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灭赤松德赞当封万户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给民力造成极大的负担。
可是,不打又不行。
张瑄进退两难。
张巡迟疑了一下,低低道,“王爷,以下官之见,此刻我们不宜轻启战端。区区一个赤松德赞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吐蕃国力大损,三五年内不会形成威胁,况且青海陇朔有8万大军坐镇,纵然吐蕃来犯,也一无所惧。”
张瑄摇了摇头,淡淡道,“张大人,你太过轻视这个赤松德赞。此人非同一般,有他在吐蕃,假以时日,李光弼很难是他的对手。纵然能守住,也会非常狼狈。”
“8万大军坐镇青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彻底将钉子拔除……否则,本王不会安心!”
“张大人,速传李光弼、杨涟秘密昼夜兼程返回灵州面见本王。同时,传讯河西哥舒翰——让崔进亲自跑一趟,持本王金牌面见哥舒翰,就说本王向河西暂借粮草辎重一批,日后当双倍偿还。”
“请哥舒翰下令河西各州府县,调集粮草就近运往青海,由青海都督府统一调配,不得有误!”
张瑄的声音一落,张巡的脸色就一变。他知道,这意味着张瑄已经下定决心,再打吐蕃。在安禄山即将起兵叛乱的时刻,让李光弼的青海都督府守军奔袭吐蕃,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上策。
张巡心里有些不同看法,但他一向习惯了无条件服从张瑄的命令,因此也没敢说什么,默默领命而去。
五日后。
李光弼和杨涟率几个亲兵先后赶回灵州,进了永宁王府。
张瑄在这个时候,突然召两人回灵州,好战和敏感的李光弼早已猜出了几分。从张瑄下令让他密切关注吐蕃动静时,李光弼就猜出,张瑄必会再布置一场对吐蕃的战争,只不过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李光弼和杨涟并肩走进张瑄的书房,见两人进门,张瑄呵呵一笑,起身摆了摆手道,“两位大将军,请坐。”
李光弼上前一步躬身施礼慨然道,“大帅,末将有礼了!”
“杨涟见过大帅!”
“好了,不必多礼,坐。如烟如玉,上茶。”
如烟和如玉上好了茶,知道张瑄有军机大事要说,不敢怠慢,立即退了下去,关紧了门户。
张瑄望着李光弼和杨涟,微微一笑,“两位远道而来,本该为你们设宴洗尘,但事情紧急,就委屈两位了。”
“末将等不敢!”李光弼和杨涟一起起身道。
“好了,本王也不给两位寒暄客套了。”张瑄起身站在了军事地图前面,扬手指着地图凝声道,“赤松德赞返回吐蕃,赤柱王位被夺,吐蕃形势巨变。但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赤松德赞正在赶往逻些城的路上,赤柱率手下残兵下落不明。以本王估算,目前逻些城周边吐蕃军马不会超过三万人。”张瑄目光一凝,猛然扭头望着李光弼和杨涟,眸子里的神光透射,“李光弼,本王且来问你,若是让你率军四万奔袭吐蕃,与吐蕃人一战,你有几成战胜的把握?”
李光弼神色一震,略一沉吟才大声回道,“回王爷的话,吐蕃内乱纷争已久,兵力羸弱,若是举大军奔袭吐蕃腹地,打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末将当有7成以上的把握。若是仅仅袭扰,而并非与吐蕃正面作战,末将当有9成以上的把握。”启航更新组幽灵
“大帅,末将率军于两宁州绿洲之上休整多时,将士们士气高涨,若能与吐蕃人一战,必扬我大唐军威,不负王爷使命!”李光弼微微有些兴奋地大声道。
他领兵在吐谷浑故地镇守多时了,手下将士其实并没有真正与吐蕃人交过手,早就憋着一股气要跟吐蕃人过过招了。
杨涟却眉梢一挑,感觉张瑄在这个时候举大兵进攻吐蕃,挑起战端,并不妥当。但杨涟对张瑄敬若天人,明白张瑄自有主张,也就没有开口说什么。
张瑄点了点头,沉声道,“李光弼,本王决定与吐蕃人一战。此战事关重大,许胜不许败!”
