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腾在生意场上奔腾十年,也是挣扎十年。
这么多年,他的那种好斗和内心的狂野个性,确实给自己挖了很多坑,有些神坑填都填都不平,直接亏损几亿欧元弃坑,绝大多数的坑,他还是在不断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慢慢填平了。
以他的这种风格,没有The-ShunFamliy在美国的巨额投资回报,没有国家、各省地方政府和国内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强力支撑,他可能早就将自己玩死了。
这是实话。
有一点也不可否认,徐腾聪明,超乎常人的聪明,否则光靠那点预知能力,光靠家族财力就想坐在华银财团理事长的宝座上,这是胡言乱语。
这些事,有机遇,有背景,更多还是靠悟性。
徐腾该快的时候一定很快,甚至是不惜代价的快,比如收购沃瑞克,那就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快,银瑞达财团报价多少,他都不还价,直接拿下。
正常来讲,这是作死。
但是,该静的时候,该慢的时候,该有耐性的时候,他总是很寂静,很有耐性,就像是蛰伏在草丛里的猎豹,静静等候最佳的出击时机。
或者这么说吧,徐腾确实擅长作死,但他更擅长在极其混乱的局面,死到不能再死的局面里,自己救自己。
华银财团在徐腾监管下的这些年,就是这样不停的作死,又不停自救,还发展的特别快速,有几年不稳,又有几年迅速变得很稳。
因为华银财团在徐腾的监管下,一直能将两个核心优势发挥的很好,一是擅长资本操作,这个能力不仅是国内第一,在国际财团层面也是前三水准;二是擅长融合,这是华银财团的合伙人体制所具备的天赋特长。
华银财团和国内的私企、国企、央企相比,甚至比之国际上最优质的那些巨头集团,在并购、整合、融合的能力上,那都是别有特色的厉害。
这个就叫体制优势。
既有钱,有国家的强力支撑,还有这种体制优势,那真是任由徐腾作死,最后也死不了啊。
所以,徐腾的胆子就比较大了,很多事情都敢做,敢作敢当啊。
至于搞倾销这种缺德事,这也是徐腾的拿手好戏,玩了多少年,屡试不爽,哪怕对手技术水平高,也扛不住他有钱啊,饿的对手发不出工资,饿的对手人心涣散,挖人都易如反掌。
他这几年在神州电器集团的液晶彩电领域,用华腾电子的液晶产业亏损补贴TCL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不客气的说,别说东芝、松下、三星,国产的海信、康佳都饿的不敢动弹。
科龙本来是做冰箱,为了不和容声竞争,半路转行做空调,打着“中国制冷专家”的旗帜,疯狂降价逼的海信将空调业务卖了,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都在骂娘,骂了几年。
刚开始,格力的董小姐骂的可难听了。
徐腾脸皮很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直接打电话,邀请她和团队到科龙负责空调、中央空调和压缩机业务。
一开始,董小姐也是拒绝的,后来听说徐腾给她4%的创业股权,7%的分红权,而且有机会接替李东盛的位置,Duang,她就不说话了,辞职跳槽。
不过,董小姐还是挺讲规矩的,孤身上任,格力的团队一个不挖。
话说的很漂亮,科龙这边的团队都是徐腾和李东盛亲自招聘的,精挑细选,本来就是国内空调领域最好的队伍之一,她能换谁?
再说了,经销商都跟她跑了啊!
讲真,董小姐绝对是搞家电产业的天才,营销之道的顶尖存在,这几年国内空调厂全部在涨价,毕竟通货膨胀的厉害,她就高调宣布五年不涨价。
这还不是变相的倾销吗?
李东盛和徐腾玩了一套很绝的体系,神州电器的各个品牌全部是TCL采购、代工、物流和售后,小天鹅、容声、科龙、美菱只负责设计和营销。
华银财团2010年撤出永乐电器,但早在2008年就乘机入股国美,两边都是第二大股东,渠道控制的很好,最好的位置,最便宜的营销成本。
神州电器和天天商城的物流体系又是合并的。
这一套体系就是专门为价格战设计的,没办法啊,老李94年就开始打价格战,要说价格战这套东西,李董事长还是徐腾的师傅,手把手教。
科龙2006年才转行做空调,2009年就杀到行业第一的占有率和销售额,2012年,终于连利润也高居第一,占有率还是美的、海尔之和。
价格战怎么了,倾销怎么了?
神州电器集团这么些年,从国产杀到日韩,三星\LG在国内的家电业务都亏的扛不住,什么高端、中端,采购量低,成本压不住,光靠高端扛什么呀?
