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兵来将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徐盛他们布置防守阵地的时候,德国人一直在等待第十七集团军继续发起进攻。
很快,胡蒂尔上将发现,它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生了。
法国人和华人没有继续发动进攻,反而是浅尝辄止,稍有进展就停滞不前,就地设置阵地,摆出了一副赖着不走的样子。
不得不说,秦致远确实是抓住了德国人的软肋。
“弹性防御”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把“弹性防御”比作一个橡皮筋,那么当橡皮筋受到的压力越大的时候,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受到的压力不够,橡皮筋反弹的力量会很小,甚至根本就没有反弹力量。
徐盛他们呆的地方无疑是最令德国人感到难受的位置,直接进攻的话,还有一段距离;不进攻,前沿阵地就将丢失。
没等胡蒂尔作出决定,徐盛和傅乐和已经完成了阵地布置,法军第32师随机展开进攻。
虽然看到法国人继续进攻,但胡蒂尔还是乐不起来,因为胡蒂尔发现,只有一部分法国人发起了进攻,另一部分华人待在他们刚才设置的阵地里,老老实实的打起了阵地战。
胡蒂尔对昨天的那支华人部队印象深刻,虽然他们最终把那支华人部队赶出了前沿阵地,但那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令人不寒而栗。短短四个小时,负责进攻的一个整编师基本被打残,其中的一个旅百分之八十的士兵阵亡,战后能独立行走的不到百人。
如果这两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和那一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差不多……
胡蒂尔的心已经沉入谷底,因为胡蒂尔发现华人阵地上有坦克助阵。
这就麻烦了,如果说没有坦克协助防守的阵地战斗力为一,那么有了坦克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乘一!
好吧,也不是一乘一,胡蒂尔已经心神大乱,简单的算术都会出错。
秦致远虽然在费尔昂塔德努瓦打了一个大胜仗,威廉皇储的部队终究还是有人逃了出来。根据胡蒂尔了解到的情况,当面对有坦克协助防守的阵地时,最好不要正面进攻,哪怕是拥有优势兵力,也绝对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唯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坦克部队。
说实话,对于这支正在进行的法军部队,胡蒂尔并没有放在心上,胡蒂尔的全部心思都放在那两个有坦克协助防御的华人阵地上。
战斗过程果然不出胡蒂尔所料。
几乎没有什么周折,进攻的法军部队被击溃,然后当德国人追击到那两个正在严阵以待的华人阵地前,德国人的攻势被阻止。
“阻止”不太准确,应该是被击溃。
这两支华人部队使用交叉火力非常熟练,以至于胡蒂尔怀疑那是两支叛变投敌了的德军部队,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丝毫不逊于德军部队;同时他们的战斗方式非常灵活,如果德军士兵距离过远,他们会使用步枪单发点射,命中率出奇的高;如果德军士兵发起冲锋,阵地上有数量众多的重机枪,多到会令人误以为那是二个师,而不是二个团。
当第二次进攻被打退的时候,胡蒂尔重新调整了对华人部队重机枪密度的评估,如果按照德军装备重机枪的比例,这绝对不是两个师,应该是四个师甚至更多。
于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摆在胡蒂尔面前,打还是不打,如果打,可能会蒙受更大损失,如果不打,那么德军就将只能被迫退到第三道防线上防守。
第二道防线距离第一道防线太近了,只有区区不到两公里,华人阵地上的坦克如果下山,只要一个冲击就能攻陷第二道防线,到那时损失将更加惨痛。
于是权衡再三,胡蒂尔决定继续攻击。
德国人进攻的套路其实和法国人是一样的,攻击之前都是长时间的火力准备,然后步兵一拥而上。
胡蒂尔也打算这么进攻。
但胡蒂尔很快就后悔了。
火力急袭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胡蒂尔就听到天边传来一阵阵“嗡嗡嗡”的发动机声,然后就是遮天蔽日的大肚子轰炸机飞过来。
虽然只有几十架轰炸机,但那种编队飞行的气势,还是令胡蒂尔震撼莫名。
这差不多是轰炸机第一次成建制的出现在战场上。
其实别管是什么东西,从人到蝗虫,只要数量一多,总是会令人感到震撼的。
飞机也一样。
秦致远的轰炸机部队和此时的轰炸机有很多不同,虽然翼展都挺大,但秦致远轰炸机机翼上的金属蒙皮和发动机上的整流罩非常显眼,更何况还有独树一帜的封闭式机舱,以及机翼底部超大的外籍军团标志,都清晰的表明了这队轰炸机的血统。
当第一眼看到轰炸机编队的时候,胡蒂尔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轰炸机。
等这些飞机以编队飞行方式飞临德军炮兵阵地上空打开机腹舱门的时候,胡蒂尔意识到大事不好。
果然,那些飞机迫不及待的扔下一连串的炸弹,然后才晃着翅膀加大马力高速飞走。
德军的炮兵阵地已经是一片火海。
都不用统计伤亡,连绵不绝的爆炸,以及惊天动地的殉爆已经充分说明了轰炸效果。
甚至最后一组五六架飞机飞过来的时候,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干脆把炸弹扔进了德军部队的营地里。
胡蒂尔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营地内的德军已经离开营地准备攻击华人阵地,营地内并没有什么人,所以并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但剧烈的爆炸波及到堆放在营地内的弹药,以至于引起了连环殉爆,使得整整三个师的储备被一扫而空。
热武器时代打的就是后勤,步枪没了子弹还不如长矛,德国因为物资短缺本来后勤补给就艰难,这下所有储备的物资被一扫而空,那可怎么打?
