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南怀仁 ——地理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怀仁不仅对中国天文历学的发展、火炮的铸造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开阔中国人对世界的视野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南怀仁曾编撰了数种地理学著作、绘制了数种地图,它们成为17世纪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中国发展的标志。
这些著作大多撰著于17世纪六七十年代。
它们是:《御览西方要纪》一卷(1669)、《坤舆图说》二卷(1674)、《坤舆外纪》一卷、《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
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遣人问询有关欧洲的风土国俗等情况。
1669年春,南怀仁向皇帝进呈了与他人合著的《御览西方要纪》。
这是南怀仁的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内容涉及欧洲的一般地理知识、以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要纪》一卷,包括国土、路程、海舶、海奇、土产、制造、西学、服饰、风俗、法度、交易、饮食、医学、性情、济院、宫室、城池、兵备、婚配、教法、西士等共21节。
南怀仁在《西方要纪》的末尾,没有忘记强调天主教对欧洲文明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皇帝给予来华传教士的礼遇洪恩表示了感激之情。
1674年,南怀仁的《坤舆图说》在北京刊行。该书分上下二卷,为解说同年所刻的《坤舆全图》而作。
上卷包括:地体之圆、地球南北两极、地震、山岳、海水之动、海之潮汐、江河、天下名河、气行、风、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形、人物;下卷包括:亚细亚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亚墨利加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墨瓦蜡尼加洲、以及四海总说、海状、海族、海产、海舶等。
下卷末附异物图,有动物(鸟、兽、鱼、虫等)23种,以及七奇图,即世界古代七大奇迹等,共32幅图。
《坤舆图说》的内容,卷上为自然地理常识,卷下的内容,多为人文地理方面,关于五大洲的记述,多采自《职方外纪》而略加新说。
《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年刊行于北京。该书有徐光启的长孙徐尔觉(1603-1680)写的序。
实际上是《坤舆图说》的简编,但略去了地图方面的几乎所有知识。仅述及世界上各种奇闻,诸如动物、植物、古代七大奇观、以及其他稀罕的事物,皆短篇,寥寥数语,多已见于《坤舆图说》或《职方外纪》等书。
《坤舆格致略说》述及宇宙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般性知识,地理学方面只是大略地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的情况,内容部分取材于《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
南怀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舆全图》的绘制。
该图系木刻、着色,由两个半球图组成。东半球为亚洲、欧洲和非洲;西半球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半球图的直径为150厘米,即比例尺为1:1700万。整个地图分成八长幅(每幅约为180厘米*50厘米),东西两半球各占三幅,头尾文字注记占二幅。
该图采用球极平面投影,这是在欧洲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期流行的地图绘制方法。图上经纬线均以十度划分。本初子午线通过顺天府,东、西半球线连续标度。纬度以赤道为零度,有南、北纬之分。图上还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线。
《坤舆全图》的幅面很大,除主要部分表示各大洲(亚细亚洲、欧逻马洲、利未亚洲、亚墨利加洲、墨瓦蜡尼加洲,以及新阿兰地亚)之外,南怀仁在图的四周分布了14大段注记文字,解释自然现象,尤其是气象现象。
它们的标题分别为:论四元行、论南北极、地圆这研究、论地体之圆、论雨云、潮汐之理、论风、海潮、论气行、论海水之动、论地震、论人物、论江河、论山岳。
图上还有带注解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绘有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上和海中的珍奇动物几十种。
南怀仁在《坤舆全图》的注记文字中,宣传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
他解释了因地球是球体而具有的各种自然现象,因月球环绕地球运动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长,雨和云系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风和公海上影响航行的季风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气候状况导致了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以及江河的起源、山岳的形成、空气的运动等等。
南怀仁还批评了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观念,如有关月食和地震的错误说法。
《坤舆全图》上注记内容与《坤舆图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是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作了增删和修改。
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样,是来华耶稣会士绘制的最具影响的世界地图。
南怀仁在地理学方面,除了编撰著作、绘制地图之外,还参与实际的勘测工作。
早在他制造天文仪器之前,他与其他传教士,就制作过一个测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计,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进呈皇帝。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怀仁又制作过一具。于测量距离之外,他也注意到经纬度的测量。在《仪象志》卷三和《仪象图》图一О一、图一О二,南怀仁描述了在陆上和海上测量经纬度的方法。
南怀仁两次随驾巡幸各地期间,沿途进行天象观测以及各地北极高度的测量,其工作成为日后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工作的先导。
