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章 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其实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一但打不过汉族,贯用的招数便是遣使求和,进贡些士特产什么的便可了事。除了名义上称臣外,其实他们通常都不会吃亏,汉人朝廷回赠的礼品,一般都会比他们进贡的东西贵重得多。
特别象隋炀帝那种好大喜功的皇帝,贡使来了不但白吃白喝,而且经商还有极其优惠的政策,回赠的礼品更是百倍于贡品,许多小国若多来进贡几次,百姓不用劳作,光靠隋炀帝的回赠就能让举国丰衣足食了。
当然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以上提到的这种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许多小国对朝贡乐此不疲。
而李元昊无疑正是玩这种游戏的高手,在历史上,李元昊瞧着辽国骑兵比较强大,于是选择向辽国称臣。
再联合辽国来攻宋,结果辽国得了岁币的实惠后,没有真个动手,西夏自己与大宋死磕占不到便宜,反而弄得土头灰脸,于是又遣使向宋称臣,等过几年国内喘过一口气来,又再称帝。
如今李元昊比原来的历史上弄得还惨,这一年间,几场大败加起来就损失了接近五万精锐,西夏目前连后勤兵加起来,最多也就三四十万军队,而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超过十万人,这种损失对西夏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大宋人口近亿,哪怕百万禁军损失殆尽,只要国家不亡,兵源就不会缺少,西夏地广人稀,兵源紧缺,即使有钱有装备,想重新拉起一支大军,近期内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上下对李元昊再度遣使求和,其实并不感觉意外。
许清进到天章阁时,象晏殊这些朝廷重臣都已在坐,讨论的正是夏使求和之事,许清向赵祯施过礼后,就在下首坐下,一边旁听几位重臣讨论,一边接过李元昊上的表章观看。
这次李元昊的表章老实多了,没有再玩什么文字游戏,许清将前面一大堆恭维的话自动略过,只看李元昊提出的和谈条件。
李元昊依然不改漫天要价的毛病,除了李元昊去帝号,西夏向大宋称臣外,依然要求大宋每岁赐岁币十五万贯,丝绢二十万匹,购买西夏青盐十万石;同时在宋夏边境开五个椎场,允许两国百姓自由交易。大宋撤出兜岭关城,两国继续以横山为界,双方罢兵互不侵犯,而作为补偿,西夏每年向大宋进贡五千匹战马。
这些条件与原来开出的大同小异,许清看了心中暗笑,别的不说,撤出兜岭关城这一条,就绝不可能答应的。
此关大手,估计李元昊晚上在妃子肚皮上都得一惊一咋的,至于会不会造成什么说不出口的后果,这个就难以得知了,反正现在没有男科医院,就算有,人家李元昊看病也不用排队挂号的。
这时章得象说道:“陛下,臣认为这次西夏遗使求和是有诚意的,虽然兜岭关城不可能还给西夏,但只要西夏称臣罢兵,其它条件皆可细谈,臣认为比如重开椎场,这些条件对我大宋同样有利,不妨答应下来,西夏地广人稀,缺衣少食,咱们大宋赐他几万贯倒也无妨,反而能显示我天朝上国的博大的胸襟,使万邦心存钦佩。”
几万贯确实不算多,别说以一国之力,在坐的大臣中,谁都能每年独力拿出几万贯来。
这点钱在章得象他们看来,不过是大宋手缝里漏下的沙子,不值一提,若真能换来个万邦钦佩,倒也值得,问题真是如此吗?别人会真的因此钦佩大宋吗?
