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 > 第一百三十章 杀人的想法

第一百三十章 杀人的想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风是个好听的名字,特别还是姓柳,让人一听的最初感觉就很好,不是个英俊潇洒,身怀绝技的江湖游侠,也应该是倜傥弄情,年少而多金的欢场浪子,就是个文士,肯定也得挥笔成章,诗酒风流的骚人。

    bsp;  至少李清是这么想的,何况小若风洗白白了,也是形神俊逸,才买的狐皮裘这么一裹,雪白的毛领托着修长的脖颈,再配上与年纪不相称的冷峻目光,整个就一个小酷哥,李清在若风身边转了几圈,心里不免有些嫉妒,怎么看怎么觉得比自己要帅那么一点点。

    若英这两天有些神神道道的,找到自己的亲弟弟自然是高兴的,可听到老父已然去世又是伤心,哭哭都算了,只是这几天爱抱人,两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若英基本上都是抱着李清,这李清有些不大习惯,因为平时都是他抱若英的。

    不过李清忍了。

    因为若英抱他弟弟的遭遇很不好,小若风对姐姐的抱抱从来没抗拒过,不过身子僵硬得象一块石头,比石头更寒冷的,是他看若英的眼光,象根钉子一样扎在若英的心里,最后总是若英讪讪的松开手,然后转头找李清补补温馨的感觉。

    要说不理若英是因为这个姐姐不够尽心照顾他,那可就冤枉死若英了,若英在弟弟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小丫鬟,低声下气,俯首贴耳,连每说一句话,都是带着笑讨好着说的,李清看了心里有些不平衡,这绝对是媚笑,若英很少对他媚笑!

    只是小若风从没有对他姐姐说过一个字,李清和他说话他还恩啊几声的。弄的若英背着弟弟就是泪水涟涟,晚上睡觉也是偷偷的哭泣,李清扳着若英肩膀宽慰几句,若风小小年纪。吃了那么多苦头,这下子环境变得太快了,总得有个适应过程。别着急,慢慢来,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骨肉。。。。。。话都没怎么说完,若英一翻身把李清抱在怀里,虽然李清平时也喜欢往若英胸口钻啊钻的,可别抱这么紧行不?波涛汹涌地透不过气啊。

    李清并不怀疑若英是思亲心切认错了人。因为小若风的容貌很有些象若英。一个这么倔强的少年能让她抱。说明至少在心里还是认同的,至于为什么对若英那个态度,李清就只能猜测了,不过并不打紧,有地是时间。

    按说若英的老父已经去世。而弟弟也找到了,李清他们来延州的目地已经达到。应该是可以返回汴京了,这地方李清觉得又冷,而且也没什么好玩的,可石元孙却告诉李清还是不忙着回去,一则黄河封冻了,船行不了,不如等开春黄河开了再走,二来这京城里的局势还是变幻莫测,尘嚣未定的,李清还是再在延州住一段时间再说。

    告诉李清这些话的时候,石元孙依旧坐在那张老虎皮上,李清在对面的熊皮上坐得有些卷缩,没办法,怕冷,他房里可是弄了三个火盆,而石元孙地书房里只摆了这么一个。

    石元孙有些奇怪,更准确地说,是有些愧疚,可他说地话几乎在李清那里等到什么反应,忍不住问道:“朝廷对李三郎天宇山助战一事不置评判,莫非三郎真不放在心里?”

    怎么评判?赏我个官做?咱算个什么身份?没卷进官场是非里,已经是万幸了,最好是提都不要提我李清在延州干了什么,否则总会有那么些能人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一换角度看,没准就有麻烦。

    果然,见李清只是笑笑摇摇头,石元孙叹息一声道:“可惜,白日不照三郎之精诚,那些饱食终日,在京城里养尊处优的,如何明白战功乃是需亲历刀矢而来,居然有人妄议三郎寻衅闹事,有意挑起兵祸,不但无功,反欲降罪于你,所幸天子仁厚,并未准奏。”

    天子仁厚?那天子怕是连清醒都做不到吧,李清和石元孙相视而笑,虽然书房也是极隐秘的地方,不愁有人听了去,可石元孙官场套话说的溜了,习惯可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

    有人诋毁自己,这个是很正常地事情,要是给他封个官儿或者大加赏赐,那才是有问题,想他这么名声,要混进宋朝官儿行列,怕是得再跳次运河从头来过了。

    李清想问石元孙的,是关于党项人地问题,党项人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朝廷怎么看待党项人,怎么个应对法,要问清楚,不仅仅是李清想用他记得的那些历史片段,为大宋尽点力,同时他也想解开自己的心结。

    他是个汉族人,至少追那么个前三代他可以肯定自己是,如今也能说自己是个宋人了,可麻烦的是,他心底里认为自己还是个中国人,更加麻烦的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党项人也是中国人!

    从他懂事起,就知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高考的时候少数民族还可以因为民族问题而凭空加二十分,出去旅游到了有少数民族的地方他心里只有好奇,绝对没有仇恨过,他可不是宋人,他是中国人!虽然不记得党项族后面究竟是变成哪一个民族,可毕竟以后也是中国人。

    要是民族矛盾都要你死我活的拔刀相向,以后中国能有五十六个民族?以后中国能有那么大的疆域?

