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释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发展到后世明清那种变态的地步。
王成伟报名参加的是进士科的考试,贡院门口的兵丁只是认真的搜查了一下的身体,确认他所携带的笔墨纸砚没有问题,然后就放他进了贡院。
大唐是科举制度的初创阶段,科举考试虽然已经是上下关注的大事,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高级官员不是走的科举这条路。
大唐有三分之一的宰相是进士出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宰相不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
如今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像后世明清那样,成为普通人阶级跨越的唯一通道,换句话说还没有卷到那个地步。
甚至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还是很粗糙的,不仅仅场外操作因素很多,场内作弊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不过再怎么反作弊,对于有游戏系统的玩家来说,这些都是没用的。
王成伟被带进了贡院,他带着笔墨纸砚进入一个小隔间,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在这里进行自己的考试。
而这个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没有后世那么长时间,需要住在考房里。
唐代科举考试是从早上卯时开始(早晨5点-7点),酉时收卷(晚上5点-7点),考试时间就是十二个小时。
考生完全可以提前交卷,甚至对于提前交卷的考生,主考官都会记在心里,如果这个考生的考的不错,说不定还能因此被录取。
和后世明清那种将考生当犯人,考试如同折磨的科举考试不同,大唐需要的是有才情又通实务的读书人。
其实这也是一种门槛,普通寒门子弟能够脱产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对实务朝局发表看法。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网络,你想要键政也没有任何素材给你,普通读书人连州县的事情都说不清楚,不要说对朝廷大事发表议论了。
所以实务策这道考题,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小镇做题家了。
普通寒门子弟中不缺乏天才,但是他们没有身居高位的父亲和亲戚,也不可能在小时候就耳濡目染朝廷高层的动态,他们甚至对大唐的基本情况都缺乏了解。
这样的情况,又要如何写出一篇针砭时弊的策论呢?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门阀并没有因为科举考试衰落,反而在中晚唐后,五姓七望更加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原因。
王成伟为了这次科举考试也准备了很多,他不仅仅专门学习了押韵和平仄,还搜集了很多古代五言诗,又系统的学习了诗赋的写作方法。
这一次诗词题目非常的简单,就只有“早梅”两个字。
这是裴冕大早上在厢房看到窗外的早开梅花,所想到的题目。
是的,大唐的科举考试就是这么随意,除了贴经的题目是礼部早就已经拟定的,诗赋的题目有不少都是主考官临时发挥命题的。
而实务策的题目则出自皇帝,都是朝廷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这才出给考生们寻求答桉的。
甚至可以说这种随意和洒脱,才是大唐骨子里的自由精神。
王成伟研墨完毕,提起了毛笔开始打草稿。
诗赋这方面只需要能过关,满足平仄对仗押韵就好了,王成伟已经从裴冕的仆人那边提前得到了消息,这一次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是实务策的部分。
王成伟的诗名已经名动长安城,进士科考试的诗词都是考试文章,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能在考场上写下千古名篇的,所以只要中规中矩,就能进入下一轮。
调整了一下词句,王成伟开始誊抄自己的诗赋。
在距离王成伟不远的考房中,顾况和韦应物这对好友也在奋笔疾书。
顾况和韦应物也都是诗才敏捷的人,他们也知道进士考试最重诗词,但是诗词刷人往往都是刷那些平仄对仗押韵搞错的人,只要中上水平的诗作,就以进入下一轮。
两人也会有些急才的,很快就完成了一首诗,然后飞快的誊抄到卷子上。
就在顾况和韦应物还在作赋的时候,王成伟已经完成了赋的草稿,开始认真的向卷子上誊抄诗赋。
在考场上,和王成伟一同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玩家也都在飞快答题,他们都准备在实务策上多下点功夫。
正在巡视考场的礼部侍郎颜真卿,先是看完了顾况的卷子。
顾况是李泌的弟子,李泌为了这个弟子也向朝中不少大员推荐过顾况。
颜真卿看了看顾况的诗作,他摸着胡子微微点头,这顾况确实有诗才。
诗作中规中矩,但是依然能够看出才起,只要贴经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第三轮阅卷了。
接着颜真卿又看到了韦应物。
凤翔府的公主府曲水流觞诗会上,陇右十七子做出十七首惊世的诗作,所有参加宴会的士子都无人能做出诗作相对。
最后京畿的韦应物挺身而出,总算是给中原士人挣回了一点面子。
韦应物名声大涨,就连颜真卿都听到不少人推崇韦应物的才情。
看了韦应物的诗,颜真卿也点点头,这诗也算是过关了。
等到颜真卿走到了王成伟前面,这位名镇凤翔府的陇右才子,考试所作的诗倒是中规中矩。
不过平仄对仗押韵都没有问题,颜真卿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科举考试中就是为了求稳,王成伟这么做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王成伟这个字,倒是让颜真卿停住了脚步。
唐代科举和后世不同,对于字体没有强制性要求,不要求考生使用统一字体。
不过大体上要以行书为体,这样才不会因为潦草被扣分。
而字迹和卷面整洁,也是非常基础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在阅卷之前就会被淘汰。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不过王成伟这个字迹,似乎有自己颜体的影子。
有趣有趣,虽然是颜体的影子,但是其中还有自己的特点,王成伟这个字非常的挺拔,仿佛是一个个挺着铮铮傲骨的读书人。
好字啊!