韩琦面沉似水,许清还没出声,他就大声奏道:“陛下,臣反对和谈,李元昊豺狼也!如今夏军接连大败,国内民不聊生,李元昊不得不来向我大宋求和,尚且提出诸多无理条件,仿佛是我大宋向他求和一般,若大宋同意李元昊这些条件,特别是重开椎场一项,过了不几年,西夏又能回复元气,以李元昊的秉性,到时必会重起干戈,妄然称帝。”
很好,许清听了心里暗自舒畅,其实大宋并非没有明白人,象贾昌朝他们同样明白这些道理。
只是他们心里不以为然罢了,相对西夏而言,或许他们更注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西北战事上连连获胜,对革新派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无论是狄青还是种世衡,这些人都可以说都是出自范仲淹门下,他们在西北每一次大胜,也无形中给范仲淹增加了一份政治资本;反过来对贾昌朝等人则很不利,革新派越是得势,对他们的压迫感就越强。
赵祯脸上不动声色,转头望向晏殊和杜衍,杜衍先开口道:“陛下,臣也同意和谈,将兜领交还西夏一事无须计议,想必李元昊也知道这一项大宋是不可答应的,每年赐几万岁币也无伤大雅,关键就在重开椎场一事上,如夏宁侯上次所言,只要咱们限制一些重要物资出境,重开椎场倒也无妨,陛下,西夏无力再战,我大宋同样急需一个安定的局面,发展民生,革除时弊,王伦方在淮南东路攻城掠池,郭邈山等人又把京西南路搅翻了天,如此频繁的内乱,朝廷不得不引以为戒啊!”
晏殊也点头表示支持杜衍的意见,作为执宰他们最清楚,大宋其实也到了极限,这次京西南路战乱,京仓竟调拨不出粮食赈济,国库目前虽然还有几百万贯,但若大一个国家,有了这点钱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
庆历二年之所以能安然渡过来,无非是因大宋银行的大力支持,如今朝廷还欠着银行三百多万贯没还呢。
一个国家靠借钱过日子,对于他们这些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来说,确实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许清作为后来人,并不觉得国家借债有何不妥,象后世的老美,人家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亿美元,但你看到人家政府垮台了吗?还不照样是世界老大。
所以许清自个认为,只要能成功收回西北,朝廷就算欠个两千万贯也是值得的,将来只要运作得当,以西北的资源还清这些债务并不难,所以他一直支持用银行给朝廷输血,撑过这个难关之后,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而西夏,坚决不能让他缓过气来,和谈可以,但条件得咱们来提,李元昊现在有什么本钱跟大宋叫板?
眼看连范仲淹对晏殊他们的提议也动了心,许清抢先起身道:“陛下,我大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这没错吧?”
当然,谁敢说这话有错呢?赵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许清郎声说道:“陛下,还有在坐的各位大臣,咱们天天喊着要爱民如子!爱民如子!究竟怎么才算爱民如子呢?
党项人这些年在西北,掳去我大宋百姓已不下十万之数,这些百姓如今安在?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奴隶?陛下,或许这些百姓正日日以泪洗面,翘首以盼朝廷把他们解救回来,与家人团聚,将来能埋骨故里。
陛下,请问这些被掳去的百姓,还是您的子民吗?若是,朝廷有什么理由对他们置之不问?
若是一个国家可以对他的子民的生死漠视不理,试问还有几个百姓愿意为这个国家去效力?国家还谈什么凝聚力!还谈什么千秋万载!
所以,臣以为,和谈可以,但西夏必须!先把所以掳去的大宋百姓全部放回,否则,一切免谈!”
许清突然抛出这个论调,把在场的臣君震得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谁敢当众说出可以置十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他这官也就当到头了,即便是赵祯也不敢,否则就得留下千古骂名。
若是没人提起,大家都可以装作没这回事,但这事一但当众提出,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许清掌握住了道义的制高点,所有的岁币、椎场之类的都成了浮云,谁想要和谈,就必须先迈过这道坎,而人人都知道,西夏目前生产力紧缺,想让李元昊同意先放回这些百姓,基本不可能。
贾昌朝不死心,试探地说道:“朝廷可以把这百姓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让西夏在和谈成功后立即放回,这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不行!十数万百姓的性命,岂可用作交换条件?必须先无条件放回这些百姓,表现出西夏和谈的诚意来,否则其他各国岂不是依样学样?将来掳去我大宋百姓后,再来要挟朝廷同意他们的无理条件?
汉陈汤将军奏疏上曾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许清同样想说,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只有这样,各国要来侵犯我大宋时,才会自己在心里先掂量掂量!而大宋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放心坦然,以身为大宋百姓为荣。
因为他们相信,陛下会看始终看护着他们,朝廷和军队,会一直关注着他们,陛下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听了许清的话,赵祯脸上显得十分欣慰,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清这话不但正义,而且把他提升到了无限的高度,成了天下臣民的守护神。
一直没说话的包拯这时洪声道:“陛下,民者,国之根本也!臣等同夏宁侯之议,西夏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再言和谈!”
