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医国高手 > 第九十二章 册封风波(九)

第九十二章 册封风波(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永茂除了汇报自己的差使,自始至终没有发表见解。

    各人又说了一些自己的差使,一直至辰末,朱由榔将瞿式耜留下,令其他人各自散去。

    朱由榔有心让瞿式耜当首任首辅。

    瞿式耜德行俱佳,目光超绝,是首辅的上佳人选。但,自己将要采取的几项主要政策,比如土地问题,比如取消士大夫阶层特权问题,必须试探试探他的态度,若是他不能跟自己一条心,就不能选他当首辅。

    站队很重要啊。

    不站在自己队里的,再高的才华也不能用。

    “起田,你刚才说的以民为本这四个字,深合朕心。朕欲以此四字作为为政之要,你怎么看?”朱由榔问道。

    “皇上,恕臣直言,臣是圣人门徒,向来奉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信条,为万民造福,是臣梦寐以求的。”

    “为万民造福,开万世基业,也是朕之梦想啊。起田,你熟读史书,在你看来,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乱源何在?”

    “这,皇上遽然动问,臣不能即答。容臣思之。”

    “好。”

    瞿式耜还真没有深入地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单从大明衰败的表像看,党争激烈、吏治腐败、财政乏匮、武备不修,甚至天灾不断,都可以说是原因所在。不过,他自己总感觉这些东西好像还是浮于表面,更深层次的东西,却是没有抓住。

    至于女真人的崛起,女真人的战斗力强悍而明军战斗力不堪,这些东西他连想都不用想。

    女真人起兵时才多少人?满打满算,丁口不过四万,再算上老幼妇孺,顶天四十万人。而汉人在当时达到了二万万,是女真人的五百倍之多。无论从人口,还是地盘上算,大明都应该不是小小的女真人能撼动的。只所以偏偏让女真人占了大部江山,肯定是大明内部出了问题。

    那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瞿式耜一时之间还真答不上来。

    “臣愚昧,请皇上解惑。”瞿式耜想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道。

    朱由榔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不认为是瞿式耜愚昧,而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人,瞿式耜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前世的时候,朱由榔看过一本书,叫《中国北方的那些战争》,这本书系统分析了历史上发生在北方那些战争的根源,分析来分析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为了争夺土地。

    这一观点,让朱由榔有茅塞顿开之感。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更替的根源在于吏治。

    治国就是治吏嘛。

    吏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会起来造反,一造反就导致了改朝换代。

    其实,根子真不是在这里,根子还真是在于土地,尤其中国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农耕社会历史。民以食为天,农耕社会里农民失去土地,还不跟失了天一样?

    前世华夏开国太祖实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不正是看透了这一本质问题吧?

    所以,瞿式耜看不透不奇怪,看透了才奇怪。

    “起田,在朕看来,历朝历代不断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字。”

    “两个字?”

    “对,土地。”

    “土地?”

    “对,就是土地。你从‘民以食为天’这五个字想开去,再看看各朝各代的历史,就会得到这个答案。你想想吧。”

    朱由榔说完,再不管他,起身回了宫,他得给太后去请早安。

    ……

    朱由榔的话,无异于一声炸雷,在瞿式耜脑海中炸响,从对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不同句读,到对于朝代更替的深刻分析,瞿式耜首先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圣学渊远,非常人所能及。

    继而他又预感到,皇上的治国理念和治政思路将有巨大的改变,将会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朝代,如果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势必跟不上皇上的脚步。

    皇上为什么单独把自己留下?为什么要跟自己说这些话?

    必须好好想一想,必须想通透,想通透了,才能决定是紧跟,还是分道扬镳。

    瞿式耜发了一阵呆,跟掉了魂一样出了勤政殿。他没有去值房,而是回了府里,来到书房——这个真正属于他的私密之地,他要好好想想。

    只要他进了书房,自徐氏以下,谁也不敢贸然打扰,这是他的规矩。

    “娘,我爹怎么了?不去上值,怎么回府了?”瞿莹正在上房跟母亲说话,见爹回府径自进了书房,不解地问道。

    “谁知道呢?看他蹀躞着个脸,跟欠他八百钱似的,肯定是受了皇上斥责。都小心点,别理他,省得让他发驴脾气。”徐氏道。

    “得了,我还是回房里去吧。”瞿莹小声说道。

    徐氏点点头,瞿莹蹑手蹑脚地回自己房里去了。

    “梅娘,去看着博儿,别让他乱跑乱叫。”徐氏又嘱咐梅娘一句。

    “是,太太。”梅娘早就想去叮嘱儿子一句,得了太太吩咐,也慌忙走了。

    徐氏在房里做了一会儿针线,看看天近午时,命人去街上买了一条鲈鱼,命厨上清蒸,又命将皇上赐的鳜鱼烧上一条。

    午时过了,鱼该蒸的蒸了,该烧的烧了,一家人围在饭桌旁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大声说话,自也不敢动筷。

    ……

    “哟,今日烧了两条鱼?”

    就在一家人提心掉胆之际,书房门打开了,瞿式耜一脸兴奋地走了进来,看到桌上的菜,眼睛一亮,问徐氏道。

    梅娘赶紧上前,伺候他宽衣净手。

    徐氏没搭理他,而是跟瞿莹对视一眼,小声道:“天晴了。”

    “说什么呢?”

    “说天晴了。你一回府就蹀躞着脸,跟老阴天似的,一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触了你的霉头。”徐氏道。

    “刚才心情是有些沉重,现在没事了。吃饭吧。”瞿式耜边说边坐下。

    他一发话,大家开吃。

    瞿莹和瞿正博筷子只冲那条鲈鱼使劲,鳜鱼是动也不敢动。

    “吃吧,吃吧,大家都尝尝鳜鱼。”

    “怎么了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之前是有点太死板了,皇上赐我的鱼,你们吃点也不算对皇上不敬。”瞿式耜道。

    末了,又加了一句:“还是皇上说的对,不能墨守成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