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能放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额……我不是专业的大夫,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但若不做好防护,感染瘟疫的几率非常大!”苏雪瑞担忧说。
李当归陷入沉思。
他抬头又看了眼疫病坊。
整个疫病坊占地约半亩,临时用木桩和瓦片搭建起来,设施极其简陋。灰色帷幔遮住了所有的通风口,里面黑黢黢一片,让人看不真切。
这些日子进入疫病坊的患者基本都有进无出,死亡率居高不下。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帷幔?
想了一会,李当归便和苏雪瑞回到了杨诚身边。
“殿下,我同意瑞儿的说法,增强疫病坊的空气流通。”
“你确定想好了?”杨诚皱眉,“防疫不是儿戏,我不管你跟苏姑娘什么关系,你切莫因为私情影响了公事。”
李当归解释:“瑞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我曾在《薛室秘藏》里见过,病患的‘邪气’若是不能得到及时的疏散,会不利于康复。我只是没想到,她一个厨子竟然也懂这些。”
杨诚疑虑地瞥了眼苏雪瑞,动了动唇,终于没说什么,便转头吩咐:“来人,将疫病坊的帷幔撤下。”
按照苏雪瑞的说法,他们进去的时候,重新在外面套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蒙住了口鼻。
李当归见苏雪瑞也要进来,阻止说:“瑞儿,你不通医理,还是在外面等着。你若进来了,我反会担心你的安危。”
“好吧,那你小心一点。”苏雪瑞说。
李当归点点头,和杨诚进入疫病坊。
苏雪瑞百无聊赖,自己在疫病坊周围打转。
疫病坊是冷铭和寺庙僧侣一起修建的公益养病处,在疫病坊外面,几个僧侣还搭建了临时的棚子做饭。
食材是僧侣们自己种植或是从集市上采购的,苏雪瑞好奇地打量了一会,今天中午大家吃的是玉米糊、清水煮白菜。
旁边放着一个大水缸,做饭的水都是从水缸里舀的。苏雪瑞不好意思一直在旁边看着,便走过来问:“我可以帮忙吗?”
两个小僧人对苏雪瑞行礼:“不必了,女施主,我们自己可以。”
“我也是来治理瘟疫的,我虽然不是大夫,却是个厨子。还是让我帮你们吧。”苏雪瑞诚恳说。
两个僧人想了想,“那烦请女施主帮忙看一下火,我们去打水。”
“好。”苏雪瑞见他们一人拎着两个空桶,忍不住问,“这水是从哪里打的?”
“草头村附近的河里。因为是临时建的疫病坊,所以附近还没有开井。”僧人回答。
苏雪瑞点点头。她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想不出个所以然。
锅里的粥已经沸腾,咕咚咕咚地冒着泡。
苏雪瑞没有再往里面添太多的柴火,她查看了一下旁边煮好的菜和还没有处理的食材,果然一点肉沫星子都没有。
负责照顾病人的都是僧人,而且赈灾经费有限,所以没有油花也很正常。
但苏雪瑞的常识却告诉她,生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可以有助于身体恢复。
既然自己不会治病救人,何不帮忙做饭?