第三百四十章 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其实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一但打不过汉族,贯用的招数便是遣使求和,进贡些士特产什么的便可了事。除了名义上称臣外,其实他们通常都不会吃亏,汉人朝廷回赠的礼品,一般都会比他们进贡的东西贵重得多。
特别象隋炀帝那种好大喜功的皇帝,贡使来了不但白吃白喝,而且经商还有极其优惠的政策,回赠的礼品更是百倍于贡品,许多小国若多来进贡几次,百姓不用劳作,光靠隋炀帝的回赠就能让举国丰衣足食了。
当然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以上提到的这种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许多小国对朝贡乐此不疲。
而李元昊无疑正是玩这种游戏的高手,在历史上,李元昊瞧着辽国骑兵比较强大,于是选择向辽国称臣。
再联合辽国来攻宋,结果辽国得了岁币的实惠后,没有真个动手,西夏自己与大宋死磕占不到便宜,反而弄得土头灰脸,于是又遣使向宋称臣,等过几年国内喘过一口气来,又再称帝。
如今李元昊比原来的历史上弄得还惨,这一年间,几场大败加起来就损失了接近五万精锐,西夏目前连后勤兵加起来,最多也就三四十万军队,而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超过十万人,这种损失对西夏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大宋人口近亿,哪怕百万禁军损失殆尽,只要国家不亡,兵源就不会缺少,西夏地广人稀,兵源紧缺,即使有钱有装备,想重新拉起一支大军,近期内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上下对李元昊再度遣使求和,其实并不感觉意外。
许清进到天章阁时,象晏殊这些朝廷重臣都已在坐,讨论的正是夏使求和之事,许清向赵祯施过礼后,就在下首坐下,一边旁听几位重臣讨论,一边接过李元昊上的表章观看。
这次李元昊的表章老实多了,没有再玩什么文字游戏,许清将前面一大堆恭维的话自动略过,只看李元昊提出的和谈条件。
李元昊依然不改漫天要价的毛病,除了李元昊去帝号,西夏向大宋称臣外,依然要求大宋每岁赐岁币十五万贯,丝绢二十万匹,购买西夏青盐十万石;同时在宋夏边境开五个椎场,允许两国百姓自由交易。大宋撤出兜岭关城,两国继续以横山为界,双方罢兵互不侵犯,而作为补偿,西夏每年向大宋进贡五千匹战马。
这些条件与原来开出的大同小异,许清看了心中暗笑,别的不说,撤出兜岭关城这一条,就绝不可能答应的。
此关大手,估计李元昊晚上在妃子肚皮上都得一惊一咋的,至于会不会造成什么说不出口的后果,这个就难以得知了,反正现在没有男科医院,就算有,人家李元昊看病也不用排队挂号的。
这时章得象说道:“陛下,臣认为这次西夏遗使求和是有诚意的,虽然兜岭关城不可能还给西夏,但只要西夏称臣罢兵,其它条件皆可细谈,臣认为比如重开椎场,这些条件对我大宋同样有利,不妨答应下来,西夏地广人稀,缺衣少食,咱们大宋赐他几万贯倒也无妨,反而能显示我天朝上国的博大的胸襟,使万邦心存钦佩。”
几万贯确实不算多,别说以一国之力,在坐的大臣中,谁都能每年独力拿出几万贯来。
这点钱在章得象他们看来,不过是大宋手缝里漏下的沙子,不值一提,若真能换来个万邦钦佩,倒也值得,问题真是如此吗?别人会真的因此钦佩大宋吗?
