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太原王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商博手持越王谕令,进了礼部之后,和礼部上下长谈了一日。
无论是中书舍人们,还是礼部上下的官吏们,都对于长谈的内容闭口不谈。
但是有风声从礼部传出去,越王有意向改变科举和国子监制度。
很快礼部就开始忙碌起来。
六部是大唐最核心的部门,本来长安的官吏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情,越王就藩在陇右,一直以来陇右也没说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最后这朝廷大事还不是要依仗着咱们当官的。
就算是越王要建立自己的班底,那也要等到几次科举考试之后,积攒到了忠于自己的人才,才能完全掌控朝堂。
李亨就是这么做的。
回銮长安之后,大部分的六部官员还是上皇时期的班底,李亨手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掌控六部。
唯一李亨能够控制的,就是第五琦任职度支的户部,这还是因为第五琦在江淮改革盐法,在财计之事上拥有了巨大的名声,而第五琦本身就是财计之臣,李亨才能控制住户部。
朝堂这个破败的机器,也只能给卡住的齿轮上上润滑油,能勉强运转起来就是万幸了。
可谁也没想到,越王手下竟然有这么多的人才!
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打得六部措手不及,像是户部、工部、刑部这些部门几乎是清扫一空,而越王的中书舍人们顺势接管了这些部门的公务,这三部如同换了全新零件的发动机,飞快的运转起来。
兵部则直接被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接管,内廷的参谋司直接凌驾于兵部之上,兵部尚书就成专门负责盖章的机器,徐俊掌控了兵部之后,立刻按照陇右的军制开始了关中军队的改编。
礼部还维持着原状,但是越王的中书舍人们也经常出入礼部,整个礼部充满了讨论的声音。
最后就是最敏感的吏部了,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每天都泡在吏部的勘磨中,而朝堂对于吏部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动作。
原因也很简单,吏部实在是太重要了。
吏部不仅仅关系到朝堂,也关系到大唐整个官员体系。
越王重组户部、工部、刑部,对于大唐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户部对地方的主要考核是地方上缴的租庸调,这些年来天下动乱,朝廷对地方上缴赋税的控制力大大不如以前,户部如今能够控制的就是关中地区和漕运沿岸的地区。
在上皇时期,朝堂大修宫殿,工部那时候负责向地方摊派营造所需,权势也是极大。
但是李亨继位之后,连大明宫和太极宫内破败的殿宇都舍不得修,工部唯一的工作就是修葺了南衙的官署,对地方也是毫无影响力。
刑部礼部和兵部这些部门更是如此,地方和他们只在专业领域打交道,论公事就可以了。
但是吏部不行,吏部掌管了朝廷所有官员的考核、晋升、罢黜,和地方上每一个官员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吏部的处理结果迟迟没有下来,越王又派了一批中书舍人去吏部整理官员档桉。
中秋前,长安的使者抵达了相州前线,将皇帝的诏书交给了郭子仪。
看到诏书之后,郭子仪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长安没有发生剧烈冲突,皇帝和越王几乎是平稳的交接了权力,这对于前线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父帅!”史朝清走进了史思明的帅帐,只看到史思明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样子,虚伪的说道:
“父帅还在为兄长哀伤吗?父帅可是河东的主帅,还是要快点振作起来啊!”
史思明站起来说道:
“那个逆子死就死了,为父是心疼他葬送了范阳军!”
“不谈那个逆子了,当年将范阳交给他,是为父最大的错误!”
史思明这个人本身就为人薄情,别说史朝义是他的儿子了,就算是他爹,为了个人前途和富贵,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的。
史思明站起来,在帅帐中走来走去说道:
“李宝臣还没回来吗?”
