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齐鲁对王师的态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亨放下了报告问道:
“长安城内还有什么事情吗?”
穆荣摸不清李亨的心思,小心翼翼的问道:
“长安城内官员百姓都在欢庆范阳大捷。”
李亨说道:“这个朕知道,关于上皇,百姓有说什么吗?”
穆荣心中咯噔了一下,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
“百姓都道皇家亲睦。”
李亨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挥挥手让穆荣退下。
穆荣走出含元殿,果然伴君如伴虎,李亨这个皇帝真的是心思变化太快了。
六月七日,郭子仪再次出击,对河阴的史思明发动了突袭,这次突袭神策军表现出色,特别是新募集的士兵作战勇勐,一举攻破了史思明的营寨。
史思明只能继续从河阴败退进入相州,郭子仪彻底收复了黄河沿岸的阵线。
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传回长安,李亨更是大喜过望,直接下旨将郭子仪的汾阳公升格为汾阳郡王,就连在军中监军的李辅国,也给了他安国公的爵位。
另外朝廷也马不停蹄的给辽东的王玄智封公,声名鹊起的尉迟信和秦川,朝廷也不吝啬奖励,给了尉迟信范阳军节度使留后,给了秦川平卢军节度使留后的职位,同时让他们在兵部挂了一个正五品的主事职位。
在西川作战勇勐的胡瑜,授予他西川军节度使留后,同样授予了兵部主事的官职。
而在兰州的兰州刺史苏通朝廷更是直接给了兵部侍郎的职位,又封了他的儿子苏无畏为校书郎,对兰州官员各有赏赐。
郭子仪稳扎稳打,继续在黄河沿线修建工事,并没有着急去追击逃入相州的史思明。
这一次李亨倒是没有瞎指挥,前几次平定安史之乱功亏一篑,让李亨明白了一个道理,打仗这件事还是要让内行的来。
李辅国也向皇帝上了密折,说这两次史思明虽然败退,但是主力损失不大,相州上下对史思明非常支持,想要一举拿下相州并不容易。
李辅国都这么说了,李亨也没有继续催促大军,只是继续通过漕运向大军运送物资。
史思明的主力没有损失,尚且能够退守相州,但是攻入青州的史朝义那边就没那么轻松了。
章武攻入了淄州,切断了史朝义的退路。
没有了淄州的物资补给,史朝义的军队存粮也不多了。
更加糟糕的是史朝义军中子弟几乎都是范阳人,如今范阳已经被大唐光复,军中人心浮动,更是蔓延了一股失败主义的情绪。
但是史朝义对此却毫无办法,淄州退路被断,青州久攻不下,他喊来心腹骆悦问道:
“悔不该不听公言,如今要如何是好?”
刚刚开始南下的时候,骆悦建议史朝义和安庆绪联络,共同对付齐鲁地区的唐军。
骆悦还建议史朝义放弃攻打青州,和安庆绪一起攻打彭城,攻入大唐的江淮地区。
但是那时候史朝义不愿意和安庆绪联合,又觉得自己打了这么久仗寸功未立,想要在父亲史思明那边刷一点军功,所以史朝义没有听从骆悦的建议,没有和安庆绪联动。
如今安庆绪被灭,大唐的军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大军士气低下,史朝义不得不问策于骆悦了。
骆悦低着头说道:
“臣有二策,不知道世子要听哪一个。”
史朝义看着骆悦问道:
“先说下策吧。”
“下策就是遁入齐州淄州之间的山中,向老帅求援,只要老帅发兵,我们就合击淄州,只要主力不失,老帅是不会怪罪世子的。”
史朝义摇了摇头,自己从范阳南下寸功未立,还丢了大量的物资。
而且遁入山中,士卒必定会有所逃亡,等到史思明打通淄州,恐怕自己手下都逃亡的差不多了。
那时候手中没有士兵,恐怕父亲会废了自己世子的位置。
史朝义很清楚自己父亲的性格,史思明为人阴鹜,对麾下部将要求非常的严苛。
而自己这个世子位置并不稳固,他的弟弟史朝清在史朝义身边效力,史朝清是幼子,他的生母又得到史思明的宠爱。
这一次自己没能在齐鲁立功,那史朝清必然会在父帅身边进谗言。
就算是打通了淄州和父亲会师,恐怕也会被褫夺兵权。
骆悦犹豫了一下说道:
“上策是向唐军议和。”
这句话说完,史朝义也沉默了。
骆悦咬了咬嘴唇说道:
“世子,范阳若真的陷入唐军之手,仅仅靠着河东一镇,要如何和大唐相争?”
