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两份报纸 (求订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承宇观看了部队训练实况,不时把需要纠正的地方叫记录员记录下来。其实陈承宇已经很满意了,这支部队完胜当今世上任何一支部队,不管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
至于日军,随便吊打对方。就算到了11年之后1894年的甲午战争,日本军舰总吨位也才59,000吨,150口径以上火炮34门,中等口径速射炮74门,中等口径炮14门,小口径速射炮151门,鱼`雷`管35具。至于所谓的军舰近一半是木头壳子炮艇。
就这些在陈承宇看来的垃圾炮艇,居然把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一网打尽、全军覆没,日军居然没有一艘舰船沉没。这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就连想撞死对方,大家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有。
前世分析大清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清军官兵战斗很顽强,从管带(舰长)到普通士卒,无不努力战斗。但结局还是悲壮失败,国人把失败原因扬扬洒洒列出几十项,说得最多的就有老佛爷把军费挪用于修建颐和园的说法。
陈承宇显然不是全部同意这种说法,海战的过程确实存在着弹药问题,当时日军的炮弹已经使用先进的“苦味酸”炸药,爆炸速度、爆破能量远远高于黑`火`药,破坏力是黑`火`药的80倍以上。
北洋舰队的炮弹击中日军战舰,就算击中要害,造成的舰体损伤没有任何致命,甚至还有清军炮弹击中日舰,炮弹爆炸分成几瓣,事后日军把那几瓣外壳还能拼成一枚炮弹的模样。
反观日军的“苦味酸”炸药炸弹,只要有一枚击中清军船舰,爆炸产生的破坏力巨大,一炸一个大洞,产生的高温可以把铁甲舰的钢板熔化、烧穿。
这就是北洋舰队的命中率20%,日军的命中率12%,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所在。
战舰上的武器比不上日军,但陆地上的武器不见得比日军差。
甲午战争时期,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旁边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
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德国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00万发以上。而炮台的守将却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
虽然也有官兵坚持在炮台战斗,但兵败如山倒,真正为国捐躯的没有多少个,炮台为日本占领后,众多巨炮弹药几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
在山东威海卫炮台,重复着同样的败退,日军则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
陈承宇的结论是:就算北洋舰队的武器同样使用“苦味酸”炸药,也不见得会胜出,最多是给日军以重创,击沉几艘舰船沉,但结果还是要落败。
清军没有军魂。组成大清军队的士兵共同的观念是:当兵是为了吃粮;当官是为了升官发财。说到爱国、民族这些高大上的观念,离这个时代的清军太遥远了。
陈承宇从波士顿的杜克实验室成立开始,招收华人作保安的时候,把这些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什么国家、民族之类虚无飘缈的东西,你对他们说这些没有用,觉醒二个字,离华人还远。
中国人的觉醒要到11年后的甲午战争和随后的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后,才促使一部分国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老是被洋人揍?割地赔款任人宰割?民族思想才开始抬头。
陈承宇目前给治下的华人灌输的是非常朴素的观念:不管你从哪里来,也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来到这里,只要你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就分田分地盖楼房给你,土地永久是你自己的。
你把家安在这里了,外人来欺负我们怎么办?你是丢下楼房、土地,拖家带口拔腿就跑?还是选择反抗?退一万步来说,你想跑,想逃避,你能跑到那里去?
所以治下的所有华人移民,在移民过度区,都得接受这种朴素观念的教育;成年男女,都得接受军事训练,定期举办各种军事竞赛,阅兵式等,增强华人的凝聚力,灌输这样的一个观念:在海外,要靠我们自己。
陈承宇想打造的是前世瑞士相类似的全民皆兵模式:平时大家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参加生产,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在外敌危及国家安全的时候,人人都是士兵,个个都全副武装,直接可以上前线。
这涉及到枪支保管、安全等问题,会不会有华人之间争吵起来,直接拿枪扫射报复等问题,陈承宇开始的时候,也担心出现这种问题,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这时候的华人还没有被经济大潮所吞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之高,令陈承宇这个来自另外一个时空的人都自叹不如。当然更重要的是各个定居点,方圆至少10公里没有人烟。
定居点除了遭受各种野兽侵袭之外,还要对付土著人的各种搔扰、杀害,甚至大规模的侵略,定居点的华人不得不抱成团,一致对外,共同抵抗外敌。
华人最大的劣根性“不团结”“窝里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估计在第二代、第三代,就算没有根除,也将得到重大改观。相比于土地、财富,这才是华人移民的最大收获。
陈承宇先前在亚马逊河边的杜克橡胶实验基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华夏苗裔团结起来,这个高大上课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流行于欧洲、美洲的什么“黄`祸论”驳倒,这使陈承宇想到了“舆论”。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发表任何关于维护黄种人、华人的理论文章,估计欧洲、美洲乐意刊登自己文章的没有几间报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自己的报社、发行自己的报纸。
想到报纸,陈承宇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22世纪过来的人,没有任何舆论工具,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疏忽,就连自己缔造的轩辕联邦共和国、夏明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都没有报纸。