没有时间自哀自怨,因为进攻华人阵地的部队再次败下阵来,胡蒂尔还要准备下一次进攻。
可是没有了火炮掩护的进攻,等于是让德国士兵去自杀。
胡蒂尔进退两难。
……
此时秦致远还不知道轰炸效果,他正在为了轰炸机部队心疼。
轰炸机部队之所以能得手,是因为刚才英法联军的战斗机把德国人的战斗机引走,这才出其不意一击得手。
但德军阵地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连营地内存放的弹药都发生了殉爆,天上的德军飞行员们自然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完成任务的轰炸机们就倒了霉。
其实从理论上说,轰炸机面对战斗机是有一定优势的。
和战斗机比起来,轰炸机在航程、高度、速度上都要占一些便宜,但如果是战斗机和轰炸机迎面撞上,那轰炸机就毫无优势可言。
现在的战斗机是清一色的单发,单个发动机能提供的动力肯定不如轰炸机的两个发动机,但轰炸机又因为自重过大不够灵活,在轰炸机面前基本上只有挨揍的份。
完成任务返航的轰炸机群就迎面撞上了赶过来复仇的德军战斗机。
仅仅是一个照面,60架轰炸机有十五架被击落,其中三架是被击中油箱,飞机在空中发生爆炸,凌空解体。
真的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在秦致远得知有一架凌空解体的飞机,机组成员全部都是华人时。哪怕是明知道打仗不可能不死人,还是感觉悲愤莫名。
作为指挥官,在指挥战斗时必须摒弃所有的个人情绪,秦致远对不断传来的战报上的数字视而不见,硬起心来安排部队进行轮换。
确实要轮换,华人部队六个步兵团近两万人,虽然战绩彪炳,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对敌经验,难得有个刷经验的机会,总要都上去练练才好。
其实主要原因是现在不是进攻的时候,因为装甲部队暂时指望不上,秦致远不想拿人命去堆战绩。
无线电的小型化基本完成,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秦致远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求给所有的坦克加装无线电,哪怕还只是第一代的试验品。
战场通信,对于装甲兵部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只靠小旗子和灯光传递消息,既没效率,又容易造成坦克手的伤亡,也正是因为通信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装甲部队现在根本就无法发挥全部战斗力。
在所有的坦克完成加装无线电之前,秦致远不打算发动进攻,就这么让德国人慢慢的流血吧。
几乎就是以三个团为一个批次,所有的步兵团都要轮番上阵,最起码要在阵地上防御半天,顶住德国人的两波进攻才能撤下来。
每一个批次都会有一个华人团居中防守,左翼和右翼会是安南部队或者是法军部队。阵地就像是一个钉子,死死地钉在德国人的阵地上,持续不断的为德军第18集团军放血。
计划都是完美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胡蒂尔也不是庸手,在连续进攻了两天之后,眼看伤亡惨重收效甚微。
胡蒂尔主动改变战术,终于在八月底的一个夜晚,一举攻克了华人阵地右翼,由法军第223团防守的阵地。
(未完待续。)
在徐盛他们布置防守阵地的时候,德国人一直在等待第十七集团军继续发起进攻。
很快,胡蒂尔上将发现,它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生了。
法国人和华人没有继续发动进攻,反而是浅尝辄止,稍有进展就停滞不前,就地设置阵地,摆出了一副赖着不走的样子。
不得不说,秦致远确实是抓住了德国人的软肋。
“弹性防御”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把“弹性防御”比作一个橡皮筋,那么当橡皮筋受到的压力越大的时候,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受到的压力不够,橡皮筋反弹的力量会很小,甚至根本就没有反弹力量。
徐盛他们呆的地方无疑是最令德国人感到难受的位置,直接进攻的话,还有一段距离;不进攻,前沿阵地就将丢失。
