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91章 质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石的医术有一半是和钟大夫学的,这件事,除了他们俩人,也就只有木兰知道。
倒不是李石怕得罪元家还是什么,而是钟大夫不乐意别人知道,当年他可是下了毒誓的,绝不收徒。
如今他也没有收了李石的意思,但这不妨碍他传授自己的医术。
没两个月,钟大夫的医馆就开起来了,元家如临大敌。
钟大夫和元胡齐名,而元胡如今过世了,钟大夫却要开医馆,不怪元家的人想歪,就是外头的人也纷纷猜测钟大夫的意图。
而很快,李石的身影就频繁的出现在钟大夫的医馆中。
大家纷纷猜测,李石是因为不岔元家的驱赶,这才和钟大夫走在一起对付元家的。
元家的人脸上都很不好看。
元老三直接去找李石质问,大家都存了看笑话的心思悄悄跟在后头。
元老三看着站在德胜医馆前面的李石,一双眼睛几乎喷出火来,大喝一声:“李石!”
李石回头去看。
元老三冲到他跟前,喝道:“李石,你说,我元家待你不薄,你为何与我元家作对?”
李石面上有些诧异,但还是恭敬地道:“三师兄这话从和说起?师弟师从师傅,虽不说可以为师傅鞠躬尽瘁,但对师傅和几位师兄也是尊敬有加,何来与元家作对一说?”
元老三就指着“德胜医馆”道:“那你这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我爹和那姓钟的不对付,你现在竟然要到他手下干活,不是和我元家作对是什么?”
李石抬眼看了一下四周,脸上有些委屈,还带着些不解,“三师兄,师傅和钟大夫都是钱塘杏林里的泰斗,一向友好和睦,又怎么会不和?当年师傅还嘱咐过我要和钟大夫好好学习!”
元老三张大了嘴巴,看热闹的人也瞪大了眼睛。
元太医和钟大夫友好和睦?
他们怎么不知道?
全钱塘,谁不知道他们俩是死对头?
大家都看向李石,胡扯也没这样扯的吧?
在医馆里面安坐的钟大夫嗤笑一声,直接踱步出来,抬着下巴看向众人,扫了一圈后才将视线定在元老三身上,不客气的道:“他说的没错,我和你爹的确是好友!”
大家的眼睛都掉出来了。
“医术上本就没有一定的事,我与你爹不过是在有些事情上有些分歧,但也时常在一起探讨,倒也受益良多,只是不想,你们这些晚辈却误会了。”钟大夫很厚脸皮的看着元老三摇头叹息,“老元聪明了一辈子,偏生的三个儿子都是不争气的。唯一还有些资质的徒弟又入师不久,现在虽然出师了,可到底有许多事情没做成,我可惜这小子的资质,所以就叫他过来给我打打下手。”
钟大夫看着脸上青黑的元老三,觉得很畅快,李石果然蔫坏蔫坏的,比他坏多了,“再过几年他出师了,就算是想留在我的医馆里,我也不依了!怎么,元老三,你有意见?”
元老三能有意见吗?
李石是被他们三兄弟“请”出医馆的,也说了他可以单飞的,本来想用姓钟的和父亲不和挤兑他,可谁知姓钟的竟然站出来说他和父亲是好朋友。
但最憋屈的是,他还不能反驳。
元老三虽然蠢,但也知道,他要真说了什么,那最后落不是的就是元家了。
说不定已经入土为安的父亲都不得安宁了。
要说元太医和钟大夫不和普遍是大家的认知,但要认真说起来,俩人虽然发生过冲突,但也多是为了方子和医术,并没有因为私怨过,所以钟大夫所说的探讨倒也说得过去。
至于最有利的证据——钟大夫跑去人家的丧礼上大闹,也可以说是悲伤好友离世激动之下做的离谱事(谁让当时钟大夫说的话那样模棱两可呢)。
元老大本想让老三去打个头阵,只是没想到他连李石都对付不了。
元老大眼底暗沉,到底还是拦住了两个弟弟,“他毕竟是我们的师弟,闹得太难看也是我们元家吃亏。”最要紧的是,这事要是闹大了,别人虽然会说李石忘恩负义,但也会说元家势大欺人。
父亲已经不在,元家不能跟先前相比,所以能忍的就要忍下。
李石虽然有资质,但学习的时间毕竟短,许多的东西都还没有学到,而父亲也告诉过他,他虽然给了李石不少的书,但也留下了不少应该交给李石的书……
果然,元老三才离开,不少人就指责李石,即使钟大夫说他和元太医是好友,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钟大夫和元太医一见面的那种气场怎么可能是朋友的?
