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大明的规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三赵王朱高燧闻言,心中一喜,心想着这次自己的好侄儿朱瞻基,在中都立下的功劳,经过和阿鲁台的献俘队伍这么一闹,大概是要功过相抵了。
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敢暗示一下,自己在朝堂上的助力们,稍稍的来那么一下添油加醋。
这些年,他算是看清楚了。自家老大哥虽然长得不如自己好看,不如自己苗条,但老大主持朝政这些年,也算是中肯。
老大他是扳不倒了,但要是能将他们家那位大宝贝孙子皇太孙给乘早按下去,大概老大也就无望了。
到时候……
嘿嘿嘿~
不知不觉,朱高燧的脸上也露出了一喜悦的笑容。
老二汉王朱高煦没有像老三一样,他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站的离自家老爹最近的老大朱高炽。老大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双手垂拱合十,眼帘下垂,好似又睡着了一样。
今日这个问题上,朱高煦并不打算插手。他是大明的汉王,也是大明的将军,那阿鲁台是老爹的手下败将,也是他的手下败将。
对待手下败将,何须将面子!
朱棣同样在观察着自己的朝堂,老大是不可能说话的,老二老三大抵也不敢胡乱开口。
于是,朱棣的目光很自然的看向了那开口弹劾朱瞻基的礼部官员身上,礼部官员心中一喜,他总算是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了。
然而,朱棣的目光只在他身上逗留片刻,就立马移走,看向对面沉默不语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这宫中规矩,可有让武将带刀觐见的?”
纪纲出班,同样是先看了一眼那礼部官员,然后回禀皇帝:“回陛下,凡带刀觐见者,已谋逆论处!”
瞬间,那礼部官员心中一惊。
不过他也反应机敏,立马开口道:“陛下,此次和宁王更是亲自押送俘虏进京。太孙无端阻拦,与礼不合!且说这草原上的习俗,那都是刀剑不离身的。太孙无令无由,便强行下了和宁王等人的刀剑,有失大明皇太孙的身份!”
这是要硬钢到底了!
胡广眉头微微一皱,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长时间,他身为首辅都没有发现朝廷里,竟然会有这么一个拎不清的官员。
朱棣脸色平淡,让人看不出皇帝在想着什么。
赵王朱高燧,已经隐蔽的看向自己在朝堂上的人,正准备让这些人添一把火。
正是这时,奉天殿外面传来声音。
“敢问这位大人,是草原的习俗重要?还是我大明的规矩重要!”
这声音很熟悉。
一时间,奉天殿内熙熙攘攘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孙殿下来了!
那礼部官员,顿时是脸色铁青。
朱瞻基一袭长衫,昂首挺胸,器宇轩昂,如在座诸位读者老爷一般。
潇潇洒洒的走入奉天殿内。
唇红齿白,朱瞻基眉眼看向那礼部官员,再次发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阿鲁台为大明的和宁王,我提点和宁王竖起大明龙旗,有何过错!紫金城城,皇家重地,天子面前,无令何人安敢带刀觐见!大人此番不解,究竟是何意思?是觉得和宁王不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亲封的王爷?还是觉得,任谁都能带刀觐见,至我大明皇帝陛下于危险之中?”
朱瞻基一字一句,直扎进礼部官员的心口。
然而,朱瞻基话语不停:“大人,是要谋逆吗!”
噗通一声。
满朝堂的人,只见那礼部官员双腿一软,便重重的跪倒在地,霎时间满头大汗。
一股子骚味传了出来。
离得近的人,满脸嫌弃的向着边上靠了靠。
朱棣更是明晃晃的露出不满。
首辅大人察言观色,冷哼一声:“拖出去!”
首辅大人一发话,殿内的两班力士立马过来,将那礼部官员叉了出去。
少了碍眼的货色,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一下,看向还站在殿门前的朱瞻基,立马不满的一瞪眼:“还在那傻站着?快点过来,让老子看看瘦没瘦!”
殿上的御史们有心纠错,但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纷纷都忍住了。不想因为搅了皇帝的好性情,最后他们倒了霉。
朱瞻基快步上前,毕恭毕敬的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父亲,孩儿回来了。”
太子朱高炽依旧是稳如泰山,连眼都没睁开,稳稳的点点头。
朱棣却已经是喜笑颜看:“看着没瘦就好!说说,中都这次怎么样?爷爷可都是听说了,你以身犯险引出那些个乱臣贼子。这等事情,往后不许做!”
朱瞻基脸上有些尴尬,在这么多大臣面前,沐浴皇家亲情,显得有些不适。
太子在一旁终于是开口,提醒道:“陛下,和宁王还在外面……”
这是正经事情。
朱棣也终于是稍稍收敛了一下,时隔多日看见自家宝贝孙子的喜悦,脸色一正,金口玉言:“让和宁王进来。”
“宣和宁王入殿觐见!”
