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题出的甚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待到细看,顾源才发现,黄容此人真是“偏科”的厉害,十道题中有三道一字未答,确是地理一道、刑律一道、施政一道。按理来说,黄容既能答对其余七道题,才华应是不差,这等人怎会不明地理,不通刑律,不懂施政!
将手中考卷交给侍从,“将这几份考卷送至九渊先生处!”顾源心情颇为愉悦的吩咐道。
既然一轮试中有人能够得到高分,那么就不存在考题过难的问题。
接下来,需要头疼的不再是他,而是儒学界的泰山北斗陆九渊。
陆九渊的到来确实为顾源带来了很多的读书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顾源需要对陆九渊进行妥协。
相反,是陆九渊的儒学需要适应汉朝,需要对顾源妥协。
儒家向来是最能够适应社会的学派,顾源既然没有心思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学派,那么也就避不开儒家,在官员任免上必须依赖于儒家士子。
只是,他需要的是能够符合自己要求的儒家士子,而不是脑中只有四书五经的腐儒。
顾源一身常服,身边只有安逸清陪着,暗中自然有着隐藏的侍卫,只是,以顾源的武功,并不真的非常在意有无侍卫,不过是例行的规矩罢了。
出得考场,此时考试完结已有了一会,考场外,漫漫的人潮已经消失不见,只余当值的衙役还在大街上站着岗,让整条大街颇为安静。
“走,去天香楼看看!”顾源招呼安逸清一声,正要去天香楼,只是才迈出一步,又道,“算了,没什么意思,回吧!”
正如顾源所料,此时天香楼中全不见往日的喧闹,考完归来的士子不管考的如何,都是心中颤颤,坐立不安,哪还有心思玩乐。
按照这次科举的流程,明日傍晚就会放榜而出,这速度堪称神速,当然,这也是因为此轮考试答案有九cd是固定的,仅有一题需要时间审阅,自然,批阅起来容易些。
接近三千人的卷子,一日一夜已经足矣。
天字第三号房中,黄药师仍是临窗而立,眼神似笑非笑的不时撇向床头将头埋入了枕头底下的黄蓉,心情似乎不错。
当时信誓旦旦的在黄药师面前夸口,谁知道这不过对应着秀才试的第一轮科考便涉猎如此之广,顿时让黄蓉自觉好生难堪。
固然,黄蓉家学渊源,经史子集都有涉猎,数数天文更是精通,但地理、刑律、施政之类的虽然黄药师懂得,但黄蓉可就真的一窍不通了,认认方向找找路也就罢了,但黄河长江流经哪些区域,这真的是一个秀才应该知道的吗?至于刑律和施政,黄蓉一个女儿家,黄药师更是不会给她讲这些东西,桃花岛上纵然有着相关的书籍,黄蓉也是丝毫没有兴趣,武林中人,怎会关注这些!
如今想要参加科举,顿时漏了根底,黄蓉可谓是既羞且忿,羞自不必说,忿则是直指顾源,若非他改变了科考的形式,黄蓉也不会在第一轮中就“捉襟见肘”!
皇宫大内本是不能留宿的,不过一来顾源后宫之中暂时不过是个空壳,再则陆九渊也非常人,顾源将陆九渊留在皇宫之内,一则是显示自己的尊重,二则是不欲陆九渊影响到科举。
毕竟,以陆九渊的人望,只要他在科举之前露面,不知有多人会围在他的身边,以他的弟子自居,到时候纵然陆九渊本身没有想法,这些人中但凡科考有成,必然会以陆九渊为纽带汇聚成为一个新的政治团体,这是儒家之人的本性,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而变,陆九渊也不例外。
而科举之后则不然,科举之后考得名次之人反而没有理由围绕在陆九渊身边,反而是会敬而远之,以防被朝廷以朋党看待。
陆九渊自然明白其中的分寸,欣然在皇宫之中住下,所幸,顾源对其甚是优容,单独划拨文枢殿与他,殿中自有藏书无数,陆九渊倒也乐在其中。
“老师,汉皇陛下命人将这几份考卷送您过目!”正当陆九渊沉醉于读书之中时,他的书童一脸喜悦的将几份考卷转交。
留陆九渊于皇宫之中,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更是允了他的书童常伴身边,这份殊荣,已经是无以复加。
陆九渊自然对汉皇多有好感,只是这好感对于他这样意志坚定倚道而行的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结果书童奉上的考卷,陆九渊对此并不意外,事实上,相对于皇帝的尊敬,陆九渊的老辣更看出其中的深意——这是试探!