南怀仁还主持过京郊万泉河的疏浚、京城内外牌楼街道高低的测量等工作。
南怀仁不仅对中国天文历学的发展、火炮的铸造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开阔中国人对世界的视野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南怀仁曾编撰了数种地理学著作、绘制了数种地图,它们成为17世纪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中国发展的标志。
这些著作大多撰著于17世纪六七十年代。
它们是:《御览西方要纪》一卷(1669)、《坤舆图说》二卷(1674)、《坤舆外纪》一卷、《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
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遣人问询有关欧洲的风土国俗等情况。
1669年春,南怀仁向皇帝进呈了与他人合著的《御览西方要纪》。
这是南怀仁的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内容涉及欧洲的一般地理知识、以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要纪》一卷,包括国土、路程、海舶、海奇、土产、制造、西学、服饰、风俗、法度、交易、饮食、医学、性情、济院、宫室、城池、兵备、婚配、教法、西士等共21节。
南怀仁在《西方要纪》的末尾,没有忘记强调天主教对欧洲文明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皇帝给予来华传教士的礼遇洪恩表示了感激之情。
1674年,南怀仁的《坤舆图说》在北京刊行。该书分上下二卷,为解说同年所刻的《坤舆全图》而作。
上卷包括:地体之圆、地球南北两极、地震、山岳、海水之动、海之潮汐、江河、天下名河、气行、风、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形、人物;下卷包括:亚细亚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亚墨利加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墨瓦蜡尼加洲、以及四海总说、海状、海族、海产、海舶等。
下卷末附异物图,有动物(鸟、兽、鱼、虫等)23种,以及七奇图,即世界古代七大奇迹等,共32幅图。
《坤舆图说》的内容,卷上为自然地理常识,卷下的内容,多为人文地理方面,关于五大洲的记述,多采自《职方外纪》而略加新说。
《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年刊行于北京。该书有徐光启的长孙徐尔觉(1603-1680)写的序。
实际上是《坤舆图说》的简编,但略去了地图方面的几乎所有知识。仅述及世界上各种奇闻,诸如动物、植物、古代七大奇观、以及其他稀罕的事物,皆短篇,寥寥数语,多已见于《坤舆图说》或《职方外纪》等书。
《坤舆格致略说》述及宇宙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般性知识,地理学方面只是大略地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的情况,内容部分取材于《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
南怀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舆全图》的绘制。
该图系木刻、着色,由两个半球图组成。东半球为亚洲、欧洲和非洲;西半球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半球图的直径为150厘米,即比例尺为1:1700万。整个地图分成八长幅(每幅约为180厘米*50厘米),东西两半球各占三幅,头尾文字注记占二幅。
该图采用球极平面投影,这是在欧洲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期流行的地图绘制方法。图上经纬线均以十度划分。本初子午线通过顺天府,东、西半球线连续标度。纬度以赤道为零度,有南、北纬之分。图上还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线。
《坤舆全图》的幅面很大,除主要部分表示各大洲(亚细亚洲、欧逻马洲、利未亚洲、亚墨利加洲、墨瓦蜡尼加洲,以及新阿兰地亚)之外,南怀仁在图的四周分布了14大段注记文字,解释自然现象,尤其是气象现象。
它们的标题分别为:论四元行、论南北极、地圆这研究、论地体之圆、论雨云、潮汐之理、论风、海潮、论气行、论海水之动、论地震、论人物、论江河、论山岳。
图上还有带注解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绘有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上和海中的珍奇动物几十种。
南怀仁在《坤舆全图》的注记文字中,宣传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
他解释了因地球是球体而具有的各种自然现象,因月球环绕地球运动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长,雨和云系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风和公海上影响航行的季风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气候状况导致了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以及江河的起源、山岳的形成、空气的运动等等。
南怀仁还批评了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观念,如有关月食和地震的错误说法。
《坤舆全图》上注记内容与《坤舆图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是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作了增删和修改。
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样,是来华耶稣会士绘制的最具影响的世界地图。
南怀仁在地理学方面,除了编撰著作、绘制地图之外,还参与实际的勘测工作。
早在他制造天文仪器之前,他与其他传教士,就制作过一个测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计,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进呈皇帝。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怀仁又制作过一具。于测量距离之外,他也注意到经纬度的测量。在《仪象志》卷三和《仪象图》图一О一、图一О二,南怀仁描述了在陆上和海上测量经纬度的方法。
南怀仁两次随驾巡幸各地期间,沿途进行天象观测以及各地北极高度的测量,其工作成为日后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工作的先导。
南怀仁还主持过京郊万泉河的疏浚、京城内外牌楼街道高低的测量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