张瑄扬手指着地图,“你率军四万绕过扎陵湖,折返西进奔袭纳木湖,一路之上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尽最大限度烧毁吐蕃粮仓和吐蕃军屯戍堡……到达纳木湖之后,立即北上突袭齐林错城,略事休整。”
“在齐林错,与吐蕃人一战。若是事有可为,直入逻些城;若事不可为,则由齐林错北上,退守两宁州。”
“此战,本王已经传书河西,河西大都督府会竭尽全力支援你大军所需粮草辎重;河西哥舒翰会佯攻吐蕃北线,而本王亦会命杨涟率军两万由青海南下奔袭非川。如此两路大军佯攻吐蕃,配合你主力大军作战。”
“三路同进,吐蕃人必然会分兵相抗,再加上安西、剑南两镇的牵制,其实你真正所要面对的吐蕃军马至多三万余人。我军虽深入吐蕃腹地,但真正交锋,战胜的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当然,战况瞬息万变,一切还需你临机应变。记住本王的话,事有可为便拿下逻些城,事不可为便烧毁吐蕃粮草辎重掳掠吐蕃牛羊给养退守两宁州。”
“不可轻敌冒进!不可做无谓的流血牺牲!”
“吐蕃人现在还是一只病虎,本王希望你这一次能将这只病虎打残打废,再不给他苟延残喘的机会!”
“本王就在灵州等候你的好消息。李光弼,此战若成,吐蕃人必元气大伤,甚至可将半个吐蕃疆土再次纳入我朝版图,平定吐蕃指日可待。而由此一来,本王可再无后顾之忧,安心应对安禄山之变。”
李光弼神色一肃,躬身下去,朗声道,“末将遵命!末将一定不辜负大帅厚望!”
“好。”张瑄点了点头,转头望着杨涟,沉声道,“杨涟,你的任务是南下奔袭非川,但却尽量避开与吐蕃军马正面作战,本王还是那句话,能抢的抢不能抢的就烧毁,尽量在吐蕃境内掳掠破坏……”
“以战养战,这是本王的目标。本王一向以为,尔等八万兵马屯聚青海一线,主动出击才是真正的防守。以后要逐步形成规制,每隔数月,大军便轮番出击,在吐蕃境内实战练兵,一点点蚕食占据吐蕃土地!”
李光弼和杨涟相视了一眼,一起躬身下去,高呼道,“大帅英明!”
张瑄大步走回桌案背后,凝重道,“通令下去,本王已经奏报朝廷和吾皇陛下,攻破逻些城活捉或者灭杀吐蕃王赤松德赞者,封万户侯!”
……
……
李光弼和杨涟在永宁王府略事休息,吃了一点东西,然后立即拜别张瑄连夜返回驻地。随着两人的回返,一场唐蕃大战再次拉开序幕。
这场骤然激发的大战,惊落一地眼球。
谁都没有想到,张瑄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吐蕃发动战争。吐蕃人没有想到,安禄山也没有想到。
李光弼和杨涟走后,张巡又来求见。
“王爷,朝廷那边,如何奏报,还请王爷吩咐。”张巡的脸色有些复杂。不经朝廷允许,擅自主动对吐蕃用兵,这可是大忌讳。若是成功实现了张瑄的战略意图——再次占吐蕃领土还好,还能有个交代,若是吃了败仗,损兵折将,张瑄必获重罪。
张瑄淡然一笑,“张大人不必为难。此事先暂缓向朝廷通报,如果本王没有判断错误,安禄山马上就要起兵反叛了。战火一开,天下大乱,朝廷就顾不上青海一线了……”
“速速传令各军,即刻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兵平叛!”
“是,下官遵命。”张巡长出了一口气,领命而去。
他在张瑄手下做事多时了,对于张瑄的性情非常了解。既然张瑄这么说了,肯定就不容忤逆。作为一个铁杆下属,他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
虽然他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担心李光弼会在吐蕃吃败仗,导致陇朔元气大伤。如果引来吐蕃人的报复性反扑,恐怕陇朔的压力会更大。
他却不知,张瑄的整个战略部署已经做出了细微的调整。
原先,张瑄是希望在安禄山起兵的第一时间就即刻东进杀向范阳腹地,给安禄山后背上来一刀,从而延缓范阳叛军的进程,争取在黄河以北与安禄山大决战;但现在,根据形势的变化,他决定先将吐蕃这个后背大患解决掉,然后再定行止——
若是叛军望风披靡,河南军抵挡不住,他便率军南下进占潼关,利用潼关天险,阻挡叛军,保卫关中。若是颜真卿能发挥作用,让安禄山叛军不是那么轻易的长驱直入,他便率军经庆州兵进东都洛阳方向,力争在河南一地与安禄山决战。
望着张巡匆匆离去的背影,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吐蕃不比回纥或者南诏,吐蕃就像是一头睡在陇朔身侧的猛虎,一个不小心,就会跃起伤人。陇朔目前就是张瑄的大本营,他不希望自己征讨安禄山的时候,自己的后院起火。这才是他决心兵走险招的关键因素。
当然,赤柱的倒台、赤松德赞的东山再起,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给民力造成极大的负担。
可是,不打又不行。
张瑄进退两难。
张巡迟疑了一下,低低道,“王爷,以下官之见,此刻我们不宜轻启战端。区区一个赤松德赞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吐蕃国力大损,三五年内不会形成威胁,况且青海陇朔有8万大军坐镇,纵然吐蕃来犯,也一无所惧。”
张瑄摇了摇头,淡淡道,“张大人,你太过轻视这个赤松德赞。此人非同一般,有他在吐蕃,假以时日,李光弼很难是他的对手。纵然能守住,也会非常狼狈。”
“8万大军坐镇青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彻底将钉子拔除……否则,本王不会安心!”