来都来了,就让大家见识一下她的能力。苏雪瑞忙撸起袖子,在箩筐里面翻箱倒柜,但找了半天,除了面粉、青菜、玉米面和米,什么都没有。
苏雪瑞:“……”
果然够穷。
她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随身空间,里面食材丰富品种多样,何不在里面买?就在苏雪瑞欢欢喜喜掏钱的时候,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个地方那么偏僻,她若是凭空变出食材,岂不惹人怀疑?苏雪瑞终于放弃,老老实实地看火。
“这疫病坊现在一共收容了一百零三名患者,每天都会增加至少十名,死亡人数则在二三十左右。”杨诚和李当归进入疫病坊,一边走一边介绍。
空气中弥漫着熏艾的味道,杨诚和李当归进来以后,身上也佩了香囊。
李当归环顾四周,发现疫病坊里挤挤挨挨,每个病人的床位都非常靠近,仅能容两人经过。
有在里面帮忙照顾的僧人,和平时帮忙诊疗的大夫。僧人和大夫没有做什么防护措施,而且因为突发状况多,他们一直在四处连轴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衙役进来,将帷幔撤下。视线一下敞亮了很多。
因为李当归有意隐藏自己,所以杨诚没有介绍李当归,众人只当李当归是杨诚的跟班。
杨诚把胡柳风开的方子交给李当归:“这是胡柳风研制的伤寒散,专门治疗带疫毒的伤寒症。”
“银花三钱、生山栀三钱、小川连一钱、生川柏一钱、青连翘三钱、小枳实二钱、西瓜霜三分、白颈蚯蚓两支,用绿豆水代水煎服。此方攻下三焦毒火,可驱疫毒。”
李当归正看方子,旁边忽然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原来是一个病人忽然喘不上气,一阵挣扎后昏厥过去。疫病坊里的陈大夫先李当归一步,过去给病人问诊。
半晌,他摇了摇头。
就在僧侣准备给病人蒙上布抬出去的时候,李当归阻止说:“他还未死,为什么要抬走?”
陈大夫解释:“他这样也活不了了,本来疫病坊就挤成这样,只能先把他送走,给新病人腾出床位。”
话刚说完,外面衙役就来汇报,有三个病人刚被人从草头村运过来。
“他还未死,就不能放弃。”李当归坚持说。
“不知你是……”虽然李当归没表明身份,但陈大夫顾忌李当归跟在杨诚身边,也不敢造次。疫病坊里的大夫都是从各地调派过来的,自然不认识李当归。
不等杨诚说,李当归回答:“我是郭兴村的村医,我姓李。”
“原来是李大夫。”陈大夫一听李当归是村医,语气不免不屑,“想来李大夫没有治理瘟疫的经验,在条件有限的时候,时间就是性命。这病人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再用药也无济于事,我才得出将他送走的结论。”
“殿下,这疫病坊可还有床位可以安放新来的病患?”李当归不理他,转头问杨诚。
“加上三个人,位子刚好满。若是再来病人,就不够用了。”
“那烦请让我给他施一针。”李当归说。
“额……我不是专业的大夫,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但若不做好防护,感染瘟疫的几率非常大!”苏雪瑞担忧说。
李当归陷入沉思。
他抬头又看了眼疫病坊。
整个疫病坊占地约半亩,临时用木桩和瓦片搭建起来,设施极其简陋。灰色帷幔遮住了所有的通风口,里面黑黢黢一片,让人看不真切。
这些日子进入疫病坊的患者基本都有进无出,死亡率居高不下。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帷幔?
想了一会,李当归便和苏雪瑞回到了杨诚身边。
“殿下,我同意瑞儿的说法,增强疫病坊的空气流通。”
“你确定想好了?”杨诚皱眉,“防疫不是儿戏,我不管你跟苏姑娘什么关系,你切莫因为私情影响了公事。”
李当归解释:“瑞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我曾在《薛室秘藏》里见过,病患的‘邪气’若是不能得到及时的疏散,会不利于康复。我只是没想到,她一个厨子竟然也懂这些。”
杨诚疑虑地瞥了眼苏雪瑞,动了动唇,终于没说什么,便转头吩咐:“来人,将疫病坊的帷幔撤下。”
按照苏雪瑞的说法,他们进去的时候,重新在外面套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蒙住了口鼻。
李当归见苏雪瑞也要进来,阻止说:“瑞儿,你不通医理,还是在外面等着。你若进来了,我反会担心你的安危。”
“好吧,那你小心一点。”苏雪瑞说。
李当归点点头,和杨诚进入疫病坊。
苏雪瑞百无聊赖,自己在疫病坊周围打转。
疫病坊是冷铭和寺庙僧侣一起修建的公益养病处,在疫病坊外面,几个僧侣还搭建了临时的棚子做饭。
食材是僧侣们自己种植或是从集市上采购的,苏雪瑞好奇地打量了一会,今天中午大家吃的是玉米糊、清水煮白菜。
旁边放着一个大水缸,做饭的水都是从水缸里舀的。苏雪瑞不好意思一直在旁边看着,便走过来问:“我可以帮忙吗?”