史朝清低着头说道:
“还没有。”
史思明焦虑的如同一头困兽,他手上还有几十万大军,但是稍懂军事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三镇丢了两镇,只剩下河东一镇苦苦支撑。
这几十万大军已经快要拖垮河东了。
范阳是河东三镇的粮仓,丢了范阳对史思明军心打击非常大,如今大军的粮草都供应不足了。
李辅国离开前线的时候,唐军的阵线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史思明也抓住了一些机会,杀入唐军营地中。
但是史思明担忧粮草不足,没能够再深入敌营,郭子仪反应过来立刻派出援军,又将史思明的军队赶了出去。
仗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是比谁打的好了,而是比谁犯的错误少,谁犯错后能很快纠正错误。
大军团作战就是一个比烂的过程,对手只要比自己更烂,那仗基本上就赢了。
这时候又有亲卫进入帅帐,送上了前方探子送来的最新军情。
史思明这些年眼睛日渐不好了,这些重要的情报都是史朝清读给他听的。
史朝清拆开情报,情报开头就让他大惊失色,“越王入玄武门。
。”
等到史朝清念完,史思明颓然的坐在地上。
“父帅?”
史思明茫然的说道:“我等恐怕死无葬身之地矣!”
史朝清连忙说道:
“父帅手上还有四十万大军,如何谈败啊!”
史思明颓然说道:
“若是长安内斗,我军尚有一丝机会,如今越王顺利接管了长安,唐军前线安定,我军再无机会了!”
史思明说完,果然听到了警戒的号角声,对面郭子仪的大军动了!
随着朝堂安稳过度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又有越王使者宣布了对李辅国同党既往不咎的态度。
朝廷的粮草和补给随之送达,前线士气为之一振,郭子仪趁势发动了一场突袭,打的史思明措手不及,唐军的战线再次向北推进,几乎要将史思明的部队压缩到相州边缘了。
就在前线的史思明大军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一支小型商队进入了史思明的老巢太原城。
虽然处于战时,但是太原城的守军并没有对这支商队太过于盘查,主要原因是这个商队的主事人是太原王氏的旁支。
太原也称晋阳,晋阳王是天下闻名的大族,虽然如今的太原王氏不愿意出仕史思明,但是史思明也没有勉强他们,依然对他们保持尊重。
太原王氏也让旁支和姻亲出仕史思明,如今河东的官吏小半都和太原王氏有关联。
历史上,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太原王氏依然没有被清算,还活跃在河东的政治舞台上。
王峻是迁居到武威的一支,不过依然和本家保持着联系。
原本王峻这支迁出之后,已经不怎么和太原做生意了。
但是自从大迂回战略执行以来,武威王氏又开始了和太原的贸易,王峻这一年来不断的往返太原和武威,就连城门守军都和他厮混熟了。
这次王峻送来的还是宝石香料之类的陇右特产,看门的守军只是例行公事的检查了一下,就让他的车队进了城。
秦川骑着马上,打量着太原城,忍不住赞叹道:
“不愧是高祖起兵的地方!果然是天下雄城啊!”
“慎言啊!”
王峻连忙打断秦川,这一路上秦川土木工程的职业病发作,不断品评这一路上的堡垒关隘。
虽然王峻有太原王氏的招牌,但这里也是史思明的老巢,王峻可不想被抓到大牢里。
如今太原城相州前线失利,范阳的尉迟信不停的发表檄文,向河东施加压力。
各方包夹下,太原城内的气氛相当的紧张。
王峻拉着商队,来到了晋阳城内的太原王氏的祖宅,将货物安顿完毕,王峻拉着秦川进了老宅。
“老王,没想到你家还是土豪啊!”
王峻捂着脑袋,太原王氏乃是天下望族,秦川竟然说自家是土豪。
不过王峻也不敢得罪这位陇右的将军,更何况这一次秦川来太原,也是肩负了重要的使命。
不过王家的家规森严,王峻虽然是支脉的嫡子,但是要求见王家家主也要老老实实的等着。
好在秦川倒是没觉得无聊,打开游戏摄像头不断地拍摄着,作为土木专家,这座老宅可太有研究价值了。
终于等到王氏家族面见王峻了,王峻连忙拉着秦川来到会客的大堂。
见到王氏家主后,秦川立刻说道:
“太原王氏即将大祸临头了!”
