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业面临的困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场论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后世的角度看,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上的争论,而是牵扯到在那个时代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或者信仰。
也可以说是应该选择哪一条道路来改造社会。
这一论战吸引了大部分的学者参与其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根基,又有来自西方的科学观念,形成了一种思想风潮。
科学派认为在极度缺乏近代科学理性的中国,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并在这种基础上确立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绝对必要的。
玄学派在中国必须改造、必须进步、需要近代科技、需要富国强兵等认识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
他们倾向于在这之前更需要一种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的确立,以指导和规范这种近代化的社会转型。
陈独绣则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科学派和玄学派都是唯心主义。
各方几乎无法沟通,论战变成了混战。
有意思的是,在不久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出版了《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收入二十九篇论战文章,分别请陈独绣和胡拾作序。
陈独绣的序言把论战中各家的观点逐一点评批驳。
胡拾看罢,也写了序言,开始批驳陈独绣的论点,陈独绣不满意,又开始批评胡拾。
由此可见,当时论战的激烈程度。
当初,陈独绣、胡拾和鲁讯编辑《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的浪潮,如今,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很多人从亲密的战友变得形同陌路。
这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这个问题在上海的林子轩也没能躲得过去,在上海大学上课的时候被学生问了出来。
说实话,他对这种争论没什么兴趣,便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等哪一天想明白了再告诉你们。
这倒不是逃避,而是实话,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在后世都没有结束。
在三月份,他陪着冯程程参加了一次慈善活动,是由上海儿童劳工委员会发起的,活动的重点是工厂中的童工问题。
宋家三小姐就在这个部门工作。
上海的工厂中使用童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初步统计应该有超过2万名童工。
1919年,国际劳动会议规定未满十四岁者为童工。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农商部暂行工厂规则》规定:男子未满十岁,女子未满十二岁,工厂不得雇佣。
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照样在工厂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报酬极低,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只有两角钱的薪酬。
童工分布在各个行业,以纺织行业的童工最为严重,有一半以上的童工在纱厂工作。
其次是印刷厂和火柴厂,机械和食品行业也有童工。
林子轩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林家的纱厂里就有童工。
这是整个社会造成的,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你不使用童工,这些童工也要想办法生存下去,只是换一家工厂而已。
在中国人的工厂还好一些,至少都是中国人,不会过分的压榨。
在日本人的纱厂里就要严酷很多。
此时,日本国内产能过剩,朝中国大量的倾销各类商品,以纺织品为主。
他们在中国各地建立纱厂,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冲击中国的纺织行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外国列强顾不上在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如今,战争结束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次慈善活动主要是为童工们捐款,改善童工们的生活条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儿童的福利问题,就算是政府也没办法完全杜绝童工。
活动结束,回到家里,林子轩想了想,和林伯清商量一番。
几日后,林家下面的纱厂宣布自4月1日起不得雇佣12岁以下的男女幼工,并在上海纺织行业内部推行这项规定。
林家是上海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表率作用,不少企业纷纷响应。
然而,日本的纱厂却反对这一规定,依旧我行我素。
林子轩发动舆论攻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纱厂是血汗工厂,并披露了日本纱厂内部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这个时代没有针孔摄像机,否则他会派人潜入纱厂进行偷拍。
他有这个打算,但无法实现,因为日本纱厂管理严格,工人出入都会进行搜身,防止工人偷盗纱厂的财物。
不过,林子轩懂得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不夸张,那还叫做新闻么?