再说了,LG有什么高端的,电机也是从三洋买的。
要说资本操作,华银财团一直很强势,神州电器集团的电机业务此前一直是分离的非上市业务,亏本做中高端电机,支撑上市公司小天鹅,终于搞定技术问题,不比三洋、松下的电机差了,出口国外扬名立万了,立即换个“新电科技”的牌子去创业板上市。
美菱做小家电怎么了,换个“美菱创意”的牌子照样在创业板上市,市盈率42倍的神股。
做生意,无毒不丈夫。
话说回来,不搞价格战也不行啊,国内产能过剩现象是真厉害,就拿PX说吧,过去一直是要进口的,日韩新搞了多少NGO组织做宣传,限制国内PX投产。
结果也没用,永泰化工和三桶油在2010年集中投产4条线,不仅满足所有内需,还得去抢日韩新加坡在东盟的市场。
永泰化工在马来西亚有一个80万吨的PX项目,隔壁新加坡可是300万吨的产能,韩国更是夸张,居然有530万吨的产能,过去都指望向中国出口……中国到2012年是2140万吨,永泰化工就占一半。
PX上游的PTA、石脑油,也是爆表级别的产能。
三桶油本身就够厉害了,再加上一个融资能力无限化的永泰化工,Duang,过剩了。
中日韩集体抢占东盟和亚太市场,大打出手,谁赚谁赔很难说,反正永泰化工凭借体量基本能稳住……因为永泰化工的上游是FMG国际资源集团,永泰化工赔了,FMG国际资源集团赚了啊。
日本还好说,韩国在海外能有多少石油资源,赔的最惨就是韩国,大财团有钱嘛,赔咯。
新加坡本来有港口和地理优势,可永泰化工在大马的石化基地也是一样的港口和地理优势。
徐腾当然知道产能过剩的问题,他就是故意不停,凭什么停止投资让日韩新台赚钱啊,对方投资,他也跟着投资,台塑搞PTA,他也搞PTA,比台塑更大更先进,硬拼。
华银财团是家大业大,东边不赚西边赚,石化不赚,石油赚。
日子不好过,没关系,炒股啊,A股涨个20%,今年就混过去了,韩国那些财团怎么熬过未来的几年,那就不是徐腾需要操心的事了。
憋,憋死对手,你就赢了,死一个韩进,全球航运巨头就能赚钱了,死一个LG,永泰化工就赚钱了。
什么叫去产能,真正的去产能就是憋死对手的产能。
这些年,日韩台在大陆的机床产业捞了不少钱,光是台资的杂牌机床厂就有十几家,国内的杂牌厂更多,要去产能是吧,先憋死这些产能。
徐腾从2009年进入机床业,前面几年都在整合,初步整合完成了,2012年就开始降价憋对手的产能,先将这些杂牌部队全部憋死再说产业升级的事。
他不憋,大家都能赚到钱,都赚到钱还升什么级?
什么叫自由市场经济?
你钱多,你资本雄厚,直接将小玩家全部憋死,你就能赢得自由的市场需求。
韩资和台资的这些机床企业能憋的发那科、西门子放弃中端数控机床市场,徐腾也能憋的韩资、台资放弃中端数控机床市场,憋的有经验、有技术、有客户的企业不干了,他就赢了。
徐腾真正懂得做生意的真谛,那得谢谢三个老师,他跟王佦聊品牌、形象和团队精神,跟李东盛聊成本管控和价格战,跟梁纬艮聊产业整合和差异竞争。
这才是他学着做生意的三位老师,和徐总、老蒋的关系都不大。
所以,徐腾就学成了今天这样,他赚不赚钱不重要,重点是不能让竞争对手赚钱,做生意,能打攻坚战,能打三大战役,就坚决不能打成14年抗战。
徐腾做了十年生意,客观来说,也是在华银财团当了十年学徒,天天跟着李东盛、梁稳根、王佦这帮人学做生意,十年时间,胜得过别人几十年。
早就领悟了做生意的真谛。
做生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有技术有装备有品牌有口碑有客户有格调,那又如何,我他妈能打的你赚不了钱,打的你生活不能自理,打的你关门倒闭。
等你关门倒闭,你的技术,你的装备,你的品牌,你的口碑,你的客户,你的格调都是我的。
所以,徐腾搞了这么大的银魅计划,基本也没什么可慌的,临危受命来搞中国的机床工业,更没什么可怕的。
在汽车行业和匡特家族在宝福华联盟内部明合暗斗十年,对方不讲理,不讲智商情商的次数多的去了,徐腾依旧不急,直到有把握翻盘,他才立刻翻盘,没有任何犹豫。
真正算下来,徐腾实际花了210亿欧元才拿下奥迪公司的全部产权和斯堪尼亚1/3的股权,而在2012年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上,奥迪是120亿欧元,华腾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总价值也接近110亿欧元。
而且,徐腾还将自己好不容易才插入大众集团和保时捷家族之间的钉子拔出去,让大众集团有机会先安内,再攘外。
这又如何?
拿下奥迪公司和斯堪尼亚公司,加上华腾汽车,这就意味着徐腾用十年时间建成一家全球市值第三,中高端轿车、跑车、卡车、客车产品线完整无缺的中国汽车集团公司。
这就意味着他赢了。
徐腾对于生意的另一个重要领悟就是别在乎别人怎么想,重点永远是要做他自己想做的,他认为值,那就值!
