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记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月4日,城南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天。城东也发生了小规模的交战。
俄军似乎没有意识到巷战的残酷,他们直接进入了城市,然后在砖石构建的堡垒面前撞的头破血流。两天时间里,俄军没能攻占一处阵地。
耳边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鲁道夫待在地下室里,随意地与旁人交谈着。俄军的炮火毫无作用,虽然落下了许多炮弹,但分布在整个城市里,甚至无法完整地摧毁一条街道。
鲁道夫在地下室里待了两个小时,爆炸远远的传来,这里房顶上甚至没有落下一丝灰尘。
走上地表,预想中的满目疮痍并未出现。几处房顶开了口,街道上出现了一个弹坑。看着萧条的街道和荷枪实弹的士兵,鲁道夫一度怀疑自己身在恐怖袭击的现场。
大炮主义是苏联的名片,现在的俄国只是一台欧洲压路机。作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他们还是应该考虑如何制造足够的步枪。
这场轰炸,24军几乎打光了他们的炮弹储备。其实这些宝贵的炮弹应该用于摧毁工事,而不是肆意挥霍在城里的古迹上。
鲁道夫没空为伦贝格文化遗产的损失伤感,他需要关心的是他的部队的损失。俄军在炮火中进攻了,虽然他们没能取得突破,但前线依然出现了混乱。前线的部队以营为单位组织防线,这些营的编制都很大,因为支援者的加入,41团的三个营都达到了一千六百人,下辖的步兵连也由原来的四个扩编为六个。
根据41团汇报,前线有三个连队失联,可能是电话线断了,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传令兵的身影。
鲁道夫又仔细询问了刚才的战况,南边的1营和4营压力很大,俄军的进攻一直没有停止。东边的2营倒是悠闲,俄军只是进行了试探活动。
回到了指挥部,鲁道夫与军官们相对无言。各团的长官都被鲁道夫打发回了自己的部队,眼前只有27师和79旅的四个指挥官。
因为知道得太多,大家心里都没底。现在完全是凭着本能,刻意不去想它。所有人都在看着墙壁上的几张地图,参谋官不时过来宣读前线的电文。没有人开口,都在害怕真相决堤而出。
没有人畏惧,只是单纯地背负着压力。鲁道夫也不说话,他是最高指挥官,同样也是这群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这最后的时刻,一则利好消息比任何演说都具有鼓舞性。鲁道夫也不用为他们的情绪担忧,在胜负未见分晓之际,指挥官必须全力以赴。
鲁道夫自己先受不了了,在压抑的气氛下,他虽然强迫自己表情镇定,但心里却是一片火燎。
副师长斯图尔特组织好了预备队,两位参谋长调整了部署,约尔迪旅长也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协调。鲁道夫有些无事可做,他只需要拍板决定。仗打到这个地步,其实只需靠着41团菲利克斯团长指挥。
在座的各位只需等待调动预备队,重新组织防御。身在城市中心的指挥部里,鲁道夫看不到战场,他只能期望41团能多撑几天。
41团跟鲁道夫颇有渊源。去年,自己是团长,41团长。现在,自己是师长,只剩下了一个团,还是41团。
鲁道夫想去前线看看,那里才是焦点。鲁道夫将职责委托给了约尔迪旅长,然后就带着警卫连出发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还派出了四辆装甲车。
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孤城里还有战地记者。副官告诉他,有位女记者想去前线,鲁道夫想了想,有些好奇,就嘱咐副官将她带过来了。
战地记者这个职业由来已久,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他们从战场带回的一线报道,使这些以身犯险的记者变成了战争中的明星人物。
实地报道引人注目,这些记者能够左右舆论。战争爆发后,每支军队里都有战地记者,他们虽然直面死亡,但在高额薪水的激励下,记者们踊跃参与。
鲁道夫的部队也不例外,军部为他配属了几名战地记者。在鲁道夫攻克俄军防线,接连取得胜利后,他们的报道在欧洲乃至世界传播。
后来,他们深陷重围,这些记者也没办法传回报道。只能以他们的角度,继续记录这场战争。
显然,这位找上门来的记者不是体制内的人员。副官带来了这个记者,因为急着赶路,鲁道夫就在街道上与她见面了。
“您好,将军。”女记者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
“抱歉在这种场合与你见面,路德维希·鲁道夫。”鲁道夫倚靠在车门上,丝毫没有感到抱歉。
“弗洛伦斯。我想请您同意我的请求。”
“你是当地报纸的记者。”
“不是,我是维也纳日报的记者。”
“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是间谍。”鲁道夫抬起头,十分无理地盯着这个名叫弗洛伦斯的女记者。
“我是专门留在伦贝格的。去年我到加利西亚报道,可是军队不让我上前线。后来军队撤退了。我就留在了这里继续报道。我在军队里的同事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我们的记者已经见过了弗洛伦斯女士。”维克托证实了她的话。
鲁道夫其实不该怀疑,能被带来的人,基本已经证实了身份。只是这一场面过于突兀,他不免有些警惕。
鲁道夫刚才一直盯着弗洛伦斯背着的相机,那是一款福伦达立体相机,看上去很新,但两组镜头透露着浓浓的复古感。
这应该是这个年代最好的相机了,精良的镜头可以拍出清晰、细腻的照片。
鲁道夫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款划时代的相机。1913年徕卡研制出了第一款135相机,这种相机袖珍轻巧,性能优异,可惜无人问津。鲁道夫想拍些照片,就委托家里的商贸公司向徕卡订购。去年4月他收到了一台,眼看一年过去了,每天被繁琐的事务困扰,自己也忘记了为生活留下剪影。