只要把日本纱厂的工人工作环境说的凄惨一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仅累死累活的干活,还要忍受侮辱和鞭打,简直是人间地狱。
其实,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根据纱厂工人的口述进行稍许的艺术加工。
果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日本纱厂停止使用童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禁止辱骂和殴打中国工人。
中国的纺织企业也站出来声讨日本纱厂,并全体通过了禁止雇佣十二岁以下童工的声明。
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强硬。
他们以日本工厂要按照日本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为由,拒绝外来干涉。
林子轩则提出了“抵制日货,救援华工”的口号,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
这是他和日本人的第二次交锋了。
这件事的起因或许是因为童工,实际上是中国纺织行业和日本纺织业的一场较量。
通过这一次的曝光,上海纺织行业内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廉。
比如,上海的丝蚕女工就发出呼吁,上海市的丝业女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工资是4角,还要被扣除2角,仅仅够吃饭罢了。
这些问题让那些整日空谈社会改造的学者们震惊不已。
相比较而言,在北平的那场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只是学者们的游戏,而不能真切的改变目前社会的现状。
林子轩也没有办法立刻改变这种现状,他不是上帝,只能借助于政府和民间的救助机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场论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后世的角度看,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上的争论,而是牵扯到在那个时代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或者信仰。
也可以说是应该选择哪一条道路来改造社会。
这一论战吸引了大部分的学者参与其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根基,又有来自西方的科学观念,形成了一种思想风潮。
科学派认为在极度缺乏近代科学理性的中国,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并在这种基础上确立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绝对必要的。
玄学派在中国必须改造、必须进步、需要近代科技、需要富国强兵等认识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
他们倾向于在这之前更需要一种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的确立,以指导和规范这种近代化的社会转型。
陈独绣则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科学派和玄学派都是唯心主义。
各方几乎无法沟通,论战变成了混战。
有意思的是,在不久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出版了《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收入二十九篇论战文章,分别请陈独绣和胡拾作序。
陈独绣的序言把论战中各家的观点逐一点评批驳。
胡拾看罢,也写了序言,开始批驳陈独绣的论点,陈独绣不满意,又开始批评胡拾。
由此可见,当时论战的激烈程度。
当初,陈独绣、胡拾和鲁讯编辑《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的浪潮,如今,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很多人从亲密的战友变得形同陌路。
这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这个问题在上海的林子轩也没能躲得过去,在上海大学上课的时候被学生问了出来。
说实话,他对这种争论没什么兴趣,便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等哪一天想明白了再告诉你们。
这倒不是逃避,而是实话,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在后世都没有结束。
在三月份,他陪着冯程程参加了一次慈善活动,是由上海儿童劳工委员会发起的,活动的重点是工厂中的童工问题。
宋家三小姐就在这个部门工作。
上海的工厂中使用童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初步统计应该有超过2万名童工。
1919年,国际劳动会议规定未满十四岁者为童工。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农商部暂行工厂规则》规定:男子未满十岁,女子未满十二岁,工厂不得雇佣。
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照样在工厂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报酬极低,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只有两角钱的薪酬。
童工分布在各个行业,以纺织行业的童工最为严重,有一半以上的童工在纱厂工作。
其次是印刷厂和火柴厂,机械和食品行业也有童工。
林子轩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林家的纱厂里就有童工。
这是整个社会造成的,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你不使用童工,这些童工也要想办法生存下去,只是换一家工厂而已。
在中国人的工厂还好一些,至少都是中国人,不会过分的压榨。
在日本人的纱厂里就要严酷很多。
此时,日本国内产能过剩,朝中国大量的倾销各类商品,以纺织品为主。
他们在中国各地建立纱厂,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冲击中国的纺织行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外国列强顾不上在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如今,战争结束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次慈善活动主要是为童工们捐款,改善童工们的生活条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儿童的福利问题,就算是政府也没办法完全杜绝童工。
活动结束,回到家里,林子轩想了想,和林伯清商量一番。
几日后,林家下面的纱厂宣布自4月1日起不得雇佣12岁以下的男女幼工,并在上海纺织行业内部推行这项规定。
林家是上海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表率作用,不少企业纷纷响应。
然而,日本的纱厂却反对这一规定,依旧我行我素。
林子轩发动舆论攻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纱厂是血汗工厂,并披露了日本纱厂内部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这个时代没有针孔摄像机,否则他会派人潜入纱厂进行偷拍。
他有这个打算,但无法实现,因为日本纱厂管理严格,工人出入都会进行搜身,防止工人偷盗纱厂的财物。
不过,林子轩懂得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不夸张,那还叫做新闻么?
只要把日本纱厂的工人工作环境说的凄惨一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仅累死累活的干活,还要忍受侮辱和鞭打,简直是人间地狱。
其实,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根据纱厂工人的口述进行稍许的艺术加工。
果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日本纱厂停止使用童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禁止辱骂和殴打中国工人。
中国的纺织企业也站出来声讨日本纱厂,并全体通过了禁止雇佣十二岁以下童工的声明。
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强硬。
他们以日本工厂要按照日本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为由,拒绝外来干涉。
林子轩则提出了“抵制日货,救援华工”的口号,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
这是他和日本人的第二次交锋了。
这件事的起因或许是因为童工,实际上是中国纺织行业和日本纺织业的一场较量。
通过这一次的曝光,上海纺织行业内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廉。
比如,上海的丝蚕女工就发出呼吁,上海市的丝业女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工资是4角,还要被扣除2角,仅仅够吃饭罢了。
这些问题让那些整日空谈社会改造的学者们震惊不已。
相比较而言,在北平的那场科学和玄学的争论只是学者们的游戏,而不能真切的改变目前社会的现状。
林子轩也没有办法立刻改变这种现状,他不是上帝,只能借助于政府和民间的救助机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