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秋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秋天。八月里,正是秋收的时节。文成和文翰也终于度过了每天都要和人打架的日子,这秋天一忙,谁还有工夫去谈论魏氏的那点破事?忙着往家里收东西还来不及呢。
志祥早就去了州城了,他要参加秋闱,跟一些同窗结伴走的。陈氏从家里拿出来三十两银子给志祥带着,薛氏也拿了十两,许家也没有多好的条件,这些也是勉强拿出来。
志新和老爷子领着家里的男孩都下了地,村子里的学堂这个时候是要放假的,学生自然是回家帮着家里人秋收。静涵是个闲不住的,自然也跟着下地了。于是,陈氏领着静雅和慧心在家里做饭,剩下的这些,连文宣和文昌都下地了。
秋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季节。欢喜的是一年的付出有了回报,看着地里那些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愁的就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
许家的地少,不过是十来亩,没用上几天就全都收完了。正好村里的人商量好了日子,去参地起人参了。这里的规矩,是大家一起商量好日子,一起去参场子把该做货的棒槌起回来,然后该加工的加工,该卖的就卖。
村里人定好了八月十二去参场子起人参,志新和许老爷子领着薛氏,还有文翰和文成一起去了参地。许家也没栽多少人参,今年一共有十五丈的棒槌要起,这些人一天也就干完了。这起人参的当天,县里的差役也会来参场子的,每家每户都要把该交的人参交上去,剩下才是自己家的。
这里一般是按每年要用的参土丈数来定上交的数量的,比如说,今年许家想要用参土二十丈,那么就要按每丈四斤鲜人参的比例来上交。但是这二十丈,却并不是全都用来栽人参,一般都要留出四五丈来撒参籽。参土都是用人参来换,用过一茬之后,还要栽上树苗,并不是用完以后就不管了。
按这样的方法上交,所以每家每户都要上交八九十斤的人参,这可不是个小数了。这个年头,人参的产量并不高,一丈也不过就是十六七斤的样子。今年许家的人参就算是长得好的了,十五丈,也就是能起出来二百五六十斤,还要上交八十斤,剩下的还不到一百八十斤。
晚上的时候,志新他们回到家,把两麻袋的人参搬进了家里。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陈氏她们早就把饭都做好了,看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赶紧让他们去洗手,然后吃饭。
秋收的日子,伙食还是不错的,每个菜里都有些肉。大家赶紧的吃饭,今天都累的不轻。
“老婆子,明天你就领着老大媳妇,还有几个丫头在家把棒槌刷了。咱们今年还是做红货,还是红货值钱些。”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老爷子说的红货,是人参的一种加工方法,就是把人参隔水蒸一个半时辰,然后拿出去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人参是一种红色的,所以叫红货。
“成,都干了这么些年了,这点事还用你吩咐?”陈氏点头答应。
吃过了晚饭,陈氏和薛氏把一麻袋人参倒出来,放到一个大水缸里,添上水泡着。这样人参上的土比较容易刷掉。泡上人参,婆媳两个也都赶紧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了早饭,志新和老爷子又走了,他们是上山去把今年的参土弄出来。参土已经刨好,也用三齿子打散了,这回是要用铁锹把参土再翻一遍,弄成尖尖的大垄,这样就可以等着往里面栽人参了。
陈氏领着薛氏还有慧心,静雅,全都在那刷人参。这个活静雅和慧心干是没问题的,刷人参自然是要用水的,可是却不必担心皴手的问题。因为人参有一种特效,就是对皮肤比较好,所以刷人参不会弄皴了手。
陈氏把人参从大缸里捞出一些来,放到几个大盆里,盆里面也添上水,然后每人一把刷子,用来刷掉人参上的泥土。刷人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弄掉了人参上面的参须子。尤其是芦头下面,人参的脖子上,经常会长一些很大很粗的参须子,这也叫丁须。这个是最容易掉的,掉下来就只能当做须子卖了,当然没有在人参上买的价格高。
静涵没有跟着一起刷人参,而是跟文翰他们上山了。这个时候,是山上好东西最多的时候。松塔、榛子、核桃,这些坚果,还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等果子,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另外还有榛磨,冬蘑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出来。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就像一群小松鼠一般,都赶紧的抢着往家里划拉东西。文翰他们也是遇到什么就往背筐里划拉什么,今天他们来的地方,松树比较多,高大的红松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松塔。文翰爬到了树上,手里拿着根大杆子,看见松塔就用杆子捅下来,然后静涵他们就在地下捡。文成也想上树,可是文翰不让。文成今年才九岁呢,哪里敢让他上树?
