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文臣武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加点分量,这句话含义很广泛,也耐人寻味。
不过李承乾却很好地把握到了其核心,那就是聚集效忠东宫的力量,说不好听一点就是罗织党羽。
自古以来,身为太子,本不需要,也不该结党。
因为太子结党,与大臣论其亲疏来,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与太子亲厚之人必然会得到提拔,相反与太子不睦,甚至是仇敌的臣子轻则不受重用,重则会罢官免爵。
这是会影响国朝稳定之事,所以应该尽力避免,毕竟对于太子而言,将来所有朝臣都将会成为他的臣子,为己所用。
然而现实却非如此,因为自古以来平安当太子,顺利登上皇位的没几个人,皇位争夺总是很残酷。
皇子们想要将太子请下宝座,想要自己登上去,少不得聚拢一帮人为己所用。反过来,太子为了保住的地位,也不得不聚拢一帮臣子来自保。
或者不同的世家,派系或者大臣,希望借助新旧更替,新君登基来获取利益。
毕竟从龙之功这几个字的含义深重,太多人想要得到。
所以太子结党亦是不可避免之事,如果在可控的范围内,只不过是提拔一些自己信赖之人。
但演变到一种程度,结果可能就变了,最残酷者便如玄武门之变。
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世民对皇子结党之事颇为忌讳,李承乾原本也很注意这些方面。
但到了今时今日,已经被人欺负上门了,恐怕已经没有多的选择。结党之事,不可避免,而且需要加快速度,尽快有所进展。
杜荷道:“今时今日,长安城里许多人家都已经开始有想法,有所行动,所以殿下不得不费些心思了。”
“你有具体消息吗?”
“暂不明确。”杜荷道:“臣要提醒殿下的是。不能落后于人,如果其他各位皇子们身边聚集的人太多,力量过于强大,将来回尾大不掉的。
而殿下身边过于单薄,也会让别人以为有机可乘,越发的变本加厉,所以是时候该让东宫加点分量。”
其实许久以来。李承乾其实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东宫为此没少拉拢人。比如让贺兰楚石去拉拢侯君集。但一直以来没什么效果。
以前更多的是大臣们不愿意结党,因为一切都掌控在皇帝李世民手中。但现在情形不同了,大唐到了一个必须要选定继承人的时候,所有的世家,朝臣们也不能再回避这个问题。他们不结党的态度自然也会有所变化。
这时候再次抛出橄榄枝,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李承乾问道:“那你们以为,哪些人可以为孤所用?”
杜荷道:“殿下,臣以为有一人至关重要,殿下务必要争取到他的支持。至少不要让他为旁人所用。”
“何人?”
“国舅长孙无忌!”杜荷道:“长孙司空是殿下的亲舅舅,更是当朝重臣,陛下最信任之人。说句不敬的话,倘若有一日陛下不在了,无论哪一位皇子继位,长孙国舅都会是顾命大臣。
他的支持,对于储君而言格外重要。所以殿下无论如何该用点心思。如果文德皇后只有殿下您一个儿子,那倒无所谓,长孙国舅只能支持您。但如今,大唐有三位嫡出的皇子,所以殿下该多注意才是。”
这句话是说到了李承乾的心坎里,也说到了关键之处。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要做一个对大唐储君影响力排行榜。李世民排第一,长孙无忌便应该排在第二。
作为当朝国舅,李世民最信任的当朝重臣,背后还有整个关陇贵族的支持,长孙无忌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长孙家是外戚,和古往今来所有的外戚家族一样。他们肯定该支持自己的外甥。但很遗憾,李承乾没有完全独享这份资源的资格。
诚如杜荷所言,长孙皇后所出的嫡子有三个,长孙家也便有三个选择对象。年纪最小的李治便不说了,杜荷话里话外虽然没有明说,但主要还是提醒李承乾提防李泰。
在承庆殿里,李世民欣赏有佳的是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但在大部分眼里,吴王因为先天的出身已经弱了几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魏王李泰。
在吴魏之间,长孙无忌肯定会选择后者无意,所以东宫最该提防的自然是魏王府,而长孙无忌仍是重点。
如果李泰争取到长孙无忌的支持,那么东宫的胜算将会成倍下跌。
李承乾悠悠道:“前些日子舅舅曾来过东宫,劝导孤……”
“长孙国舅平素不主动出入东宫,更不轻易前往各王府,他此来多半是陛下的意思。”李安俨道:“由此可见,陛下仍旧对陛下寄予厚望,否则何必让长孙国舅费心呢?”