史朝义闭上眼睛,骆悦又说道:
“如今天下动乱久了,人心思定,世子看齐淄二州的人心如何?”
史朝义也沉默了,一开始攻入淄州的时候,淄州百姓可以说是箪食壶浆迎接史朝义的军队。
史朝义挥手让骆悦离开,陷入到深思中。
齐鲁地区长期被大唐朝廷忽视,无论是赋税、科举还是其他方面,都遭遇和关中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齐鲁地区本身就有北上拓荒的传统,文化上和河东联系更紧密,也是最积极响应安禄山造反的地区。
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章武看着临淄城内“喜迎王师”的士绅和百姓代表,想到了在梁山分别之前,他和张端阳的一番谈话。
当时两人在梁山灭了安庆绪,在水泊前散步的时候,章武忍不住问起张端阳这位大学教授,以后要如何面对齐鲁的问题。
张端阳只是笑了笑说道:
“齐鲁支持安禄山,是大唐朝廷长期财政上和教育上的歧视政策导致的。”
章武点头,这已经是所有玩家的共识了,论坛上阐释安史之乱内因的帖子满天飞,章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张端阳说道:“其实和山河四省的说法差不多,如今的大唐,河东和齐鲁,以及河南道除洛阳以外的地区,就是大唐的山河四省。”
“中上层的士人阶层长期受到朝廷的歧视,科举考试录取率远低于其他地区。”
“实际上如今的江东四道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江东的经济情况好啊,就算是不能中科举也有其他的出路,而且作为大唐的经济中心,江东也没有边防的担子。”
“相比之下,河东和齐鲁就比较惨了,政治上歧视,人口又多,土地又不如江南肥沃,气候又不如江南宜居,还要承担北方军防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自然更容易造反了。”
章武点头,齐鲁的情况确实也和河东差不多。
张端阳又说道:“其实这些事情,和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年头的科举又不是高考,和绝大部分人都是无关的。”
“但是大唐这个时代,能够影响百姓的就是那少部分的读书人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他们扇动起来了。”
“但是章武你不用担心,等你入淄州,这些士族豪绅必然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章武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权势地位,这些都是吃饱肚子后的高层次需求,如果命都保不住,都吃不上饭,谁还会追求功名利禄啊?仗打了这么多年,齐鲁早就被拖垮了。”
章武沉默了一下,张端阳继续说道:
“江东地区的人口大增长,其实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现在很多江东的百姓,都是这个时候从北方逃难去的。”
“安史之乱减少了大量的人口,让原本人口众多的齐鲁地区变得人丁凋敝,但是也等于减少了卷的人口,不卷,大家自然是想要安定,不想要继续跟着史思明后面打仗了。”
章武彻底沉默了。
在历史洪流之中,一切都变得虚无起来,曾经的追求早就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活下去的渴求。
那些怀揣着梦想,想要改变之前不公平际遇的齐鲁人,如今又在哪里呢?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
“大唐的对外扩张到达了极限,经济上也没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自然就会转向内卷。”
“内卷又产生不公平感,进一步让社会割裂,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叛乱。”
“但是残酷的说,安史之乱也迫使大唐进行变革,人口也减少,又重新空出新的机会,反而让大唐续命了。”
章武握拳问道:
“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张端阳说道:“有,一切矛盾都是分配的矛盾,如果一个王朝能够进行自发的改变分配模式,那百姓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社会更加公平一些,矛盾也就会少一些。”
章武沉默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让权贵自己对自己进行分配改革,又是何其难的一件事啊。
章武和张端阳在梁山分别,章武进入淄州,果然如同张端阳所说,淄州上下人心思定,不想要跟着史朝义再打仗了。
而张端阳带着五千“私兵”,从临淮坐漕运船南下,抵达了他就任的浙东。
李亨放下了报告问道:
“长安城内还有什么事情吗?”
