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我们的二战2 > 第十二节 史无前例的演习 三

第十二节 史无前例的演习 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装甲骑兵团全歼了第5骑兵团。”

    “全歼?”郭波显得异常吃惊,“难道第5骑兵团一点残余兵力都没有留下?”

    达绮芬妮慢慢的摇了摇头。“在待命状态中遭到一个装甲骑兵团正面突击,就算伤害计算规则偏向‘红军’,第5骑兵团依然只能被判定为‘全歼’。”

    “真是遗憾。”郭波叹息到——只能如此了。

    “的确非常遗憾。”

    “也许我们可以将第5骑兵团作为新部队重新投入演习。”空军进行格斗训练时就会采用这种方式,如果某架战斗机被“击落”,它可以离开演习区域后重新进入,但陆军演习中还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但郭波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达绮芬妮不太欣赏这个主意,如果允许遭到“歼灭”的部队重复投入演习,那么在彻底满足某人的要求前,这场演习将会没完没了的持续下去。这一点也不有趣,空军的格斗训练花不了多少钱,一支团级地面部队行动起来却是一台烧钱的机器。

    问题在于,即使是西南zhèng fǔ,也没有那么多钱投入到一场没完没了的演习里,当然就算有足够资金也不能这么做。

    “我认为你的建议并不合适,主席阁下。”她以平静但却不容质疑的口吻说,“没有必要让任何一支被消灭的部队重新投入演习。”

    “那么这场演习将会非常短暂。”

    “而那正是我所期待的。”

    郭波叹了一口气。没有莫非支持,他不可能让达绮芬妮改变主意,但在现在这个问题上莫非显然不会站在他这一边。所以,尽管极不情愿,但他也只能接受现实,看着遭到全歼的第5骑兵团退出演习区域。

    “真是可惜。”他对自己说。

    “真是可惜。”莫非耸耸肩,将得到的报告丢到一边。虽然并不值得奇怪,但第5骑兵团的迅速退场依旧让他感到惋惜——他原本希望轻机械化部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战斗力,但第2装甲骑兵团却干得太漂亮了一点。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有一个骑兵团退出这场盛大的游戏,演习部队中依旧包括十一个同样的骑兵团,它们总能得到一个发挥的机会。至于第5骑兵团,它也没有完全失去自己的价值。

    莫非转向负责解说的那名军官,向他做了个手势,军官点了点头,然后向军事观察团的代表们宣布到:“先生们,现在我将带领你们参观西南陆军国民jǐng卫队的部分武器装备。请跟我来。”

    代表们立即站起身。自从上海之战以后,西南军队装备的各种武器——尤其是重型武器——就让西方军人充满兴趣。但是,从来没有人曾在近距离目睹过它们,或者见过这些武器的近距离照片,现在能够非常荣幸的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即使最傲慢的那些代表也绝不愿意放弃。

    而且,在这些军事代表里,来自装甲部队的军官占了绝大多数,而他们对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的西南陆军使用的坦克与装甲车的兴趣远远超过他们对于演习的兴趣;这些装甲jīng英早就迫不及待了。

    但这些军官并没有真的准备好,至少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好。尽管每个人都是如此急切的想见到西南军队的装甲武器,但当他们见到在集结地整齐列队的第5骑兵团时,没有人还能保持平静。

    不只是武器,这支部队的规模就已让军官们吃了一惊——尤其是与它的番号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先生们,你们看到的是陆军国民jǐng卫队第5骑兵团……”

    “骑兵……团?”图哈切夫斯基觉得他看到的至少应该是一个机械化旅,他数到了大约300辆装甲汽车和接近4000名军人,如果这真的只是一个团,那么西南军队的团级部队的规模未免太大了一些。

    其他国家的代表也是同样看法。虽然美国与西欧国家的团级部队普遍比较庞大,但兵力通常也只有3000人左右,而且绝对不会给一支团级部队配备300辆装甲汽车。这些军官有一种感觉,中国人正在欺骗他们,否则西南军队的战斗力就很值得研究了。

    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负责讲解的军官还是从军官们的表情中看出了一些问题,他觉得这既有趣也很可笑。当然,骑兵团的规模也确实庞大了一点,满编时拥有3813名军官和士兵,即使在西南军队中也仅仅少于总兵力为4300人的装甲骑兵团——但这仍然不值得怀疑。

    但他又能说什么呢?不管这些西方军事代表怎么想,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只需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行了。

    军官接着介绍到:“第5骑兵团一共装备293辆‘眼镜蛇’装甲汽车……”

    “‘眼镜蛇’装甲汽车?”他再次被打断了,赫伯特准将扮演了插话者的角sè,“它们与以前的型号并不相同,这是新型号吗?”

