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紧锣密鼓(一更三千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梨树村里正在倒计时,准备好了一切要入京都带的东西,就等着到了时间就坐车出发。夏冬最近一段都没心思学习玩耍,天天掰着手指算,或者跟着他娘后面磨叨“啥时候走啊?”
苏美丽正在剪头发,忙完夏爱国、老太太的头发,正对着巴掌大的小镜子捯饬自己呢:“快了快了,出去玩去!你成天叨叨,再这样,我告诉你冬子,我们背吧背吧东西偷着走。”
夏冬又开始陷入循环式的烦他娘的阶段,老吓唬他有意思吗?吓得他都不敢睡觉太死……
老太太端着果子水,拽走夏冬:“别招你娘膈应,走,跟奶进屋,跟你爷爷一起喝果子水去。”
夏老头最近也跟着下大地,赶工赶点跟他老儿子夏爱国一起干活。他怕他大儿子糊涂,再给爱国两口子穿小鞋,更伤感情了,他杵那,老大能有点忌讳。
还好,关于这些方面,夏大伯一切照常,碰面跟夏老头说话,找老两口吃饭啥的。对着夏爱国会用鼻子哼一声,而夏爱国碰见夏大伯时,从不停留,从不言语。
所以现在天还没黑呢,夏老头就倒下了,躺他自己的小屋里累得直哼哼。老太太惦记老伴年纪大了不顶用了,跟苏美丽商量,拿了点儿白糖给夏老头天天煮点果子水。苏美丽也会常做下饭的吃食给老爷子补补。
劝着多吃点儿的说法就是:“你孙女可跟你一条心,见到您老累得不像样,结婚前再跟我耍驴脾气。您啊,多吃点儿吧。”
前几天,夏爱国在村儿里已经接过礼钱了。这些年走的人情,虽说给出去的多过拿回来的,可也挺知足,毕竟是嫁闺女,谁家也不可能给太大的礼。
他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简单明了表达了“俩孩子都有工作。结婚前赶不回来,我们呢,就先请大家伙热闹热闹,等有机会再回来。到时请男女老少们喝酒。”
苏家的亲戚,夏家的亲戚,附近村儿、本村儿的男女老少们,碗、水瓢齐上阵,以茶话会儿的形式招待的。
村儿里娶儿媳的。如果条件没困难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会设有酒席,这个属于添人进口必须得安排的,要不得受人讲究,说你家办事差劲。
嫁闺女呢?条件好的也会预备饭,比如夏大伯家。条件一般或者说大多数的,都是以此等形式招待。
那时候生活困难、粮食紧张。大多数的人都是喝点茶水吃块糖果,背背语录、跳跳忠字舞热闹一下。
村儿里自给自足还好一些,提前很久就会准备食材等,在酒席方面甚至比城里的要张罗得开一些。
你像在城里生活的青年男女要结婚。得拿着结婚证书才能去领布票粮票等等,即便是茶叶,也得靠着结婚证才能领出来半斤。
根本没那个可能像后世似的,咱聚聚下馆子。这个年代的情况,几十桌的人情往来,一般人家承受不起。
亲戚之间人情走动比较大的,会送被面、床单、暖水瓶这种几块钱的礼。再大也有,可那不属于夏家。
苏美丽在前几天的接礼中,收到的礼物也算五花八门。她娘家爹娘苏家给送个搪瓷脸盆,大红色的。盆底印着条大鲤鱼,象征日子富贵吉祥年年有余。
她娘家的两个姐姐送的肥皂盒。苏美丽也算满意。肥皂盒自然也是大红色,上面有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别看东西小,可这个年代也算可以了。
苏美丽的外甥女送了块儿自己绣的小手绢给夏天。苏美丽之前不喜她二姐家那个闷头闷脑的外甥女。可这次却正视了那孩子一眼。
在其他孩子都没想到的时候,二姐家的孩子就显得突出了。她有了当小姨的自觉性,拽着人家吧啦吧啦嘱咐抓紧时间要孩子啥的。
夏家这面,夏老头老太太收到了夏家五服以里亲戚共同的礼物。那是一面半米的大镜子。大镜子底边印着很多夏家亲戚的名字。?“祝愿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半米的镜子,愣是人名写了大半截。照镜子时,下巴都照不到。全被人名挡着呢。