穆荣摸不清李亨的心思,小心翼翼的问道:
“长安城内官员百姓都在欢庆范阳大捷。”
李亨说道:“这个朕知道,关于上皇,百姓有说什么吗?”
穆荣心中咯噔了一下,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
“百姓都道皇家亲睦。”
李亨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挥挥手让穆荣退下。
穆荣走出含元殿,果然伴君如伴虎,李亨这个皇帝真的是心思变化太快了。
六月七日,郭子仪再次出击,对河阴的史思明发动了突袭,这次突袭神策军表现出色,特别是新募集的士兵作战勇勐,一举攻破了史思明的营寨。
史思明只能继续从河阴败退进入相州,郭子仪彻底收复了黄河沿岸的阵线。
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传回长安,李亨更是大喜过望,直接下旨将郭子仪的汾阳公升格为汾阳郡王,就连在军中监军的李辅国,也给了他安国公的爵位。
另外朝廷也马不停蹄的给辽东的王玄智封公,声名鹊起的尉迟信和秦川,朝廷也不吝啬奖励,给了尉迟信范阳军节度使留后,给了秦川平卢军节度使留后的职位,同时让他们在兵部挂了一个正五品的主事职位。
在西川作战勇勐的胡瑜,授予他西川军节度使留后,同样授予了兵部主事的官职。
而在兰州的兰州刺史苏通朝廷更是直接给了兵部侍郎的职位,又封了他的儿子苏无畏为校书郎,对兰州官员各有赏赐。
郭子仪稳扎稳打,继续在黄河沿线修建工事,并没有着急去追击逃入相州的史思明。
这一次李亨倒是没有瞎指挥,前几次平定安史之乱功亏一篑,让李亨明白了一个道理,打仗这件事还是要让内行的来。
李辅国也向皇帝上了密折,说这两次史思明虽然败退,但是主力损失不大,相州上下对史思明非常支持,想要一举拿下相州并不容易。
李辅国都这么说了,李亨也没有继续催促大军,只是继续通过漕运向大军运送物资。
史思明的主力没有损失,尚且能够退守相州,但是攻入青州的史朝义那边就没那么轻松了。
章武攻入了淄州,切断了史朝义的退路。
没有了淄州的物资补给,史朝义的军队存粮也不多了。
更加糟糕的是史朝义军中子弟几乎都是范阳人,如今范阳已经被大唐光复,军中人心浮动,更是蔓延了一股失败主义的情绪。
但是史朝义对此却毫无办法,淄州退路被断,青州久攻不下,他喊来心腹骆悦问道:
“悔不该不听公言,如今要如何是好?”
刚刚开始南下的时候,骆悦建议史朝义和安庆绪联络,共同对付齐鲁地区的唐军。
骆悦还建议史朝义放弃攻打青州,和安庆绪一起攻打彭城,攻入大唐的江淮地区。
但是那时候史朝义不愿意和安庆绪联合,又觉得自己打了这么久仗寸功未立,想要在父亲史思明那边刷一点军功,所以史朝义没有听从骆悦的建议,没有和安庆绪联动。
如今安庆绪被灭,大唐的军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大军士气低下,史朝义不得不问策于骆悦了。
骆悦低着头说道:
“臣有二策,不知道世子要听哪一个。”
史朝义看着骆悦问道:
“先说下策吧。”
“下策就是遁入齐州淄州之间的山中,向老帅求援,只要老帅发兵,我们就合击淄州,只要主力不失,老帅是不会怪罪世子的。”
史朝义摇了摇头,自己从范阳南下寸功未立,还丢了大量的物资。
而且遁入山中,士卒必定会有所逃亡,等到史思明打通淄州,恐怕自己手下都逃亡的差不多了。
那时候手中没有士兵,恐怕父亲会废了自己世子的位置。
史朝义很清楚自己父亲的性格,史思明为人阴鹜,对麾下部将要求非常的严苛。
而自己这个世子位置并不稳固,他的弟弟史朝清在史朝义身边效力,史朝清是幼子,他的生母又得到史思明的宠爱。
这一次自己没能在齐鲁立功,那史朝清必然会在父帅身边进谗言。
就算是打通了淄州和父亲会师,恐怕也会被褫夺兵权。
骆悦犹豫了一下说道:
“上策是向唐军议和。”
这句话说完,史朝义也沉默了。
骆悦咬了咬嘴唇说道:
“世子,范阳若真的陷入唐军之手,仅仅靠着河东一镇,要如何和大唐相争?”