虽然有广播电台,但是现在广播的效果还没有报纸好,现在买得起收音机的人还是少数,虽然轩辕国的收音机厂天天加班赶货,但是离普及,还远着呢,还有一大段距离要走。
陈承宇一声令下,成立了二个报社,开始筹备发行二份报纸:
一份偏重于世界性的报道,引导世界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生活、新产品方式的报纸,名字叫《潮流导报》,这将是华人思想舆论外界传递的一个窗口,估计到时成为口水阵地;
一份偏重于报道世界华夏苗裔的生活、生存状况的报纸,名字叫《世界华裔报》。大力号召杜克集团旗下的工矿企业,有文化的写稿投搞,不管你是群众还是头领;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的高官;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还是坐在书桌前听课的小学生……
只要你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经历,就可以投稿。你的稿件可以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以是听印第安人讲的故事,或是身边的故事……
你的稿件内容也可以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的评论,小到对身边人的行动,大到移民定居点的政策,轩辕国和夏明国的法律法规,都可以长篇大论一番,也可以是大家分成几方,就某一个问题,互相辩论,辩论得越激烈越好……
总之投稿就有稿酬,不管发不发表,辛苦费总是有的,采用的稿件,稿酬从优,这个从优就是说稿酬达到欧美国家的高水平。
两份报纸将向全世界发行,
两份报纸都分为中英文版。二份报纸的报社总部都设在轩辕国的首都金沙洲。陈承宇已经想到了这两份报纸,前期必定是亏得不能不亏,但是,哥有的是钱;哥随便就能把这二份报纸弄到世界头号传媒的第一把交椅上去,原因无它——哥有的是钱。
至于稿件的投稿和报纸的发放,杜克集团有的是自己的渠道。
这时候的杜克超市已经覆盖欧洲美洲大部分人群密集的地区;中国有些规模的城市也都有五洲商会超市进驻,杜克超市和五洲商会超市就是报纸的发行地和集稿地。
作者想办法把稿件送到离自己最近的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会超市,超市里面设有一个专门收稿箱,把稿件投进收稿箱里面即可。
相邻的地区几个超市将设立一个基层编辑部,每天的稿件由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会超市的商品货物运输车,把稿件送到基层编辑部。
由基层编辑部初审,筛选出合格的稿件,故事诗歌之类的稿件由超市的运输车送往二级编辑部,而时事稿件,例如新闻什么的,直接用电报拍发到金沙洲总编室。
非新闻类稿件经二级编辑部审核之后,同样用无线电报发到金沙洲总编室。
到此完成了稿件的聚集过程,这一切全部依赖杜克超市和五洲商会超市完善高效的运输系统。
……
陈承宇观看了部队训练实况,不时把需要纠正的地方叫记录员记录下来。其实陈承宇已经很满意了,这支部队完胜当今世上任何一支部队,不管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
至于日军,随便吊打对方。就算到了11年之后1894年的甲午战争,日本军舰总吨位也才59,000吨,150口径以上火炮34门,中等口径速射炮74门,中等口径炮14门,小口径速射炮151门,鱼`雷`管35具。至于所谓的军舰近一半是木头壳子炮艇。
就这些在陈承宇看来的垃圾炮艇,居然把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一网打尽、全军覆没,日军居然没有一艘舰船沉没。这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就连想撞死对方,大家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有。
前世分析大清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清军官兵战斗很顽强,从管带(舰长)到普通士卒,无不努力战斗。但结局还是悲壮失败,国人把失败原因扬扬洒洒列出几十项,说得最多的就有老佛爷把军费挪用于修建颐和园的说法。
陈承宇显然不是全部同意这种说法,海战的过程确实存在着弹药问题,当时日军的炮弹已经使用先进的“苦味酸”炸药,爆炸速度、爆破能量远远高于黑`火`药,破坏力是黑`火`药的80倍以上。
北洋舰队的炮弹击中日军战舰,就算击中要害,造成的舰体损伤没有任何致命,甚至还有清军炮弹击中日舰,炮弹爆炸分成几瓣,事后日军把那几瓣外壳还能拼成一枚炮弹的模样。
反观日军的“苦味酸”炸药炸弹,只要有一枚击中清军船舰,爆炸产生的破坏力巨大,一炸一个大洞,产生的高温可以把铁甲舰的钢板熔化、烧穿。
这就是北洋舰队的命中率20%,日军的命中率12%,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所在。
战舰上的武器比不上日军,但陆地上的武器不见得比日军差。
甲午战争时期,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旁边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
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德国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00万发以上。而炮台的守将却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
虽然也有官兵坚持在炮台战斗,但兵败如山倒,真正为国捐躯的没有多少个,炮台为日本占领后,众多巨炮弹药几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
在山东威海卫炮台,重复着同样的败退,日军则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
陈承宇的结论是:就算北洋舰队的武器同样使用“苦味酸”炸药,也不见得会胜出,最多是给日军以重创,击沉几艘舰船沉,但结果还是要落败。
清军没有军魂。组成大清军队的士兵共同的观念是:当兵是为了吃粮;当官是为了升官发财。说到爱国、民族这些高大上的观念,离这个时代的清军太遥远了。
陈承宇从波士顿的杜克实验室成立开始,招收华人作保安的时候,把这些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什么国家、民族之类虚无飘缈的东西,你对他们说这些没有用,觉醒二个字,离华人还远。
中国人的觉醒要到11年后的甲午战争和随后的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后,才促使一部分国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老是被洋人揍?割地赔款任人宰割?民族思想才开始抬头。
陈承宇目前给治下的华人灌输的是非常朴素的观念:不管你从哪里来,也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来到这里,只要你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就分田分地盖楼房给你,土地永久是你自己的。
你把家安在这里了,外人来欺负我们怎么办?你是丢下楼房、土地,拖家带口拔腿就跑?还是选择反抗?退一万步来说,你想跑,想逃避,你能跑到那里去?