韩琦面沉似水,许清还没出声,他就大声奏道:“陛下,臣反对和谈,李元昊豺狼也!如今夏军接连大败,国内民不聊生,李元昊不得不来向我大宋求和,尚且提出诸多无理条件,仿佛是我大宋向他求和一般,若大宋同意李元昊这些条件,特别是重开椎场一项,过了不几年,西夏又能回复元气,以李元昊的秉性,到时必会重起干戈,妄然称帝。”
很好,许清听了心里暗自舒畅,其实大宋并非没有明白人,象贾昌朝他们同样明白这些道理。
只是他们心里不以为然罢了,相对西夏而言,或许他们更注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西北战事上连连获胜,对革新派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无论是狄青还是种世衡,这些人都可以说都是出自范仲淹门下,他们在西北每一次大胜,也无形中给范仲淹增加了一份政治资本;反过来对贾昌朝等人则很不利,革新派越是得势,对他们的压迫感就越强。
赵祯脸上不动声色,转头望向晏殊和杜衍,杜衍先开口道:“陛下,臣也同意和谈,将兜领交还西夏一事无须计议,想必李元昊也知道这一项大宋是不可答应的,每年赐几万岁币也无伤大雅,关键就在重开椎场一事上,如夏宁侯上次所言,只要咱们限制一些重要物资出境,重开椎场倒也无妨,陛下,西夏无力再战,我大宋同样急需一个安定的局面,发展民生,革除时弊,王伦方在淮南东路攻城掠池,郭邈山等人又把京西南路搅翻了天,如此频繁的内乱,朝廷不得不引以为戒啊!”
晏殊也点头表示支持杜衍的意见,作为执宰他们最清楚,大宋其实也到了极限,这次京西南路战乱,京仓竟调拨不出粮食赈济,国库目前虽然还有几百万贯,但若大一个国家,有了这点钱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
庆历二年之所以能安然渡过来,无非是因大宋银行的大力支持,如今朝廷还欠着银行三百多万贯没还呢。
一个国家靠借钱过日子,对于他们这些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来说,确实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许清作为后来人,并不觉得国家借债有何不妥,象后世的老美,人家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亿美元,但你看到人家政府垮台了吗?还不照样是世界老大。
所以许清自个认为,只要能成功收回西北,朝廷就算欠个两千万贯也是值得的,将来只要运作得当,以西北的资源还清这些债务并不难,所以他一直支持用银行给朝廷输血,撑过这个难关之后,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而西夏,坚决不能让他缓过气来,和谈可以,但条件得咱们来提,李元昊现在有什么本钱跟大宋叫板?
眼看连范仲淹对晏殊他们的提议也动了心,许清抢先起身道:“陛下,我大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这没错吧?”
当然,谁敢说这话有错呢?赵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许清郎声说道:“陛下,还有在坐的各位大臣,咱们天天喊着要爱民如子!爱民如子!究竟怎么才算爱民如子呢?
党项人这些年在西北,掳去我大宋百姓已不下十万之数,这些百姓如今安在?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奴隶?陛下,或许这些百姓正日日以泪洗面,翘首以盼朝廷把他们解救回来,与家人团聚,将来能埋骨故里。
陛下,请问这些被掳去的百姓,还是您的子民吗?若是,朝廷有什么理由对他们置之不问?
若是一个国家可以对他的子民的生死漠视不理,试问还有几个百姓愿意为这个国家去效力?国家还谈什么凝聚力!还谈什么千秋万载!
所以,臣以为,和谈可以,但西夏必须!先把所以掳去的大宋百姓全部放回,否则,一切免谈!”
许清突然抛出这个论调,把在场的臣君震得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谁敢当众说出可以置十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他这官也就当到头了,即便是赵祯也不敢,否则就得留下千古骂名。
若是没人提起,大家都可以装作没这回事,但这事一但当众提出,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许清掌握住了道义的制高点,所有的岁币、椎场之类的都成了浮云,谁想要和谈,就必须先迈过这道坎,而人人都知道,西夏目前生产力紧缺,想让李元昊同意先放回这些百姓,基本不可能。
贾昌朝不死心,试探地说道:“朝廷可以把这百姓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让西夏在和谈成功后立即放回,这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不行!十数万百姓的性命,岂可用作交换条件?必须先无条件放回这些百姓,表现出西夏和谈的诚意来,否则其他各国岂不是依样学样?将来掳去我大宋百姓后,再来要挟朝廷同意他们的无理条件?
汉陈汤将军奏疏上曾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许清同样想说,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只有这样,各国要来侵犯我大宋时,才会自己在心里先掂量掂量!而大宋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放心坦然,以身为大宋百姓为荣。
因为他们相信,陛下会看始终看护着他们,朝廷和军队,会一直关注着他们,陛下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听了许清的话,赵祯脸上显得十分欣慰,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清这话不但正义,而且把他提升到了无限的高度,成了天下臣民的守护神。
一直没说话的包拯这时洪声道:“陛下,民者,国之根本也!臣等同夏宁侯之议,西夏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再言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