在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名副其实的奥迪之城,徐腾住了两天,没有去奥迪博物馆,一直是在罗芬希纳机床厂,中间也抽空去了卡斯托机床公司考察。
人生总是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汽车、PX,这些都已经是徐腾的过去式,有其他联席合伙人就行了,徐腾永远是看着下一件事在努力……华腾汽车集团的联席合伙人,陈志辛明年可能会退休,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归根结底不是自家的企业,干到80岁还是小股东。
钱!
陈志辛也不缺了,20亿的身家还是有的,从上汽集团的一个下属合资公司的老总干到这个份上,还是很满意的。
实际上,徐腾对陈志辛,对陈志辛下面的那七个高级合伙人都不是100%的满意,他也不可能让柳俊生担任华腾汽车集团的联席合伙人。
所以,徐腾这一次低调考察罗芬希纳公司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总部,其实也是要私下单独会晤奥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鲁佩特-施泰德。
这件事,徐腾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罗芬希纳董事长的家里,晚上9点左右才让奥迪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泰德过来。
这个人57岁,刚好比陈志辛年轻10岁,看起来还是挺年轻的,五十岁的样子都没有。
徐腾这一次是非常慎重的,事先将所有合适的人选资料都看了一遍,尤其是身体健康数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或者其他较为严重的慢性病都绝对不能有。
因为华银财团联席合伙人的位置,除非你是李东盛、梁纬艮这样创始人,或者是李达霄这样的财团元老,否则基本上都是最拼的位置,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周期,一年至少360天的连轴转。
李东盛和李达霄都65岁了,照样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哪天不是四五枚进口药?
陈志兴就是身体真的扛不住了,再扛下去,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啦!
所以,身体素质很重要。
最后排下来,只有三个人选。
陈志辛推荐的人选中,陆志丰、高培庆是另外两个健康的人选,这两个人选,徐腾都很熟悉,陆志丰脾气不太好,高培庆脾气又太好。
徐腾想来想去,借着拜访老罗芬希纳一家的这个契机,晚上将鲁佩特-施泰德喊过来谈一谈。
结果,谈的很不错。
这个人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整体预判,特别是对大众集团和华腾汽车的这一次交易,观点和华腾汽车内部截然不同,但和徐腾很接近。
鲁佩特-施泰德谈了自己的想法,经过这一次的交易,华腾汽车收缩了品牌数量,华腾、奥迪、斯堪尼亚、阿斯顿马丁四个主力品牌的产品定位和分布接近完美,唯一稍弱的地方是阿斯顿马丁在豪华跑车、轿跑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影响力较弱,失去捷豹之后,华腾汽车在这个领域显得过于单薄和孤掌难鸣。
事实上,除了奥迪,华腾汽车已经拿不出更能支撑全局战略的品牌线,而奥迪在ABB欧洲三大豪华轿车品牌中,确实也是相对较弱的一个。
没有了大众的支撑体系,奥迪能不能在欧洲继续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恐怕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相比之下,大众集团并未减少高端品牌,在大众、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捷豹、路虎、斯柯达、MAN的品牌体系上,绝对是向着更高端的方向迈出一大步,同时可以放弃对克莱斯勒的收购计划,专注于路虎的SUV体系,减少了集团内部斯堪尼亚和MAN的资源竞争。
鲁佩特-施泰德的观点并不是很直接,很隐晦,但是徐腾大致明白这个人的意思,如果华腾汽车是以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的标准来衡量,现在当然是很成功了,但如果是以全球车企市值第三的巨头来衡量,危机很多,差距很大。
谈到最后,徐腾有一种感觉,估测这个人其实能将华腾汽车集团带到一个新高度,陈志辛、陆志丰、高培庆都无法达到的那个高度。
怎么说呢?
徐腾其实觉得这个施泰德有点像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是50岁的他,大概因为是金融专业出身,长期担任奥迪公司和大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中间担任过大众金融服务公司的CEO,对生意的本质看的很透彻,很精明,不紧不慢,风趣随和,但在内心深处藏着很强烈的事业心,以及一种很难得的危机意识,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敏锐度。
这个人如果担任华腾汽车集团公司的联席合伙人,会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能顺利实现徐腾的计划,将华腾汽车、福特、宝马四家汽车贷款领域的金融服务公司整合起来,组建成全球最大的汽车贷款服务公司。
这是徐腾现在最想做到的一件事。
一直聊到了晚上12点,徐腾才准备让施泰德回去,这会儿,他才想起另外一件,问施泰德,“华银财团收购奥迪的事,奥迪公司下面的员工怎么想的?”