商博手持越王谕令,进了礼部之后,和礼部上下长谈了一日。
无论是中书舍人们,还是礼部上下的官吏们,都对于长谈的内容闭口不谈。
但是有风声从礼部传出去,越王有意向改变科举和国子监制度。
很快礼部就开始忙碌起来。
六部是大唐最核心的部门,本来长安的官吏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情,越王就藩在陇右,一直以来陇右也没说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最后这朝廷大事还不是要依仗着咱们当官的。
就算是越王要建立自己的班底,那也要等到几次科举考试之后,积攒到了忠于自己的人才,才能完全掌控朝堂。
李亨就是这么做的。
回銮长安之后,大部分的六部官员还是上皇时期的班底,李亨手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掌控六部。
唯一李亨能够控制的,就是第五琦任职度支的户部,这还是因为第五琦在江淮改革盐法,在财计之事上拥有了巨大的名声,而第五琦本身就是财计之臣,李亨才能控制住户部。
朝堂这个破败的机器,也只能给卡住的齿轮上上润滑油,能勉强运转起来就是万幸了。
可谁也没想到,越王手下竟然有这么多的人才!
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打得六部措手不及,像是户部、工部、刑部这些部门几乎是清扫一空,而越王的中书舍人们顺势接管了这些部门的公务,这三部如同换了全新零件的发动机,飞快的运转起来。
兵部则直接被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接管,内廷的参谋司直接凌驾于兵部之上,兵部尚书就成专门负责盖章的机器,徐俊掌控了兵部之后,立刻按照陇右的军制开始了关中军队的改编。
礼部还维持着原状,但是越王的中书舍人们也经常出入礼部,整个礼部充满了讨论的声音。
最后就是最敏感的吏部了,越王的中书舍人们每天都泡在吏部的勘磨中,而朝堂对于吏部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动作。
原因也很简单,吏部实在是太重要了。
吏部不仅仅关系到朝堂,也关系到大唐整个官员体系。
越王重组户部、工部、刑部,对于大唐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户部对地方的主要考核是地方上缴的租庸调,这些年来天下动乱,朝廷对地方上缴赋税的控制力大大不如以前,户部如今能够控制的就是关中地区和漕运沿岸的地区。
在上皇时期,朝堂大修宫殿,工部那时候负责向地方摊派营造所需,权势也是极大。
但是李亨继位之后,连大明宫和太极宫内破败的殿宇都舍不得修,工部唯一的工作就是修葺了南衙的官署,对地方也是毫无影响力。
刑部礼部和兵部这些部门更是如此,地方和他们只在专业领域打交道,论公事就可以了。
但是吏部不行,吏部掌管了朝廷所有官员的考核、晋升、罢黜,和地方上每一个官员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吏部的处理结果迟迟没有下来,越王又派了一批中书舍人去吏部整理官员档桉。
中秋前,长安的使者抵达了相州前线,将皇帝的诏书交给了郭子仪。
看到诏书之后,郭子仪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长安没有发生剧烈冲突,皇帝和越王几乎是平稳的交接了权力,这对于前线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父帅!”史朝清走进了史思明的帅帐,只看到史思明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样子,虚伪的说道:
“父帅还在为兄长哀伤吗?父帅可是河东的主帅,还是要快点振作起来啊!”
史思明站起来说道:
“那个逆子死就死了,为父是心疼他葬送了范阳军!”
“不谈那个逆子了,当年将范阳交给他,是为父最大的错误!”
史思明这个人本身就为人薄情,别说史朝义是他的儿子了,就算是他爹,为了个人前途和富贵,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的。
史思明站起来,在帅帐中走来走去说道:
“李宝臣还没回来吗?”
