之不安的原因有二:一为窘于衣食,二为迫于苛政。因此他特别重视“藏富于民”与吏治的整肃。谓:“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在封建社会里,“藏富于民”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衣食问题。
朱元璋说:“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桑”。故而针对当时“天下初定,民财力俱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调整土地关系,奖励垦殖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藏富于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轻摇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强调要把赋役剥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把百姓榨取得连裤子都要当掉,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那么,必然老百姓就会心生怨意,而国家的基础也就会开始产生动摇。
所以,大明的国策一向就是轻摇薄赋,而由朱元璋至今,数十年过去了,大明帝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民间的富裕程度,几可与前宋比肩,但是,大明的税赋收入,却仍旧低得可怜,反正也就是两百余万两。
可是,朱祁镇仅仅通过宣府一地的贸易,仅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获得了接近大明帝国一个国家近一年的税赋收入,从这一点上来看,朱祁镇这才发现,原来大明真的不穷。当然不是指那些从土地里捞食的农民们,而是指那些以买卖贸易为主业的商贾们,他们真的不穷。甚至可以说,富得流油。
但是,大明对于商税的征收率之低,却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
--------------------
:啊啊啊,资料,让人发疯的资料,靠靠靠,明天再加把劲。RO
“夫君,大海之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身怀六甲,渐显丰盈,慵懒地倚在那水榭卧榻上,盖着一床薄毯的钱一娘接过了侍女递来的羹汤喝了一口之后,好奇地向着那正在一旁,拿着一张纸在那教朱见深这小家伙折纸船的朱祁镇询问道。
而那周妃一脸宠溺与骄傲之色地看着虎头虎脑的朱见深在那笨拙地学着朱祁镇的动作,将一张好好的白纸折得歪七八扭的,至于那娜仁,这会子正拿着一把匕首,正在削制着一块块已然硝制好的牛皮片,然后用她那灵巧的手指,将那些削制好的牛皮片穿联在一块。
这是她正在为自己的丈夫朱祁镇制作皮甲,作为一位草原上的女性,为自己即将出征的丈夫制作一套护身的甲具,是一种风俗,朱祁镇相劝无果之后,亦只能由得这位性格固执的郡主殿下。
“自然是重要的,要知道,我大明如今南方商贸繁盛,便是利益于海事,不过可惜的是,朝庭开辟了海路,却一直未有大加利用,反倒是民间的商贾之士从中获利极丰……”朱祁镇终于折好了一艘小纸船,将那纸船交给到了一脸期待的朱见深的手中。
小家伙兴奋地将那小纸船捧在了手里边,奶声奶气地谢谢父皇之后,在那周妃和万贞儿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水榭的前沿,将那纸船放入了水中,随着那万贞儿轻伸素手于那碧水之中轻柔地划动,那艘小纸船随着那划水而泛起来的涟漪,缓缓地晃动着,向着那池塘的深处摇摇晃晃地飘荡而去,换来了朱见深兴奋的欢呼声。“父皇,你看船,船会自己游了。”
“这孩子,这不是船在自己游,是你万姑姑的手荡起的水波,才把那船给推着走的。”周妃不由得捏了一把朱见深那肉呼呼的脸蛋,宠溺地笑道。
“陛下,不是说藏富于民,则国泰而民安吗,莫非陛下觉得不妥?”钱一娘抚着那高挺如丘的腹部,一脸的好奇之色,便是那万贞儿等人也都把注意力转了过来。
“藏富于民,自然是好的,可是,百姓们不能以损坏国家的制度来获得财富,那样的话,国家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国家是什么,是一个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或者说国家是一台机器。”朱祁镇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考虑了一番之后,将自己大脑里边关于国家的政治学知识,努力地转变为钱一娘等人所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
“就像唐太宗所言,而百姓,是那涛涛的大河之水,能沉舟,亦能浮舟,而大唐就是一艘船,而这艘船,也同样可以用来借指大明。”
“比如国家,也就是朝庭,需要有行使国家意志的权力的官员,还有保证这种权利的强制机关,军队、锦衣卫都是,另外,当然还有需要供养官吏和强制机关的捐税……”
“国家是是依靠百姓才能够建立起来的,国家的强大与否,来源于百姓的供给和付出的多少,而国家不光是索取,也需要付出,例如给百姓予以保护,让他们能够平安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其他人的侵害。
而双方之间应该怎么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呢,靠的,就是律法,不论是朝庭,还是百姓,双方都皆须遵守,这样,大家才能够和平地共处。而当有一方破坏了这个规则,那么,就会发生动荡……”
“可这跟藏富于民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忍不住开口询问的,却是那正在行使起居郎的责任的钱钟,看到几双眼睛全都扫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突然打扰到了朱祁镇说话的钱钟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想要向朱祁镇请罪。
朱祁镇笑着摆了摆手,继续言道:“看似无关,实则有关……”朱祁镇清了清嗓子之后,开始显摆起了自己来到了古代以来努力专研古代政治家们的经验和教训所获得的关于这一类的知识起来。
自古以来,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怕是没有一个,但是,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
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而朱祁镇的偏宜曾祖父的爹(这么说没错吧?)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朱无璋向来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谓:“民者,国之本也”,国家之所以发产生动荡,那是因为百姓不安。
朱元璋认识到安民乃求得天下大治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安民呢?“民窘于衣食或迫于苛政则逃”。朱元璋认为民之不安的原因有二:一为窘于衣食,二为迫于苛政。因此他特别重视“藏富于民”与吏治的整肃。谓:“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在封建社会里,“藏富于民”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衣食问题。
朱元璋说:“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桑”。故而针对当时“天下初定,民财力俱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调整土地关系,奖励垦殖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藏富于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轻摇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强调要把赋役剥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把百姓榨取得连裤子都要当掉,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那么,必然老百姓就会心生怨意,而国家的基础也就会开始产生动摇。
所以,大明的国策一向就是轻摇薄赋,而由朱元璋至今,数十年过去了,大明帝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民间的富裕程度,几可与前宋比肩,但是,大明的税赋收入,却仍旧低得可怜,反正也就是两百余万两。
可是,朱祁镇仅仅通过宣府一地的贸易,仅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获得了接近大明帝国一个国家近一年的税赋收入,从这一点上来看,朱祁镇这才发现,原来大明真的不穷。当然不是指那些从土地里捞食的农民们,而是指那些以买卖贸易为主业的商贾们,他们真的不穷。甚至可以说,富得流油。
但是,大明对于商税的征收率之低,却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
--------------------
:啊啊啊,资料,让人发疯的资料,靠靠靠,明天再加把劲。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