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一场婚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万城之城,这个世界当之无愧最伟大的城市。
作为长安城曾经的管理者,帝国的宰相,崔光远最近心情不错。
就在这个月,《大唐风云》的狗策划推出第三部资料片《丈量世界》。
除了明确探索丝路这个大的游戏目标之外,也进行了不少微小的改动。
其中一项就是推出了婚姻系统。
现实世界没有配偶,在大唐风云中也没有配偶的,无论是土着还是玩家,只要符合两个世界法律规定的,经过申请可以结婚。
在系统中缔结了婚姻关系的,系统就能开放某个部位的权限,让玩家体验到“真实的乐趣”。
不过这项功能也只是在少部分符合条件的人群中暗暗推广着,比如现在京兆少尹王成伟,就是本次新婚姻系统的受益者。
王成伟已经正式和崔府娘子定亲,择日就要完婚。
对于这个东床快婿,崔光远本身是看不上的。
因为女儿非他不嫁,崔光远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但是这几天政事堂中的宰相们都发现,崔光远每天上衙的时候嘴角都挂着笑容。
同僚故旧都纷纷向崔光远道贺,有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状元女婿,崔家三代的富贵是没问题了。
唐代的婚礼习俗在唐初稍有简化,但是到了开元年间又逐渐变得奢靡繁杂了起来,特别是长安嫁娶有很多定规,攀比奢侈之风相当盛行。
三书六礼这些也算是传统的婚礼规范了,但是唐人尤其重视聘礼和嫁妆,特别是嫁女儿置办嫁妆更是攀比成风,经常有官员为了嫁女儿是借贷的事情。
嫁妆,是新妇自己支配的财产,新妇能够带到男方家里的嫁妆多少,也决定了新妇日后在家中的话语权。
没有多少嫁妆的新妇,自然会被婆家轻视。
那些嫁妆丰厚的新妇,则可以自由的支配小家庭的产业,甚至有钱的还可以搬出去分户住,不用受婆婆的气。
当朝宰相要嫁女儿,自然不能寒碜,而崔光远从上皇期间就是京兆尹这样的高官,就连伪燕攻入长安也依然拜他为京兆尹,在长安失陷的时候崔家反而增加了不少资产。
这一次崔光远嫁女儿,准备的嫁妆自然不少,光是万年县的工坊就有三座,这些都是当时王成伟在万年县做县令的时候,为了兴办产业求着老丈人买的。
如今这些工坊的价格倍增,但是崔光远也很大方,全部都给女儿当做嫁妆又还了回来。
除了工坊地契之外,还有马匹、金器、漆器、奴仆、长安城外的庄园地契,这些陪嫁丰厚到让熟悉王成伟的玩家们都露出嫉妒的眼神。
为什么有人在游戏里也能娶富婆啊!
还是富婆香啊!
而且听说这位崔娘子还非常的孝顺,还没过门就把父亲崔光远珍藏的典籍古董搬到了王家,连崔相国珍藏的美酒都没放过。
不过很快的,据说越王亲自召见了崔光远,崔光远从太极宫出来之后,立刻将结婚的排场减了一半。
原来前段时间,礼部向朝廷进言,说是要移风易俗,改变长安嫁娶奢华的风气。
翰林学士商博接着提出了,要限制官员子女婚配的奢华之风。
而崔光远女儿的婚礼,正好撞到了这件事上。
面对越王的要求,崔光远自然是义无反顾的答应了下来,只是出宫的路上崔光远哆哆嗦嗦,自己答应了越王要简单操办婚事,怕是家中那一关过不去了。
好在礼部提倡节俭婚礼的事情,已经事先在报纸上了做了长期的宣传,最后崔府传出消息,将婚礼的排场再降低了一些,也取消了聘礼和嫁妆游街的习俗,改成凌晨下聘和送嫁妆。
婚期将近,这几日崔光远在政事堂的时间也少了,其他宰相们纷纷暗骂这家伙滑头,可是又拿他没办法。
这段日子政事堂的日子难过,是因为有几件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
最棘手的,是处理已经死了的废太子俶的问题。
太子俶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御史顾况在汴州搜集了很多证据,证明太子俶在汴州铸假钱,盘剥搜刮百姓,还勾结史思明谋反的罪证。
越王让大理寺审理了相关证人,三法司最后达成了意见,太子俶有罪。
不过太子俶已经死了,越王先是进大明宫,向父皇李亨报告了这件事,李亨用左手勾了诏书,下令废去李俶太子之位。
废太子俶已经死了,但是剩下的事情才是最棘手的。
返回长安的顾况,再次向朝廷上书,请求在邸报和报纸上刊登废太子俶的罪行。
顾况的上书遭到了更多御史的反对,他们认为顾况是虚伪小人,为了博取仗义直谏的名声。
废太子俶虽然犯下了罪行,但是现在已经死了,公布他的罪行又不能加重对他的处罚,反而因为这件事抹黑了皇室。
朝堂之上“请诛顾况”的喊声不绝于耳,这事情自然就闹到了政事堂里。
这事情送到政事堂又是一团乱麻,顾况是李泌的弟子,李泌自然是避嫌不管了,其他几个宰相们商议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结果来。
这还不是政事堂唯一的麻烦事情,战后对有功之臣的论功,对有罪之人的论罪,对各地义军的处理,千头万绪林林总总,搞得宰相们纷纷想要辞职。
但是越王倒是一点都不体会宰相们的辛苦,反而是将大部分的事情都扔给了政事堂处理,颇有些垂拱而治的意思。