    “眼镜蛇”装甲汽车是西南陆军装甲部队序列中资格最老的成员,也是最受外界熟悉的成员,这种在GMC2.5吨卡车基础上改装的装甲汽车不但装备西南军队,而且缅甸共和国卫队中也有相当数量。作为英**人,赫伯特准将对这种装甲汽车非常熟悉,但眼前这些装甲车却不像他见过的任何一辆“眼镜蛇”。

    他觉得这可能是从未公布过的新型号,改变了装甲车体的外形和车载武器种类,但实际上,第5骑兵团的“眼镜蛇”是一系列更高级的升级型号。

    “这些的确是最新型号的‘眼镜蛇’。”军官说,接下来又让代表们惊讶了一会儿,“因为早期型号使用的底盘已不再满足要求,它们采用了5吨卡车底盘。”

    窃窃私语声如同预料的那样响了起来。使用5吨卡车底盘生产装甲车,代表们觉得这很不可思议:各**队目前装备的装甲车采用的都是1.5吨、2.5吨或者3吨卡车底盘,当然军队里的运输卡车也都只有相同的吨位,西南军队的做法无疑显得有些疯狂了……

    不,不是有些,而是非常。代表们很快更正了看法,因为负责讲解的军官说:“这些装甲汽车的战斗全重都在15吨以上。”

    “我们的BA-6装甲车只有5吨,即将投产的BA-10也只有5吨。”图哈切夫斯基迅速用苏联红军的重型装甲汽车与“眼镜蛇”做了对比,结果当然不怎么乐观。虽然重量并不代表一切,而且“眼镜蛇”的火力显然没有BA-6强大,但它的改进与升级空间却比BA-6大得多。

    当然,元帅更喜欢坦克而不是装甲汽车,而且BA-6也不是一无是处,所以心情还没有变得糟糕,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正如你们看到的这一辆‘眼镜蛇’MK.6,它的装甲包括两个部分,焊接的基础装甲和使用螺栓固定的附加装甲……”当然,一辆全副武装的“眼镜蛇”装甲车还应当安装一套用于防御反坦克火箭弹的装甲隔栅,但在演习中没有一个车组使用它。但即使如此,它的防御能力也足够可观了。“……两部分装甲的厚度分别为15毫米和10毫米。”

    25毫米!几个年轻德**官的脸已经开始变白了。

    “我们的Ⅳ型战斗坦克只有15毫米厚的装甲[注],而且还没有附加装甲,”冯.舒尔充满沮丧的低声咕哝着,而乔治.巴顿也是如此——美**队的坦克不但装甲更薄,而且还都是铆接的。

    英国人和法国人稍微好受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英国陆军和法国陆军拥有装甲厚重的步兵坦克和重型坦克,而且法**队的中型和轻型坦克的装甲防护也不算糟糕,但西南军队的“眼睛蛇”却是装甲车。

    图哈切夫斯基的感受也同样如此。尽管默林.斯罗诺维奇.别尔科夫领导苏联的军事工业时曾经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坦克设计师[注2],而他们也不负众望为红军设计了新型的T34中型坦克[注3]和KV重型坦克[注4],但谁会用坦克与装甲汽车比较装甲厚度呢?而在装甲汽车领域,BA-6装甲车的装甲厚度只有6到8毫米,还不到“眼镜蛇”的三分之一。

    如果不使用坦克而仅仅只使用装甲汽车交锋,红军的损失将会远远大于西南陆军;然而就算加上坦克,T34和KV全都在西线,远东只有T26和BT,红军一样缺少取胜的希望。

    毕竟,西南陆军也有坦克……

    代表们思考着自己的问题,而那名军官似乎并没有注意他们的反应,还在继续履行他的职责:“由于车重增加,我们的兵工厂为这些装甲车安装了更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加强了悬挂装置,并采用新型宽幅轮胎,这使它们的最大速度仍然保持在每小时48.3千米,越野xìng能也没有太大变化。”

    顿了顿,他接着说:“当然,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新一代‘眼镜蛇’也分为许多不同的型号,MK.6型有一个单人机枪塔,可以搭载8名士兵,MK.7型是侦察型,有一个安装有20毫米机关炮的双人炮塔,MK.8型是自行迫击炮,MK.9型是指挥车……当然,除了你们看到的这些,还有一款MK.13型没有装备部队。”

    “那是什么?”一个被“眼镜蛇”装甲车过多的型号搞得有点心烦意乱的德**官问到。

    “MGS,装甲火炮系统,”军官微笑起来,“我们的军工部门正在尝试将76毫米加农炮安装到‘眼镜蛇’的车体上,作为骑兵团的机动反坦克火力。”

    当然,这是一个已经被证实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失败设计,在郭波下达新型装甲车的研制计划后就被彻底废除,但是,他为什么要把这条消息说出来呢?军官暗自愉快的笑着,他提到MK.13型“眼镜蛇”就是为了让这些西方代表惊讶——当然这也是莫非和郭波的目的。现在,它已经实现了。

    ※※※※※※※※※※※※※※※※※※※※※※※※

    注:1937年时Ⅳ号还处于图纸设计和样车阶段,当然直到Ⅳ的早期生产型,这种坦克的车体和炮塔装甲的最大厚度也只有15毫米;

    注2:虽然别尔科夫研究的是克里姆林宫学,但在有提示的情况下,清楚科什京和莫洛佐夫等人的“丰功伟绩”也不奇怪;

    注3:这不是另一个时空中的那款着名坦克,由于没有克里斯蒂悬挂装置,这个时空里的T34只能使用还不成熟的扭杆悬挂;

    注4:它同样不是真正的KV,而是更强大的JS-1,至于命名,虽然“卡冈诺维奇”坦克或者“莫洛托夫”坦克更适合书里的苏联,但既然伏罗希洛夫同志还活着并继续盘踞在高位上,为什么不继续用他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