这面镜子算是最具有时代特色了。在叶伯煊和夏天的嫌弃下,一直被束之高阁。可在夏天蹭吃蹭喝娘家时,夏老头却跟着她后面讨要。
她爷爷一直到走的那天,那面镜子都好好地伫立在夏老头的屋里,只是更照不清楚人的长相了,因为镜框边儿插着很多很多小辈儿的照片了。
村儿里你几个鸡蛋,我送点儿针线。连夏天在村里的小玩伴、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小芳都羞红着脸,早早的到了夏家帮忙,然后偷偷地递给苏美丽一个手工荷包。
更多的人,尤其夏爱国这些年在村儿里经营的哥们兄弟友情,都给的是钱。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三块他八毛,夏爱国也算收了几十块钱的礼。
夏大伯不知是咋想的,表情赌气囊塞(生着闷气不高兴),但人却出乎夏爱国和苏美丽的意料,他来了,并且带着郑三彩。
人来人往的,夏家兄弟关系如何虽已不再是秘密,可谁也不会在喜庆的时候说些扫兴的话。
夏老头和老太太表现的不是多明显,可夏爱国从他爹娘的嘴角压制不住的乐呵下叹了口气。对着夏大伯点点头。
夏大伯还是一如既往摆着大哥的做派教育:“家里大喜事不让冬子跑趟腿告诉你大嫂一声啊!你可真行老二!”
夏爱国没反驳也没应承,正巧被新进门招呼他的别村哥们打了个茬,就赶紧迈步走开了。
苏美丽万万没想到,刚没过几天的事,她们家和小姑子夏爱琴可都没给夏玲捧场,却能收到郑三彩的礼物。
“她老婶,给甜甜的,别嫌弃。”郑三彩站在夏天家厨房里,看苏美丽没吱声也没接手,叹了口气,瞄了瞄周围,发现没啥人才开口:
“闺女出门子东西多些受婆家待见。咱都当娘的……呵呵,只是你得告诉甜甜一声,她大伯大伯母就这点儿能耐了,你拿着。”
苏美丽看着白色带红边儿的痰盂。痰盂上画着一个小男孩抱着条小鱼,倒是寓意吉祥,回了句:“她住城里,晚上起夜用不到。”憋回了那句你们留着吧、或者给夏玲。这要换做没出事之前,她指定敞亮的那么说话。甚至给人家只多不少地送去……可现在……
“用不用得着,都是你大哥和我的心意。我给你放一边儿。先去帮你张罗着,你先忙着。”郑三彩说完整理下表情,挂着大笑脸就出去了。
苏美丽清晰地听见郑三彩的声音:“哎呦,这不老翟婶子吗?可不是咋的……得挺久没见了。同喜同喜啊!我大侄女那响当当的,嫁的好也因为咱娃像样,哈哈哈,谢谢您啦……”
苏美丽站在大锅面前叹了口气。用手摸了摸脖子上被抓挠的痕迹,摇了摇头……
那天的茶话会儿闹到挺晚才散,苏美丽给远道的亲戚们安排到附近的邻居家。夏大伯也领走了几位。跟前村儿的,都贪黑赶了回去。
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跟苏美丽算着礼钱,合计着东西都咋安排。夏爱国坐在炕沿边拿着本子记录着。
谁抠搜地拿的少了,谁跟夏家没人情往来这次却来的,总共花销了多少啥的,都一一记录,留作将来跟别人家走人情的依据。
“没暖水瓶啊?”老太太盘腿眯眼琢磨着。
“到了京都,她俩人要是缺,咱再给买。那商店指定比咱这大,卖啥的都有。”
老太太摇了摇头:“要是叶娃的条件看。指定啥都不缺,可事儿不是那么回事儿。唉!咱尽量吧。就是秋儿啊,我还琢磨着能有孙媳妇呢,寻思等他回家了。找媒婆给张罗张罗。看来咱家这情况,得等等了,张罗不起了。”
夏爱国大孝子很怕老太太上火,接了句:“他大小伙子不着急。等分配工作了备不住能找到更好的。”转身出去看看他那俩床头柜的漆干没干。
那个年代从大衣柜到五斗橱,都要刷上一层油漆。你要是要求什么本色啊、白色啊,在老人眼里。那不吉利。当然也不刷什么枣红色之类的,大多数都刷黑色的、棕色的。大概是老一代的人觉得颜色深些,耐脏抗用。
夏老头问苏美丽:“还算计啥?能用都给带去。爱国背那柜子,我背这些零碎八碎的东西,我背的动。”说完紧随他儿子步伐也出去了。
老太太低头摸索着收到的新床单,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都谁去京都,定下了没呢?”