颜真卿忍不住心中赞叹。
只是颜真卿并不知道,王成伟也是最近苦练速成的柳体字,柳公权的书法本就是以颜真卿的书法为基础,他用这种稍显新奇的字体,也是为了能给阅卷考官留下印象。
毕竟王成伟如今的名字,已经是整个长安无人不知的才子了,这样也能帮助他通过前面两项测试。
第一批次的考生,在上午已经完成了诗赋的考卷。
他们举手交卷之后,就拿到了贴经的试卷。
王成伟和其他玩家们来说,贴经部分就基本上等于白送的分数。
从系统中直接搜古籍,很快找出了五道贴经考题的出处,王成伟迅速填写完毕,然后举手交卷。
这下子颜真卿吃了一惊,这才多久?王成伟就完成贴经的部分了?
难道是他不通经文,所以交了白卷?
不会吧?以王成伟的诗才,难道不能通读经文吗?
等到小吏拿来王成伟的考卷,颜真卿对着小吏说道:“给我看看。”
颜真卿是礼部侍郎,也是妥妥的朝廷大员,这个小吏立刻将试卷举过头顶,但是依然抓在手上。
这自然也是考场的规矩,收上来的考卷小吏不能松手,如果松开手,小吏按下红印的手指就会和卷子上印下的红印错位,那这个小吏就要被朝廷问罪。
看完了王成伟的贴经答桉,颜真卿更是起了爱才之心。
五道题目的贴经全对!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五道贴经的试题,这个王成伟堪称是急才。
要知道其中一道题目是颜真卿亲自出的,题目的出处稍微有些偏僻,没想到王成伟也可以这么快答出来。
前面的开胃菜都已经上完了,接下来端上来的就是主菜了。
皇帝亲自命题的实务策,当看到题目的时候,王成伟就有些傻了。
这是什么鬼题目?
“文质再而复”?
什么鬼?
如果是普通考生,看到这种题目已经要叫爹了。
不过咱们可是玩家,玩家可是有外挂的!
王成伟立刻向方国寿发出了求救的信息。
“方老救我!帮我看看考题!”
方国寿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堂堂一个大学教授,竟然要在大唐帮着应试的考生作弊。
不过大家都是玩家,方国寿能帮自然是帮了:“你把题目发给我吧。”
“方老,文质再而复,这是什么意思啊?要怎么破题啊?”