史朝义闭上眼睛,骆悦又说道:
“如今天下动乱久了,人心思定,世子看齐淄二州的人心如何?”
史朝义也沉默了,一开始攻入淄州的时候,淄州百姓可以说是箪食壶浆迎接史朝义的军队。
史朝义挥手让骆悦离开,陷入到深思中。
齐鲁地区长期被大唐朝廷忽视,无论是赋税、科举还是其他方面,都遭遇和关中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齐鲁地区本身就有北上拓荒的传统,文化上和河东联系更紧密,也是最积极响应安禄山造反的地区。
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章武看着临淄城内“喜迎王师”的士绅和百姓代表,想到了在梁山分别之前,他和张端阳的一番谈话。
当时两人在梁山灭了安庆绪,在水泊前散步的时候,章武忍不住问起张端阳这位大学教授,以后要如何面对齐鲁的问题。
张端阳只是笑了笑说道:
“齐鲁支持安禄山,是大唐朝廷长期财政上和教育上的歧视政策导致的。”
章武点头,这已经是所有玩家的共识了,论坛上阐释安史之乱内因的帖子满天飞,章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张端阳说道:“其实和山河四省的说法差不多,如今的大唐,河东和齐鲁,以及河南道除洛阳以外的地区,就是大唐的山河四省。”
“中上层的士人阶层长期受到朝廷的歧视,科举考试录取率远低于其他地区。”
“实际上如今的江东四道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江东的经济情况好啊,就算是不能中科举也有其他的出路,而且作为大唐的经济中心,江东也没有边防的担子。”
“相比之下,河东和齐鲁就比较惨了,政治上歧视,人口又多,土地又不如江南肥沃,气候又不如江南宜居,还要承担北方军防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自然更容易造反了。”
章武点头,齐鲁的情况确实也和河东差不多。
张端阳又说道:“其实这些事情,和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年头的科举又不是高考,和绝大部分人都是无关的。”
“但是大唐这个时代,能够影响百姓的就是那少部分的读书人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他们扇动起来了。”
“但是章武你不用担心,等你入淄州,这些士族豪绅必然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章武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权势地位,这些都是吃饱肚子后的高层次需求,如果命都保不住,都吃不上饭,谁还会追求功名利禄啊?仗打了这么多年,齐鲁早就被拖垮了。”
章武沉默了一下,张端阳继续说道:
“江东地区的人口大增长,其实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现在很多江东的百姓,都是这个时候从北方逃难去的。”
“安史之乱减少了大量的人口,让原本人口众多的齐鲁地区变得人丁凋敝,但是也等于减少了卷的人口,不卷,大家自然是想要安定,不想要继续跟着史思明后面打仗了。”
章武彻底沉默了。
在历史洪流之中,一切都变得虚无起来,曾经的追求早就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活下去的渴求。
那些怀揣着梦想,想要改变之前不公平际遇的齐鲁人,如今又在哪里呢?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
“大唐的对外扩张到达了极限,经济上也没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自然就会转向内卷。”
“内卷又产生不公平感,进一步让社会割裂,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叛乱。”
“但是残酷的说,安史之乱也迫使大唐进行变革,人口也减少,又重新空出新的机会,反而让大唐续命了。”
章武握拳问道:
“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张端阳说道:“有,一切矛盾都是分配的矛盾,如果一个王朝能够进行自发的改变分配模式,那百姓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社会更加公平一些,矛盾也就会少一些。”
章武沉默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让权贵自己对自己进行分配改革,又是何其难的一件事啊。
章武和张端阳在梁山分别,章武进入淄州,果然如同张端阳所说,淄州上下人心思定,不想要跟着史朝义再打仗了。
而张端阳带着五千“私兵”,从临淮坐漕运船南下,抵达了他就任的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