苏美丽提起就叹气:“唉!娘啊,你说咋这犯愁呢?本来愁得慌家家都得干活挣工分,指定没几个人捧场,都怕咱几个走也费劲呢!谁成想,我大姐二姐外加俩姐夫,都要跟着去,还牵着孩子带着爪子的,跟着去一溜人。我爹娘要去,那应该的。可我爹娘都不去了,他们要跟着。那得花多少火车票钱啊?”
“人家是好意。你别说话不转弯儿……”
“是,所以不知道让不让去。我都能猜到她们指定不掏火车票钱。吃喝都是钱。我没吱声。没说最后咋地。”
苏美丽和老太太之间,几十年的婆媳关系,谁家啥样都清楚。苏家曾经对夏家几次为难,老太太都帮着她着想,她没像其他家的儿媳,藏着掖着的怕在婆婆面前丢娘家磕碜。毕竟,要丢早丢完了。
“抓紧定吧。眼看咱就要走了。咱家,你妹妹妹夫跟着,别人……就先这么的。就咱几口人。”欲言又止的老太太不敢提夏大伯一家,苏美丽也不提。她不想跟他们来往,就是不想。(未完待续。)
梨树村里正在倒计时,准备好了一切要入京都带的东西,就等着到了时间就坐车出发。夏冬最近一段都没心思学习玩耍,天天掰着手指算,或者跟着他娘后面磨叨“啥时候走啊?”
苏美丽正在剪头发,忙完夏爱国、老太太的头发,正对着巴掌大的小镜子捯饬自己呢:“快了快了,出去玩去!你成天叨叨,再这样,我告诉你冬子,我们背吧背吧东西偷着走。”
夏冬又开始陷入循环式的烦他娘的阶段,老吓唬他有意思吗?吓得他都不敢睡觉太死……
老太太端着果子水,拽走夏冬:“别招你娘膈应,走,跟奶进屋,跟你爷爷一起喝果子水去。”
夏老头最近也跟着下大地,赶工赶点跟他老儿子夏爱国一起干活。他怕他大儿子糊涂,再给爱国两口子穿小鞋,更伤感情了,他杵那,老大能有点忌讳。
还好,关于这些方面,夏大伯一切照常,碰面跟夏老头说话,找老两口吃饭啥的。对着夏爱国会用鼻子哼一声,而夏爱国碰见夏大伯时,从不停留,从不言语。
所以现在天还没黑呢,夏老头就倒下了,躺他自己的小屋里累得直哼哼。老太太惦记老伴年纪大了不顶用了,跟苏美丽商量,拿了点儿白糖给夏老头天天煮点果子水。苏美丽也会常做下饭的吃食给老爷子补补。
劝着多吃点儿的说法就是:“你孙女可跟你一条心,见到您老累得不像样,结婚前再跟我耍驴脾气。您啊,多吃点儿吧。”
前几天,夏爱国在村儿里已经接过礼钱了。这些年走的人情,虽说给出去的多过拿回来的,可也挺知足,毕竟是嫁闺女,谁家也不可能给太大的礼。
他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简单明了表达了“俩孩子都有工作。结婚前赶不回来,我们呢,就先请大家伙热闹热闹,等有机会再回来。到时请男女老少们喝酒。”
苏家的亲戚,夏家的亲戚,附近村儿、本村儿的男女老少们,碗、水瓢齐上阵,以茶话会儿的形式招待的。
村儿里娶儿媳的。如果条件没困难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会设有酒席,这个属于添人进口必须得安排的,要不得受人讲究,说你家办事差劲。