“奥迪一直以来都是一家独立的企业,控股权属于哪一家财团,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拥有很好的营销体系和现金流,拥有很好的技术。所以,员工们很平静,并且,所有员工都很清楚华银财团在全球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如果奥迪公司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老板,华银财团是最好的选择。”施泰德说的很有自信,仿佛确实就是这样。
徐腾其实心里很清楚,鲁博士比棱镜系统厉害的多,轻易就能统计所有奥迪员工的推特、博客,判断每个人的心情。
大部分人都很震惊,有些人很惊讶,有些人觉得更好,有些人则愤怒大众集团出卖了奥迪公司的员工,还有人则质疑华银财团是否有能力运营奥迪这样顶级车企……至少他们自己相信奥迪是全球最好的车企。
施泰德说的是他自己的判断,因为他是金融业出身,对华银财团的实力有着更清晰的判断,比之大众集团,实力要强几十倍。
“用你的判断照顾好你的人,让他们明白,奥迪的明天会更好,我保证,并且,我们都应该保证这一点。”徐腾提醒他一句,让他尽快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统一共识,鼓舞士气……看,明明就是这个事,用兔子的话一说就土鳖了。
“我保证,我们的员工都会明白这一点,这对奥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施泰德很自觉,知道会晤老板的时间结束了,这就准备起身告辞。
徐腾想了一下,决定亲自送他离开。
很快。
徐腾回到书房,估计海默森-罗芬希纳老先生应该睡了,就没有请对方过来说说想法,自己在书房里权衡了几分钟,给陈志辛发了一条信息。
徐腾的决策是要求陈志辛继续担任两年的联席合伙人和华腾汽车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职务,由鲁佩特-施泰德担任集团的全球执行总裁。
他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意味着陈志辛就不用像以前那么忙,帮施泰德稳定住其他高级合伙人即可,慢慢退休。
当然,徐腾肯定要亲自和每一个竞争人选说清楚,别捣乱,已经定了,出事就是你走。
他也要将柳俊生从美国调回来担任施泰德的副手,中国的生意要怎么做,柳俊生肯定比施泰德熟稔。
在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奥迪之城,徐腾考察了三天时间,很想去奥迪公司和奥迪博物馆看一看,因为他对于拥有奥迪公司的这件事还是非常得意的,很开心,只是考虑诸多因素,最终还是没有去。
因为这个交易的合同虽然已经签署,但还是要需要等中国、德国、欧盟审批之后才能正式生效,哪怕都是走个过场,也需要三个月时间。
欧盟的效率,说出来就是一个笑话。
反正来日方长,徐腾也不着急。
华腾汽车集团在拥有华腾、奥迪、斯堪尼亚、阿斯顿马丁四个主力品牌后,完全是一个中国版本的大众集团,但和丰田、大众、通用三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现阶段的市值虽说是超过通用,也只是得益于市盈率较高,全球车企2012年的销量排行,华腾汽车集团减去捷豹、路虎,加入奥迪也只是位列第六,超过了福特。
如果将雷诺-日产联盟拆开计算,华腾汽车集团的总销量排行则是位列第五。
奥迪的CEO鲁佩特-施泰德说的没有错,失去路虎还不算什么,毕竟华腾自身的SUV业务已经很强,失去捷豹就真的有点伤。
在华银财团的全力支撑下,捷豹这些年发展的很快很稳,在欧洲已经是销量仅次于奔驰、宝马、奥迪的第四大豪华轿车。
当然,话说回来,大众集团也不缺现金流,没有捷豹这个次选项,凭什么将奥迪卖给你?
古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对华腾汽车集团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快速调整战略,将资源分配好,确保华腾+奥迪+阿斯顿马丁+斯堪尼亚的四品牌阵营完美契合,尤其是在奥迪+阿斯顿马丁的高端豪华车阵容,尽快弥补阿斯顿马丁的营销力不足问题。
在中端车型,华腾也要牢牢锁死丰田。
华腾汽车集团在英国伯明翰的罗孚汽车设计中心,实质上就是将罗孚、阿斯顿马丁、MG三家公司的设计部门整合在一起,只是MG品牌很早就转卖给了上汽,罗孚品牌目前也基本被雪藏,仅用于生产英国特色的出租车和两厢车型。
相比过去的品牌和产品线稍显复杂,相比过去在技术和平台上对宝马集团的过度依赖,华腾汽车目前的状况还是值得肯定的,十年的快速增长,在全球拥有罗孚、奥迪、华腾、斯堪尼亚四大技术中心,整体技术和营销实力相距丰田、通用、大众三巨头并不算远。
另一方面,凭借技术上的独立,以及母公司的资本实力,华腾汽车现在也控制着“宝福华汽车联盟”的主动权,同大众也展开了汽车联盟的广泛合作。
“不急,别怕,继续创新,继续挑战,再用五年时间冲击全球第一!”在离开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奥迪之城时,徐腾基本确定了华腾汽车集团新一任全球执行总裁的人选,给华腾汽车全体员工发的一条短信。
其实吧,汽车产业就和淘宝刷单一个道理,一定要用两厢车、紧凑型三厢车、高性价比的中级车将卖单刷的飞起,才有可能跻身全球五大车企,甚至是三大巨头的行列。
挤到了这个位置,在全球的销量就有一个基本保障了。
过去的丰田,现在的现代,这都是刷单的高手,赚不赚钱是另外一回事,先将订单刷的飞起。
错,今天的丰田依然是全球第一的刷单高手,牢牢雄踞世界第一车企的宝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的能力堪称汽车业之王。
没有这个头衔,丰田在全球车市能发展的这么好?