    所以李清的心态很是矛盾,就好比跑到了一个人的家里,娶了人家的女儿,可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这两兄弟性格不合,追求各异,为家产也好,为争家里的地位也好,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他怎么办?

    因为其中一个哥哥和他关系好便帮着揍另外一个?

    当然,他也不是想滥充好人,游牧民族嗜杀他不喜欢,游牧民族只掠夺不建设他不喜欢,游牧民族用刀和弓箭摧毁文明他不喜欢,比如虽然蒙古骑兵最后不仅灭了宋。还将铁骑一直践踏到了欧洲,他并不崇拜,这样的算是强者?它为后人留下了什么?

    是整个中国文化,科技,商业等各个方面的大倒退。

    李清很想为这个做点什么,哪怕是有一点点作用。

    蒙古人的灾难现在是太遥远了。即便后面灭了北宋的大金国,现在女真人还在白山黑水间放牧,也不是要考虑的问题。北方的契丹记得是“檀渊之盟”后,与宋朝再无大地战事,只要李清不去干点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按照历史发展,北方似乎暂时不用太担心,唯有这党项人。算是大宋的牛皮藓了。

    李清对党项人的认识。基本都来自于后世看地电视剧《西夏王朝》。而后世的电视剧可不是历史书,它老是要将历史搀杂在男人和几个女人之间扯个没完,李清只记得李元昊费了半天的功夫,总算是称了帝,然后便与宋人,契丹人打个没完没了。

    而石元孙地回答。让李清更是郁闷得很。

    首先石元孙很看不起党项人,因为到现在为止。虽然十几年没打过什么大仗了,可正规宋兵和党项兵对仗,还没输过一次,在石元孙的语气里,似乎党项人要不是有契丹人撑腰,宋兵随时就可以把党项人给灭。

    李清心里不以为然,他记得的却是宋兵对党项兵可是屡战屡败的,可具体什么时候却是不记得,他便问石元孙,可知道有个李元昊?不知道?就是现在定难军留后李德明的而已。

    石元孙不愧是边将,这个情况他倒是清楚,笑对李清说道:“这李德明有一子,小字崽理,现今才十五岁,听闻颇具文才,亦好冰书,然此子甚是张扬,每出行,从者百余骑,旗手开道,伞盖随行,少年气盛,行事颇不知收敛。”

    看来这个肯定就是以后的李元昊了,至于评语则要分两方面来看了,少年气盛不如说是少有大志,行事不知道收敛不如说是桀骜不逊,所以才能城帝,既然是颇具文才,又喜欢看兵书,李清假装随意地对石元孙说道:“不知将军可认为此子日后必成我大宋隐患否?”

    石元孙哈哈大笑:“此等蛮夷之人,稍许能通些文理,便可称为颇具文才,怕是还远不如三郎,只论兵书战策,顶得何用,三郎莫非不知纸上谈兵之赵括否?谅此黄口小儿,何能成我大宋只患。”

    错了错了太错了,黄口小儿?人家可是胸才大略,即便是以后与契丹翻脸,契丹地铁骑也没能讨个好去!没办法,李清也不知道怎么向石元孙去说明,总不好说他料定李元昊以后必然让大宋头疼?要石将军问他为什么呢?神仙找他托梦?还是向他解释爱因斯坦地“相对论”去?

    李清只好反问石元孙,“然将军亦以为这党项人于宋无碍么?”

    这个石元孙倒不笑了,而是叹了口气才说道:“要论战,非是石某夸口,党项现今绝非大宋之敌,然李德明事宋甚是恭谨,朝中不欲战,怎奈此何?党项人常过边境劫掠,边军又少,防不胜防,定难一日不宁,大宋五路不安,常此以往,徒耗钱粮,亦是心头之患。”

    李清又问道:“然将军可知党项人目前可控之地几何?士卒若干?”

    石元孙笑道:“这党项人乃是游牧出身,男子皆有一战之力,控弦之士怕不有二十万之众,只装备简陋,与契丹铁骑相去甚远。”

    打仗仅仅是*武器么?

    石元孙又道:“自大中祥符年间,党项人取了灵州,定难早非五州之地,如今又袭杀朔方节度使潘罗支而取凉州,扩地千里,然疆域虽大,地产贫瘠,不足为忧。”

    李清听了心里却是一惊,他没去想石元孙的评论,更不会认同什么不足为忧,若是党项人现在就有那么大的地盘了,那么李元昊干了什么?

    本来李清一直认为这党项人是李天耗的手里才发展壮大的,谁知道党项人现在就那么强大了?李清可记得这李远昊虽然与宋兵作战屡屡得胜,却是没攻占过宋朝地思念们领土,况且立了西夏国之后,那个辽国和它关系也是不好。并不会再为他撑腰。

    莫非他干的事情就是称了帝?