太监,扯着尖锐的嗓子,高声呼喊着。
声音一直传到了奉天殿外。
殿内,群臣收拢,重新站好。
阿鲁台大马金刀,跨过殿门走了进来。在他的身后,是两名锦衣卫押着一人。
献俘,自然是要给皇帝陛下亲眼看看的。但那么些个俘虏,也不可能都带了过来,出个俘虏代表即可。
阿鲁台走的是龙马精神,虎目直视。光是看着外边,便是一员勇猛大将。
他到了近前,双手抱拳,面对皇帝弯腰行礼:“臣和宁王阿鲁台,押送俘虏,觐见皇帝陛下!”
群臣喜悦。
这是大明展示国朝威严的时候。
也代表着他们这些大明臣子们,治国之能。
皇帝依旧是面无表情,如同画像上的远古三皇五帝一般,帝王之色,庄重威严。
“礼部!”
大殿内,很是突兀的响起一道声音。
众人寻声,这才发现竟然是皇太孙朱瞻基,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包括阿鲁台在内,所有人都心中一紧,不知道这位爷又要做什么了。
朱瞻基看向礼部尚书:“吕大人,我大明臣子觐见陛下,何时不用行跪拜之礼了?”
现任吏部尚书吕震多年为官,洪武十九年便入太学,后至北平按察司佥事。朱棣起兵靖难,他便立马投降,跟随如今的太子朱高炽驻守北平。永乐三年升为刑部尚书,六年该任礼部尚书。
吕震为官无才能,但会看时事,更易记忆出名,其他臣子上朝都要事先准备好奏章,他却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
大抵就是个记忆超群,但会阿谀奉承、胆小怕事的人物。
此时朱瞻基发问,吕震立马回答:“太孙,朝廷礼仪,凡外臣觐见,需行跪拜大礼。”
朱瞻基看了眼吕震,然后对阿鲁台说道:“和宁王,大明的规矩都听清了吗?”
他没有喊阿鲁台的名字,却是喊得王爵称号,便是暗示对方,他是大明的臣子。
既然是大明的臣子,那就要受大明的规矩。
群臣自然也知道这个规矩,但大伙向来都没有真的将阿鲁台看做是他们的同僚。
一介异族降将而已!
众人目光转动,看向阿鲁台。
老三赵王朱高燧闻言,心中一喜,心想着这次自己的好侄儿朱瞻基,在中都立下的功劳,经过和阿鲁台的献俘队伍这么一闹,大概是要功过相抵了。
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敢暗示一下,自己在朝堂上的助力们,稍稍的来那么一下添油加醋。
这些年,他算是看清楚了。自家老大哥虽然长得不如自己好看,不如自己苗条,但老大主持朝政这些年,也算是中肯。
老大他是扳不倒了,但要是能将他们家那位大宝贝孙子皇太孙给乘早按下去,大概老大也就无望了。
到时候……
嘿嘿嘿~
不知不觉,朱高燧的脸上也露出了一喜悦的笑容。
老二汉王朱高煦没有像老三一样,他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站的离自家老爹最近的老大朱高炽。老大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双手垂拱合十,眼帘下垂,好似又睡着了一样。
今日这个问题上,朱高煦并不打算插手。他是大明的汉王,也是大明的将军,那阿鲁台是老爹的手下败将,也是他的手下败将。
对待手下败将,何须将面子!
朱棣同样在观察着自己的朝堂,老大是不可能说话的,老二老三大抵也不敢胡乱开口。
于是,朱棣的目光很自然的看向了那开口弹劾朱瞻基的礼部官员身上,礼部官员心中一喜,他总算是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了。
然而,朱棣的目光只在他身上逗留片刻,就立马移走,看向对面沉默不语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这宫中规矩,可有让武将带刀觐见的?”
纪纲出班,同样是先看了一眼那礼部官员,然后回禀皇帝:“回陛下,凡带刀觐见者,已谋逆论处!”
瞬间,那礼部官员心中一惊。
不过他也反应机敏,立马开口道:“陛下,此次和宁王更是亲自押送俘虏进京。太孙无端阻拦,与礼不合!且说这草原上的习俗,那都是刀剑不离身的。太孙无令无由,便强行下了和宁王等人的刀剑,有失大明皇太孙的身份!”
这是要硬钢到底了!
胡广眉头微微一皱,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长时间,他身为首辅都没有发现朝廷里,竟然会有这么一个拎不清的官员。
朱棣脸色平淡,让人看不出皇帝在想着什么。
赵王朱高燧,已经隐蔽的看向自己在朝堂上的人,正准备让这些人添一把火。
正是这时,奉天殿外面传来声音。
“敢问这位大人,是草原的习俗重要?还是我大明的规矩重要!”