做生意,所有的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干哪行,你都得从刷单做起,从走量做起,刷单走量还不亏钱,你就赢了。
徐腾在生意场上奔腾十年,也是挣扎十年。
这么多年,他的那种好斗和内心的狂野个性,确实给自己挖了很多坑,有些神坑填都填都不平,直接亏损几亿欧元弃坑,绝大多数的坑,他还是在不断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慢慢填平了。
以他的这种风格,没有The-ShunFamliy在美国的巨额投资回报,没有国家、各省地方政府和国内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强力支撑,他可能早就将自己玩死了。
这是实话。
有一点也不可否认,徐腾聪明,超乎常人的聪明,否则光靠那点预知能力,光靠家族财力就想坐在华银财团理事长的宝座上,这是胡言乱语。
这些事,有机遇,有背景,更多还是靠悟性。
徐腾该快的时候一定很快,甚至是不惜代价的快,比如收购沃瑞克,那就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快,银瑞达财团报价多少,他都不还价,直接拿下。
正常来讲,这是作死。
但是,该静的时候,该慢的时候,该有耐性的时候,他总是很寂静,很有耐性,就像是蛰伏在草丛里的猎豹,静静等候最佳的出击时机。
或者这么说吧,徐腾确实擅长作死,但他更擅长在极其混乱的局面,死到不能再死的局面里,自己救自己。
华银财团在徐腾监管下的这些年,就是这样不停的作死,又不停自救,还发展的特别快速,有几年不稳,又有几年迅速变得很稳。
因为华银财团在徐腾的监管下,一直能将两个核心优势发挥的很好,一是擅长资本操作,这个能力不仅是国内第一,在国际财团层面也是前三水准;二是擅长融合,这是华银财团的合伙人体制所具备的天赋特长。
华银财团和国内的私企、国企、央企相比,甚至比之国际上最优质的那些巨头集团,在并购、整合、融合的能力上,那都是别有特色的厉害。
这个就叫体制优势。
既有钱,有国家的强力支撑,还有这种体制优势,那真是任由徐腾作死,最后也死不了啊。
所以,徐腾的胆子就比较大了,很多事情都敢做,敢作敢当啊。
至于搞倾销这种缺德事,这也是徐腾的拿手好戏,玩了多少年,屡试不爽,哪怕对手技术水平高,也扛不住他有钱啊,饿的对手发不出工资,饿的对手人心涣散,挖人都易如反掌。
他这几年在神州电器集团的液晶彩电领域,用华腾电子的液晶产业亏损补贴TCL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不客气的说,别说东芝、松下、三星,国产的海信、康佳都饿的不敢动弹。
科龙本来是做冰箱,为了不和容声竞争,半路转行做空调,打着“中国制冷专家”的旗帜,疯狂降价逼的海信将空调业务卖了,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都在骂娘,骂了几年。
刚开始,格力的董小姐骂的可难听了。
徐腾脸皮很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直接打电话,邀请她和团队到科龙负责空调、中央空调和压缩机业务。
一开始,董小姐也是拒绝的,后来听说徐腾给她4%的创业股权,7%的分红权,而且有机会接替李东盛的位置,Duang,她就不说话了,辞职跳槽。
不过,董小姐还是挺讲规矩的,孤身上任,格力的团队一个不挖。
话说的很漂亮,科龙这边的团队都是徐腾和李东盛亲自招聘的,精挑细选,本来就是国内空调领域最好的队伍之一,她能换谁?
再说了,经销商都跟她跑了啊!
讲真,董小姐绝对是搞家电产业的天才,营销之道的顶尖存在,这几年国内空调厂全部在涨价,毕竟通货膨胀的厉害,她就高调宣布五年不涨价。
这还不是变相的倾销吗?
李东盛和徐腾玩了一套很绝的体系,神州电器的各个品牌全部是TCL采购、代工、物流和售后,小天鹅、容声、科龙、美菱只负责设计和营销。
华银财团2010年撤出永乐电器,但早在2008年就乘机入股国美,两边都是第二大股东,渠道控制的很好,最好的位置,最便宜的营销成本。
神州电器和天天商城的物流体系又是合并的。
这一套体系就是专门为价格战设计的,没办法啊,老李94年就开始打价格战,要说价格战这套东西,李董事长还是徐腾的师傅,手把手教。
科龙2006年才转行做空调,2009年就杀到行业第一的占有率和销售额,2012年,终于连利润也高居第一,占有率还是美的、海尔之和。
价格战怎么了,倾销怎么了?
神州电器集团这么些年,从国产杀到日韩,三星\LG在国内的家电业务都亏的扛不住,什么高端、中端,采购量低,成本压不住,光靠高端扛什么呀?