3月4日,城南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天。城东也发生了小规模的交战。
俄军似乎没有意识到巷战的残酷,他们直接进入了城市,然后在砖石构建的堡垒面前撞的头破血流。两天时间里,俄军没能攻占一处阵地。
耳边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鲁道夫待在地下室里,随意地与旁人交谈着。俄军的炮火毫无作用,虽然落下了许多炮弹,但分布在整个城市里,甚至无法完整地摧毁一条街道。
鲁道夫在地下室里待了两个小时,爆炸远远的传来,这里房顶上甚至没有落下一丝灰尘。
走上地表,预想中的满目疮痍并未出现。几处房顶开了口,街道上出现了一个弹坑。看着萧条的街道和荷枪实弹的士兵,鲁道夫一度怀疑自己身在恐怖袭击的现场。
大炮主义是苏联的名片,现在的俄国只是一台欧洲压路机。作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他们还是应该考虑如何制造足够的步枪。
这场轰炸,24军几乎打光了他们的炮弹储备。其实这些宝贵的炮弹应该用于摧毁工事,而不是肆意挥霍在城里的古迹上。
鲁道夫没空为伦贝格文化遗产的损失伤感,他需要关心的是他的部队的损失。俄军在炮火中进攻了,虽然他们没能取得突破,但前线依然出现了混乱。前线的部队以营为单位组织防线,这些营的编制都很大,因为支援者的加入,41团的三个营都达到了一千六百人,下辖的步兵连也由原来的四个扩编为六个。
根据41团汇报,前线有三个连队失联,可能是电话线断了,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传令兵的身影。
鲁道夫又仔细询问了刚才的战况,南边的1营和4营压力很大,俄军的进攻一直没有停止。东边的2营倒是悠闲,俄军只是进行了试探活动。
回到了指挥部,鲁道夫与军官们相对无言。各团的长官都被鲁道夫打发回了自己的部队,眼前只有27师和79旅的四个指挥官。
因为知道得太多,大家心里都没底。现在完全是凭着本能,刻意不去想它。所有人都在看着墙壁上的几张地图,参谋官不时过来宣读前线的电文。没有人开口,都在害怕真相决堤而出。
没有人畏惧,只是单纯地背负着压力。鲁道夫也不说话,他是最高指挥官,同样也是这群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这最后的时刻,一则利好消息比任何演说都具有鼓舞性。鲁道夫也不用为他们的情绪担忧,在胜负未见分晓之际,指挥官必须全力以赴。
鲁道夫自己先受不了了,在压抑的气氛下,他虽然强迫自己表情镇定,但心里却是一片火燎。
副师长斯图尔特组织好了预备队,两位参谋长调整了部署,约尔迪旅长也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协调。鲁道夫有些无事可做,他只需要拍板决定。仗打到这个地步,其实只需靠着41团菲利克斯团长指挥。
在座的各位只需等待调动预备队,重新组织防御。身在城市中心的指挥部里,鲁道夫看不到战场,他只能期望41团能多撑几天。
41团跟鲁道夫颇有渊源。去年,自己是团长,41团长。现在,自己是师长,只剩下了一个团,还是41团。
鲁道夫想去前线看看,那里才是焦点。鲁道夫将职责委托给了约尔迪旅长,然后就带着警卫连出发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还派出了四辆装甲车。
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孤城里还有战地记者。副官告诉他,有位女记者想去前线,鲁道夫想了想,有些好奇,就嘱咐副官将她带过来了。
战地记者这个职业由来已久,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他们从战场带回的一线报道,使这些以身犯险的记者变成了战争中的明星人物。
实地报道引人注目,这些记者能够左右舆论。战争爆发后,每支军队里都有战地记者,他们虽然直面死亡,但在高额薪水的激励下,记者们踊跃参与。
鲁道夫的部队也不例外,军部为他配属了几名战地记者。在鲁道夫攻克俄军防线,接连取得胜利后,他们的报道在欧洲乃至世界传播。
后来,他们深陷重围,这些记者也没办法传回报道。只能以他们的角度,继续记录这场战争。
显然,这位找上门来的记者不是体制内的人员。副官带来了这个记者,因为急着赶路,鲁道夫就在街道上与她见面了。
“您好,将军。”女记者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
“抱歉在这种场合与你见面,路德维希·鲁道夫。”鲁道夫倚靠在车门上,丝毫没有感到抱歉。
“弗洛伦斯。我想请您同意我的请求。”
“你是当地报纸的记者。”
“不是,我是维也纳日报的记者。”
“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是间谍。”鲁道夫抬起头,十分无理地盯着这个名叫弗洛伦斯的女记者。
“我是专门留在伦贝格的。去年我到加利西亚报道,可是军队不让我上前线。后来军队撤退了。我就留在了这里继续报道。我在军队里的同事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我们的记者已经见过了弗洛伦斯女士。”维克托证实了她的话。
鲁道夫其实不该怀疑,能被带来的人,基本已经证实了身份。只是这一场面过于突兀,他不免有些警惕。
鲁道夫刚才一直盯着弗洛伦斯背着的相机,那是一款福伦达立体相机,看上去很新,但两组镜头透露着浓浓的复古感。
这应该是这个年代最好的相机了,精良的镜头可以拍出清晰、细腻的照片。
鲁道夫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款划时代的相机。1913年徕卡研制出了第一款135相机,这种相机袖珍轻巧,性能优异,可惜无人问津。鲁道夫想拍些照片,就委托家里的商贸公司向徕卡订购。去年4月他收到了一台,眼看一年过去了,每天被繁琐的事务困扰,自己也忘记了为生活留下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