“有道理!”赵节道:“长孙国舅是聪明人,他能在陛下身边多年得宠,自然能够揣摩到陛下的心思,所以他的心应该在东宫。”
杜荷道:“话虽如此,但殿下还是要在长孙府多费点心思。年节将至,殿下虽贵为储君,但身为外甥,对舅舅表示敬意;对妹妹和妹夫表示关爱,该在情理之中,礼敬长辈,友爱手足,是陛下和臣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嗯,孤知道怎么做了。”李承乾道:“光是送贺年礼物自然不行,还得……杜荷啊,改日找个机会,把长孙冲和长乐约来东宫,年节里自家人该聚在一起畅饮相聚。”
“是,臣会安排妥当了。”杜荷当即点头称是,但又补充道:“太子殿下,光是一个长孙无忌恐怕不够……臣以为除了在朝堂上,在军中,也该有些许殿下的力量才是。”
“军中?何人能为孤所用?”
“当前我大唐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几人便是英国公李绩、江夏郡王李道宗,但这两位都不在长安,且都手握大军,轻易拉拢反而会惹得陛下猜忌。”
杜荷道:“陛下倒不如放眼长远,从长计议。”
“长远?你指谁?”
“太子殿下,朝中这段时间正在整顿吏治,侯君集为吏部尚书,可谓是雷厉风行啊!”(未完待续。)
加点分量,这句话含义很广泛,也耐人寻味。
不过李承乾却很好地把握到了其核心,那就是聚集效忠东宫的力量,说不好听一点就是罗织党羽。
自古以来,身为太子,本不需要,也不该结党。
因为太子结党,与大臣论其亲疏来,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与太子亲厚之人必然会得到提拔,相反与太子不睦,甚至是仇敌的臣子轻则不受重用,重则会罢官免爵。
这是会影响国朝稳定之事,所以应该尽力避免,毕竟对于太子而言,将来所有朝臣都将会成为他的臣子,为己所用。
然而现实却非如此,因为自古以来平安当太子,顺利登上皇位的没几个人,皇位争夺总是很残酷。
皇子们想要将太子请下宝座,想要自己登上去,少不得聚拢一帮人为己所用。反过来,太子为了保住的地位,也不得不聚拢一帮臣子来自保。
或者不同的世家,派系或者大臣,希望借助新旧更替,新君登基来获取利益。
毕竟从龙之功这几个字的含义深重,太多人想要得到。
所以太子结党亦是不可避免之事,如果在可控的范围内,只不过是提拔一些自己信赖之人。
但演变到一种程度,结果可能就变了,最残酷者便如玄武门之变。
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世民对皇子结党之事颇为忌讳,李承乾原本也很注意这些方面。
但到了今时今日,已经被人欺负上门了,恐怕已经没有多的选择。结党之事,不可避免,而且需要加快速度,尽快有所进展。
杜荷道:“今时今日,长安城里许多人家都已经开始有想法,有所行动,所以殿下不得不费些心思了。”
“你有具体消息吗?”