今天越王突然又打开延英殿,召集宰相们议事。
一直忙于婚事的崔光远这下子突然冒出来,又跟着大家一起进了延英殿,其他宰相们对这个滑头恨的牙痒痒的,又对他无可奈何。
不过越王突然开延英殿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连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后,李倓跟着的穆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众宰相们心中都是一惊。
台谏改革方案?
台谏就是御史台,这个职位上呈汉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
台谏官员在朝堂上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朝堂大臣斗争的工具,也是皇帝压制大臣,或者大臣牵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对台谏制度进行改革,这让所有的宰相们都警惕起来。
就连李泌这个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皇帝要进一步削减台谏的权利,他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预料,翻开第一页竟然是改组御史台,让御史中丞进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越王,竟然是要加强台谏的权力?
只听到李倓缓缓说道:
“台谏之权,源于汉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谏之权衰微,进不可以劝谏君王,退不可以震慑群臣,甚至还屡有御史敲诈地方,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若是台谏一两人如此,那是这是一两人的问题,但是如今台谏风气如此,那就是台谏制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御史台权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风闻言事,弹劾官员的时候无法深入调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来。”
宰相们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御史虽然说起来有纠察百官的权利,可实际上御史都是刚刚入官场的新人,根本没有什么资源。
不要说纠察百官了,就连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朝廷大员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安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弹劾来,大家都纷纷投靠朝廷大员,就为了能有清田、赈灾、巡边等巡查地方的机会。
到了地方则是大捞特捞,等捞完之后就立刻运作一番,从御史台高升而去。
这种风气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员听说要来御史,都要吓得要和当地百姓众筹贿赂御史的钱。
如果御史一年多来几次,地方官员就会弃官逃跑,百姓也会吓得逃离。
能进政事堂的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这些弊端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继续说道:
“加强台谏,最重要的是要让台谏有监察朝堂的能力,不仅仅是要御史中丞进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给御史台配备足够的署官,让御史有独立调查的能力。”
李倓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宰相们,继续说道:“除了朝堂之外,地方上也要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不仅仅是吏部要对州县的官员考核,御史台也要参加到考核中来。”
台谏本来也有监察宰相的职能,如今越王这个方案一视同仁,也赋予了御史台监察皇室的权利,宰相们自然也不好反对。
政事堂对这厚厚的改革章程,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意见,只能带回去先慢慢的研究。
而李倓眯起眼睛,对着李泌说道:“泌公,如今朝堂上下都喊着要‘请诛顾况’,对废太子俶的处理,政事堂是什么意见?”
