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玉环的莞尔一笑,就像一阵拂过的春风,让李隆基的一颗绷紧的心,?34??慢的融化开来。
姜汤是不是杨玉环亲手熬制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玉环有这份心,这就足够了,足够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呵呵!蛮蛮亲手熬制的姜汤,朕一定要喝。”
李隆基接过温暖的姜汤,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仿佛只要是杨玉环送来的,就算是毒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
“三郎,有没有感到暖和一些。”
杨玉环温柔的问候。
“暖和了,朕的心里比刚才暖和多了。”
李隆基的一张老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似的。
“三郎,这大冷的天,您还要准备大朝会,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杨玉环非常关心的将李隆基后背的披风紧了紧,满脸的关怀之情。
李隆基轻轻一笑:“蛮蛮,回去等我,时间不早了,朕要去含元殿了,起驾!”
“起驾!”
随着一名太监高昂的叫声,李隆基坐上步辇,向大明宫正南的含元殿行去。
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有元日大朝会的,其实,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有这项礼仪活动了,秦汉时代继承了这一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唐,当然,历史上直到明清时期,也一直坚持这项活动。
元旦大朝会不仅仅是开个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天子与百官混个脸熟,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会向中央朝廷汇报自己为官一方,所取得的政绩,也相当于后世的各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让朝廷考察其称职还是不称职,从而为朝廷的决定升迁还是贬黜提供参考。
当然,这些官员所汇报的情况,很多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至于究竟掺了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一前去调查。
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甚至要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其执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而这个汇报就发生在大朝会期间,还有朝廷的很多政治纲领,也会在大朝会期间宣布,以让众官员及时得知。
另外,在大朝会这一日,各附属国和友好国家,会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大唐皇帝,甚至,有些国家的一国之君,会选择亲自前往长安城,以瞻仰大唐皇帝的风采。
大朝会这一日,在含元殿的外面,是一片万邦来朝的气势,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政治威望极为重要,所以,这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动。
与去年差不多,今年的大朝会同样异常繁忙,含元殿外面聚集了成千上万等待朝见的人,大小官员和各国使节遍布。
李安在吃完早饭,欣赏完雪景之后,也来到含元殿外,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大朝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需要最高规格的礼仪,就连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可以乱来。
一身红色的豪华礼袍穿在身上,李安感到非常的别扭,好在身旁的众大臣,也都穿着同样颜色的礼袍,这让李安的心里平衡多了。
最让李安感到安慰的,是参加这样的政治活动,丝毫没有人注意他的穿着,当然,更不可能嘲笑他穿的太娘炮。
外国使节基本上全是马屁精,什么是大唐皇帝爱听的,就说什么话,惹得李隆基龙颜大悦,几乎不用思考的就对这些使臣大加赏赐,这其中似乎大有炫耀大唐国力的意图。
各州郡的地方官,在汇报自己政绩的时候,几乎全部注水,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李隆基整天呆在皇宫,自然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这就为地方官的欺上提供了便利。
忙活了一上午,李隆基感到非常疲乏,但心情却是不错,周边各国的使节对大唐帝国都是非常的恭敬,甚至,有几位附属国的一国之君,亲自到长安城来,这让他的心里非常的满足。
中午小憩的时候,鱼朝恩匆匆跑来,见李隆基闭眼小憩,话到嘴巴又咽了回去。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并没有睡着,早就听到鱼朝恩的脚步声了,作为伺候自己的贴身小太监,鱼朝恩的脚步声早已被李隆基所熟识。
“大家,已经查出来了。”
鱼朝恩应了一声,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一一告诉李隆基。
原来营州别驾李静,是太宗废太子李承乾之孙,郇国公李象之子,生前曾担任营州别驾,死后赐官齐州刺史,是大唐皇族成员,左相李适之的亲二哥,与李隆基是同辈。
“居然是他。”
李隆基感到大为震惊,营州别驾李静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堂兄,太宗李世民是他们共同的曾祖。
但李静的‘告身’怎么会出现在李安的家中,难道他们有着某种关系,是血亲还是其他的关系。
此刻,李隆基的好奇心更大了,早在李安平定东女国叛乱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对李安颇为重视,并下令调查李安的身世,但查出的结果却仅仅是一名校尉的儿子,而白狼村的意外覆灭,让李安的更多身份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一时无法查出更多的信息。
这一次,居然在李安的家中发现李静的告身,而李静是李隆基的堂兄,这让李隆基对李安的身份变得更加的重视。
按照年龄推算,若李安是李静的子孙,则必然是其孙辈,但李静作为皇族,既然拥有子孙,为何不上报宗族,还有,他记得自己的这位堂兄,在五十多年前,年纪轻轻的就为国捐躯了,怎么会有子孙呢?