再说了,LG有什么高端的,电机也是从三洋买的。
要说资本操作,华银财团一直很强势,神州电器集团的电机业务此前一直是分离的非上市业务,亏本做中高端电机,支撑上市公司小天鹅,终于搞定技术问题,不比三洋、松下的电机差了,出口国外扬名立万了,立即换个“新电科技”的牌子去创业板上市。
美菱做小家电怎么了,换个“美菱创意”的牌子照样在创业板上市,市盈率42倍的神股。
做生意,无毒不丈夫。
话说回来,不搞价格战也不行啊,国内产能过剩现象是真厉害,就拿PX说吧,过去一直是要进口的,日韩新搞了多少NGO组织做宣传,限制国内PX投产。
结果也没用,永泰化工和三桶油在2010年集中投产4条线,不仅满足所有内需,还得去抢日韩新加坡在东盟的市场。
永泰化工在马来西亚有一个80万吨的PX项目,隔壁新加坡可是300万吨的产能,韩国更是夸张,居然有530万吨的产能,过去都指望向中国出口……中国到2012年是2140万吨,永泰化工就占一半。
PX上游的PTA、石脑油,也是爆表级别的产能。
三桶油本身就够厉害了,再加上一个融资能力无限化的永泰化工,Duang,过剩了。
中日韩集体抢占东盟和亚太市场,大打出手,谁赚谁赔很难说,反正永泰化工凭借体量基本能稳住……因为永泰化工的上游是FMG国际资源集团,永泰化工赔了,FMG国际资源集团赚了啊。
日本还好说,韩国在海外能有多少石油资源,赔的最惨就是韩国,大财团有钱嘛,赔咯。
新加坡本来有港口和地理优势,可永泰化工在大马的石化基地也是一样的港口和地理优势。
徐腾当然知道产能过剩的问题,他就是故意不停,凭什么停止投资让日韩新台赚钱啊,对方投资,他也跟着投资,台塑搞PTA,他也搞PTA,比台塑更大更先进,硬拼。
华银财团是家大业大,东边不赚西边赚,石化不赚,石油赚。
日子不好过,没关系,炒股啊,A股涨个20%,今年就混过去了,韩国那些财团怎么熬过未来的几年,那就不是徐腾需要操心的事了。
憋,憋死对手,你就赢了,死一个韩进,全球航运巨头就能赚钱了,死一个LG,永泰化工就赚钱了。
什么叫去产能,真正的去产能就是憋死对手的产能。
这些年,日韩台在大陆的机床产业捞了不少钱,光是台资的杂牌机床厂就有十几家,国内的杂牌厂更多,要去产能是吧,先憋死这些产能。
徐腾从2009年进入机床业,前面几年都在整合,初步整合完成了,2012年就开始降价憋对手的产能,先将这些杂牌部队全部憋死再说产业升级的事。
他不憋,大家都能赚到钱,都赚到钱还升什么级?
什么叫自由市场经济?
你钱多,你资本雄厚,直接将小玩家全部憋死,你就能赢得自由的市场需求。
韩资和台资的这些机床企业能憋的发那科、西门子放弃中端数控机床市场,徐腾也能憋的韩资、台资放弃中端数控机床市场,憋的有经验、有技术、有客户的企业不干了,他就赢了。
徐腾真正懂得做生意的真谛,那得谢谢三个老师,他跟王佦聊品牌、形象和团队精神,跟李东盛聊成本管控和价格战,跟梁纬艮聊产业整合和差异竞争。
这才是他学着做生意的三位老师,和徐总、老蒋的关系都不大。
所以,徐腾就学成了今天这样,他赚不赚钱不重要,重点是不能让竞争对手赚钱,做生意,能打攻坚战,能打三大战役,就坚决不能打成14年抗战。
徐腾做了十年生意,客观来说,也是在华银财团当了十年学徒,天天跟着李东盛、梁稳根、王佦这帮人学做生意,十年时间,胜得过别人几十年。
早就领悟了做生意的真谛。
做生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有技术有装备有品牌有口碑有客户有格调,那又如何,我他妈能打的你赚不了钱,打的你生活不能自理,打的你关门倒闭。
等你关门倒闭,你的技术,你的装备,你的品牌,你的口碑,你的客户,你的格调都是我的。
所以,徐腾搞了这么大的银魅计划,基本也没什么可慌的,临危受命来搞中国的机床工业,更没什么可怕的。
在汽车行业和匡特家族在宝福华联盟内部明合暗斗十年,对方不讲理,不讲智商情商的次数多的去了,徐腾依旧不急,直到有把握翻盘,他才立刻翻盘,没有任何犹豫。
真正算下来,徐腾实际花了210亿欧元才拿下奥迪公司的全部产权和斯堪尼亚1/3的股权,而在2012年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上,奥迪是120亿欧元,华腾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总价值也接近110亿欧元。
而且,徐腾还将自己好不容易才插入大众集团和保时捷家族之间的钉子拔出去,让大众集团有机会先安内,再攘外。
这又如何?
拿下奥迪公司和斯堪尼亚公司,加上华腾汽车,这就意味着徐腾用十年时间建成一家全球市值第三,中高端轿车、跑车、卡车、客车产品线完整无缺的中国汽车集团公司。
这就意味着他赢了。
徐腾对于生意的另一个重要领悟就是别在乎别人怎么想,重点永远是要做他自己想做的,他认为值,那就值!