“张大人,速传李光弼、杨涟秘密昼夜兼程返回灵州面见本王。同时,传讯河西哥舒翰——让崔进亲自跑一趟,持本王金牌面见哥舒翰,就说本王向河西暂借粮草辎重一批,日后当双倍偿还。”
“请哥舒翰下令河西各州府县,调集粮草就近运往青海,由青海都督府统一调配,不得有误!”
张瑄的声音一落,张巡的脸色就一变。他知道,这意味着张瑄已经下定决心,再打吐蕃。在安禄山即将起兵叛乱的时刻,让李光弼的青海都督府守军奔袭吐蕃,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上策。
张巡心里有些不同看法,但他一向习惯了无条件服从张瑄的命令,因此也没敢说什么,默默领命而去。
五日后。
李光弼和杨涟率几个亲兵先后赶回灵州,进了永宁王府。
张瑄在这个时候,突然召两人回灵州,好战和敏感的李光弼早已猜出了几分。从张瑄下令让他密切关注吐蕃动静时,李光弼就猜出,张瑄必会再布置一场对吐蕃的战争,只不过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李光弼和杨涟并肩走进张瑄的书房,见两人进门,张瑄呵呵一笑,起身摆了摆手道,“两位大将军,请坐。”
李光弼上前一步躬身施礼慨然道,“大帅,末将有礼了!”
“杨涟见过大帅!”
“好了,不必多礼,坐。如烟如玉,上茶。”
如烟和如玉上好了茶,知道张瑄有军机大事要说,不敢怠慢,立即退了下去,关紧了门户。
张瑄望着李光弼和杨涟,微微一笑,“两位远道而来,本该为你们设宴洗尘,但事情紧急,就委屈两位了。”
“末将等不敢!”李光弼和杨涟一起起身道。
“好了,本王也不给两位寒暄客套了。”张瑄起身站在了军事地图前面,扬手指着地图凝声道,“赤松德赞返回吐蕃,赤柱王位被夺,吐蕃形势巨变。但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赤松德赞正在赶往逻些城的路上,赤柱率手下残兵下落不明。以本王估算,目前逻些城周边吐蕃军马不会超过三万人。”张瑄目光一凝,猛然扭头望着李光弼和杨涟,眸子里的神光透射,“李光弼,本王且来问你,若是让你率军四万奔袭吐蕃,与吐蕃人一战,你有几成战胜的把握?”
李光弼神色一震,略一沉吟才大声回道,“回王爷的话,吐蕃内乱纷争已久,兵力羸弱,若是举大军奔袭吐蕃腹地,打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末将当有7成以上的把握。若是仅仅袭扰,而并非与吐蕃正面作战,末将当有9成以上的把握。”启航更新组幽灵
“大帅,末将率军于两宁州绿洲之上休整多时,将士们士气高涨,若能与吐蕃人一战,必扬我大唐军威,不负王爷使命!”李光弼微微有些兴奋地大声道。
他领兵在吐谷浑故地镇守多时了,手下将士其实并没有真正与吐蕃人交过手,早就憋着一股气要跟吐蕃人过过招了。
杨涟却眉梢一挑,感觉张瑄在这个时候举大兵进攻吐蕃,挑起战端,并不妥当。但杨涟对张瑄敬若天人,明白张瑄自有主张,也就没有开口说什么。
张瑄点了点头,沉声道,“李光弼,本王决定与吐蕃人一战。此战事关重大,许胜不许败!”
