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惊弓之鸟

第二百九十四章 惊弓之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四章 惊弓之鸟

    其实,赵武想说的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里,一名统帅的阵亡跟一名普通人的阵亡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国内马上会有新的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引领晋国前进。

    与之相对应的是:代国就不同了,奴隶制的代国,国君是整个国家的大脑,一旦大脑受到危害,其余的代国人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对面的代军突然炸营就说明了这点。而代军的崩溃意味着:中行吴已经开始对代国都城进行攻击。这一战况经过辗转传递,在赵武援兵到来之后,终于压制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大脑的代人能不炸营嘛?

    日落时分,阳党返回河的南岸,证实了赵武的猜测:“河对岸代军全撤了,燕公子离不见踪影,代军连帅帐都没有收拾,行李都丢弃在原地,我从帐篷里发现几封竹简信,信上说:庚午日(十一天前)中行吴开始攻击代国国都,晋人攻城日夜不停,代君生命处于危机当中,因此要求各部酋立即回援,以解救国都围困——主上,代军都冲他们的国都去了,我们过河安营吧。”

    众人都用殷切的目光望向赵武,赵武轻轻一笑:“中行吴攻城日夜不停,这得多大的伤亡?他中行吴只带了一个军,怎就不记得曲沃的教训,面对坚城,岂可硬攻……至于你们,你们蠢蠢欲动,拿到忘了之前我们的商议?似乎,几天前大家都要求放任代军溃散,如今我们的战略目地已经实现了,着什么急。”

    稍停,好像是在说服自己,赵武自言自语:“我是来‘占领’的,代人溃散而逃了,土地还在,而我的战略目的就是土地,至于代国的国都,中行吴既然敢跳出来,那就必须承担责任。我答应过他,这份灭国的功劳属于他,所以,在他自认失败之前,我绝不干涉。”

    齐策马上接口:“棘蒲地区经过烧荒,大片的丛林已经烧成了空地,现在我军前锋压在驼河南岸,刚好派人回去,召集家人经营棘蒲。”

    众人谈论到这里,赵仲平一下子想起来了:“主上,秦后子已经派人来勘测河流状况了,并确定三处选址,我已经安排属下好好招待秦后子派来的匠师,并要求他们在第一场雪之前,完成架桥任务。”

    赵武一甩马鞭,轻松的说:“我被围困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入国内了吧?不知道朝堂上该发生什么样的地震……我们就在此处扎下营寨,回身经营驼河南岸。”

    侯晋插嘴:“棘蒲一战,我军几乎丢弃了所有辎重,如今我们既然有了骑兵增援,又与黄河南岸的领主们联络上了,加上援兵已到,我认为还是勉强追击一下,至少要把他们驱赶出视野范围。”

    “不用”,赵武摆摆手:“立刻向国内发出信号,另外——马上派人向国君奉献驼河南岸的土地,要求国君尽快把这些土地封赐给功臣们……我们小看了代人,我已经受到惩罚了。现在代人奔中行吴去了,正好,让他也尝尝跟野兽打交道的滋味。也好让他明白,离开了我的支持,他什么都不是。”

    既然不用追击了,阳党浑身松弛下来:“我在北岸射了一条鹿,正好敬献给主上,唯一可惜的是,我们丢弃了所有的调料,不过鹿肉鲜嫩,即使没调料也很可口,请主上品尝。”

    此时,一群秋雁从天空中嘎嘎的飞过,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了人字形,向着南方优雅的飞翔着,赵武抬眼望望天空,忽然笑了:“我听说有个‘惊弓之鸟’的谚语,阳党,你能看出来那队大雁里,哪只是惊弓之鸟?”

    阳党眼皮也不抬:“我只看出代人是‘惊弓之鸟’。”

    赵武轻轻笑了,他挥了挥手:“命令三个百人队渡河——不,派五个百人队,让他们占领河对岸、‘代人丢弃的营寨作为我军前出警戒哨,如遇攻击,准许他们立刻撤往南岸。”

    稍停,赵武讪笑的说:“我曾听说,石器时代实际上就是玉器时代,因为石头中最适合做石刀、石斧的,是硬度较高的石头,而高硬度石头,一向被称为‘宝玉’……过河的士兵,不妨帮我搜集一下代人留下的石器。”

    接下来的几天,悠然而平静。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三天,借助骑兵的威力,赵军逐渐开始掌握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当然,晋军大部队的消息也跟着传来:中行吴在与赵获分兵之后,首先攻击鲜虞。

    可惜晋国人动手的稍晚了,复国的中山人已经在鲜虞地区修起了简陋的城墙。那城墙虽然简陋,但实际上,整个春秋时代,列国军队的攻城技术更加简陋。当年晋军集结天下诸侯围攻偪阳小城,却也久攻难克。遍观诸国攻城史,春秋唯一擅长攻城的将领还得算赵武,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中行吴虽然擅长凶猛的阵地对攻战,却对城市无可奈何,他顿兵城下,久久攻击未克,幸好,不久他获得了赵获的增援。