长安,万城之城,这个世界当之无愧最伟大的城市。
作为长安城曾经的管理者,帝国的宰相,崔光远最近心情不错。
就在这个月,《大唐风云》的狗策划推出第三部资料片《丈量世界》。
除了明确探索丝路这个大的游戏目标之外,也进行了不少微小的改动。
其中一项就是推出了婚姻系统。
现实世界没有配偶,在大唐风云中也没有配偶的,无论是土着还是玩家,只要符合两个世界法律规定的,经过申请可以结婚。
在系统中缔结了婚姻关系的,系统就能开放某个部位的权限,让玩家体验到“真实的乐趣”。
不过这项功能也只是在少部分符合条件的人群中暗暗推广着,比如现在京兆少尹王成伟,就是本次新婚姻系统的受益者。
王成伟已经正式和崔府娘子定亲,择日就要完婚。
对于这个东床快婿,崔光远本身是看不上的。
因为女儿非他不嫁,崔光远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但是这几天政事堂中的宰相们都发现,崔光远每天上衙的时候嘴角都挂着笑容。
同僚故旧都纷纷向崔光远道贺,有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状元女婿,崔家三代的富贵是没问题了。
唐代的婚礼习俗在唐初稍有简化,但是到了开元年间又逐渐变得奢靡繁杂了起来,特别是长安嫁娶有很多定规,攀比奢侈之风相当盛行。
三书六礼这些也算是传统的婚礼规范了,但是唐人尤其重视聘礼和嫁妆,特别是嫁女儿置办嫁妆更是攀比成风,经常有官员为了嫁女儿是借贷的事情。
嫁妆,是新妇自己支配的财产,新妇能够带到男方家里的嫁妆多少,也决定了新妇日后在家中的话语权。
没有多少嫁妆的新妇,自然会被婆家轻视。
那些嫁妆丰厚的新妇,则可以自由的支配小家庭的产业,甚至有钱的还可以搬出去分户住,不用受婆婆的气。
当朝宰相要嫁女儿,自然不能寒碜,而崔光远从上皇期间就是京兆尹这样的高官,就连伪燕攻入长安也依然拜他为京兆尹,在长安失陷的时候崔家反而增加了不少资产。
这一次崔光远嫁女儿,准备的嫁妆自然不少,光是万年县的工坊就有三座,这些都是当时王成伟在万年县做县令的时候,为了兴办产业求着老丈人买的。
如今这些工坊的价格倍增,但是崔光远也很大方,全部都给女儿当做嫁妆又还了回来。
除了工坊地契之外,还有马匹、金器、漆器、奴仆、长安城外的庄园地契,这些陪嫁丰厚到让熟悉王成伟的玩家们都露出嫉妒的眼神。
为什么有人在游戏里也能娶富婆啊!
还是富婆香啊!
而且听说这位崔娘子还非常的孝顺,还没过门就把父亲崔光远珍藏的典籍古董搬到了王家,连崔相国珍藏的美酒都没放过。
不过很快的,据说越王亲自召见了崔光远,崔光远从太极宫出来之后,立刻将结婚的排场减了一半。
原来前段时间,礼部向朝廷进言,说是要移风易俗,改变长安嫁娶奢华的风气。
翰林学士商博接着提出了,要限制官员子女婚配的奢华之风。
而崔光远女儿的婚礼,正好撞到了这件事上。
面对越王的要求,崔光远自然是义无反顾的答应了下来,只是出宫的路上崔光远哆哆嗦嗦,自己答应了越王要简单操办婚事,怕是家中那一关过不去了。
好在礼部提倡节俭婚礼的事情,已经事先在报纸上了做了长期的宣传,最后崔府传出消息,将婚礼的排场再降低了一些,也取消了聘礼和嫁妆游街的习俗,改成凌晨下聘和送嫁妆。
婚期将近,这几日崔光远在政事堂的时间也少了,其他宰相们纷纷暗骂这家伙滑头,可是又拿他没办法。
这段日子政事堂的日子难过,是因为有几件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
最棘手的,是处理已经死了的废太子俶的问题。
太子俶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御史顾况在汴州搜集了很多证据,证明太子俶在汴州铸假钱,盘剥搜刮百姓,还勾结史思明谋反的罪证。
越王让大理寺审理了相关证人,三法司最后达成了意见,太子俶有罪。
不过太子俶已经死了,越王先是进大明宫,向父皇李亨报告了这件事,李亨用左手勾了诏书,下令废去李俶太子之位。
废太子俶已经死了,但是剩下的事情才是最棘手的。
返回长安的顾况,再次向朝廷上书,请求在邸报和报纸上刊登废太子俶的罪行。
顾况的上书遭到了更多御史的反对,他们认为顾况是虚伪小人,为了博取仗义直谏的名声。
废太子俶虽然犯下了罪行,但是现在已经死了,公布他的罪行又不能加重对他的处罚,反而因为这件事抹黑了皇室。
朝堂之上“请诛顾况”的喊声不绝于耳,这事情自然就闹到了政事堂里。
这事情送到政事堂又是一团乱麻,顾况是李泌的弟子,李泌自然是避嫌不管了,其他几个宰相们商议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结果来。
这还不是政事堂唯一的麻烦事情,战后对有功之臣的论功,对有罪之人的论罪,对各地义军的处理,千头万绪林林总总,搞得宰相们纷纷想要辞职。
但是越王倒是一点都不体会宰相们的辛苦,反而是将大部分的事情都扔给了政事堂处理,颇有些垂拱而治的意思。
今天越王突然又打开延英殿,召集宰相们议事。
一直忙于婚事的崔光远这下子突然冒出来,又跟着大家一起进了延英殿,其他宰相们对这个滑头恨的牙痒痒的,又对他无可奈何。