在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名副其实的奥迪之城,徐腾住了两天,没有去奥迪博物馆,一直是在罗芬希纳机床厂,中间也抽空去了卡斯托机床公司考察。
人生总是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汽车、PX,这些都已经是徐腾的过去式,有其他联席合伙人就行了,徐腾永远是看着下一件事在努力……华腾汽车集团的联席合伙人,陈志辛明年可能会退休,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归根结底不是自家的企业,干到80岁还是小股东。
钱!
陈志辛也不缺了,20亿的身家还是有的,从上汽集团的一个下属合资公司的老总干到这个份上,还是很满意的。
实际上,徐腾对陈志辛,对陈志辛下面的那七个高级合伙人都不是100%的满意,他也不可能让柳俊生担任华腾汽车集团的联席合伙人。
所以,徐腾这一次低调考察罗芬希纳公司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总部,其实也是要私下单独会晤奥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鲁佩特-施泰德。
这件事,徐腾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罗芬希纳董事长的家里,晚上9点左右才让奥迪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泰德过来。
这个人57岁,刚好比陈志辛年轻10岁,看起来还是挺年轻的,五十岁的样子都没有。
徐腾这一次是非常慎重的,事先将所有合适的人选资料都看了一遍,尤其是身体健康数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或者其他较为严重的慢性病都绝对不能有。
因为华银财团联席合伙人的位置,除非你是李东盛、梁纬艮这样创始人,或者是李达霄这样的财团元老,否则基本上都是最拼的位置,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周期,一年至少360天的连轴转。
李东盛和李达霄都65岁了,照样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哪天不是四五枚进口药?
陈志兴就是身体真的扛不住了,再扛下去,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啦!
所以,身体素质很重要。
最后排下来,只有三个人选。
陈志辛推荐的人选中,陆志丰、高培庆是另外两个健康的人选,这两个人选,徐腾都很熟悉,陆志丰脾气不太好,高培庆脾气又太好。
徐腾想来想去,借着拜访老罗芬希纳一家的这个契机,晚上将鲁佩特-施泰德喊过来谈一谈。
结果,谈的很不错。
这个人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整体预判,特别是对大众集团和华腾汽车的这一次交易,观点和华腾汽车内部截然不同,但和徐腾很接近。
鲁佩特-施泰德谈了自己的想法,经过这一次的交易,华腾汽车收缩了品牌数量,华腾、奥迪、斯堪尼亚、阿斯顿马丁四个主力品牌的产品定位和分布接近完美,唯一稍弱的地方是阿斯顿马丁在豪华跑车、轿跑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影响力较弱,失去捷豹之后,华腾汽车在这个领域显得过于单薄和孤掌难鸣。
事实上,除了奥迪,华腾汽车已经拿不出更能支撑全局战略的品牌线,而奥迪在ABB欧洲三大豪华轿车品牌中,确实也是相对较弱的一个。
没有了大众的支撑体系,奥迪能不能在欧洲继续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恐怕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相比之下,大众集团并未减少高端品牌,在大众、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捷豹、路虎、斯柯达、MAN的品牌体系上,绝对是向着更高端的方向迈出一大步,同时可以放弃对克莱斯勒的收购计划,专注于路虎的SUV体系,减少了集团内部斯堪尼亚和MAN的资源竞争。
鲁佩特-施泰德的观点并不是很直接,很隐晦,但是徐腾大致明白这个人的意思,如果华腾汽车是以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的标准来衡量,现在当然是很成功了,但如果是以全球车企市值第三的巨头来衡量,危机很多,差距很大。
谈到最后,徐腾有一种感觉,估测这个人其实能将华腾汽车集团带到一个新高度,陈志辛、陆志丰、高培庆都无法达到的那个高度。
怎么说呢?
徐腾其实觉得这个施泰德有点像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是50岁的他,大概因为是金融专业出身,长期担任奥迪公司和大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中间担任过大众金融服务公司的CEO,对生意的本质看的很透彻,很精明,不紧不慢,风趣随和,但在内心深处藏着很强烈的事业心,以及一种很难得的危机意识,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敏锐度。
这个人如果担任华腾汽车集团公司的联席合伙人,会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能顺利实现徐腾的计划,将华腾汽车、福特、宝马四家汽车贷款领域的金融服务公司整合起来,组建成全球最大的汽车贷款服务公司。
这是徐腾现在最想做到的一件事。
一直聊到了晚上12点,徐腾才准备让施泰德回去,这会儿,他才想起另外一件,问施泰德,“华银财团收购奥迪的事,奥迪公司下面的员工怎么想的?”