试探的是他陆九渊能不能够与这新兴的汉朝相互磨合,若是能够磨合,自不必说,凭借陆九渊的名望再加上朝廷支持,陆九渊立时便是汉朝最有权势的几人之一,但若是不能磨合,恐怕以汉皇开国皇帝的格局,也不会太将陆九渊的名望放在心上。
只是,有道是“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陆九渊一代大儒,心中自有自己的道,若汉朝真的容不得,他也不会恋栈。
考卷不多,仅只四份,但陆九渊却是埋首书桌,看的分外仔细。
良久,陆九渊放下考卷,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书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自有不同人的看法。
顾源随手的一件事情,因其所属的位置不同,自然多有人去进行解读。不论是他留下的天香楼五道难题,还是对陆九渊的安排,聪明人太多,总有人能揣摩得透彻。
答对了天香楼难题的人的考卷直接送到顾源面前,这是谁的意思?陆九渊暂居皇宫却没有任何汉朝官员与之接触,怎么回事?
而顾源特意将考卷送给陆九渊看,又是什么意思?
书童从中看出的是自家老师享受到的殊荣,而陆九渊从中看到的却是顾源的问题:“科举如此出题,儒家四书五经再非唯一‘圣典’,能接受吗?”
陆九渊是智慧超群的人物,不然也不能成为可与理学相抗衡的心学支柱,虽是一张考卷,但陆九渊却知道,自己本以为自己的到来是为汉朝“雪中送炭”想错了,汉皇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到来仅能算做是“锦上添花”。而且,这“花”来的有些突兀,甚至是打乱了某些汉皇的计划。
陆九渊的到来为汉朝带来的是正统的名义以及汉朝最迫切的官员基础——儒生,但汉朝虽然需要儒生,却并没有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汉皇更是对官员有着完全不同与以往朝代的要求。
伴随着这次科考,传统儒学地位势必大大降低,只是,这降低虽不符合陆九渊心意,但他内心却少有的多了几分期待。
儒学从来不是守旧的学问,当年儒学能够慢慢将部分诸子百家的思想融为一体,今日就能再向里面再加些东西。而能完成这种事情的必然名传后世。
“童儿,送来考卷的人还在吗?”
“还在!”
“好,你将考卷还给他,对他说一声:‘题出的甚好!’”。
“是,老师!”
待到细看,顾源才发现,黄容此人真是“偏科”的厉害,十道题中有三道一字未答,确是地理一道、刑律一道、施政一道。按理来说,黄容既能答对其余七道题,才华应是不差,这等人怎会不明地理,不通刑律,不懂施政!
将手中考卷交给侍从,“将这几份考卷送至九渊先生处!”顾源心情颇为愉悦的吩咐道。
既然一轮试中有人能够得到高分,那么就不存在考题过难的问题。
接下来,需要头疼的不再是他,而是儒学界的泰山北斗陆九渊。
陆九渊的到来确实为顾源带来了很多的读书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顾源需要对陆九渊进行妥协。
相反,是陆九渊的儒学需要适应汉朝,需要对顾源妥协。
儒家向来是最能够适应社会的学派,顾源既然没有心思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学派,那么也就避不开儒家,在官员任免上必须依赖于儒家士子。
只是,他需要的是能够符合自己要求的儒家士子,而不是脑中只有四书五经的腐儒。
顾源一身常服,身边只有安逸清陪着,暗中自然有着隐藏的侍卫,只是,以顾源的武功,并不真的非常在意有无侍卫,不过是例行的规矩罢了。
出得考场,此时考试完结已有了一会,考场外,漫漫的人潮已经消失不见,只余当值的衙役还在大街上站着岗,让整条大街颇为安静。
“走,去天香楼看看!”顾源招呼安逸清一声,正要去天香楼,只是才迈出一步,又道,“算了,没什么意思,回吧!”
正如顾源所料,此时天香楼中全不见往日的喧闹,考完归来的士子不管考的如何,都是心中颤颤,坐立不安,哪还有心思玩乐。
按照这次科举的流程,明日傍晚就会放榜而出,这速度堪称神速,当然,这也是因为此轮考试答案有九cd是固定的,仅有一题需要时间审阅,自然,批阅起来容易些。
接近三千人的卷子,一日一夜已经足矣。
天字第三号房中,黄药师仍是临窗而立,眼神似笑非笑的不时撇向床头将头埋入了枕头底下的黄蓉,心情似乎不错。
当时信誓旦旦的在黄药师面前夸口,谁知道这不过对应着秀才试的第一轮科考便涉猎如此之广,顿时让黄蓉自觉好生难堪。
固然,黄蓉家学渊源,经史子集都有涉猎,数数天文更是精通,但地理、刑律、施政之类的虽然黄药师懂得,但黄蓉可就真的一窍不通了,认认方向找找路也就罢了,但黄河长江流经哪些区域,这真的是一个秀才应该知道的吗?至于刑律和施政,黄蓉一个女儿家,黄药师更是不会给她讲这些东西,桃花岛上纵然有着相关的书籍,黄蓉也是丝毫没有兴趣,武林中人,怎会关注这些!
