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第421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天机之神局、硬核危机、武侠世界大穿越、诡域迷踪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十二章、金陵歌舞何时休?(三)
秦淮画舫之上,诸位江南士子谈天说地、吟诗作赋、观舞听曲……当真是好不畅快。待到不胜酒力之后,自有诸位红倌人(红倌人就是陪睡觉的,清倌人只管弹琴唱曲)将他们扶进香闺,与之云雨欢好。
而俞国振和几个穿越者,还有几个凑热闹的闲人,作为次一等的陪客,却没有这等潇洒香艳的待遇——虽然只要他们肯自掏腰包的话,应该也是能叫得到姑娘的。但问题是,今天的秦淮河上实在是“群贤荟萃”,面对那么多风流倜傥的士子们,诸位清倌人红倌人的生意异常火爆,各家青楼估计已经早已客满,普通人即使肯大把掏钱,也约不到什么名角儿……所以,待到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也很有眼色地告辞下船了。
当俞国振带队走下画舫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站在河畔石堤上向外张望,只见这暮色下的十里秦淮河,到处都是彩带轻舞,灯船如林,两岸酒幌招展,拱桥林立,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河畔的青石小街上,既有方巾儒生结伴而游,辩论经义,亦有富商大贾衣着华丽,前呼后拥;还有些官家小姐的花轿,也顺着河边徘徊,不时从里面掀开一丁点儿纱帘,露出芊芊玉手和小半张娇艳粉脸……
而在灯火倒映、水波荡漾的河面上,那一艘艘精美绝伦的画舫,更是丝竹阵阵、欢歌笑语……每一处都有无数花枝招展的姑娘,在画舫或河房的露台上轻歌曼舞,不时露出一抹雪白的肌肤,真是我见犹伶……
——这就是明末的南京,冠绝江南的锦绣之地。“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千年以来的名士荟萃,诗文风流,数百年的江南繁华,人杰地灵,半个天下积累的财富和底蕴,尽数聚于此地,又不像北京城一样,需要直面边关外寇的危险,故而造就了这座城市傲视天下的物华天宝,宛如梦幻的繁华风度!
遗憾的是,乱世之中的繁华梦,终究是虚假的,也终究会在兵戈硝烟之中,化为一缕青烟悄然散去。
无论是民国年间的大上海十里洋场,还是明末时代的南京城十里秦淮,其最终的命运皆是如此。
“……七弦风雅,妙音轻拨;十里秦淮,玉树烟萝;风花雪月,诗词相和;似水流年眨眼过,一宵清梦醉南柯……哎,这样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只怕是看不了几天啦!想要考察的话,就得抓紧时间呐!”
夕阳之下,俞国振一手架着已经酩酊大醉的马彤学姐,一边扶着河堤上的柳树,对身边的几位老教授叹息道,“……南京城内各处景点的照片和录像都拍得怎么样了?金陵四十八景还差多少地方没去过?”
“……呃,除了南京的皇宫因为有了新君入住,实在进不去之外,其它的地方都看得差不多了。”
一位考古学老教授如此回答说,“……其实所谓的金陵四十八景,很多都牵强附会的。比如所谓的乌衣夕照,明朝的乌衣巷其实不过是寻常人家,东晋年间的老房子早就荡然无存了(在唐朝有一段时间,南京城几乎被完全废弃,跟玛雅古城似的),真的没有半点看头。还有玄武湖上的平堤观湖,其实那景色在现代世界的南京也一模一样,同样是一个玄武湖,一条太平堤,实在是没必要专程跑到明末来看……总之就和咱们那时候的旅游行业一样,搞个噱头就是一景,非要凑出一个好听的数目来,其实没啥可看的东西……”
“……呵呵,如果都是按照您这样处处挑毛病的想法,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值得去看的风景点啊?”
俞国振摇头一笑,“……别要求得太苛刻啦!趁着这一切还没有在战争中烟消云散,尽量多看看吧!”