“暂不明确。”杜荷道:“臣要提醒殿下的是。不能落后于人,如果其他各位皇子们身边聚集的人太多,力量过于强大,将来回尾大不掉的。
而殿下身边过于单薄,也会让别人以为有机可乘,越发的变本加厉,所以是时候该让东宫加点分量。”
其实许久以来。李承乾其实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东宫为此没少拉拢人。比如让贺兰楚石去拉拢侯君集。但一直以来没什么效果。
以前更多的是大臣们不愿意结党,因为一切都掌控在皇帝李世民手中。但现在情形不同了,大唐到了一个必须要选定继承人的时候,所有的世家,朝臣们也不能再回避这个问题。他们不结党的态度自然也会有所变化。
这时候再次抛出橄榄枝,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李承乾问道:“那你们以为,哪些人可以为孤所用?”
杜荷道:“殿下,臣以为有一人至关重要,殿下务必要争取到他的支持。至少不要让他为旁人所用。”
“何人?”
“国舅长孙无忌!”杜荷道:“长孙司空是殿下的亲舅舅,更是当朝重臣,陛下最信任之人。说句不敬的话,倘若有一日陛下不在了,无论哪一位皇子继位,长孙国舅都会是顾命大臣。
他的支持,对于储君而言格外重要。所以殿下无论如何该用点心思。如果文德皇后只有殿下您一个儿子,那倒无所谓,长孙国舅只能支持您。但如今,大唐有三位嫡出的皇子,所以殿下该多注意才是。”
这句话是说到了李承乾的心坎里,也说到了关键之处。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要做一个对大唐储君影响力排行榜。李世民排第一,长孙无忌便应该排在第二。
作为当朝国舅,李世民最信任的当朝重臣,背后还有整个关陇贵族的支持,长孙无忌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长孙家是外戚,和古往今来所有的外戚家族一样。他们肯定该支持自己的外甥。但很遗憾,李承乾没有完全独享这份资源的资格。
诚如杜荷所言,长孙皇后所出的嫡子有三个,长孙家也便有三个选择对象。年纪最小的李治便不说了,杜荷话里话外虽然没有明说,但主要还是提醒李承乾提防李泰。
在承庆殿里,李世民欣赏有佳的是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但在大部分眼里,吴王因为先天的出身已经弱了几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魏王李泰。
在吴魏之间,长孙无忌肯定会选择后者无意,所以东宫最该提防的自然是魏王府,而长孙无忌仍是重点。
如果李泰争取到长孙无忌的支持,那么东宫的胜算将会成倍下跌。
李承乾悠悠道:“前些日子舅舅曾来过东宫,劝导孤……”
“长孙国舅平素不主动出入东宫,更不轻易前往各王府,他此来多半是陛下的意思。”李安俨道:“由此可见,陛下仍旧对陛下寄予厚望,否则何必让长孙国舅费心呢?”
“有道理!”赵节道:“长孙国舅是聪明人,他能在陛下身边多年得宠,自然能够揣摩到陛下的心思,所以他的心应该在东宫。”
杜荷道:“话虽如此,但殿下还是要在长孙府多费点心思。年节将至,殿下虽贵为储君,但身为外甥,对舅舅表示敬意;对妹妹和妹夫表示关爱,该在情理之中,礼敬长辈,友爱手足,是陛下和臣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嗯,孤知道怎么做了。”李承乾道:“光是送贺年礼物自然不行,还得……杜荷啊,改日找个机会,把长孙冲和长乐约来东宫,年节里自家人该聚在一起畅饮相聚。”
“是,臣会安排妥当了。”杜荷当即点头称是,但又补充道:“太子殿下,光是一个长孙无忌恐怕不够……臣以为除了在朝堂上,在军中,也该有些许殿下的力量才是。”
“军中?何人能为孤所用?”
“当前我大唐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几人便是英国公李绩、江夏郡王李道宗,但这两位都不在长安,且都手握大军,轻易拉拢反而会惹得陛下猜忌。”
杜荷道:“陛下倒不如放眼长远,从长计议。”
“长远?你指谁?”
“太子殿下,朝中这段时间正在整顿吏治,侯君集为吏部尚书,可谓是雷厉风行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