但李安若不是李静的子孙,那为何会有李静的告身,若是没有特殊收藏意义,李安怎么可能将这份‘告身’带在身上呢?
“大家,这是奴婢从崇文馆拿来的全部资料,大家过目。”
见李隆基眉头紧蹙,鱼朝恩将李静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
李隆基一页页的翻看,直到最后确认李静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孙万荣之乱时为国捐躯,并被赐予齐州刺史的官身,以及下葬的相关事宜。
“衣冠冢,居然是衣冠冢,也就是说没有找回尸首?”
李隆基对堂兄的为国捐躯还有些印象,但堂兄的坟墓是衣冠冢这件事情,李隆基却不是太清楚。
“大家,奴婢问过崇文馆的学士了,当年孙万荣之乱,我大唐损失惨重,大部分将士的尸体都没有收回,齐州刺史也是如此,所以只能采取衣冠冢的办法,来进行安葬。”
鱼朝恩开口解释道。
‘堂兄是衣冠冢,也就是没有找到尸体,或许他并没有死,而是躲起来了,但孙万荣之乱,很快就被我大唐兵马平定,此后,他又为何不肯回来呢?又或者,这个‘告身’只是李安或者李安的前辈捡到的,可谁会这么无聊,将捡到的告身,仔细的收藏起来。
仔细回想自己二兄的容貌,再想想李安的容貌,李隆基觉得这二人的长相,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或许李安真的是李静的孙辈,如此一来,李安岂不是皇族,也就是他的孙辈了。
一想到李家皇族能出现这么优秀的人才,李隆基心里自然有非常高兴的成分,但同时也不自觉的产生一丝谨慎和警惕。
有才华的人,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若是用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这就牵扯到一个驾驭的问题,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驾驭的能力,只有很好的驾驭臣子,才能让一个国家越来越强盛,反之,则意味着衰败和叛乱。
而如何驾驭一个臣子,则非常考验一位君主的执政能力,也可以说,越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君主,驾驭臣子的能力越强大。
李隆基是一个拥有强大自信的君主,他自信天底下不存在他驾驭不了的人,所以,只要是人才,他都敢重用,而这个人只要听话,他就会一直恩宠下去。
太宗三子吴王李恪的孙子信安王李祎,也是一名很有才华的皇族成员,但李隆基并没有因为他是皇族而对其产生猜忌,反而重用李祎,让李祎发挥了自己之所长,尤其是军事上的造诣非常优秀,抱白山之战大破奚族和契丹族的联军,俘虏敌酋,获得巨大胜利,石堡城一战,更是让吐蕃多年不敢侵犯大唐的边境。
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李隆基也不会减弱对其重用的程度,当然,李隆基的信任和重用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这个人,要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才可以,若是不能完全掌握,或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的,他更是零容忍。
‘李安这小子,极有可能是我大唐皇族,朕倒是该怎么才好呢?’
李隆基心里犹豫了起来。
小憩之后,李隆基继续面见各国使臣,忙的不亦说乎,傍晚的时候,大朝会才正式结束。
“传朕旨意,让左相与李安到紫宸殿来。”
李隆基下令,并看向鱼朝恩:“去把李静的画像拿来。”
“是,大家。”
此刻,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快将李安的身份确定下来,毕竟,这种事情藏着掖着也没有任何必要,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也并不能对李隆基的皇位构成任何威胁。
“左相,陛下突然召见我们二人,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
李安与李适之并排而行,忍不住小声问道。
李适之轻轻摇头,开口道:“本官也不太清楚,不过,今日陛下心情极好,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快走吧!”