所以治下的所有华人移民,在移民过度区,都得接受这种朴素观念的教育;成年男女,都得接受军事训练,定期举办各种军事竞赛,阅兵式等,增强华人的凝聚力,灌输这样的一个观念:在海外,要靠我们自己。
陈承宇想打造的是前世瑞士相类似的全民皆兵模式:平时大家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参加生产,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在外敌危及国家安全的时候,人人都是士兵,个个都全副武装,直接可以上前线。
这涉及到枪支保管、安全等问题,会不会有华人之间争吵起来,直接拿枪扫射报复等问题,陈承宇开始的时候,也担心出现这种问题,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这时候的华人还没有被经济大潮所吞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之高,令陈承宇这个来自另外一个时空的人都自叹不如。当然更重要的是各个定居点,方圆至少10公里没有人烟。
定居点除了遭受各种野兽侵袭之外,还要对付土著人的各种搔扰、杀害,甚至大规模的侵略,定居点的华人不得不抱成团,一致对外,共同抵抗外敌。
华人最大的劣根性“不团结”“窝里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估计在第二代、第三代,就算没有根除,也将得到重大改观。相比于土地、财富,这才是华人移民的最大收获。
陈承宇先前在亚马逊河边的杜克橡胶实验基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华夏苗裔团结起来,这个高大上课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流行于欧洲、美洲的什么“黄`祸论”驳倒,这使陈承宇想到了“舆论”。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发表任何关于维护黄种人、华人的理论文章,估计欧洲、美洲乐意刊登自己文章的没有几间报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自己的报社、发行自己的报纸。
想到报纸,陈承宇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22世纪过来的人,没有任何舆论工具,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疏忽,就连自己缔造的轩辕联邦共和国、夏明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都没有报纸。
虽然有广播电台,但是现在广播的效果还没有报纸好,现在买得起收音机的人还是少数,虽然轩辕国的收音机厂天天加班赶货,但是离普及,还远着呢,还有一大段距离要走。
陈承宇一声令下,成立了二个报社,开始筹备发行二份报纸:
一份偏重于世界性的报道,引导世界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生活、新产品方式的报纸,名字叫《潮流导报》,这将是华人思想舆论外界传递的一个窗口,估计到时成为口水阵地;
一份偏重于报道世界华夏苗裔的生活、生存状况的报纸,名字叫《世界华裔报》。大力号召杜克集团旗下的工矿企业,有文化的写稿投搞,不管你是群众还是头领;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的高官;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还是坐在书桌前听课的小学生……
只要你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经历,就可以投稿。你的稿件可以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以是听印第安人讲的故事,或是身边的故事……
你的稿件内容也可以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的评论,小到对身边人的行动,大到移民定居点的政策,轩辕国和夏明国的法律法规,都可以长篇大论一番,也可以是大家分成几方,就某一个问题,互相辩论,辩论得越激烈越好……
总之投稿就有稿酬,不管发不发表,辛苦费总是有的,采用的稿件,稿酬从优,这个从优就是说稿酬达到欧美国家的高水平。
两份报纸将向全世界发行,
两份报纸都分为中英文版。二份报纸的报社总部都设在轩辕国的首都金沙洲。陈承宇已经想到了这两份报纸,前期必定是亏得不能不亏,但是,哥有的是钱;哥随便就能把这二份报纸弄到世界头号传媒的第一把交椅上去,原因无它——哥有的是钱。
至于稿件的投稿和报纸的发放,杜克集团有的是自己的渠道。
这时候的杜克超市已经覆盖欧洲美洲大部分人群密集的地区;中国有些规模的城市也都有五洲商会超市进驻,杜克超市和五洲商会超市就是报纸的发行地和集稿地。
作者想办法把稿件送到离自己最近的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会超市,超市里面设有一个专门收稿箱,把稿件投进收稿箱里面即可。
相邻的地区几个超市将设立一个基层编辑部,每天的稿件由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会超市的商品货物运输车,把稿件送到基层编辑部。
由基层编辑部初审,筛选出合格的稿件,故事诗歌之类的稿件由超市的运输车送往二级编辑部,而时事稿件,例如新闻什么的,直接用电报拍发到金沙洲总编室。
非新闻类稿件经二级编辑部审核之后,同样用无线电报发到金沙洲总编室。
到此完成了稿件的聚集过程,这一切全部依赖杜克超市和五洲商会超市完善高效的运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