史朝清低着头说道:
“还没有。”
史思明焦虑的如同一头困兽,他手上还有几十万大军,但是稍懂军事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三镇丢了两镇,只剩下河东一镇苦苦支撑。
这几十万大军已经快要拖垮河东了。
范阳是河东三镇的粮仓,丢了范阳对史思明军心打击非常大,如今大军的粮草都供应不足了。
李辅国离开前线的时候,唐军的阵线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史思明也抓住了一些机会,杀入唐军营地中。
但是史思明担忧粮草不足,没能够再深入敌营,郭子仪反应过来立刻派出援军,又将史思明的军队赶了出去。
仗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是比谁打的好了,而是比谁犯的错误少,谁犯错后能很快纠正错误。
大军团作战就是一个比烂的过程,对手只要比自己更烂,那仗基本上就赢了。
这时候又有亲卫进入帅帐,送上了前方探子送来的最新军情。
史思明这些年眼睛日渐不好了,这些重要的情报都是史朝清读给他听的。
史朝清拆开情报,情报开头就让他大惊失色,“越王入玄武门。
。”
等到史朝清念完,史思明颓然的坐在地上。
“父帅?”
史思明茫然的说道:“我等恐怕死无葬身之地矣!”
史朝清连忙说道:
“父帅手上还有四十万大军,如何谈败啊!”
史思明颓然说道:
“若是长安内斗,我军尚有一丝机会,如今越王顺利接管了长安,唐军前线安定,我军再无机会了!”
史思明说完,果然听到了警戒的号角声,对面郭子仪的大军动了!
随着朝堂安稳过度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又有越王使者宣布了对李辅国同党既往不咎的态度。
朝廷的粮草和补给随之送达,前线士气为之一振,郭子仪趁势发动了一场突袭,打的史思明措手不及,唐军的战线再次向北推进,几乎要将史思明的部队压缩到相州边缘了。
就在前线的史思明大军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一支小型商队进入了史思明的老巢太原城。
虽然处于战时,但是太原城的守军并没有对这支商队太过于盘查,主要原因是这个商队的主事人是太原王氏的旁支。
太原也称晋阳,晋阳王是天下闻名的大族,虽然如今的太原王氏不愿意出仕史思明,但是史思明也没有勉强他们,依然对他们保持尊重。
太原王氏也让旁支和姻亲出仕史思明,如今河东的官吏小半都和太原王氏有关联。
历史上,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太原王氏依然没有被清算,还活跃在河东的政治舞台上。
王峻是迁居到武威的一支,不过依然和本家保持着联系。
原本王峻这支迁出之后,已经不怎么和太原做生意了。
但是自从大迂回战略执行以来,武威王氏又开始了和太原的贸易,王峻这一年来不断的往返太原和武威,就连城门守军都和他厮混熟了。
这次王峻送来的还是宝石香料之类的陇右特产,看门的守军只是例行公事的检查了一下,就让他的车队进了城。
秦川骑着马上,打量着太原城,忍不住赞叹道:
“不愧是高祖起兵的地方!果然是天下雄城啊!”
“慎言啊!”
王峻连忙打断秦川,这一路上秦川土木工程的职业病发作,不断品评这一路上的堡垒关隘。
虽然王峻有太原王氏的招牌,但这里也是史思明的老巢,王峻可不想被抓到大牢里。
如今太原城相州前线失利,范阳的尉迟信不停的发表檄文,向河东施加压力。
各方包夹下,太原城内的气氛相当的紧张。
王峻拉着商队,来到了晋阳城内的太原王氏的祖宅,将货物安顿完毕,王峻拉着秦川进了老宅。
“老王,没想到你家还是土豪啊!”
王峻捂着脑袋,太原王氏乃是天下望族,秦川竟然说自家是土豪。
不过王峻也不敢得罪这位陇右的将军,更何况这一次秦川来太原,也是肩负了重要的使命。
不过王家的家规森严,王峻虽然是支脉的嫡子,但是要求见王家家主也要老老实实的等着。
好在秦川倒是没觉得无聊,打开游戏摄像头不断地拍摄着,作为土木专家,这座老宅可太有研究价值了。
终于等到王氏家族面见王峻了,王峻连忙拉着秦川来到会客的大堂。
见到王氏家主后,秦川立刻说道:
“太原王氏即将大祸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