“那就好,那就好。”
李安心情略有忐忑的走向紫宸殿。
大朝会这么辛苦,李隆基不好好歇着,突然召见自己干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过几日说不行吗?
“臣参见陛下。”
李安与李适之一同行礼道。
李隆基正在观看李静的画像,见二人来了,轻声道:“赐座。”
“谢陛下。”
李安上下打量李安,轻声道:“朕今日叫你们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聊聊家常,你们不用紧张。”
“是,陛下。”
李隆基看向李安,问道:“李安,朕知道你出生于白狼村,但白狼村一夜之间被胡人所灭,所以,关于你的更多情况,朕不太清楚,所以想听听你小时候的故事。”
李安闻言大为诧异,李隆基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要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而身旁的李适之就更加一头雾水了,李隆基想听李安小时候的故事,让他陪着干什么,难道也要听他小时候的故事?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想听,李安也不能拒绝,于是,不停的搜索本尊的记忆,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包括小时候光着屁股在水沟里摸鱼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李隆基似乎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笑一笑,并让李安继续说下去,而这让一旁的李适之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陛下怎么突然有雅兴,听微臣小时候的故事?”
李安实在忍不住了,在说出一大堆有趣的事情之后,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李隆基笑了笑,轻松道:“李安,你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朕的臣子,朕当然要搞清楚你的出身状况了,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你啊!”
“陛下,微臣的出身是有些卑贱,不过,微臣对陛下,对大唐绝对是一片忠心。”
李安及时表达自己的忠心。
“出身卑贱,只怕未必,你刚才也说了,你的阿翁不似寻常村叟,而是颇有文人的气度,只怕真的不是一般人。”
李隆基若有所思的说道。
李安闻言一愣,猛然想起自己的阿翁有一份告身,写的是营州别驾的职位,而李隆基此时提到这个事情,难道昨夜的黑影是李隆基的人,而李隆基获知了这一情况,此时正在核实?(未完待续。)
杨玉环的莞尔一笑,就像一阵拂过的春风,让李隆基的一颗绷紧的心,?34??慢的融化开来。
姜汤是不是杨玉环亲手熬制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玉环有这份心,这就足够了,足够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呵呵!蛮蛮亲手熬制的姜汤,朕一定要喝。”
李隆基接过温暖的姜汤,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仿佛只要是杨玉环送来的,就算是毒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
“三郎,有没有感到暖和一些。”
杨玉环温柔的问候。
“暖和了,朕的心里比刚才暖和多了。”
李隆基的一张老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似的。
“三郎,这大冷的天,您还要准备大朝会,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杨玉环非常关心的将李隆基后背的披风紧了紧,满脸的关怀之情。
李隆基轻轻一笑:“蛮蛮,回去等我,时间不早了,朕要去含元殿了,起驾!”
“起驾!”