李石并不辩驳,依然在德胜医馆坐馆。
来找李石看病的人依然不少。
老百姓可不管你们有什么矛盾,在生死面前,自然是大夫的医术比较重要,而李石对于患者的医德也是有名的,众人宁愿找他看,也不找元家医馆的大夫看。
而在不久后,李石就与钟大夫爆发了一场战争。
钟大夫要求一个小有资产的富户支付二十两的医疗费,钟大夫的理由很充分,“他的病,满钱塘能治的不超过四个,若是找别人,铁定得吃个两三年的药,这样下来,光药钱就能去二十两,如今我只收二十两,就能在半年之内给你治好。”
那人苦笑,“钟大夫,只是这半年之内我还得另算药钱,若是其中的药贵重一些,我岂不是要多花好几十两银子?”
虽然他家是有钱一些,但那也是相对于普通人家而已,每年也就上百两的收入左右,如今他生病,收入本来就少,若是再吃药看病花去这些钱,就算不会掏空家底,也会让家里一下子从富户变成贫户的。
所以大家才会说,得什么不能得病,否则,就是侯爷相府也能被吃穷,更何况,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
真要因为他一人,就将祖辈三代努力得来的家境坏了,还不如直接一根绳子吊了了事。
李石在一旁听了就皱眉,对钟大夫道:“谁的钱也不少吹来的,只照要求收诊费就是了,何苦乱收钱?”
钟大夫不客气的嗤笑,“上次我收吴家三少爷的钱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句话?”吴家的三少爷是钱塘有名的花花公子,他找钟大夫看的是花柳病。
李石沉默了一会儿,却坚持的看着钟大夫,“这是医馆的规矩!”
钟大夫直接翻着白眼道:“这医馆是我的,我说的话就是规矩。”
李石直接起身往外走,“当初成立医馆的时候之所以取名‘德胜’就是因为医德,而你也答应过我,医馆的规矩由我定。你给吴公子等看病我没看见,如今我既看见了,就不容你胡来,你若是不同意,大不了,我撕了医馆的规矩,以后也不再出现在医馆中,横竖由你,只是这钱塘怕是知道了你不受信诺的话。”
钟大夫气得跳起来,“你是故意的!”
李石扬着眉毛,不语,只是抿嘴嘴唇看着他。
钟大夫无奈,只好狠狠地瞪了那病人一眼,抓过他的手把脉,之后刷刷的写下两张药方,扔下笔,咬牙切齿的道:“二两银子的诊费,我可是医馆最好的大夫,这就是我的价钱!”
病人呆滞的拿着药方,在一个药童拐了他一下后就大恩大德的朝李石行礼道谢。
钟大夫冷哼一声,“救你的人似乎是我!”
病人又忙转身谢过钟大夫,但其实心里最感谢的还是李石。
围观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好似听到了什么了不得内幕。
大家看着李石冷着脸离开,顿时脑洞大开。
在钟大夫和元太医有仇的前提下,钟大夫自然是怎么膈应元太医怎么来(即使对方已经死了),于是,作为元太医唯一的弟子——李石,就成为了钟大夫的目标。
李石和元太医也起过冲突,是为了为医者的医德问题。
元太医重权,钟大夫重钱,但凡看重某一样利益的时候,难免就会踩线,而作为儒家出身的李石,很显然很看不惯这一种做法。
李石也许不见得有多喜欢做大夫,但一定会坚守自己的医德既医责。
钟大夫就是利用这一点,利诱李石进“德胜医馆”做事。
元太医精心培养的弟子出师之后却进了死对头的医馆里坐馆,还有比这更能气到元太医的事吗?
群众的脑洞继续大开,而李石为了造福钱塘百姓,不得不违背意志前来坐馆。
顿时,大家看向李石的眼神都不同了,里面带着钦佩,欣慰和同情,少部分人眼里则有些不赞同,但心里多少也有些复杂。
忠孝古来难两全,孝义又何尝不是?
李石就好像并不知道大家的想法一样,只跟在钟大夫身后去了后面。
钟大夫已经坐在太师椅上捧着一个小小的紫砂壶喝茶了,看到李石进来,就敲着紫砂壶道:“怎么样?我表演得不错吧?”
李石心中有些复杂的看着钟大夫,点头道:“多谢你!”