张瑄扬手指着地图,“你率军四万绕过扎陵湖,折返西进奔袭纳木湖,一路之上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尽最大限度烧毁吐蕃粮仓和吐蕃军屯戍堡……到达纳木湖之后,立即北上突袭齐林错城,略事休整。”
“在齐林错,与吐蕃人一战。若是事有可为,直入逻些城;若事不可为,则由齐林错北上,退守两宁州。”
“此战,本王已经传书河西,河西大都督府会竭尽全力支援你大军所需粮草辎重;河西哥舒翰会佯攻吐蕃北线,而本王亦会命杨涟率军两万由青海南下奔袭非川。如此两路大军佯攻吐蕃,配合你主力大军作战。”
“三路同进,吐蕃人必然会分兵相抗,再加上安西、剑南两镇的牵制,其实你真正所要面对的吐蕃军马至多三万余人。我军虽深入吐蕃腹地,但真正交锋,战胜的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当然,战况瞬息万变,一切还需你临机应变。记住本王的话,事有可为便拿下逻些城,事不可为便烧毁吐蕃粮草辎重掳掠吐蕃牛羊给养退守两宁州。”
“不可轻敌冒进!不可做无谓的流血牺牲!”
“吐蕃人现在还是一只病虎,本王希望你这一次能将这只病虎打残打废,再不给他苟延残喘的机会!”
“本王就在灵州等候你的好消息。李光弼,此战若成,吐蕃人必元气大伤,甚至可将半个吐蕃疆土再次纳入我朝版图,平定吐蕃指日可待。而由此一来,本王可再无后顾之忧,安心应对安禄山之变。”
李光弼神色一肃,躬身下去,朗声道,“末将遵命!末将一定不辜负大帅厚望!”
“好。”张瑄点了点头,转头望着杨涟,沉声道,“杨涟,你的任务是南下奔袭非川,但却尽量避开与吐蕃军马正面作战,本王还是那句话,能抢的抢不能抢的就烧毁,尽量在吐蕃境内掳掠破坏……”
“以战养战,这是本王的目标。本王一向以为,尔等八万兵马屯聚青海一线,主动出击才是真正的防守。以后要逐步形成规制,每隔数月,大军便轮番出击,在吐蕃境内实战练兵,一点点蚕食占据吐蕃土地!”
李光弼和杨涟相视了一眼,一起躬身下去,高呼道,“大帅英明!”
张瑄大步走回桌案背后,凝重道,“通令下去,本王已经奏报朝廷和吾皇陛下,攻破逻些城活捉或者灭杀吐蕃王赤松德赞者,封万户侯!”
……
……
李光弼和杨涟在永宁王府略事休息,吃了一点东西,然后立即拜别张瑄连夜返回驻地。随着两人的回返,一场唐蕃大战再次拉开序幕。
这场骤然激发的大战,惊落一地眼球。
谁都没有想到,张瑄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吐蕃发动战争。吐蕃人没有想到,安禄山也没有想到。
李光弼和杨涟走后,张巡又来求见。
“王爷,朝廷那边,如何奏报,还请王爷吩咐。”张巡的脸色有些复杂。不经朝廷允许,擅自主动对吐蕃用兵,这可是大忌讳。若是成功实现了张瑄的战略意图——再次占吐蕃领土还好,还能有个交代,若是吃了败仗,损兵折将,张瑄必获重罪。
张瑄淡然一笑,“张大人不必为难。此事先暂缓向朝廷通报,如果本王没有判断错误,安禄山马上就要起兵反叛了。战火一开,天下大乱,朝廷就顾不上青海一线了……”
“速速传令各军,即刻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兵平叛!”
“是,下官遵命。”张巡长出了一口气,领命而去。
他在张瑄手下做事多时了,对于张瑄的性情非常了解。既然张瑄这么说了,肯定就不容忤逆。作为一个铁杆下属,他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
虽然他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担心李光弼会在吐蕃吃败仗,导致陇朔元气大伤。如果引来吐蕃人的报复性反扑,恐怕陇朔的压力会更大。
他却不知,张瑄的整个战略部署已经做出了细微的调整。
原先,张瑄是希望在安禄山起兵的第一时间就即刻东进杀向范阳腹地,给安禄山后背上来一刀,从而延缓范阳叛军的进程,争取在黄河以北与安禄山大决战;但现在,根据形势的变化,他决定先将吐蕃这个后背大患解决掉,然后再定行止——
若是叛军望风披靡,河南军抵挡不住,他便率军南下进占潼关,利用潼关天险,阻挡叛军,保卫关中。若是颜真卿能发挥作用,让安禄山叛军不是那么轻易的长驱直入,他便率军经庆州兵进东都洛阳方向,力争在河南一地与安禄山决战。
望着张巡匆匆离去的背影,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吐蕃不比回纥或者南诏,吐蕃就像是一头睡在陇朔身侧的猛虎,一个不小心,就会跃起伤人。陇朔目前就是张瑄的大本营,他不希望自己征讨安禄山的时候,自己的后院起火。这才是他决心兵走险招的关键因素。
当然,赤柱的倒台、赤松德赞的东山再起,促使他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