    人都有志气,宁为鸡头,不做牛尾,这也许是好事;不过这做了鸡头地。不过惟独他一人而已,莫非他称了帝,党项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生活幸福美满了?他要有本事。那就灭了辽,平了宋,这个结果李清倒也没话说,可就为了称帝这个虚名,弄得契丹人和宋人,都与党项人打个不亦乐乎。李清不觉得他就是个英雄。

    真有胸才大略。至少得审时度势。党项人没有这个实力吞辽灭宋,实际上一直还占着劣势,称帝为了什么?说穿了,不过是个人野心罢了,说穿了。不过是一些虚荣心罢了,李清倒觉得这李德明才是个人物。不声不响地弄了那么大的地盘。

    李清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虽然李清不敢肯定这方法就一定管用,但李清想试试。

    他想杀了李元昊。

    这世界有野心的人多,即便平凡人也做白日梦,可是有能力的人就少了去了,就是要做坏事,没能力地人想为害一方都难,而这李元昊是个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只是他的野心比能力大了那么一点点。

    满足一个人地野心,便驱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付出生命,这个代价也确实太大了;毕竟李清知道,即便西夏国成立,李元昊称了帝又如何?除了党项人当他是皇帝,宋人契丹人会当他是皇帝?只不过一个称呼而已,而正是这称呼才把宋,辽这脆弱的平衡给打破了,弄得彼此之间杀伐不断。

    杀了李元耗,那么党项人和契丹人之间也不会开打,那么契丹人不会因为与党项人的战争而损耗国力,那么,至少那个金想要崛起就没那么容易,那么,似乎北宋也就不会亡在金人的手里,就是苍茫之中皆有定数,李清相信,至少,一切都得推后那么几年!

    至少不会死那么多人!

    不管了,即便以后会有什么变数那是以后地事情,能为宋朝做得到这一点,李清已经觉得很可以安慰自己了,这想法在李清地脑子里还越来越强烈,烧得他在石元孙地书房里都坐不下去,他向石元孙告了退,匆匆走出书房。

    出了书房,李清没回自己住的别院,他想自己静一静,若英现在一心想讨好她弟弟,总是没话找话讲,碰了钉子就要找他抱抱,他可不是嫌若英烦,而是现在确实要好好想想了。

    想要一个人待待,也不是很容易,因为杨大自打他出了书房,就一直跟在他后面,只是杨大的确是个好跟班,根本不去问李清要去哪,只是尽责的跟着他。

    尽管延州城与汴京相比,繁华程度都不知道差到哪去了,一出了府门,李清还是觉得街上人多了点,平时好热闹的他现在觉得任何一点噪音都讨厌。

    石府后面有一个小山,并不高,因为山上也没什么景致好看,平时人就少,这时节寒风凛冽地,谁会跑山上去吹风,李清在府门前四出张望了下,转头就往山上走去,杨大本以为李清是出门办什么事情呢,不过心里就是奇怪,不过也没问。

    山上确实没风景可看,整个延州城都是昏昏暗暗的,今天天气不怎么好,云压得很低,而风却是刮得很猛,尽管李清把狐狸皮在身上裹紧了,寒风还是想方设法地钻了进去,冷得李清直跺脚。

    老这么吹风也不是办法,也根本没法去想什么事情,李清在山上转了转去,总算找了个背风的地方,那几棵树长得很是粗壮,至少李清蹲在那里没觉得有风。

    虽然只是蹲在那里拿个小树枝乱画,李清脑子可是转悠开了。

    想杀李元昊,即便算个好主意,但是只能才能杀得到?当然,李元昊现在年纪不大,那么个人本领就是再高,十几岁的孩子也是有限,可麻烦的是他随身都跟着百余个党项骑兵,这就很麻烦,不过老虎也都有打盹的时候,总会有机会下手的。

    还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情报,得知道李元昊现在在哪?平时都常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是防范最疏忽的时辰。

    要想要情报,谁会告诉我这些呢?如今党项那边什么情况李清可是一抹黑,再有,即便找到了机会,谁去杀?

    总不是我李清吧?我怎么才能混过去呢?

    正想着呢,许是太入神了点,杨大走近身后都没察觉到,还让杨大招呼了几声,李清也没起身,回头看看。

    杨大双手抱着块大石头站在后面,干吗?杨大要收拾我李清还需要搬石头?杨大却是笑着说道:“公子,但凡有事,也无需心急,不如坐下慢慢筹划可好?蹲久了,双腿血行不开,且天又寒冷,即便是坐,公子也不要在风里坐久了。

    说的对,瞧人家这跟班做的多专业,坐在石头上的感觉就是比蹲着好,连思路就开阔些,杨大想是知道李清要考虑事情,把石头给李清放好后,依旧远远的站在一旁去了。

    李清赞赏的看看杨大,这石头可不是一般人能搬得动的,他李清怕是抱都抱不动,毕竟是练武的人啊。

    突然,李清猛然醒悟到,想什么想啊,这么多事情莫非都是他一个人去干?他得找帮手啊,黎叔不说了么?不管到什么时候,缺得可都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