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报纸上不断的讨论,《雷雨》这出话剧在上海形成了一股风潮。
这其中自然有话剧界人士的推波助澜,也有文艺界对《雷雨》的解析,还有民众对于这出话剧的好奇。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讲,《雷雨》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卖点的。
首先这是发生在大家族的恩怨情仇,还牵扯到私生子的问题,而且同母异父的兄妹二人相恋了,同父异母的姐弟二人互有好感,后母和儿子之间发生了畸形的恋情……
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狗血的家庭伦理剧一向是观众的最爱。
如果不是剧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最后的悲剧收场,《雷雨》很可能会沦为三流剧作。
在一片叫好声中,上海新舞台彻底火了起来,场场爆满,还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他剧社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排演《雷雨》,争取趁着这股热潮分上一杯羹。
有些剧社根本不靠谱,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糟糕透顶,就是要靠着《雷雨》的好名声来糊弄观众。
这就是上海话剧界↖,的现状。
当初,欧阳予仟还征求过林子轩的意见,得到林子轩的授权,现在那些剧社根本不管不顾,一窝蜂的排演《雷雨》。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就不要讲版权的问题。
林子轩清楚这种状况很难改变,也懒得理会,他带着郑证秋前往上海精武体育会。
这些日子,郑证秋按照林子轩的要求收集霍元甲的资料并编写电影剧本。
这个剧本完全展现了一个爱国武术家光明磊落的一生,没有提到霍元甲的感情生活,没有提到霍元甲不成熟的青年时代。
在这点上,郑证秋和林子轩不谋而合。
这样的影片才有教育意义。
虽然林子轩准备购买有声电影的拍摄器材,但这部《津门大侠霍元甲》还是拍成默片。
反正是功夫片,台词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精武体育会的总会位于上海杨浦区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目前主事的有三人。
在霍元甲过世后,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
当时三人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又都毕业于高等学校,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们都是精武体操会创建的筹备人,是霍元甲的第一批学生。
1921年的《精武内传》称:“吾会自创立至今,会中最得力之桢权数人耳。”
又称“坚毅如炜昌,勇猛如公哲,聚合如蟾伯,聚合于一炉,以铸就此宏大之事业。”
这三人能够成为精武体育会的中坚力量,还和他们的家世有关,三人都是商业世家出身。
陈公哲,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中山茶园乡,父亲到上海经营“粤瑞祥”五金行。所以陈公哲在上海的广东会馆中颇有威望。
姚蟾伯,江苏吴县人,上海颜料业巨子。
卢炜昌,广东中山人,原为上海礼和洋行英文秘书,后任新瑞祥五金号经理。
三人被称为“精武三杰”。
其中,陈公哲为了精武体育会,曾两度捐出宅址、家产和房屋给精武会作为会址,不断的捐资散财,以致家道逐渐败落。
林子轩此来就是找陈公哲的。
据说,陈公哲精通摄影技术,拍摄了初期精武体育会书藉的照片,并与程子培拍摄了精武体育会的电影记录片五卷。
想要拍摄霍元甲的电影,陈公哲无疑是最好的说服人选。
至少他懂得这个行业。
陈公哲三十岁出头,正值壮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接受西方教育,并不古板。
在一番寒暄之后,林子轩表明来意,并递上剧本,特别申明电影上映后所得利润全部捐给精武体育会。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拍这部电影只是为了宣扬霍师傅的侠义精神,不是为了赚钱。
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为了霍师傅我都这么做了,你们还不准许我拍摄么?
他不是不想赚钱,不过若是能因此得到精武体育会的好感,比赚钱更有意义,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本地政商两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而且还能借助这部电影打响明星电影公司的招牌。
相比较而言,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陈公哲不置可否,先看起了剧本。
他同样是商业世家出身,看得出林子轩的打算,却没有点破。
说起来,精武体育会一直都缺少资金,他们自己也可以拍摄霍元甲的电影,不过他们不愿意背负用霍元甲敛财的骂名,才没有去做,甚至提都不会提。
如果是外人来拍摄的话……
陈公哲匆匆浏览了剧本,都是称赞霍师傅侠义行为的事迹,没有一点抹黑。
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是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
他认可了这个剧本,不过针对霍元甲的事迹提出了几点不实之处。
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和俄国大力士比武的传闻是不实的。
当时可能有所谓的俄国大力士,但应该只是跑江湖卖艺的,两人也没有交手。
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和英国大力士的比武,英国人认为搏击时只能用手,不能用脚,而霍元甲不同意,最终两人商定使用摔跤进行比赛。
两人约定在张园比武,时间到了,英国大力士没有来,比武取消。
至于和日本武馆的比武,其实只是切磋而已,并不是踢馆,霍元甲不小心打断了日本人的手臂。
还有最后霍元甲的死因,没有证据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精武体育会内部对此的意见也不统一。
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十周年,陈铁生编写的《精武本纪》中认为霍元甲是被日本医生用一种“慢性烂肺药”毒害的。
不过陈公哲对此的解释则不同。
“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
也就是说,霍元甲原本就有病,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死在日本人手里。
林子轩和郑证秋对视了一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电影还怎么拍啊!
几次比武都没有打成,说好的功夫片呢,说好的热血和励志呢,真相不忍直视啊!