“奥迪一直以来都是一家独立的企业,控股权属于哪一家财团,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拥有很好的营销体系和现金流,拥有很好的技术。所以,员工们很平静,并且,所有员工都很清楚华银财团在全球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如果奥迪公司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老板,华银财团是最好的选择。”施泰德说的很有自信,仿佛确实就是这样。
徐腾其实心里很清楚,鲁博士比棱镜系统厉害的多,轻易就能统计所有奥迪员工的推特、博客,判断每个人的心情。
大部分人都很震惊,有些人很惊讶,有些人觉得更好,有些人则愤怒大众集团出卖了奥迪公司的员工,还有人则质疑华银财团是否有能力运营奥迪这样顶级车企……至少他们自己相信奥迪是全球最好的车企。
施泰德说的是他自己的判断,因为他是金融业出身,对华银财团的实力有着更清晰的判断,比之大众集团,实力要强几十倍。
“用你的判断照顾好你的人,让他们明白,奥迪的明天会更好,我保证,并且,我们都应该保证这一点。”徐腾提醒他一句,让他尽快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统一共识,鼓舞士气……看,明明就是这个事,用兔子的话一说就土鳖了。
“我保证,我们的员工都会明白这一点,这对奥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施泰德很自觉,知道会晤老板的时间结束了,这就准备起身告辞。
徐腾想了一下,决定亲自送他离开。
很快。
徐腾回到书房,估计海默森-罗芬希纳老先生应该睡了,就没有请对方过来说说想法,自己在书房里权衡了几分钟,给陈志辛发了一条信息。
徐腾的决策是要求陈志辛继续担任两年的联席合伙人和华腾汽车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职务,由鲁佩特-施泰德担任集团的全球执行总裁。
他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意味着陈志辛就不用像以前那么忙,帮施泰德稳定住其他高级合伙人即可,慢慢退休。
当然,徐腾肯定要亲自和每一个竞争人选说清楚,别捣乱,已经定了,出事就是你走。
他也要将柳俊生从美国调回来担任施泰德的副手,中国的生意要怎么做,柳俊生肯定比施泰德熟稔。
在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奥迪之城,徐腾考察了三天时间,很想去奥迪公司和奥迪博物馆看一看,因为他对于拥有奥迪公司的这件事还是非常得意的,很开心,只是考虑诸多因素,最终还是没有去。
因为这个交易的合同虽然已经签署,但还是要需要等中国、德国、欧盟审批之后才能正式生效,哪怕都是走个过场,也需要三个月时间。
欧盟的效率,说出来就是一个笑话。
反正来日方长,徐腾也不着急。
华腾汽车集团在拥有华腾、奥迪、斯堪尼亚、阿斯顿马丁四个主力品牌后,完全是一个中国版本的大众集团,但和丰田、大众、通用三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现阶段的市值虽说是超过通用,也只是得益于市盈率较高,全球车企2012年的销量排行,华腾汽车集团减去捷豹、路虎,加入奥迪也只是位列第六,超过了福特。
如果将雷诺-日产联盟拆开计算,华腾汽车集团的总销量排行则是位列第五。
奥迪的CEO鲁佩特-施泰德说的没有错,失去路虎还不算什么,毕竟华腾自身的SUV业务已经很强,失去捷豹就真的有点伤。
在华银财团的全力支撑下,捷豹这些年发展的很快很稳,在欧洲已经是销量仅次于奔驰、宝马、奥迪的第四大豪华轿车。
当然,话说回来,大众集团也不缺现金流,没有捷豹这个次选项,凭什么将奥迪卖给你?
古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对华腾汽车集团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快速调整战略,将资源分配好,确保华腾+奥迪+阿斯顿马丁+斯堪尼亚的四品牌阵营完美契合,尤其是在奥迪+阿斯顿马丁的高端豪华车阵容,尽快弥补阿斯顿马丁的营销力不足问题。
在中端车型,华腾也要牢牢锁死丰田。
华腾汽车集团在英国伯明翰的罗孚汽车设计中心,实质上就是将罗孚、阿斯顿马丁、MG三家公司的设计部门整合在一起,只是MG品牌很早就转卖给了上汽,罗孚品牌目前也基本被雪藏,仅用于生产英国特色的出租车和两厢车型。
相比过去的品牌和产品线稍显复杂,相比过去在技术和平台上对宝马集团的过度依赖,华腾汽车目前的状况还是值得肯定的,十年的快速增长,在全球拥有罗孚、奥迪、华腾、斯堪尼亚四大技术中心,整体技术和营销实力相距丰田、通用、大众三巨头并不算远。
另一方面,凭借技术上的独立,以及母公司的资本实力,华腾汽车现在也控制着“宝福华汽车联盟”的主动权,同大众也展开了汽车联盟的广泛合作。
“不急,别怕,继续创新,继续挑战,再用五年时间冲击全球第一!”在离开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奥迪之城时,徐腾基本确定了华腾汽车集团新一任全球执行总裁的人选,给华腾汽车全体员工发的一条短信。
其实吧,汽车产业就和淘宝刷单一个道理,一定要用两厢车、紧凑型三厢车、高性价比的中级车将卖单刷的飞起,才有可能跻身全球五大车企,甚至是三大巨头的行列。
挤到了这个位置,在全球的销量就有一个基本保障了。
过去的丰田,现在的现代,这都是刷单的高手,赚不赚钱是另外一回事,先将订单刷的飞起。
错,今天的丰田依然是全球第一的刷单高手,牢牢雄踞世界第一车企的宝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的能力堪称汽车业之王。
没有这个头衔,丰田在全球车市能发展的这么好?
做生意,所有的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干哪行,你都得从刷单做起,从走量做起,刷单走量还不亏钱,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