钟大夫有些诧异,他还以为对方会生气,谁知竟是如此。
李石看了他一眼,不是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他不是不知好歹的人,钟大夫这样闹一场,得益的是他。
就算钟大夫没跟他商量就闹这一出,也不能改变他是受益人的事实。
李石的医术有一半是和钟大夫学的,这件事,除了他们俩人,也就只有木兰知道。
倒不是李石怕得罪元家还是什么,而是钟大夫不乐意别人知道,当年他可是下了毒誓的,绝不收徒。
如今他也没有收了李石的意思,但这不妨碍他传授自己的医术。
没两个月,钟大夫的医馆就开起来了,元家如临大敌。
钟大夫和元胡齐名,而元胡如今过世了,钟大夫却要开医馆,不怪元家的人想歪,就是外头的人也纷纷猜测钟大夫的意图。
而很快,李石的身影就频繁的出现在钟大夫的医馆中。
大家纷纷猜测,李石是因为不岔元家的驱赶,这才和钟大夫走在一起对付元家的。
元家的人脸上都很不好看。
元老三直接去找李石质问,大家都存了看笑话的心思悄悄跟在后头。
元老三看着站在德胜医馆前面的李石,一双眼睛几乎喷出火来,大喝一声:“李石!”
李石回头去看。
元老三冲到他跟前,喝道:“李石,你说,我元家待你不薄,你为何与我元家作对?”
李石面上有些诧异,但还是恭敬地道:“三师兄这话从和说起?师弟师从师傅,虽不说可以为师傅鞠躬尽瘁,但对师傅和几位师兄也是尊敬有加,何来与元家作对一说?”
元老三就指着“德胜医馆”道:“那你这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我爹和那姓钟的不对付,你现在竟然要到他手下干活,不是和我元家作对是什么?”
李石抬眼看了一下四周,脸上有些委屈,还带着些不解,“三师兄,师傅和钟大夫都是钱塘杏林里的泰斗,一向友好和睦,又怎么会不和?当年师傅还嘱咐过我要和钟大夫好好学习!”
元老三张大了嘴巴,看热闹的人也瞪大了眼睛。
元太医和钟大夫友好和睦?
他们怎么不知道?
全钱塘,谁不知道他们俩是死对头?
大家都看向李石,胡扯也没这样扯的吧?
在医馆里面安坐的钟大夫嗤笑一声,直接踱步出来,抬着下巴看向众人,扫了一圈后才将视线定在元老三身上,不客气的道:“他说的没错,我和你爹的确是好友!”
大家的眼睛都掉出来了。
“医术上本就没有一定的事,我与你爹不过是在有些事情上有些分歧,但也时常在一起探讨,倒也受益良多,只是不想,你们这些晚辈却误会了。”钟大夫很厚脸皮的看着元老三摇头叹息,“老元聪明了一辈子,偏生的三个儿子都是不争气的。唯一还有些资质的徒弟又入师不久,现在虽然出师了,可到底有许多事情没做成,我可惜这小子的资质,所以就叫他过来给我打打下手。”
钟大夫看着脸上青黑的元老三,觉得很畅快,李石果然蔫坏蔫坏的,比他坏多了,“再过几年他出师了,就算是想留在我的医馆里,我也不依了!怎么,元老三,你有意见?”
元老三能有意见吗?
李石是被他们三兄弟“请”出医馆的,也说了他可以单飞的,本来想用姓钟的和父亲不和挤兑他,可谁知姓钟的竟然站出来说他和父亲是好朋友。
但最憋屈的是,他还不能反驳。
元老三虽然蠢,但也知道,他要真说了什么,那最后落不是的就是元家了。
说不定已经入土为安的父亲都不得安宁了。
要说元太医和钟大夫不和普遍是大家的认知,但要认真说起来,俩人虽然发生过冲突,但也多是为了方子和医术,并没有因为私怨过,所以钟大夫所说的探讨倒也说得过去。
至于最有利的证据——钟大夫跑去人家的丧礼上大闹,也可以说是悲伤好友离世激动之下做的离谱事(谁让当时钟大夫说的话那样模棱两可呢)。
元老大本想让老三去打个头阵,只是没想到他连李石都对付不了。
元老大眼底暗沉,到底还是拦住了两个弟弟,“他毕竟是我们的师弟,闹得太难看也是我们元家吃亏。”最要紧的是,这事要是闹大了,别人虽然会说李石忘恩负义,但也会说元家势大欺人。
父亲已经不在,元家不能跟先前相比,所以能忍的就要忍下。
李石虽然有资质,但学习的时间毕竟短,许多的东西都还没有学到,而父亲也告诉过他,他虽然给了李石不少的书,但也留下了不少应该交给李石的书……
果然,元老三才离开,不少人就指责李石,即使钟大夫说他和元太医是好友,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钟大夫和元太医一见面的那种气场怎么可能是朋友的?