    从代国撤退的赵获辗转来到鲜虞,他的兵力虽遭受重大损失,但他带来的赵氏攻城技术,却使中行吴不再赶到窘迫,大喜之下,中行吴无视了赵获在南方的战败,令赵获制造大量赵氏攻城梯、攻城车后,中行吴发动了更加猛烈地攻击,最终,在赵氏武士的攻城器材协助下,中行吴艰难攻克了鲜虞,斩杀了中山人扶持的新国王,俘虏大量中山国壮丁。

    稍后,中行吴留下一部分轻伤员,以及少量辎重兵守卫鲜虞,他继续带领大军向燕国方向挺进,但在燕国边境,中行吴遭遇了“拒绝入境”的待遇。燕国人严阵以待,对曾经假途灭虢的晋人非常警惕,他们坚决拒绝中行吴入境,也拒绝了协同作战的请求。迫不得已的中行吴只好带领疲惫的军队转向代国——此时,他只剩下微弱的攻击力了。

    在此情况下,原本中行吴只有采取长久围困的策略,对代国国都(今蔚县附近)围而不攻,但祸不单行,赵获也许出于羞愧,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的非常积极,他视察代国国都城墙的时候,由于过于接近城墙,被守兵射伤。随后因伤情严重,被迫送往后方的鲜虞进行治疗。失去了副手的中行吴只好咬牙坚持,现在,他现在更盼望的是赵武的增援,而不是来增援赵武。

    从赵获那里,中行吴已经知道赵武已经来到了代国,他四处派遣斥候寻找赵武,终于与赵氏的斥候碰上了,便一同来到营寨,向赵武苦求援兵。

    中行吴的使者言辞恳切,赵武表情淡淡:“现在的问题不是攻城,是要过冬。眼看就要冬天了,大河结冰,道路积雪……我们已经没时间攻城了,我们只来得及从国内运送一些过冬的物资。”

    中行吴的使者赶紧表态:“我们从鲜虞获得数不尽的羊皮牛皮马皮,还有数不尽的羊毛,这些物资足够让我们越冬了。”

    “代国的冬天可不像我晋国,你还没有去过海边,海风凛冽,即使看起来太阳懒洋洋的,那风吹到身上,寒气直入骨头中。所以,仅仅靠裘皮御寒,还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蚁附攻城不可取,对于我军来说,这种攻城手段伤亡太大,你回去告诉中行吴,让他就地坚守,等待春天的来临。”

    使者嚎啕大哭:“执政,你说的对啊,代国的冬天是严酷的,我军已经身处敌围,虽然包围了代国国都,但兵力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执政若不救援,明年这时候就请在荒野中寻找我的尸首吧。”

    齐策赶紧解释:“你没看到吗,我们也遭受了攻击,并受到了重大损失,如今营中的主力是黄河南岸来的当地领主,我们根本无力救援啊。”

    赵武摆了摆手:“你放心,我是不会让中行将军过不了这个冬天的。”

    一扭身,赵武下令:“传令:全军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使者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以为赵武打算亲自救援中行吴,没想到赵武下一句话却让他跌入冰窖里——“冬天就要来了,我们全军退往黄河河中的那片河间地带,此地需要留下一名智勇兼备的将领驻守,谁敢担当这一重任?”

    论到智勇兼备,在赵武心目中潘党算不上,倒是贵族出身的英触与卫敏有这个资格,两人相互望了一眼,英触冲卫敏拱手:“留守此地,恐怕要仰仗骑兵,我擅长持戈在车上战斗,对于骑兵战术,我不如你。”

    英触谦让了,卫敏点头:“主上要派人留守,舍我其谁?”

    使者大哭:“不能啊,元帅,上军佐还在期盼元帅的救援……”

    赵武打断对方的话:“现在的问题是应付寒冬,而我必须后撤,以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卫敏,我给你留下两千人,全是骑兵,我撤走之后,你立刻去河对岸,劫掠代人的农田以及村庄,把能搞到手的粮食全部捏在手里,等大雪降临,你就用手中的粮食雇用代人帮助你修建武城,当然,我在后方也会源源不断的向你输送筑城物资。”

    稍后,赵武补充说:“北岸那座代军丢弃的营地也不要放弃,如有可能,你就攻下肥城进入城中安营,身后留下来的两座营寨,每座营寨派驻百余人留守即可,不过,明年开春,我希望这两座营寨变成石头做的堡垒。”

    吩咐完自己的家臣,赵武转向使者:“我知道中行吴的脾气,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也不会派你来求援,但中行吴终究是错了,他过高的估计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以为自己无力攻击,那么就会陷入代人的围攻当中,但实际上,代人也没有力量发动攻击了……

    我派几个人回去,跟中行吴沟通一番,这几个人回头就是我军的向导,负责引领辎重物资补充你们的军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中行吴领军出征,他的责任就是攻下代国。代国的国力我们早已经有过衡量,凭借中行吴的力量,完全能战而胜之,你告诉中行吴,请他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