随着一名太监高昂的叫声,李隆基坐上步辇,向大明宫正南的含元殿行去。
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有元日大朝会的,其实,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有这项礼仪活动了,秦汉时代继承了这一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唐,当然,历史上直到明清时期,也一直坚持这项活动。
元旦大朝会不仅仅是开个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天子与百官混个脸熟,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会向中央朝廷汇报自己为官一方,所取得的政绩,也相当于后世的各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让朝廷考察其称职还是不称职,从而为朝廷的决定升迁还是贬黜提供参考。
当然,这些官员所汇报的情况,很多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至于究竟掺了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一前去调查。
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甚至要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其执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而这个汇报就发生在大朝会期间,还有朝廷的很多政治纲领,也会在大朝会期间宣布,以让众官员及时得知。
另外,在大朝会这一日,各附属国和友好国家,会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大唐皇帝,甚至,有些国家的一国之君,会选择亲自前往长安城,以瞻仰大唐皇帝的风采。
大朝会这一日,在含元殿的外面,是一片万邦来朝的气势,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政治威望极为重要,所以,这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动。
与去年差不多,今年的大朝会同样异常繁忙,含元殿外面聚集了成千上万等待朝见的人,大小官员和各国使节遍布。
李安在吃完早饭,欣赏完雪景之后,也来到含元殿外,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大朝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需要最高规格的礼仪,就连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可以乱来。
一身红色的豪华礼袍穿在身上,李安感到非常的别扭,好在身旁的众大臣,也都穿着同样颜色的礼袍,这让李安的心里平衡多了。
最让李安感到安慰的,是参加这样的政治活动,丝毫没有人注意他的穿着,当然,更不可能嘲笑他穿的太娘炮。
外国使节基本上全是马屁精,什么是大唐皇帝爱听的,就说什么话,惹得李隆基龙颜大悦,几乎不用思考的就对这些使臣大加赏赐,这其中似乎大有炫耀大唐国力的意图。
各州郡的地方官,在汇报自己政绩的时候,几乎全部注水,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李隆基整天呆在皇宫,自然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这就为地方官的欺上提供了便利。
忙活了一上午,李隆基感到非常疲乏,但心情却是不错,周边各国的使节对大唐帝国都是非常的恭敬,甚至,有几位附属国的一国之君,亲自到长安城来,这让他的心里非常的满足。
中午小憩的时候,鱼朝恩匆匆跑来,见李隆基闭眼小憩,话到嘴巴又咽了回去。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并没有睡着,早就听到鱼朝恩的脚步声了,作为伺候自己的贴身小太监,鱼朝恩的脚步声早已被李隆基所熟识。
“大家,已经查出来了。”
鱼朝恩应了一声,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一一告诉李隆基。
原来营州别驾李静,是太宗废太子李承乾之孙,郇国公李象之子,生前曾担任营州别驾,死后赐官齐州刺史,是大唐皇族成员,左相李适之的亲二哥,与李隆基是同辈。
“居然是他。”
李隆基感到大为震惊,营州别驾李静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堂兄,太宗李世民是他们共同的曾祖。
但李静的‘告身’怎么会出现在李安的家中,难道他们有着某种关系,是血亲还是其他的关系。
此刻,李隆基的好奇心更大了,早在李安平定东女国叛乱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对李安颇为重视,并下令调查李安的身世,但查出的结果却仅仅是一名校尉的儿子,而白狼村的意外覆灭,让李安的更多身份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一时无法查出更多的信息。
这一次,居然在李安的家中发现李静的告身,而李静是李隆基的堂兄,这让李隆基对李安的身份变得更加的重视。
按照年龄推算,若李安是李静的子孙,则必然是其孙辈,但李静作为皇族,既然拥有子孙,为何不上报宗族,还有,他记得自己的这位堂兄,在五十多年前,年纪轻轻的就为国捐躯了,怎么会有子孙呢?
但李安若不是李静的子孙,那为何会有李静的告身,若是没有特殊收藏意义,李安怎么可能将这份‘告身’带在身上呢?
“大家,这是奴婢从崇文馆拿来的全部资料,大家过目。”
见李隆基眉头紧蹙,鱼朝恩将李静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
李隆基一页页的翻看,直到最后确认李静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孙万荣之乱时为国捐躯,并被赐予齐州刺史的官身,以及下葬的相关事宜。
“衣冠冢,居然是衣冠冢,也就是说没有找回尸首?”