李石并不辩驳,依然在德胜医馆坐馆。
来找李石看病的人依然不少。
老百姓可不管你们有什么矛盾,在生死面前,自然是大夫的医术比较重要,而李石对于患者的医德也是有名的,众人宁愿找他看,也不找元家医馆的大夫看。
而在不久后,李石就与钟大夫爆发了一场战争。
钟大夫要求一个小有资产的富户支付二十两的医疗费,钟大夫的理由很充分,“他的病,满钱塘能治的不超过四个,若是找别人,铁定得吃个两三年的药,这样下来,光药钱就能去二十两,如今我只收二十两,就能在半年之内给你治好。”
那人苦笑,“钟大夫,只是这半年之内我还得另算药钱,若是其中的药贵重一些,我岂不是要多花好几十两银子?”
虽然他家是有钱一些,但那也是相对于普通人家而已,每年也就上百两的收入左右,如今他生病,收入本来就少,若是再吃药看病花去这些钱,就算不会掏空家底,也会让家里一下子从富户变成贫户的。
所以大家才会说,得什么不能得病,否则,就是侯爷相府也能被吃穷,更何况,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
真要因为他一人,就将祖辈三代努力得来的家境坏了,还不如直接一根绳子吊了了事。
李石在一旁听了就皱眉,对钟大夫道:“谁的钱也不少吹来的,只照要求收诊费就是了,何苦乱收钱?”
钟大夫不客气的嗤笑,“上次我收吴家三少爷的钱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句话?”吴家的三少爷是钱塘有名的花花公子,他找钟大夫看的是花柳病。
李石沉默了一会儿,却坚持的看着钟大夫,“这是医馆的规矩!”
钟大夫直接翻着白眼道:“这医馆是我的,我说的话就是规矩。”
李石直接起身往外走,“当初成立医馆的时候之所以取名‘德胜’就是因为医德,而你也答应过我,医馆的规矩由我定。你给吴公子等看病我没看见,如今我既看见了,就不容你胡来,你若是不同意,大不了,我撕了医馆的规矩,以后也不再出现在医馆中,横竖由你,只是这钱塘怕是知道了你不受信诺的话。”
钟大夫气得跳起来,“你是故意的!”
李石扬着眉毛,不语,只是抿嘴嘴唇看着他。
钟大夫无奈,只好狠狠地瞪了那病人一眼,抓过他的手把脉,之后刷刷的写下两张药方,扔下笔,咬牙切齿的道:“二两银子的诊费,我可是医馆最好的大夫,这就是我的价钱!”
病人呆滞的拿着药方,在一个药童拐了他一下后就大恩大德的朝李石行礼道谢。
钟大夫冷哼一声,“救你的人似乎是我!”
病人又忙转身谢过钟大夫,但其实心里最感谢的还是李石。
围观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好似听到了什么了不得内幕。
大家看着李石冷着脸离开,顿时脑洞大开。
在钟大夫和元太医有仇的前提下,钟大夫自然是怎么膈应元太医怎么来(即使对方已经死了),于是,作为元太医唯一的弟子——李石,就成为了钟大夫的目标。
李石和元太医也起过冲突,是为了为医者的医德问题。
元太医重权,钟大夫重钱,但凡看重某一样利益的时候,难免就会踩线,而作为儒家出身的李石,很显然很看不惯这一种做法。
李石也许不见得有多喜欢做大夫,但一定会坚守自己的医德既医责。
钟大夫就是利用这一点,利诱李石进“德胜医馆”做事。
元太医精心培养的弟子出师之后却进了死对头的医馆里坐馆,还有比这更能气到元太医的事吗?
群众的脑洞继续大开,而李石为了造福钱塘百姓,不得不违背意志前来坐馆。
顿时,大家看向李石的眼神都不同了,里面带着钦佩,欣慰和同情,少部分人眼里则有些不赞同,但心里多少也有些复杂。
忠孝古来难两全,孝义又何尝不是?
李石就好像并不知道大家的想法一样,只跟在钟大夫身后去了后面。
钟大夫已经坐在太师椅上捧着一个小小的紫砂壶喝茶了,看到李石进来,就敲着紫砂壶道:“怎么样?我表演得不错吧?”
李石心中有些复杂的看着钟大夫,点头道:“多谢你!”
钟大夫有些诧异,他还以为对方会生气,谁知竟是如此。
李石看了他一眼,不是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他不是不知好歹的人,钟大夫这样闹一场,得益的是他。
就算钟大夫没跟他商量就闹这一出,也不能改变他是受益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