    使者愣了一下,跪下来磕了个头,扬起泪脸回答:“元帅既然这么说,那么我请求元帅明年一定记得在荒野上寻找我的尸骨,将我的尸骨葬入家乡。”

    赵武轻笑说:“没那么严重,我南岸的队伍带来大量的越冬物资,全送给你。至于我,黄河上我军的商船络绎不绝,等我退到河岸,与商船沟通一番后,你们会源源不断的获得物资补充。

    你放心,中行吴有这个能力,他带领一帮武装到牙齿的铁器时代士兵,如果打不过一群石器时代的野人,那是中行吴不尽责。”

    使者重重的磕了个头,站起身来,神色悲壮的出营而去,等他到了营门口,一小队士兵跟在他后面,使者视若无睹,他听任这些士兵随行,但却不愿与这些士兵发生任何联系。

    与此同时,赵武被围困的消息传回国内,这一消息仿佛一颗氢弹被引爆,感到震撼的不仅是晋国的公卿,连盟国国君也被爆炸力波及,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刻派出车马,赶紧与晋国沟通……一时之间,晋国的大路上全是列国使者来往的车队仪仗。

    接到消息的执政府一片慌乱,戚林父忍耐不住,跳着脚大骂:“赵获当斩!说什么行军当中突然遭受攻击,他是一位将军,已经带领军队进入敌境,行军当中居然不加防范,这将军是怎么当的?”

    叔向脸色铁青,他拿着军报连续喘了几口气,努力想放平声带,但他的声音依旧颤抖着:“他是蠢货,但却是晋国的蠢货。而我晋国还没有斩杀败军统帅的习惯,我们不能让敌人获得两次胜利。”

    戚林父怒目圆睁,准备反驳,叔向赶紧又补充:“赵获原先在中山国的时候,协助当地领主驱逐流窜的狄人,他做得很不错,也因此才得到晋升,但现在看来,赵获可能是一个合格的行政官员,但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将军。”

    叔向这么一说,戚林父马上醒悟过来,他长长的松出一口气,努力将身体松弛下来,慢慢的说:“既然赵获不适合做将军,那么我们是否要向中山国派出一位军佐,以辅佐中行吴继续战斗。”

    不怪戚林父紧张,现如今,赵武的存在就是戚林父的天。戚林父原先是卫国的执政,他出逃到晋国之后,赵武收留他,是顶了很大压力的。因为按照春秋法则,别人的臣子你不能当作自己的臣子来使用,除非这位臣子原来的君主,其所在家族已经覆亡。

    但戚林父原先侍奉的卫献公还活着,他把自己的封地敬献给晋国,获得了在晋国的安身之地,但仅此而已。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宋国的子罕都认为,身为霸主,容留别国的逃臣还罢了,接纳逃臣敬献的封地,那就过分了。晋国是霸主国,小国寡民谁不期望获得一个晋国绿卡,如果晋国用这样的政策引诱列国小领主叛逃,那么列国不免要支离破碎了。所以,晋国的行为不符合春秋法则。

    戚林父出逃的时候,刚好卫国国君卫献公做了对不起晋国的事情,再加上当时主政的是贪婪无比,又一毛不拔的范匄,这位元帅连别人跳舞的姿势正确不正确,都能成为发动国家战争的理由。在范匄的霸道之下,列国诸侯只敢腹诽,不敢当面抱怨。

    幸好那时戚林父做得很低调,他以赵氏家臣的名义低调的生存着,生怕引起列国的不满。既然如此,列国也有意识的屏蔽了戚林父的存在,权当做这位前任卫国执政并不存在……

    然而,最近,列国诸侯已经无法忽视戚林父了,在晋国新领导班子的调整当中,戚林父一跃成为晋国的亚卿,掌管霸主国的钱袋子,这让列国诸侯非常不满——你赵武收容一位郑国逃臣侯晋,我们瞧着你挺识趣的,为了不让侯晋在我们眼前晃悠,惹我们心烦,还特地打发他去东海垦荒。

    但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后来你又收纳秦后子,还把戚林父的地位抬得那么高,这就有点过分了,这违反了一切封建法则……

    不过,列国虽然抱怨不停,但在他们心中,喜欢细声细气说话的赵武,没准还是一个比范匄更可怕的人。范匄虽然看似凶恶,但也是“给钱就能打发”,而现在这位执政,家财万贯的,人都看不上你那点小钱,要想收买这位执政,花的血本似乎有点大,很多国家都自认花不起这份钱。

    更况且,霸气凌人的范匄终究是贵族,给笔钱对方就能与你沟通,做事多少还讲究一些贵族礼仪,但眼前这位元帅,初次出战的时候就敢追杀楚王,随后愈发不可收拾了,他曾追杀过郑君、追杀过齐君、追杀过楚王,肢解了卫国,割取了齐国的大片土地……被他灭了的国家有好几个。

    这样的人,可能不发火则已,一旦发火了,比范匄还可怕——好歹人家范匄也未曾灭过一个国家,倒是灭了晋国国内一个显赫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