嫁闺女呢?条件好的也会预备饭,比如夏大伯家。条件一般或者说大多数的,都是以此等形式招待。
那时候生活困难、粮食紧张。大多数的人都是喝点茶水吃块糖果,背背语录、跳跳忠字舞热闹一下。
村儿里自给自足还好一些,提前很久就会准备食材等,在酒席方面甚至比城里的要张罗得开一些。
你像在城里生活的青年男女要结婚。得拿着结婚证书才能去领布票粮票等等,即便是茶叶,也得靠着结婚证才能领出来半斤。
根本没那个可能像后世似的,咱聚聚下馆子。这个年代的情况,几十桌的人情往来,一般人家承受不起。
亲戚之间人情走动比较大的,会送被面、床单、暖水瓶这种几块钱的礼。再大也有,可那不属于夏家。
苏美丽在前几天的接礼中,收到的礼物也算五花八门。她娘家爹娘苏家给送个搪瓷脸盆,大红色的。盆底印着条大鲤鱼,象征日子富贵吉祥年年有余。
她娘家的两个姐姐送的肥皂盒。苏美丽也算满意。肥皂盒自然也是大红色,上面有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别看东西小,可这个年代也算可以了。
苏美丽的外甥女送了块儿自己绣的小手绢给夏天。苏美丽之前不喜她二姐家那个闷头闷脑的外甥女。可这次却正视了那孩子一眼。
在其他孩子都没想到的时候,二姐家的孩子就显得突出了。她有了当小姨的自觉性,拽着人家吧啦吧啦嘱咐抓紧时间要孩子啥的。
夏家这面,夏老头老太太收到了夏家五服以里亲戚共同的礼物。那是一面半米的大镜子。大镜子底边印着很多夏家亲戚的名字。?“祝愿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半米的镜子,愣是人名写了大半截。照镜子时,下巴都照不到。全被人名挡着呢。
这面镜子算是最具有时代特色了。在叶伯煊和夏天的嫌弃下,一直被束之高阁。可在夏天蹭吃蹭喝娘家时,夏老头却跟着她后面讨要。
她爷爷一直到走的那天,那面镜子都好好地伫立在夏老头的屋里,只是更照不清楚人的长相了,因为镜框边儿插着很多很多小辈儿的照片了。
村儿里你几个鸡蛋,我送点儿针线。连夏天在村里的小玩伴、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小芳都羞红着脸,早早的到了夏家帮忙,然后偷偷地递给苏美丽一个手工荷包。
更多的人,尤其夏爱国这些年在村儿里经营的哥们兄弟友情,都给的是钱。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三块他八毛,夏爱国也算收了几十块钱的礼。
夏大伯不知是咋想的,表情赌气囊塞(生着闷气不高兴),但人却出乎夏爱国和苏美丽的意料,他来了,并且带着郑三彩。
人来人往的,夏家兄弟关系如何虽已不再是秘密,可谁也不会在喜庆的时候说些扫兴的话。
夏老头和老太太表现的不是多明显,可夏爱国从他爹娘的嘴角压制不住的乐呵下叹了口气。对着夏大伯点点头。
夏大伯还是一如既往摆着大哥的做派教育:“家里大喜事不让冬子跑趟腿告诉你大嫂一声啊!你可真行老二!”