这松塔很大,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筐,好在大家都背着背筐来的,这个满了,再往别的里面装就是了。“大哥,你下来吧,咱们的背筐都满了。”静涵在下面喊。
文翰听见了,就从树上下来,他身形轻巧,就像一直猴子似的。农村的孩子,无论哪个都会上树,就连静涵都会爬树,不过文翰是坚决不允许静涵上树的。文翰从树上下来,背起最大的一个背筐,“走吧,咱们先回家。把这些送回去,然后再出来。”说着就在前面领着弟弟妹妹往家走。
文成和静涵的背筐比文翰的要小了些,而文宣和文昌的就更小了,这都是老爷子和志新平日里没啥事给编的。庄稼人,一般的东西都是自己做,虽说做的不算太漂亮,可是能用就行的。
孩子们到了家,把背筐里的东西往地上一倒,然后又赶紧的出去了。这个时候,不光要跟人抢,还要跟天抢,不一定哪天就变天,到时候就不能上山了。再次回到刚才的地方,文翰又爬上了树。这松籽的价钱很高,打松塔比干别的挣钱多了,当然得先紧着松塔往家弄了。
这一次,每个人又捡了一背筐的松塔,时间已经不早了,该回家吃中午饭了。于是文翰从树上跳下来,大家背着背筐回家了。
家里陈氏她们也刷了不少的人参,薛氏抽空去做好饭,等到孩子们回来,大家就全都停了手,都去吃饭。
“奶奶,今年的松塔可多了,我们这几天都打松塔。”吃饭的时候,文翰跟陈氏说道。
“嗯,去年松籽可是卖到了五十文一斤的,真是个好价钱。今年多弄点也行,不过千万的注意知道吗?这上树可不是好玩的,一定要小心。”陈氏听了,赶紧叮嘱了几句。
“哎,奶奶放心,我会小心的。”文翰点头答应。
吃过了中午饭,孩子们也顾不上休息,背着背筐又走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陈氏感叹了一声,“都是好孩子,一个个的还那么小,就知道干活。也没有喊累的,静涵那个小丫头,那就是个假小子,成天跟在文翰的后面,也不嫌累得慌。”说起来静涵,陈氏真是只有摇头的份儿了。“美林啊,这静涵慢慢地也大了,冬天没事的话,得好好的教她针线。不能像个假小子似的,整天满哪瞎跑,要不以后可咋办?”
薛氏听了婆婆的话,也有些无奈,“这个静涵,从小就不老实。前阵子还说要和我学针线呢,哪想到不过是三天的新鲜,过了那个新鲜劲,她就跑了。反正还小,今年冬天再好好教她也不晚。”
娘们几个嘴里说话,可是手上也没闲着,使劲的用刷子把人参上面的泥土全都刷掉,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人参来。“娘,今年的棒槌长得可真不错,你看这棵是不是得有二两多?要是全都想这个似的,那一丈还不起个三十斤?”