两个小僧人对苏雪瑞行礼:“不必了,女施主,我们自己可以。”
“我也是来治理瘟疫的,我虽然不是大夫,却是个厨子。还是让我帮你们吧。”苏雪瑞诚恳说。
两个僧人想了想,“那烦请女施主帮忙看一下火,我们去打水。”
“好。”苏雪瑞见他们一人拎着两个空桶,忍不住问,“这水是从哪里打的?”
“草头村附近的河里。因为是临时建的疫病坊,所以附近还没有开井。”僧人回答。
苏雪瑞点点头。她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想不出个所以然。
锅里的粥已经沸腾,咕咚咕咚地冒着泡。
苏雪瑞没有再往里面添太多的柴火,她查看了一下旁边煮好的菜和还没有处理的食材,果然一点肉沫星子都没有。
负责照顾病人的都是僧人,而且赈灾经费有限,所以没有油花也很正常。
但苏雪瑞的常识却告诉她,生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可以有助于身体恢复。
既然自己不会治病救人,何不帮忙做饭?
来都来了,就让大家见识一下她的能力。苏雪瑞忙撸起袖子,在箩筐里面翻箱倒柜,但找了半天,除了面粉、青菜、玉米面和米,什么都没有。
苏雪瑞:“……”
果然够穷。
她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随身空间,里面食材丰富品种多样,何不在里面买?就在苏雪瑞欢欢喜喜掏钱的时候,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个地方那么偏僻,她若是凭空变出食材,岂不惹人怀疑?苏雪瑞终于放弃,老老实实地看火。
“这疫病坊现在一共收容了一百零三名患者,每天都会增加至少十名,死亡人数则在二三十左右。”杨诚和李当归进入疫病坊,一边走一边介绍。
空气中弥漫着熏艾的味道,杨诚和李当归进来以后,身上也佩了香囊。
李当归环顾四周,发现疫病坊里挤挤挨挨,每个病人的床位都非常靠近,仅能容两人经过。
有在里面帮忙照顾的僧人,和平时帮忙诊疗的大夫。僧人和大夫没有做什么防护措施,而且因为突发状况多,他们一直在四处连轴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衙役进来,将帷幔撤下。视线一下敞亮了很多。
因为李当归有意隐藏自己,所以杨诚没有介绍李当归,众人只当李当归是杨诚的跟班。
杨诚把胡柳风开的方子交给李当归:“这是胡柳风研制的伤寒散,专门治疗带疫毒的伤寒症。”
“银花三钱、生山栀三钱、小川连一钱、生川柏一钱、青连翘三钱、小枳实二钱、西瓜霜三分、白颈蚯蚓两支,用绿豆水代水煎服。此方攻下三焦毒火,可驱疫毒。”
李当归正看方子,旁边忽然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原来是一个病人忽然喘不上气,一阵挣扎后昏厥过去。疫病坊里的陈大夫先李当归一步,过去给病人问诊。
半晌,他摇了摇头。
就在僧侣准备给病人蒙上布抬出去的时候,李当归阻止说:“他还未死,为什么要抬走?”
陈大夫解释:“他这样也活不了了,本来疫病坊就挤成这样,只能先把他送走,给新病人腾出床位。”
话刚说完,外面衙役就来汇报,有三个病人刚被人从草头村运过来。
“他还未死,就不能放弃。”李当归坚持说。
“不知你是……”虽然李当归没表明身份,但陈大夫顾忌李当归跟在杨诚身边,也不敢造次。疫病坊里的大夫都是从各地调派过来的,自然不认识李当归。
不等杨诚说,李当归回答:“我是郭兴村的村医,我姓李。”
“原来是李大夫。”陈大夫一听李当归是村医,语气不免不屑,“想来李大夫没有治理瘟疫的经验,在条件有限的时候,时间就是性命。这病人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再用药也无济于事,我才得出将他送走的结论。”
“殿下,这疫病坊可还有床位可以安放新来的病患?”李当归不理他,转头问杨诚。
“加上三个人,位子刚好满。若是再来病人,就不够用了。”
“那烦请让我给他施一针。”李当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