李隆基对堂兄的为国捐躯还有些印象,但堂兄的坟墓是衣冠冢这件事情,李隆基却不是太清楚。
“大家,奴婢问过崇文馆的学士了,当年孙万荣之乱,我大唐损失惨重,大部分将士的尸体都没有收回,齐州刺史也是如此,所以只能采取衣冠冢的办法,来进行安葬。”
鱼朝恩开口解释道。
‘堂兄是衣冠冢,也就是没有找到尸体,或许他并没有死,而是躲起来了,但孙万荣之乱,很快就被我大唐兵马平定,此后,他又为何不肯回来呢?又或者,这个‘告身’只是李安或者李安的前辈捡到的,可谁会这么无聊,将捡到的告身,仔细的收藏起来。
仔细回想自己二兄的容貌,再想想李安的容貌,李隆基觉得这二人的长相,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或许李安真的是李静的孙辈,如此一来,李安岂不是皇族,也就是他的孙辈了。
一想到李家皇族能出现这么优秀的人才,李隆基心里自然有非常高兴的成分,但同时也不自觉的产生一丝谨慎和警惕。
有才华的人,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若是用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这就牵扯到一个驾驭的问题,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驾驭的能力,只有很好的驾驭臣子,才能让一个国家越来越强盛,反之,则意味着衰败和叛乱。
而如何驾驭一个臣子,则非常考验一位君主的执政能力,也可以说,越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君主,驾驭臣子的能力越强大。
李隆基是一个拥有强大自信的君主,他自信天底下不存在他驾驭不了的人,所以,只要是人才,他都敢重用,而这个人只要听话,他就会一直恩宠下去。
太宗三子吴王李恪的孙子信安王李祎,也是一名很有才华的皇族成员,但李隆基并没有因为他是皇族而对其产生猜忌,反而重用李祎,让李祎发挥了自己之所长,尤其是军事上的造诣非常优秀,抱白山之战大破奚族和契丹族的联军,俘虏敌酋,获得巨大胜利,石堡城一战,更是让吐蕃多年不敢侵犯大唐的边境。
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李隆基也不会减弱对其重用的程度,当然,李隆基的信任和重用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这个人,要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才可以,若是不能完全掌握,或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的,他更是零容忍。
‘李安这小子,极有可能是我大唐皇族,朕倒是该怎么才好呢?’
李隆基心里犹豫了起来。
小憩之后,李隆基继续面见各国使臣,忙的不亦说乎,傍晚的时候,大朝会才正式结束。
“传朕旨意,让左相与李安到紫宸殿来。”
李隆基下令,并看向鱼朝恩:“去把李静的画像拿来。”
“是,大家。”
此刻,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快将李安的身份确定下来,毕竟,这种事情藏着掖着也没有任何必要,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也并不能对李隆基的皇位构成任何威胁。
“左相,陛下突然召见我们二人,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
李安与李适之并排而行,忍不住小声问道。
李适之轻轻摇头,开口道:“本官也不太清楚,不过,今日陛下心情极好,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快走吧!”
“那就好,那就好。”
李安心情略有忐忑的走向紫宸殿。
大朝会这么辛苦,李隆基不好好歇着,突然召见自己干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过几日说不行吗?
“臣参见陛下。”
李安与李适之一同行礼道。
李隆基正在观看李静的画像,见二人来了,轻声道:“赐座。”
“谢陛下。”
李安上下打量李安,轻声道:“朕今日叫你们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聊聊家常,你们不用紧张。”
“是,陛下。”
李隆基看向李安,问道:“李安,朕知道你出生于白狼村,但白狼村一夜之间被胡人所灭,所以,关于你的更多情况,朕不太清楚,所以想听听你小时候的故事。”
李安闻言大为诧异,李隆基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要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而身旁的李适之就更加一头雾水了,李隆基想听李安小时候的故事,让他陪着干什么,难道也要听他小时候的故事?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想听,李安也不能拒绝,于是,不停的搜索本尊的记忆,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包括小时候光着屁股在水沟里摸鱼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李隆基似乎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笑一笑,并让李安继续说下去,而这让一旁的李适之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陛下怎么突然有雅兴,听微臣小时候的故事?”
李安实在忍不住了,在说出一大堆有趣的事情之后,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李隆基笑了笑,轻松道:“李安,你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朕的臣子,朕当然要搞清楚你的出身状况了,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你啊!”
“陛下,微臣的出身是有些卑贱,不过,微臣对陛下,对大唐绝对是一片忠心。”
李安及时表达自己的忠心。
“出身卑贱,只怕未必,你刚才也说了,你的阿翁不似寻常村叟,而是颇有文人的气度,只怕真的不是一般人。”
李隆基若有所思的说道。
李安闻言一愣,猛然想起自己的阿翁有一份告身,写的是营州别驾的职位,而李隆基此时提到这个事情,难道昨夜的黑影是李隆基的人,而李隆基获知了这一情况,此时正在核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