随着报纸上不断的讨论,《雷雨》这出话剧在上海形成了一股风潮。
这其中自然有话剧界人士的推波助澜,也有文艺界对《雷雨》的解析,还有民众对于这出话剧的好奇。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讲,《雷雨》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卖点的。
首先这是发生在大家族的恩怨情仇,还牵扯到私生子的问题,而且同母异父的兄妹二人相恋了,同父异母的姐弟二人互有好感,后母和儿子之间发生了畸形的恋情……
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狗血的家庭伦理剧一向是观众的最爱。
如果不是剧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最后的悲剧收场,《雷雨》很可能会沦为三流剧作。
在一片叫好声中,上海新舞台彻底火了起来,场场爆满,还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他剧社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排演《雷雨》,争取趁着这股热潮分上一杯羹。
有些剧社根本不靠谱,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糟糕透顶,就是要靠着《雷雨》的好名声来糊弄观众。
这就是上海话剧界↖,的现状。
当初,欧阳予仟还征求过林子轩的意见,得到林子轩的授权,现在那些剧社根本不管不顾,一窝蜂的排演《雷雨》。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就不要讲版权的问题。
林子轩清楚这种状况很难改变,也懒得理会,他带着郑证秋前往上海精武体育会。
这些日子,郑证秋按照林子轩的要求收集霍元甲的资料并编写电影剧本。
这个剧本完全展现了一个爱国武术家光明磊落的一生,没有提到霍元甲的感情生活,没有提到霍元甲不成熟的青年时代。
在这点上,郑证秋和林子轩不谋而合。
这样的影片才有教育意义。
虽然林子轩准备购买有声电影的拍摄器材,但这部《津门大侠霍元甲》还是拍成默片。
反正是功夫片,台词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精武体育会的总会位于上海杨浦区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目前主事的有三人。
在霍元甲过世后,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
当时三人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又都毕业于高等学校,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们都是精武体操会创建的筹备人,是霍元甲的第一批学生。
1921年的《精武内传》称:“吾会自创立至今,会中最得力之桢权数人耳。”
又称“坚毅如炜昌,勇猛如公哲,聚合如蟾伯,聚合于一炉,以铸就此宏大之事业。”
这三人能够成为精武体育会的中坚力量,还和他们的家世有关,三人都是商业世家出身。
陈公哲,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中山茶园乡,父亲到上海经营“粤瑞祥”五金行。所以陈公哲在上海的广东会馆中颇有威望。
姚蟾伯,江苏吴县人,上海颜料业巨子。
卢炜昌,广东中山人,原为上海礼和洋行英文秘书,后任新瑞祥五金号经理。
三人被称为“精武三杰”。
其中,陈公哲为了精武体育会,曾两度捐出宅址、家产和房屋给精武会作为会址,不断的捐资散财,以致家道逐渐败落。
林子轩此来就是找陈公哲的。
据说,陈公哲精通摄影技术,拍摄了初期精武体育会书藉的照片,并与程子培拍摄了精武体育会的电影记录片五卷。
想要拍摄霍元甲的电影,陈公哲无疑是最好的说服人选。
至少他懂得这个行业。
陈公哲三十岁出头,正值壮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接受西方教育,并不古板。
在一番寒暄之后,林子轩表明来意,并递上剧本,特别申明电影上映后所得利润全部捐给精武体育会。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拍这部电影只是为了宣扬霍师傅的侠义精神,不是为了赚钱。
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为了霍师傅我都这么做了,你们还不准许我拍摄么?
他不是不想赚钱,不过若是能因此得到精武体育会的好感,比赚钱更有意义,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本地政商两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而且还能借助这部电影打响明星电影公司的招牌。
相比较而言,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陈公哲不置可否,先看起了剧本。
他同样是商业世家出身,看得出林子轩的打算,却没有点破。
说起来,精武体育会一直都缺少资金,他们自己也可以拍摄霍元甲的电影,不过他们不愿意背负用霍元甲敛财的骂名,才没有去做,甚至提都不会提。
如果是外人来拍摄的话……
陈公哲匆匆浏览了剧本,都是称赞霍师傅侠义行为的事迹,没有一点抹黑。
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是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
他认可了这个剧本,不过针对霍元甲的事迹提出了几点不实之处。
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和俄国大力士比武的传闻是不实的。
当时可能有所谓的俄国大力士,但应该只是跑江湖卖艺的,两人也没有交手。
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和英国大力士的比武,英国人认为搏击时只能用手,不能用脚,而霍元甲不同意,最终两人商定使用摔跤进行比赛。
两人约定在张园比武,时间到了,英国大力士没有来,比武取消。
至于和日本武馆的比武,其实只是切磋而已,并不是踢馆,霍元甲不小心打断了日本人的手臂。
还有最后霍元甲的死因,没有证据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精武体育会内部对此的意见也不统一。
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十周年,陈铁生编写的《精武本纪》中认为霍元甲是被日本医生用一种“慢性烂肺药”毒害的。
不过陈公哲对此的解释则不同。
“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
也就是说,霍元甲原本就有病,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死在日本人手里。
林子轩和郑证秋对视了一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电影还怎么拍啊!
几次比武都没有打成,说好的功夫片呢,说好的热血和励志呢,真相不忍直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