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民国大文豪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到上海后,林子轩得到了关于江苏军阀和浙江军阀开战的最新消息。

    虽然双方还没有大规模的调集兵力,却已经闹的上海滩人心惶惶。

    不少原本住在华界的富商纷纷搬入了租界,还有的富商则离开了上海,上海的各界人士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和平处理争端。

    英国和法国则调集了军舰,并在租界和华界的边界处加强了兵力和防卫设施。

    日本也以此为借口把渤海湾的军舰开到了黄浦江,从而让他们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兵力。

    根据冯敬尧从法国人那里得到的消息,这次的战争恐怕是无法避免了,背后可能还有西方势力的插手。

    唯一的好消息是战争的主战场应该是在江苏和浙江境内。

    就算打到了上海,也不可能攻入租界内,只要稍加小心,呆在租界内,安全可保无虞。

    只是一旦战争打响,兵荒马乱,会影响到上海的治安和商业环境,各种生意也会停顿下来,而且大量难民涌入,这些问题都需要切实解决。

    上海总商会一面呼吁和平,一面召集上海的◎←,富商们出钱出力,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实际上,上海的商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倾向于江苏军阀的江苏商圈,有支持浙江军阀的浙江商圈,军阀的背后都有各地富商和士绅的财力支援,否则军阀怎么养得起那么多的军队。

    现在的上海是浙江军阀坐镇,所以浙江商人在上海发展的很顺利。

    这就让江苏商人心里不平衡。不少江苏商人还盼着江苏的军队赶紧打过来,占领上海。以后上海就是江苏商圈的天下了。

    林家的家业在无锡,自然属于江苏商圈的一员。

    林子轩弄清楚整件事情后。便放下心来。

    西方人对于租界很看重,他们在租界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绝不希望被一场战争毁掉,一旦战争失控,他们就会插手调解,所以租界是上海最后的避难所。

    他原本还想着到外地避难,只是冯程程已经怀孕九个月了,不宜长途奔波。

    安心之后,林子轩想起自己在北平的遭遇。被一群文人骂的没有还击之力。

    他这次的匆忙离开,被不少北平文人认为是仓皇而逃,他们得意洋洋的宣布自己的胜利。

    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

    林子轩找到平禁亚,准备办一份四个版面的小报,就叫做《文化评论》,专门发表文章骂那些北平的文人。

    当然,文化人的事情不能叫做骂,而是论战。

    比如文化人骂别人是笨蛋,他不会直接这么说。而是会说这人的智商不高。

    正如孔乙己说的那句话,窃书不能算是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对于老板的吩咐。平禁亚心领神会,他也知道林子轩在北平的遭遇,心中非常不平。这不是不把咱们南方才子放在眼里么?

    自古以来,江南出才子。是人文荟萃之地,北方则被认为是文化蛮荒之地。

    平禁亚以此发动身边的朋友。咱们南方文人不能被北方文人如此欺辱,不就是仗着人多么,咱们的人也不少。

    南方文化界和北方文化界本来就有隔阂,现在有了林子轩这件事作为由头,更是激起了众人的斗志,不就是骂人么,对读书人来说有什么困难的。

    也让北方文人看看什么是骂人的艺术,通篇文章绝对找不到一个脏字。

    于是,各种骂人的文章纷纷出炉,刊登在《文化评论》上。

    林子轩不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出口气。

    每一期的《文化评论》印上两千份,其中一千五百份在北平发行,五折卖不出去就打三折,只要够本钱就卖,要的就是一个传播速度。

    另外五百份则是直接送给当初参与骂战的那些北平文人。

    当第一期《文化评论》在北平传开的时候,很多北平文人当作笑谈。

    认为林子轩这是黔驴技穷了,用这种方式反击,不过惹人笑话罢了,坚持不了多久。

    有人甚至称《文化评论》是骂人小报,不入流。

    但随着一期期的《文化评论》不断的进入北平市场,甚至是不计成本,只是为了快速传播,那些北平文人坐不住了。

    没有人能忍受天天被人在报纸上痛骂,那会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虽然《文化评论》上的文章不指名道姓,也没有破口大骂,但不乏自己对号入座的人。

    这些人开始反击,和南方文人对骂,这场南北之间的大骂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林子轩的目的并不是想一直这样骂下去,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等到双方开骂之后,《文化评论》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他开始阐述自己的主张,并邀请赞同他提出的“第三条路”的学者一起加入进来。

    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对于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他只懂得皮毛而已。

    平日里做做样子没什么,一旦牵扯到更深的东西他就没办法研究下去了,毕竟他的文化积累不够,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是一门大学问。

    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或许也不是一代人能够研究出结果的。

    所以,林子轩需要更多有学问的学者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把这条路走下去。

    骂战只是一种吸引人关注的炒作,只要有人关注,就可能有人赞同他的主张,最怕的是默默无闻,无人理睬。

    林子轩这种不计成本的开骂,让不少人哭笑不得。

    鲁讯就说以后不要和这种有钱人对骂,他骂的起,你骂不起,骂人也要讲本钱的。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刚开始被人称为骂人小报的《文化评论》从四版变成八版,最后成为十六版,聚集了一大批中间派的学者,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研究。

    中间派既不赞同保守派,也不同意全盘西化,要走一条中间的道路。

    这一思想派别在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了反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正如林子轩在《文化评论》的创刊词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在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却通往光明,这就是第三条路。思想之路没有尽头,没有边界,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