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喧嚣的宴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霍夫堡的礼仪大厅内流光溢彩,人头攒动。
环顾四周,鲁道夫看到了许多熟人,虽然许多人他都素未谋面,但这些面孔与他记忆里的黑白照片契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不是在经历这个时代,而是在审视它。
这些素未谋面的人们都来自于奥匈的盟国,但除了保加利亚和奥斯曼的外交官,剩下的都是德国人。
鲁道夫观察了一下到访的客人,他们基本来自于德意志的各个邦国,都是各个邦国的达官显贵,来到这里也并非是为了商议国是,更像是一场旅行。这些名义上的统治者早已失去了权力,只能在交际场上展示自己的存在。
鲁道夫兴趣缺缺,他实在是不想和那些志大才疏的天潢贵胄,矫揉造作的夫人小姐打交道。战争年代里,热血青年投身军旅,上了前线,只有这些膏粱子弟还能留在后方挂个闲职。
几个衣冠楚楚的青年军官走了过来,他还都认识,甚至也算的上有十几年的交情。鲁道夫犹记当时青春年少,他们这些五陵年少鲜衣怒马,酣畅淋漓地玩乐,无拘无束地生活。
不知命运是自有定数,还是随风飘零。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们走出了象牙塔,各自的生活也都有了各自的轨迹。
几年的岁月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他们还是当初的模样,再见时也能微笑着相互问候。
没有重逢时的喜悦。虽然不像别人那样阿谀奉承,但从他们的话中,鲁道夫还是只听到了羡慕和敬仰。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胜利后的荣誉,却不了解光彩之下,是战争的压抑与摧残。
鲁道夫不咸不淡地回应着,没有知无不言,也没有不耐烦地打断。他也能够理解这些人的认知,毕竟死亡与鲜血,他们从未经历过,也从未注意过。
许多人众星捧月地簇拥着鲁道夫,说着那些俗不可耐的溢美之词。鲁道夫只觉得他们吵闹,皇储正忙着与人推杯换盏,他估计是要和德国人一起怂恿保加利亚参战。鲁道夫记得保加利亚会在10月1日参战,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奥匈军队在塞尔维亚虽然进展平平,但相比记忆里的丢盔弃甲,铩羽而归,自然是要好上许多。保加利亚押注的时间不能确定,这完全取决于同盟国的出价。
鲁道夫估算着时间,意大利差不多该要参战了。他忽然想起了博罗耶维奇将军,这个“伊松佐骑士”今天也在场。鲁道夫找了许久,才在一处隐蔽的角落找到了他。克罗地亚人正和几个军官聊着天,看起来十分孤寂落寞,与身边的欢愉格格不入。
鲁道夫径直走了过去,逃离了喧嚣的世界。在简单的打过招呼后,他们又转入到了刚才的话题之中。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不善言辞的人。
博罗耶维奇讲述着他在战场上的故事,周围的几个将军不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鲁道夫也不着痕迹地加入其中。只有那个德国将军,带着普鲁士军人特有的严肃,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声。
气氛有些压抑,几位老持沉重的将军虽然没有亲历战场,可在博罗耶维奇的讲述下,他们对战争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不怪这些人情绪消极,博罗耶维奇的故事实在称不上精彩。整场战役中,他的集团军一直待在阵地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防线,承受着每日愈增的伤亡。
不知是谁挑起了新的话题,鲁道夫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面对这些知音,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到动情处,还咽下了几杯酒。
时间过得很快,几个人坐在一起,说着故事喝着酒,一时间,竟没有人靠近这些不苟言笑的军官。巴赫的管弦乐,莫扎特的协奏曲,海顿的四重奏在为他们伴奏,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古典时期,这些乐曲优美而又不失庄重。
节奏轻快的圆舞曲响了起来,鲁道夫不用去听,都知道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是他们将圆舞曲从民间带入宫廷。而在1867年,小约翰·施特劳斯更是将维也纳的人们从失败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蓝色多瑙河》就在那时诞生,它传遍了欧洲,传到了大洋彼岸,甚至成为了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热情的音乐传来,沉痛的故事也不适宜继续讲起。一桌人四散而去,涌入了舞池之中。
鲁道夫和博罗耶维奇一起走到了餐台边上,两人默契地拿起一块糕点,又端起了一杯甜酒。
鲁道夫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更想去聊聊意大利的问题。至于博罗耶维奇将军,他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场合,但根据鲁道夫猜测,这个克罗地亚的塞族人今天没带夫人出席,估计难以找到合适的舞伴。
“东线的战场算是平静了。”鲁道夫突然感慨了一句。
“南边的战争可能又要爆发了。”博罗耶维奇被引入了话题。
“我们从未相信过这个盟友,我们的准备也很充分。”
“阿尔卑斯山是天然的屏障,意大利人不可能逾越。”
“地势较为平缓的伊松佐河流域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我的建议是固守伊松佐河,那里准备有坚固的工事。”
“但有人却建议退守到斯洛文尼亚,以军事的角度看,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它在东南延伸的迪纳拉山脉地势险要,可一旦失守,东方的平原和地中海的港口就会陷落。”
“我同意您的判断,伊松佐河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只要稍微了解,您就会知道,要想渡过河就得先爬上山,要想爬上山就得先渡过河。”
“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应该这么选择,那里是我们的边境,祖国的土地不能随意放弃。”
“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只能抽出有限的兵力,最有利的策略自然是选择防守,逐步消耗,存地失人是不可取的。”鲁道夫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伤亡问题,意大利战线只能以防守为主,主动进攻就是送死。