“你就美吧,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去?现在一丈能起出来二十斤的,那就是非常好的了。”陈氏笑着说道。“今年的产量好,按照四斤鲜的能干一斤算,今年大概能出四十来斤的干货。这可真是不少了,能卖上六七十两银子呢,咱家每年都指着这些银子过日子。今年志祥去参加秋闱,要是能够中了的话,明年还要去参加春闱,这都是要花不少银子的。还有慧心,也到了年纪,该说亲了。前次那个陶大夫没成,等过一阵子忙过了,还是得张罗着慧心的亲事。要是能成,也得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一算,这点银子还真就不够用的。”住家过日子,全指着这点银子,还真就是不够干啥的。
“娘,你也不用太愁得慌,不管是志祥考科举还是慧心出嫁,我们都不会不管的。等到冬天没事,就让志新去镇上看看有什么活能干的,好歹还能挣点钱回来。”薛氏赶紧的劝着婆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秋天。八月里,正是秋收的时节。文成和文翰也终于度过了每天都要和人打架的日子,这秋天一忙,谁还有工夫去谈论魏氏的那点破事?忙着往家里收东西还来不及呢。
志祥早就去了州城了,他要参加秋闱,跟一些同窗结伴走的。陈氏从家里拿出来三十两银子给志祥带着,薛氏也拿了十两,许家也没有多好的条件,这些也是勉强拿出来。
志新和老爷子领着家里的男孩都下了地,村子里的学堂这个时候是要放假的,学生自然是回家帮着家里人秋收。静涵是个闲不住的,自然也跟着下地了。于是,陈氏领着静雅和慧心在家里做饭,剩下的这些,连文宣和文昌都下地了。
秋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季节。欢喜的是一年的付出有了回报,看着地里那些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愁的就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
许家的地少,不过是十来亩,没用上几天就全都收完了。正好村里的人商量好了日子,去参地起人参了。这里的规矩,是大家一起商量好日子,一起去参场子把该做货的棒槌起回来,然后该加工的加工,该卖的就卖。
村里人定好了八月十二去参场子起人参,志新和许老爷子领着薛氏,还有文翰和文成一起去了参地。许家也没栽多少人参,今年一共有十五丈的棒槌要起,这些人一天也就干完了。这起人参的当天,县里的差役也会来参场子的,每家每户都要把该交的人参交上去,剩下才是自己家的。
这里一般是按每年要用的参土丈数来定上交的数量的,比如说,今年许家想要用参土二十丈,那么就要按每丈四斤鲜人参的比例来上交。但是这二十丈,却并不是全都用来栽人参,一般都要留出四五丈来撒参籽。参土都是用人参来换,用过一茬之后,还要栽上树苗,并不是用完以后就不管了。
按这样的方法上交,所以每家每户都要上交八九十斤的人参,这可不是个小数了。这个年头,人参的产量并不高,一丈也不过就是十六七斤的样子。今年许家的人参就算是长得好的了,十五丈,也就是能起出来二百五六十斤,还要上交八十斤,剩下的还不到一百八十斤。
晚上的时候,志新他们回到家,把两麻袋的人参搬进了家里。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陈氏她们早就把饭都做好了,看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赶紧让他们去洗手,然后吃饭。
秋收的日子,伙食还是不错的,每个菜里都有些肉。大家赶紧的吃饭,今天都累的不轻。
“老婆子,明天你就领着老大媳妇,还有几个丫头在家把棒槌刷了。咱们今年还是做红货,还是红货值钱些。”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老爷子说的红货,是人参的一种加工方法,就是把人参隔水蒸一个半时辰,然后拿出去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人参是一种红色的,所以叫红货。
“成,都干了这么些年了,这点事还用你吩咐?”陈氏点头答应。
吃过了晚饭,陈氏和薛氏把一麻袋人参倒出来,放到一个大水缸里,添上水泡着。这样人参上的土比较容易刷掉。泡上人参,婆媳两个也都赶紧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了早饭,志新和老爷子又走了,他们是上山去把今年的参土弄出来。参土已经刨好,也用三齿子打散了,这回是要用铁锹把参土再翻一遍,弄成尖尖的大垄,这样就可以等着往里面栽人参了。
陈氏领着薛氏还有慧心,静雅,全都在那刷人参。这个活静雅和慧心干是没问题的,刷人参自然是要用水的,可是却不必担心皴手的问题。因为人参有一种特效,就是对皮肤比较好,所以刷人参不会弄皴了手。
陈氏把人参从大缸里捞出一些来,放到几个大盆里,盆里面也添上水,然后每人一把刷子,用来刷掉人参上的泥土。刷人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弄掉了人参上面的参须子。尤其是芦头下面,人参的脖子上,经常会长一些很大很粗的参须子,这也叫丁须。这个是最容易掉的,掉下来就只能当做须子卖了,当然没有在人参上买的价格高。
静涵没有跟着一起刷人参,而是跟文翰他们上山了。这个时候,是山上好东西最多的时候。松塔、榛子、核桃,这些坚果,还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等果子,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另外还有榛磨,冬蘑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出来。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就像一群小松鼠一般,都赶紧的抢着往家里划拉东西。文翰他们也是遇到什么就往背筐里划拉什么,今天他们来的地方,松树比较多,高大的红松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松塔。文翰爬到了树上,手里拿着根大杆子,看见松塔就用杆子捅下来,然后静涵他们就在地下捡。文成也想上树,可是文翰不让。文成今年才九岁呢,哪里敢让他上树?