如今想要参加科举,顿时漏了根底,黄蓉可谓是既羞且忿,羞自不必说,忿则是直指顾源,若非他改变了科考的形式,黄蓉也不会在第一轮中就“捉襟见肘”!
皇宫大内本是不能留宿的,不过一来顾源后宫之中暂时不过是个空壳,再则陆九渊也非常人,顾源将陆九渊留在皇宫之内,一则是显示自己的尊重,二则是不欲陆九渊影响到科举。
毕竟,以陆九渊的人望,只要他在科举之前露面,不知有多人会围在他的身边,以他的弟子自居,到时候纵然陆九渊本身没有想法,这些人中但凡科考有成,必然会以陆九渊为纽带汇聚成为一个新的政治团体,这是儒家之人的本性,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而变,陆九渊也不例外。
而科举之后则不然,科举之后考得名次之人反而没有理由围绕在陆九渊身边,反而是会敬而远之,以防被朝廷以朋党看待。
陆九渊自然明白其中的分寸,欣然在皇宫之中住下,所幸,顾源对其甚是优容,单独划拨文枢殿与他,殿中自有藏书无数,陆九渊倒也乐在其中。
“老师,汉皇陛下命人将这几份考卷送您过目!”正当陆九渊沉醉于读书之中时,他的书童一脸喜悦的将几份考卷转交。
留陆九渊于皇宫之中,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更是允了他的书童常伴身边,这份殊荣,已经是无以复加。
陆九渊自然对汉皇多有好感,只是这好感对于他这样意志坚定倚道而行的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结果书童奉上的考卷,陆九渊对此并不意外,事实上,相对于皇帝的尊敬,陆九渊的老辣更看出其中的深意——这是试探!
试探的是他陆九渊能不能够与这新兴的汉朝相互磨合,若是能够磨合,自不必说,凭借陆九渊的名望再加上朝廷支持,陆九渊立时便是汉朝最有权势的几人之一,但若是不能磨合,恐怕以汉皇开国皇帝的格局,也不会太将陆九渊的名望放在心上。
只是,有道是“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陆九渊一代大儒,心中自有自己的道,若汉朝真的容不得,他也不会恋栈。
考卷不多,仅只四份,但陆九渊却是埋首书桌,看的分外仔细。
良久,陆九渊放下考卷,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书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自有不同人的看法。
顾源随手的一件事情,因其所属的位置不同,自然多有人去进行解读。不论是他留下的天香楼五道难题,还是对陆九渊的安排,聪明人太多,总有人能揣摩得透彻。
答对了天香楼难题的人的考卷直接送到顾源面前,这是谁的意思?陆九渊暂居皇宫却没有任何汉朝官员与之接触,怎么回事?
而顾源特意将考卷送给陆九渊看,又是什么意思?
书童从中看出的是自家老师享受到的殊荣,而陆九渊从中看到的却是顾源的问题:“科举如此出题,儒家四书五经再非唯一‘圣典’,能接受吗?”
陆九渊是智慧超群的人物,不然也不能成为可与理学相抗衡的心学支柱,虽是一张考卷,但陆九渊却知道,自己本以为自己的到来是为汉朝“雪中送炭”想错了,汉皇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到来仅能算做是“锦上添花”。而且,这“花”来的有些突兀,甚至是打乱了某些汉皇的计划。
陆九渊的到来为汉朝带来的是正统的名义以及汉朝最迫切的官员基础——儒生,但汉朝虽然需要儒生,却并没有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汉皇更是对官员有着完全不同与以往朝代的要求。
伴随着这次科考,传统儒学地位势必大大降低,只是,这降低虽不符合陆九渊心意,但他内心却少有的多了几分期待。
儒学从来不是守旧的学问,当年儒学能够慢慢将部分诸子百家的思想融为一体,今日就能再向里面再加些东西。而能完成这种事情的必然名传后世。
“童儿,送来考卷的人还在吗?”
“还在!”
“好,你将考卷还给他,对他说一声:‘题出的甚好!’”。
“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