没等胡蒂尔作出决定,徐盛和傅乐和已经完成了阵地布置,法军第32师随机展开进攻。
虽然看到法国人继续进攻,但胡蒂尔还是乐不起来,因为胡蒂尔发现,只有一部分法国人发起了进攻,另一部分华人待在他们刚才设置的阵地里,老老实实的打起了阵地战。
胡蒂尔对昨天的那支华人部队印象深刻,虽然他们最终把那支华人部队赶出了前沿阵地,但那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令人不寒而栗。短短四个小时,负责进攻的一个整编师基本被打残,其中的一个旅百分之八十的士兵阵亡,战后能独立行走的不到百人。
如果这两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和那一支华人部队的战斗力差不多……
胡蒂尔的心已经沉入谷底,因为胡蒂尔发现华人阵地上有坦克助阵。
这就麻烦了,如果说没有坦克协助防守的阵地战斗力为一,那么有了坦克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乘一!
好吧,也不是一乘一,胡蒂尔已经心神大乱,简单的算术都会出错。
秦致远虽然在费尔昂塔德努瓦打了一个大胜仗,威廉皇储的部队终究还是有人逃了出来。根据胡蒂尔了解到的情况,当面对有坦克协助防守的阵地时,最好不要正面进攻,哪怕是拥有优势兵力,也绝对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唯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坦克部队。
说实话,对于这支正在进行的法军部队,胡蒂尔并没有放在心上,胡蒂尔的全部心思都放在那两个有坦克协助防御的华人阵地上。
战斗过程果然不出胡蒂尔所料。
几乎没有什么周折,进攻的法军部队被击溃,然后当德国人追击到那两个正在严阵以待的华人阵地前,德国人的攻势被阻止。
“阻止”不太准确,应该是被击溃。
这两支华人部队使用交叉火力非常熟练,以至于胡蒂尔怀疑那是两支叛变投敌了的德军部队,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丝毫不逊于德军部队;同时他们的战斗方式非常灵活,如果德军士兵距离过远,他们会使用步枪单发点射,命中率出奇的高;如果德军士兵发起冲锋,阵地上有数量众多的重机枪,多到会令人误以为那是二个师,而不是二个团。
当第二次进攻被打退的时候,胡蒂尔重新调整了对华人部队重机枪密度的评估,如果按照德军装备重机枪的比例,这绝对不是两个师,应该是四个师甚至更多。
于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摆在胡蒂尔面前,打还是不打,如果打,可能会蒙受更大损失,如果不打,那么德军就将只能被迫退到第三道防线上防守。
第二道防线距离第一道防线太近了,只有区区不到两公里,华人阵地上的坦克如果下山,只要一个冲击就能攻陷第二道防线,到那时损失将更加惨痛。
于是权衡再三,胡蒂尔决定继续攻击。
德国人进攻的套路其实和法国人是一样的,攻击之前都是长时间的火力准备,然后步兵一拥而上。
胡蒂尔也打算这么进攻。
但胡蒂尔很快就后悔了。
火力急袭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胡蒂尔就听到天边传来一阵阵“嗡嗡嗡”的发动机声,然后就是遮天蔽日的大肚子轰炸机飞过来。
虽然只有几十架轰炸机,但那种编队飞行的气势,还是令胡蒂尔震撼莫名。
这差不多是轰炸机第一次成建制的出现在战场上。
其实别管是什么东西,从人到蝗虫,只要数量一多,总是会令人感到震撼的。
飞机也一样。
秦致远的轰炸机部队和此时的轰炸机有很多不同,虽然翼展都挺大,但秦致远轰炸机机翼上的金属蒙皮和发动机上的整流罩非常显眼,更何况还有独树一帜的封闭式机舱,以及机翼底部超大的外籍军团标志,都清晰的表明了这队轰炸机的血统。
当第一眼看到轰炸机编队的时候,胡蒂尔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轰炸机。
等这些飞机以编队飞行方式飞临德军炮兵阵地上空打开机腹舱门的时候,胡蒂尔意识到大事不好。
果然,那些飞机迫不及待的扔下一连串的炸弹,然后才晃着翅膀加大马力高速飞走。
德军的炮兵阵地已经是一片火海。
都不用统计伤亡,连绵不绝的爆炸,以及惊天动地的殉爆已经充分说明了轰炸效果。