夏爱国没反驳也没应承,正巧被新进门招呼他的别村哥们打了个茬,就赶紧迈步走开了。
苏美丽万万没想到,刚没过几天的事,她们家和小姑子夏爱琴可都没给夏玲捧场,却能收到郑三彩的礼物。
“她老婶,给甜甜的,别嫌弃。”郑三彩站在夏天家厨房里,看苏美丽没吱声也没接手,叹了口气,瞄了瞄周围,发现没啥人才开口:
“闺女出门子东西多些受婆家待见。咱都当娘的……呵呵,只是你得告诉甜甜一声,她大伯大伯母就这点儿能耐了,你拿着。”
苏美丽看着白色带红边儿的痰盂。痰盂上画着一个小男孩抱着条小鱼,倒是寓意吉祥,回了句:“她住城里,晚上起夜用不到。”憋回了那句你们留着吧、或者给夏玲。这要换做没出事之前,她指定敞亮的那么说话。甚至给人家只多不少地送去……可现在……
“用不用得着,都是你大哥和我的心意。我给你放一边儿。先去帮你张罗着,你先忙着。”郑三彩说完整理下表情,挂着大笑脸就出去了。
苏美丽清晰地听见郑三彩的声音:“哎呦,这不老翟婶子吗?可不是咋的……得挺久没见了。同喜同喜啊!我大侄女那响当当的,嫁的好也因为咱娃像样,哈哈哈,谢谢您啦……”
苏美丽站在大锅面前叹了口气。用手摸了摸脖子上被抓挠的痕迹,摇了摇头……
那天的茶话会儿闹到挺晚才散,苏美丽给远道的亲戚们安排到附近的邻居家。夏大伯也领走了几位。跟前村儿的,都贪黑赶了回去。
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跟苏美丽算着礼钱,合计着东西都咋安排。夏爱国坐在炕沿边拿着本子记录着。
谁抠搜地拿的少了,谁跟夏家没人情往来这次却来的,总共花销了多少啥的,都一一记录,留作将来跟别人家走人情的依据。
“没暖水瓶啊?”老太太盘腿眯眼琢磨着。
“到了京都,她俩人要是缺,咱再给买。那商店指定比咱这大,卖啥的都有。”
老太太摇了摇头:“要是叶娃的条件看。指定啥都不缺,可事儿不是那么回事儿。唉!咱尽量吧。就是秋儿啊,我还琢磨着能有孙媳妇呢,寻思等他回家了。找媒婆给张罗张罗。看来咱家这情况,得等等了,张罗不起了。”
夏爱国大孝子很怕老太太上火,接了句:“他大小伙子不着急。等分配工作了备不住能找到更好的。”转身出去看看他那俩床头柜的漆干没干。
那个年代从大衣柜到五斗橱,都要刷上一层油漆。你要是要求什么本色啊、白色啊,在老人眼里。那不吉利。当然也不刷什么枣红色之类的,大多数都刷黑色的、棕色的。大概是老一代的人觉得颜色深些,耐脏抗用。
夏老头问苏美丽:“还算计啥?能用都给带去。爱国背那柜子,我背这些零碎八碎的东西,我背的动。”说完紧随他儿子步伐也出去了。
老太太低头摸索着收到的新床单,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都谁去京都,定下了没呢?”
苏美丽提起就叹气:“唉!娘啊,你说咋这犯愁呢?本来愁得慌家家都得干活挣工分,指定没几个人捧场,都怕咱几个走也费劲呢!谁成想,我大姐二姐外加俩姐夫,都要跟着去,还牵着孩子带着爪子的,跟着去一溜人。我爹娘要去,那应该的。可我爹娘都不去了,他们要跟着。那得花多少火车票钱啊?”
“人家是好意。你别说话不转弯儿……”
“是,所以不知道让不让去。我都能猜到她们指定不掏火车票钱。吃喝都是钱。我没吱声。没说最后咋地。”
苏美丽和老太太之间,几十年的婆媳关系,谁家啥样都清楚。苏家曾经对夏家几次为难,老太太都帮着她着想,她没像其他家的儿媳,藏着掖着的怕在婆婆面前丢娘家磕碜。毕竟,要丢早丢完了。
“抓紧定吧。眼看咱就要走了。咱家,你妹妹妹夫跟着,别人……就先这么的。就咱几口人。”欲言又止的老太太不敢提夏大伯一家,苏美丽也不提。她不想跟他们来往,就是不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