方国寿看到题目笑了笑,给王成伟回复道: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文和质,就是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的两种品质。”
“质,就是本性,也可以认为是内在的野性。文,是仪貌,也就是后天学习的礼法规则。”
“而孔子提出一种历史观点,认为可以将文和质推广到国家身上,而这两种特性是会互相轮回往复的。”
“《礼记》中说,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意思就是夏朝是质多于文,所以夏朝更野蛮,而周朝文多于质,所以周代文治天下显得更文弱。”
“野蛮和文明是交替循环轮回的,这也是儒家总结的一种历史规律。”
82中文网
大唐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发展到后世明清那种变态的地步。
王成伟报名参加的是进士科的考试,贡院门口的兵丁只是认真的搜查了一下的身体,确认他所携带的笔墨纸砚没有问题,然后就放他进了贡院。
大唐是科举制度的初创阶段,科举考试虽然已经是上下关注的大事,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高级官员不是走的科举这条路。
大唐有三分之一的宰相是进士出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宰相不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
如今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像后世明清那样,成为普通人阶级跨越的唯一通道,换句话说还没有卷到那个地步。
甚至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还是很粗糙的,不仅仅场外操作因素很多,场内作弊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不过再怎么反作弊,对于有游戏系统的玩家来说,这些都是没用的。
王成伟被带进了贡院,他带着笔墨纸砚进入一个小隔间,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在这里进行自己的考试。
而这个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没有后世那么长时间,需要住在考房里。
唐代科举考试是从早上卯时开始(早晨5点-7点),酉时收卷(晚上5点-7点),考试时间就是十二个小时。
考生完全可以提前交卷,甚至对于提前交卷的考生,主考官都会记在心里,如果这个考生的考的不错,说不定还能因此被录取。
和后世明清那种将考生当犯人,考试如同折磨的科举考试不同,大唐需要的是有才情又通实务的读书人。
其实这也是一种门槛,普通寒门子弟能够脱产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对实务朝局发表看法。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网络,你想要键政也没有任何素材给你,普通读书人连州县的事情都说不清楚,不要说对朝廷大事发表议论了。
所以实务策这道考题,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小镇做题家了。
普通寒门子弟中不缺乏天才,但是他们没有身居高位的父亲和亲戚,也不可能在小时候就耳濡目染朝廷高层的动态,他们甚至对大唐的基本情况都缺乏了解。
这样的情况,又要如何写出一篇针砭时弊的策论呢?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门阀并没有因为科举考试衰落,反而在中晚唐后,五姓七望更加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原因。
王成伟为了这次科举考试也准备了很多,他不仅仅专门学习了押韵和平仄,还搜集了很多古代五言诗,又系统的学习了诗赋的写作方法。
这一次诗词题目非常的简单,就只有“早梅”两个字。
这是裴冕大早上在厢房看到窗外的早开梅花,所想到的题目。
是的,大唐的科举考试就是这么随意,除了贴经的题目是礼部早就已经拟定的,诗赋的题目有不少都是主考官临时发挥命题的。
而实务策的题目则出自皇帝,都是朝廷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这才出给考生们寻求答桉的。
甚至可以说这种随意和洒脱,才是大唐骨子里的自由精神。
王成伟研墨完毕,提起了毛笔开始打草稿。
诗赋这方面只需要能过关,满足平仄对仗押韵就好了,王成伟已经从裴冕的仆人那边提前得到了消息,这一次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是实务策的部分。
王成伟的诗名已经名动长安城,进士科考试的诗词都是考试文章,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能在考场上写下千古名篇的,所以只要中规中矩,就能进入下一轮。
调整了一下词句,王成伟开始誊抄自己的诗赋。
在距离王成伟不远的考房中,顾况和韦应物这对好友也在奋笔疾书。
顾况和韦应物也都是诗才敏捷的人,他们也知道进士考试最重诗词,但是诗词刷人往往都是刷那些平仄对仗押韵搞错的人,只要中上水平的诗作,就以进入下一轮。
两人也会有些急才的,很快就完成了一首诗,然后飞快的誊抄到卷子上。
就在顾况和韦应物还在作赋的时候,王成伟已经完成了赋的草稿,开始认真的向卷子上誊抄诗赋。
在考场上,和王成伟一同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玩家也都在飞快答题,他们都准备在实务策上多下点功夫。
正在巡视考场的礼部侍郎颜真卿,先是看完了顾况的卷子。
顾况是李泌的弟子,李泌为了这个弟子也向朝中不少大员推荐过顾况。
颜真卿看了看顾况的诗作,他摸着胡子微微点头,这顾况确实有诗才。
诗作中规中矩,但是依然能够看出才起,只要贴经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第三轮阅卷了。
接着颜真卿又看到了韦应物。
凤翔府的公主府曲水流觞诗会上,陇右十七子做出十七首惊世的诗作,所有参加宴会的士子都无人能做出诗作相对。
最后京畿的韦应物挺身而出,总算是给中原士人挣回了一点面子。
韦应物名声大涨,就连颜真卿都听到不少人推崇韦应物的才情。
看了韦应物的诗,颜真卿也点点头,这诗也算是过关了。
等到颜真卿走到了王成伟前面,这位名镇凤翔府的陇右才子,考试所作的诗倒是中规中矩。
不过平仄对仗押韵都没有问题,颜真卿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科举考试中就是为了求稳,王成伟这么做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王成伟这个字,倒是让颜真卿停住了脚步。
唐代科举和后世不同,对于字体没有强制性要求,不要求考生使用统一字体。
不过大体上要以行书为体,这样才不会因为潦草被扣分。
而字迹和卷面整洁,也是非常基础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在阅卷之前就会被淘汰。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不过王成伟这个字迹,似乎有自己颜体的影子。
有趣有趣,虽然是颜体的影子,但是其中还有自己的特点,王成伟这个字非常的挺拔,仿佛是一个个挺着铮铮傲骨的读书人。
好字啊!