甚至最后一组五六架飞机飞过来的时候,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干脆把炸弹扔进了德军部队的营地里。
胡蒂尔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营地内的德军已经离开营地准备攻击华人阵地,营地内并没有什么人,所以并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但剧烈的爆炸波及到堆放在营地内的弹药,以至于引起了连环殉爆,使得整整三个师的储备被一扫而空。
热武器时代打的就是后勤,步枪没了子弹还不如长矛,德国因为物资短缺本来后勤补给就艰难,这下所有储备的物资被一扫而空,那可怎么打?
没有时间自哀自怨,因为进攻华人阵地的部队再次败下阵来,胡蒂尔还要准备下一次进攻。
可是没有了火炮掩护的进攻,等于是让德国士兵去自杀。
胡蒂尔进退两难。
……
此时秦致远还不知道轰炸效果,他正在为了轰炸机部队心疼。
轰炸机部队之所以能得手,是因为刚才英法联军的战斗机把德国人的战斗机引走,这才出其不意一击得手。
但德军阵地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连营地内存放的弹药都发生了殉爆,天上的德军飞行员们自然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完成任务的轰炸机们就倒了霉。
其实从理论上说,轰炸机面对战斗机是有一定优势的。
和战斗机比起来,轰炸机在航程、高度、速度上都要占一些便宜,但如果是战斗机和轰炸机迎面撞上,那轰炸机就毫无优势可言。
现在的战斗机是清一色的单发,单个发动机能提供的动力肯定不如轰炸机的两个发动机,但轰炸机又因为自重过大不够灵活,在轰炸机面前基本上只有挨揍的份。
完成任务返航的轰炸机群就迎面撞上了赶过来复仇的德军战斗机。
仅仅是一个照面,60架轰炸机有十五架被击落,其中三架是被击中油箱,飞机在空中发生爆炸,凌空解体。
真的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在秦致远得知有一架凌空解体的飞机,机组成员全部都是华人时。哪怕是明知道打仗不可能不死人,还是感觉悲愤莫名。
作为指挥官,在指挥战斗时必须摒弃所有的个人情绪,秦致远对不断传来的战报上的数字视而不见,硬起心来安排部队进行轮换。
确实要轮换,华人部队六个步兵团近两万人,虽然战绩彪炳,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对敌经验,难得有个刷经验的机会,总要都上去练练才好。
其实主要原因是现在不是进攻的时候,因为装甲部队暂时指望不上,秦致远不想拿人命去堆战绩。
无线电的小型化基本完成,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秦致远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求给所有的坦克加装无线电,哪怕还只是第一代的试验品。
战场通信,对于装甲兵部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只靠小旗子和灯光传递消息,既没效率,又容易造成坦克手的伤亡,也正是因为通信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装甲部队现在根本就无法发挥全部战斗力。
在所有的坦克完成加装无线电之前,秦致远不打算发动进攻,就这么让德国人慢慢的流血吧。
几乎就是以三个团为一个批次,所有的步兵团都要轮番上阵,最起码要在阵地上防御半天,顶住德国人的两波进攻才能撤下来。
每一个批次都会有一个华人团居中防守,左翼和右翼会是安南部队或者是法军部队。阵地就像是一个钉子,死死地钉在德国人的阵地上,持续不断的为德军第18集团军放血。
计划都是完美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胡蒂尔也不是庸手,在连续进攻了两天之后,眼看伤亡惨重收效甚微。
胡蒂尔主动改变战术,终于在八月底的一个夜晚,一举攻克了华人阵地右翼,由法军第223团防守的阵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