“还是希望战争不要打起来,三线作战实在是难以承受。”
霍夫堡的礼仪大厅内流光溢彩,人头攒动。
环顾四周,鲁道夫看到了许多熟人,虽然许多人他都素未谋面,但这些面孔与他记忆里的黑白照片契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不是在经历这个时代,而是在审视它。
这些素未谋面的人们都来自于奥匈的盟国,但除了保加利亚和奥斯曼的外交官,剩下的都是德国人。
鲁道夫观察了一下到访的客人,他们基本来自于德意志的各个邦国,都是各个邦国的达官显贵,来到这里也并非是为了商议国是,更像是一场旅行。这些名义上的统治者早已失去了权力,只能在交际场上展示自己的存在。
鲁道夫兴趣缺缺,他实在是不想和那些志大才疏的天潢贵胄,矫揉造作的夫人小姐打交道。战争年代里,热血青年投身军旅,上了前线,只有这些膏粱子弟还能留在后方挂个闲职。
几个衣冠楚楚的青年军官走了过来,他还都认识,甚至也算的上有十几年的交情。鲁道夫犹记当时青春年少,他们这些五陵年少鲜衣怒马,酣畅淋漓地玩乐,无拘无束地生活。
不知命运是自有定数,还是随风飘零。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们走出了象牙塔,各自的生活也都有了各自的轨迹。
几年的岁月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他们还是当初的模样,再见时也能微笑着相互问候。
没有重逢时的喜悦。虽然不像别人那样阿谀奉承,但从他们的话中,鲁道夫还是只听到了羡慕和敬仰。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胜利后的荣誉,却不了解光彩之下,是战争的压抑与摧残。
鲁道夫不咸不淡地回应着,没有知无不言,也没有不耐烦地打断。他也能够理解这些人的认知,毕竟死亡与鲜血,他们从未经历过,也从未注意过。
许多人众星捧月地簇拥着鲁道夫,说着那些俗不可耐的溢美之词。鲁道夫只觉得他们吵闹,皇储正忙着与人推杯换盏,他估计是要和德国人一起怂恿保加利亚参战。鲁道夫记得保加利亚会在10月1日参战,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奥匈军队在塞尔维亚虽然进展平平,但相比记忆里的丢盔弃甲,铩羽而归,自然是要好上许多。保加利亚押注的时间不能确定,这完全取决于同盟国的出价。
鲁道夫估算着时间,意大利差不多该要参战了。他忽然想起了博罗耶维奇将军,这个“伊松佐骑士”今天也在场。鲁道夫找了许久,才在一处隐蔽的角落找到了他。克罗地亚人正和几个军官聊着天,看起来十分孤寂落寞,与身边的欢愉格格不入。
鲁道夫径直走了过去,逃离了喧嚣的世界。在简单的打过招呼后,他们又转入到了刚才的话题之中。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不善言辞的人。
博罗耶维奇讲述着他在战场上的故事,周围的几个将军不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鲁道夫也不着痕迹地加入其中。只有那个德国将军,带着普鲁士军人特有的严肃,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声。
气氛有些压抑,几位老持沉重的将军虽然没有亲历战场,可在博罗耶维奇的讲述下,他们对战争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不怪这些人情绪消极,博罗耶维奇的故事实在称不上精彩。整场战役中,他的集团军一直待在阵地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防线,承受着每日愈增的伤亡。
不知是谁挑起了新的话题,鲁道夫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面对这些知音,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到动情处,还咽下了几杯酒。
时间过得很快,几个人坐在一起,说着故事喝着酒,一时间,竟没有人靠近这些不苟言笑的军官。巴赫的管弦乐,莫扎特的协奏曲,海顿的四重奏在为他们伴奏,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古典时期,这些乐曲优美而又不失庄重。
节奏轻快的圆舞曲响了起来,鲁道夫不用去听,都知道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是他们将圆舞曲从民间带入宫廷。而在1867年,小约翰·施特劳斯更是将维也纳的人们从失败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蓝色多瑙河》就在那时诞生,它传遍了欧洲,传到了大洋彼岸,甚至成为了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热情的音乐传来,沉痛的故事也不适宜继续讲起。一桌人四散而去,涌入了舞池之中。
鲁道夫和博罗耶维奇一起走到了餐台边上,两人默契地拿起一块糕点,又端起了一杯甜酒。
鲁道夫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更想去聊聊意大利的问题。至于博罗耶维奇将军,他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场合,但根据鲁道夫猜测,这个克罗地亚的塞族人今天没带夫人出席,估计难以找到合适的舞伴。
“东线的战场算是平静了。”鲁道夫突然感慨了一句。
“南边的战争可能又要爆发了。”博罗耶维奇被引入了话题。
“我们从未相信过这个盟友,我们的准备也很充分。”
“阿尔卑斯山是天然的屏障,意大利人不可能逾越。”
“地势较为平缓的伊松佐河流域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我的建议是固守伊松佐河,那里准备有坚固的工事。”
“但有人却建议退守到斯洛文尼亚,以军事的角度看,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它在东南延伸的迪纳拉山脉地势险要,可一旦失守,东方的平原和地中海的港口就会陷落。”
“我同意您的判断,伊松佐河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只要稍微了解,您就会知道,要想渡过河就得先爬上山,要想爬上山就得先渡过河。”
“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应该这么选择,那里是我们的边境,祖国的土地不能随意放弃。”
“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只能抽出有限的兵力,最有利的策略自然是选择防守,逐步消耗,存地失人是不可取的。”鲁道夫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伤亡问题,意大利战线只能以防守为主,主动进攻就是送死。
“还是希望战争不要打起来,三线作战实在是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