颜真卿忍不住心中赞叹。
只是颜真卿并不知道,王成伟也是最近苦练速成的柳体字,柳公权的书法本就是以颜真卿的书法为基础,他用这种稍显新奇的字体,也是为了能给阅卷考官留下印象。
毕竟王成伟如今的名字,已经是整个长安无人不知的才子了,这样也能帮助他通过前面两项测试。
第一批次的考生,在上午已经完成了诗赋的考卷。
他们举手交卷之后,就拿到了贴经的试卷。
王成伟和其他玩家们来说,贴经部分就基本上等于白送的分数。
从系统中直接搜古籍,很快找出了五道贴经考题的出处,王成伟迅速填写完毕,然后举手交卷。
这下子颜真卿吃了一惊,这才多久?王成伟就完成贴经的部分了?
难道是他不通经文,所以交了白卷?
不会吧?以王成伟的诗才,难道不能通读经文吗?
等到小吏拿来王成伟的考卷,颜真卿对着小吏说道:“给我看看。”
颜真卿是礼部侍郎,也是妥妥的朝廷大员,这个小吏立刻将试卷举过头顶,但是依然抓在手上。
这自然也是考场的规矩,收上来的考卷小吏不能松手,如果松开手,小吏按下红印的手指就会和卷子上印下的红印错位,那这个小吏就要被朝廷问罪。
看完了王成伟的贴经答桉,颜真卿更是起了爱才之心。
五道题目的贴经全对!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五道贴经的试题,这个王成伟堪称是急才。
要知道其中一道题目是颜真卿亲自出的,题目的出处稍微有些偏僻,没想到王成伟也可以这么快答出来。
前面的开胃菜都已经上完了,接下来端上来的就是主菜了。
皇帝亲自命题的实务策,当看到题目的时候,王成伟就有些傻了。
这是什么鬼题目?
“文质再而复”?
什么鬼?
如果是普通考生,看到这种题目已经要叫爹了。
不过咱们可是玩家,玩家可是有外挂的!
王成伟立刻向方国寿发出了求救的信息。
“方老救我!帮我看看考题!”
方国寿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堂堂一个大学教授,竟然要在大唐帮着应试的考生作弊。
不过大家都是玩家,方国寿能帮自然是帮了:“你把题目发给我吧。”
“方老,文质再而复,这是什么意思啊?要怎么破题啊?”
方国寿看到题目笑了笑,给王成伟回复道: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文和质,就是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的两种品质。”
“质,就是本性,也可以认为是内在的野性。文,是仪貌,也就是后天学习的礼法规则。”
“而孔子提出一种历史观点,认为可以将文和质推广到国家身上,而这两种特性是会互相轮回往复的。”
“《礼记》中说,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意思就是夏朝是质多于文,所以夏朝更野蛮,而周朝文多于质,所以周代文治天下显得更文弱。”
“野蛮和文明是交替循环轮回的,这也是儒家总结的一种历史规律。”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