这声音很熟悉。
一时间,奉天殿内熙熙攘攘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孙殿下来了!
那礼部官员,顿时是脸色铁青。
朱瞻基一袭长衫,昂首挺胸,器宇轩昂,如在座诸位读者老爷一般。
潇潇洒洒的走入奉天殿内。
唇红齿白,朱瞻基眉眼看向那礼部官员,再次发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阿鲁台为大明的和宁王,我提点和宁王竖起大明龙旗,有何过错!紫金城城,皇家重地,天子面前,无令何人安敢带刀觐见!大人此番不解,究竟是何意思?是觉得和宁王不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亲封的王爷?还是觉得,任谁都能带刀觐见,至我大明皇帝陛下于危险之中?”
朱瞻基一字一句,直扎进礼部官员的心口。
然而,朱瞻基话语不停:“大人,是要谋逆吗!”
噗通一声。
满朝堂的人,只见那礼部官员双腿一软,便重重的跪倒在地,霎时间满头大汗。
一股子骚味传了出来。
离得近的人,满脸嫌弃的向着边上靠了靠。
朱棣更是明晃晃的露出不满。
首辅大人察言观色,冷哼一声:“拖出去!”
首辅大人一发话,殿内的两班力士立马过来,将那礼部官员叉了出去。
少了碍眼的货色,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一下,看向还站在殿门前的朱瞻基,立马不满的一瞪眼:“还在那傻站着?快点过来,让老子看看瘦没瘦!”
殿上的御史们有心纠错,但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纷纷都忍住了。不想因为搅了皇帝的好性情,最后他们倒了霉。
朱瞻基快步上前,毕恭毕敬的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父亲,孩儿回来了。”
太子朱高炽依旧是稳如泰山,连眼都没睁开,稳稳的点点头。
朱棣却已经是喜笑颜看:“看着没瘦就好!说说,中都这次怎么样?爷爷可都是听说了,你以身犯险引出那些个乱臣贼子。这等事情,往后不许做!”
朱瞻基脸上有些尴尬,在这么多大臣面前,沐浴皇家亲情,显得有些不适。
太子在一旁终于是开口,提醒道:“陛下,和宁王还在外面……”
这是正经事情。
朱棣也终于是稍稍收敛了一下,时隔多日看见自家宝贝孙子的喜悦,脸色一正,金口玉言:“让和宁王进来。”
“宣和宁王入殿觐见!”
太监,扯着尖锐的嗓子,高声呼喊着。
声音一直传到了奉天殿外。
殿内,群臣收拢,重新站好。
阿鲁台大马金刀,跨过殿门走了进来。在他的身后,是两名锦衣卫押着一人。
献俘,自然是要给皇帝陛下亲眼看看的。但那么些个俘虏,也不可能都带了过来,出个俘虏代表即可。
阿鲁台走的是龙马精神,虎目直视。光是看着外边,便是一员勇猛大将。
他到了近前,双手抱拳,面对皇帝弯腰行礼:“臣和宁王阿鲁台,押送俘虏,觐见皇帝陛下!”
群臣喜悦。
这是大明展示国朝威严的时候。
也代表着他们这些大明臣子们,治国之能。
皇帝依旧是面无表情,如同画像上的远古三皇五帝一般,帝王之色,庄重威严。
“礼部!”
大殿内,很是突兀的响起一道声音。
众人寻声,这才发现竟然是皇太孙朱瞻基,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包括阿鲁台在内,所有人都心中一紧,不知道这位爷又要做什么了。
朱瞻基看向礼部尚书:“吕大人,我大明臣子觐见陛下,何时不用行跪拜之礼了?”
现任吏部尚书吕震多年为官,洪武十九年便入太学,后至北平按察司佥事。朱棣起兵靖难,他便立马投降,跟随如今的太子朱高炽驻守北平。永乐三年升为刑部尚书,六年该任礼部尚书。
吕震为官无才能,但会看时事,更易记忆出名,其他臣子上朝都要事先准备好奏章,他却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
大抵就是个记忆超群,但会阿谀奉承、胆小怕事的人物。
此时朱瞻基发问,吕震立马回答:“太孙,朝廷礼仪,凡外臣觐见,需行跪拜大礼。”
朱瞻基看了眼吕震,然后对阿鲁台说道:“和宁王,大明的规矩都听清了吗?”
他没有喊阿鲁台的名字,却是喊得王爵称号,便是暗示对方,他是大明的臣子。
既然是大明的臣子,那就要受大明的规矩。
群臣自然也知道这个规矩,但大伙向来都没有真的将阿鲁台看做是他们的同僚。
一介异族降将而已!
众人目光转动,看向阿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