这松塔很大,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筐,好在大家都背着背筐来的,这个满了,再往别的里面装就是了。“大哥,你下来吧,咱们的背筐都满了。”静涵在下面喊。
文翰听见了,就从树上下来,他身形轻巧,就像一直猴子似的。农村的孩子,无论哪个都会上树,就连静涵都会爬树,不过文翰是坚决不允许静涵上树的。文翰从树上下来,背起最大的一个背筐,“走吧,咱们先回家。把这些送回去,然后再出来。”说着就在前面领着弟弟妹妹往家走。
文成和静涵的背筐比文翰的要小了些,而文宣和文昌的就更小了,这都是老爷子和志新平日里没啥事给编的。庄稼人,一般的东西都是自己做,虽说做的不算太漂亮,可是能用就行的。
孩子们到了家,把背筐里的东西往地上一倒,然后又赶紧的出去了。这个时候,不光要跟人抢,还要跟天抢,不一定哪天就变天,到时候就不能上山了。再次回到刚才的地方,文翰又爬上了树。这松籽的价钱很高,打松塔比干别的挣钱多了,当然得先紧着松塔往家弄了。
这一次,每个人又捡了一背筐的松塔,时间已经不早了,该回家吃中午饭了。于是文翰从树上跳下来,大家背着背筐回家了。
家里陈氏她们也刷了不少的人参,薛氏抽空去做好饭,等到孩子们回来,大家就全都停了手,都去吃饭。
“奶奶,今年的松塔可多了,我们这几天都打松塔。”吃饭的时候,文翰跟陈氏说道。
“嗯,去年松籽可是卖到了五十文一斤的,真是个好价钱。今年多弄点也行,不过千万的注意知道吗?这上树可不是好玩的,一定要小心。”陈氏听了,赶紧叮嘱了几句。
“哎,奶奶放心,我会小心的。”文翰点头答应。
吃过了中午饭,孩子们也顾不上休息,背着背筐又走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陈氏感叹了一声,“都是好孩子,一个个的还那么小,就知道干活。也没有喊累的,静涵那个小丫头,那就是个假小子,成天跟在文翰的后面,也不嫌累得慌。”说起来静涵,陈氏真是只有摇头的份儿了。“美林啊,这静涵慢慢地也大了,冬天没事的话,得好好的教她针线。不能像个假小子似的,整天满哪瞎跑,要不以后可咋办?”
薛氏听了婆婆的话,也有些无奈,“这个静涵,从小就不老实。前阵子还说要和我学针线呢,哪想到不过是三天的新鲜,过了那个新鲜劲,她就跑了。反正还小,今年冬天再好好教她也不晚。”
娘们几个嘴里说话,可是手上也没闲着,使劲的用刷子把人参上面的泥土全都刷掉,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人参来。“娘,今年的棒槌长得可真不错,你看这棵是不是得有二两多?要是全都想这个似的,那一丈还不起个三十斤?”
“你就美吧,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去?现在一丈能起出来二十斤的,那就是非常好的了。”陈氏笑着说道。“今年的产量好,按照四斤鲜的能干一斤算,今年大概能出四十来斤的干货。这可真是不少了,能卖上六七十两银子呢,咱家每年都指着这些银子过日子。今年志祥去参加秋闱,要是能够中了的话,明年还要去参加春闱,这都是要花不少银子的。还有慧心,也到了年纪,该说亲了。前次那个陶大夫没成,等过一阵子忙过了,还是得张罗着慧心的亲事。要是能成,也得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一算,这点银子还真就不够用的。”住家过日子,全指着这点银子,还真就是不够干啥的。
“娘,你也不用太愁得慌,不管是志祥考科举还是慧心出嫁,我们都不会不管的。等到冬天没事,就让志新去镇上看看有什么活能干的,好歹还能挣点钱回来。”薛氏赶紧的劝着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