不过越王突然开延英殿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连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后,李倓跟着的穆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众宰相们心中都是一惊。
台谏改革方案?
台谏就是御史台,这个职位上呈汉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
台谏官员在朝堂上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朝堂大臣斗争的工具,也是皇帝压制大臣,或者大臣牵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对台谏制度进行改革,这让所有的宰相们都警惕起来。
就连李泌这个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皇帝要进一步削减台谏的权利,他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预料,翻开第一页竟然是改组御史台,让御史中丞进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越王,竟然是要加强台谏的权力?
只听到李倓缓缓说道:
“台谏之权,源于汉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谏之权衰微,进不可以劝谏君王,退不可以震慑群臣,甚至还屡有御史敲诈地方,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若是台谏一两人如此,那是这是一两人的问题,但是如今台谏风气如此,那就是台谏制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御史台权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风闻言事,弹劾官员的时候无法深入调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来。”
宰相们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御史虽然说起来有纠察百官的权利,可实际上御史都是刚刚入官场的新人,根本没有什么资源。
不要说纠察百官了,就连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朝廷大员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安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弹劾来,大家都纷纷投靠朝廷大员,就为了能有清田、赈灾、巡边等巡查地方的机会。
到了地方则是大捞特捞,等捞完之后就立刻运作一番,从御史台高升而去。
这种风气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员听说要来御史,都要吓得要和当地百姓众筹贿赂御史的钱。
如果御史一年多来几次,地方官员就会弃官逃跑,百姓也会吓得逃离。
能进政事堂的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这些弊端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继续说道:
“加强台谏,最重要的是要让台谏有监察朝堂的能力,不仅仅是要御史中丞进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给御史台配备足够的署官,让御史有独立调查的能力。”
李倓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宰相们,继续说道:“除了朝堂之外,地方上也要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不仅仅是吏部要对州县的官员考核,御史台也要参加到考核中来。”
台谏本来也有监察宰相的职能,如今越王这个方案一视同仁,也赋予了御史台监察皇室的权利,宰相们自然也不好反对。
政事堂对这厚厚的改革章程,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意见,只能带回去先慢慢的研究。
而李倓眯起眼睛,对着李泌说道:“泌公,如今朝堂上下都喊着要‘请诛顾况’,对废太子俶的处理,政事堂是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