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铁的产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大晴天。关中早就开始回暖,人们都去掉了身上厚厚的袄子,逐渐换上了稍薄一些的春衫。家境好一些的公子少爷们纷纷带着侍女,趁此美好春光出城去踏青,然而李信却没有。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之前军演的时候,他发现士兵们吃的军粮都非常差,于是便想做点罐头出来,给他们改善一下条件。
罐头的原理倒是简单,说白了就是密封防腐败。只要处置得当的话,一个罐头放它个三两年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到了想要将它实现的时候,李信却突然发现了问题。
后世人们所熟悉的罐头都是铁皮罐头。而在如今的大唐,想要足够密封的铁皮罐头的话,除了靠铁匠们一点点手打以外,没有别的办法。这也就意味着罐头的成本会远远高于现行的军粮,即小米。
众所周知,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既然罐头的成本高,将其作为军粮的话,势必会增加军费的支出。这绝非易事。
于是,李信便想着能不能用别的材料来替代。
他找来几个陶匠,请他们做了一些能够密封的陶罐,并且认认真真地试验了一下它们的密封性。结果还不错。正在他打算搞点什么东西放进陶罐里试验一下能保存多久时,他突然又想到了陶罐的致命缺陷——
易碎。
大唐年间的运输条件很差,军队作战的环境也很艰苦,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荒山野岭。一批装着食物的陶罐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受多少颠簸?哪怕在运输车上放上缓冲的稻草,也没有办法保证陶罐完好无损地运到。
而且,若是陶罐完全碎了,那也就罢了。如果它只是隐秘地裂了一条缝,破坏了密封条件,那可就吓人了。一来,陶罐不像铁皮罐头那样会胀包,很明显能看出变质;二来,吃罐头的都是军士。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舍得浪费东西?说不定哪怕闻着味道不对了,他们也会硬生生吃下去。
那不就成了食物中毒了嘛?黄曲霉什么的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因此害死了军士们,李信真就是罪人了。更糟糕一点来说,若是因此而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判李信一个通敌叛国也不为过。
这么一想,把玩着手里这个陶罐,李信突然就对罐头失去了兴趣。
这玩意儿真没搞头。
他叹了口气。看来,暂时还是只能委屈将士们吃那样的军粮啊。
很多后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就像一个小小的罐头,背后靠着的却是先进的冶金工艺、工业设备、流水线作业......反正的确不是李信一拍脑袋想搞就搞得出来的东西。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要是铁的产量能高一点就好了。”李信喃喃道。不过旋即他又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理性地来说,大唐的钢铁产业再怎么进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后世哪怕十分之一的水准。不过,就算罐头的成本问题不能解决,只要铁的产量高上去,还是能相当程度上提高大唐生产力水平的。
李信随手将陶罐放在地上,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
陶匠一直站在边上,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王爷的表情变化。
李信发了一会儿呆才回过神来,见陶匠有些紧张,便笑道:“没什么事了。你做得不错,去找王贵领赏吧。”
陶匠连连点头,忙不迭地感谢王爷。楚王李信的慷慨是出了名的,只要说了给赏钱,那赏钱的数目就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笑着看陶匠走了,李信又发了一会儿呆,终于还是决定搞搞铁。
说实话,他对冶金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只是知道一点大略,具体的部分还要一点点去尝试。
以他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想要改良炼铁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建全新的炼铁炉子。如今大唐用的高炉已经相当不错,有着专门的鼓风设备,但是这设备却是以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的,产能严重不足。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宋代有一种以水流为动力的鼓风设备,名为水排。这东西建在湍急的水流边上,鼓风效果可比传统的装置好太多了。有了这种东西以后,生铁的产能肯定能跟上来。
一个大晴天。关中早就开始回暖,人们都去掉了身上厚厚的袄子,逐渐换上了稍薄一些的春衫。家境好一些的公子少爷们纷纷带着侍女,趁此美好春光出城去踏青,然而李信却没有。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之前军演的时候,他发现士兵们吃的军粮都非常差,于是便想做点罐头出来,给他们改善一下条件。
罐头的原理倒是简单,说白了就是密封防腐败。只要处置得当的话,一个罐头放它个三两年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到了想要将它实现的时候,李信却突然发现了问题。
后世人们所熟悉的罐头都是铁皮罐头。而在如今的大唐,想要足够密封的铁皮罐头的话,除了靠铁匠们一点点手打以外,没有别的办法。这也就意味着罐头的成本会远远高于现行的军粮,即小米。
众所周知,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既然罐头的成本高,将其作为军粮的话,势必会增加军费的支出。这绝非易事。
于是,李信便想着能不能用别的材料来替代。
他找来几个陶匠,请他们做了一些能够密封的陶罐,并且认认真真地试验了一下它们的密封性。结果还不错。正在他打算搞点什么东西放进陶罐里试验一下能保存多久时,他突然又想到了陶罐的致命缺陷——
易碎。
大唐年间的运输条件很差,军队作战的环境也很艰苦,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荒山野岭。一批装着食物的陶罐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受多少颠簸?哪怕在运输车上放上缓冲的稻草,也没有办法保证陶罐完好无损地运到。
而且,若是陶罐完全碎了,那也就罢了。如果它只是隐秘地裂了一条缝,破坏了密封条件,那可就吓人了。一来,陶罐不像铁皮罐头那样会胀包,很明显能看出变质;二来,吃罐头的都是军士。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舍得浪费东西?说不定哪怕闻着味道不对了,他们也会硬生生吃下去。
那不就成了食物中毒了嘛?黄曲霉什么的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因此害死了军士们,李信真就是罪人了。更糟糕一点来说,若是因此而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判李信一个通敌叛国也不为过。
这么一想,把玩着手里这个陶罐,李信突然就对罐头失去了兴趣。
这玩意儿真没搞头。
他叹了口气。看来,暂时还是只能委屈将士们吃那样的军粮啊。
很多后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就像一个小小的罐头,背后靠着的却是先进的冶金工艺、工业设备、流水线作业......反正的确不是李信一拍脑袋想搞就搞得出来的东西。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要是铁的产量能高一点就好了。”李信喃喃道。不过旋即他又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理性地来说,大唐的钢铁产业再怎么进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后世哪怕十分之一的水准。不过,就算罐头的成本问题不能解决,只要铁的产量高上去,还是能相当程度上提高大唐生产力水平的。
李信随手将陶罐放在地上,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
陶匠一直站在边上,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王爷的表情变化。
李信发了一会儿呆才回过神来,见陶匠有些紧张,便笑道:“没什么事了。你做得不错,去找王贵领赏吧。”
陶匠连连点头,忙不迭地感谢王爷。楚王李信的慷慨是出了名的,只要说了给赏钱,那赏钱的数目就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笑着看陶匠走了,李信又发了一会儿呆,终于还是决定搞搞铁。
说实话,他对冶金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只是知道一点大略,具体的部分还要一点点去尝试。
以他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想要改良炼铁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建全新的炼铁炉子。如今大唐用的高炉已经相当不错,有着专门的鼓风设备,但是这设备却是以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的,产能严重不足。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宋代有一种以水流为动力的鼓风设备,名为水排。这东西建在湍急的水流边上,鼓风效果可比传统的装置好太多了。有了这种东西以后,生铁的产能肯定能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