总的来说,虽然这一天饱受了江南士子们的轻视和漠然,但诸位穿越者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毕竟看到了那么多古色古香的真实版明末街景,体验了那种在任何影视城和主题公园都感受不到的奇妙氛围。至于江南士子们的态度不佳嘛……对于即将倒大霉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家伙,大家一般都会比较宽容的。
只是,等到他们走到南京城里租住的三进宅院之时,却发现里面早已等着两位来势不善的不速之客。
——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满脸写着“羡慕嫉妒恨”的王秋同学,以及同样黑着一张老脸的郭政委。
在这间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灯火摇曳的花厅之中,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某种名为“谴责”的氛围。
“……咳咳!各位教授同志,说起来,你们在那边的世界也是儿孙满堂,都快领退休工资了吧!怎么这两天还是往十里秦淮跑得那么勤快呢?”郭政委干咳一声,如此说道,“……多少也注意一下影响吧!”
虽然郭政委说得很是义正词严,但各位历史学、考古学教授却对此不以为然——来了明末的江南却不逛青楼,那还怎么考察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再说了,在明末这会儿,越是老头儿才越喜欢逛妓院呢!
——江南之地,素来文气昌盛、武风匮乏。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汉唐时代的文人集会多在酒馆,比如李白就是一边痛饮美酒一边大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至于明清时期的文人集会,则大多会选择在妓院画舫,上至白首老翁,下到黄口小儿,都把组团逛青楼当成一种很高雅的消遣,跟后世去听明星演唱会相差无几——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很多人在青楼里真的就只是喝喝茶听听曲而已。
就像后世的偶像明星一样,那些第一等的风流名妓,每年都有大大小小无数个集会和宴会邀请她们参加,为的就是利用她们的名气,就像后世邀请明星来出席开幕式、签售会等等。而她们也可以借参加盛会来宣扬名声,从而让双方都得利。此外,在没有报纸和杂志的情况下,当时的青楼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流通中心,寻常人若是想要知道最新的诗词时文、市井八卦、名家韵事,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到青楼里去打听。
而且,就妓院的档次和分类来看,这年头越是高档的青楼,针对的顾客群往往就越是高龄,而且规矩也越大,一进门就得唱诺、焚香、抚琴、联句、对诗、和曲等等,知道的人明白是交配前的仪式,不懂行的家伙恐怕还以为是觐见皇帝的礼节……虽然步骤繁琐得令人晕头转向,但却非常对那些老家伙的胃口。
像钱谦益、夏允彝、阮大铖这样大名鼎鼎的文坛和政坛前辈巨头,都喜欢在各处青楼里盘桓流连。如果哪个姑娘得到他们的垂青,随便写个诗词什么的,那这位姑娘马上就是鲤鱼越龙门,身价暴增百倍。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江南各处青楼的市场规则,自然就是“上床有鸿懦,初夜无白丁”。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行规,一般哪家高档青楼若是要开业,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清绝对不是搞装修之类,而是第一时间请高手写一封请帖,然后毕恭毕敬地送到那些大佬们的府邸,请他们务必来捧场……如果放在现代世界,那么就相当于某处高档夜总会开业之后,妈妈桑按照惯例第一时间就得找莫言、郑渊洁或者郎咸平推广业务!
总之,在亲眼目睹了诸位明朝文坛宿老们整日眠花宿柳、红袖添香的风流做派之后,在座的诸位老教授早已是下限没有了,节操碎掉了,三观被毁成渣了,逛起青楼挑逗起小姑娘也没有心理压力了……
嗯?已经年老体衰,下半身不够坚挺?没关系,大家都是现代人,不是还有神油和伟哥来帮忙嘛!就算用了那些药也不顶事……咳咳,可身为男人若是没有了那方面的梦想,人生跟咸鱼还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郭政委的说教,诸位教授同志纷纷当做耳旁风……至于马彤小姐么,她还大醉未醒呢!
而王秋对这些节操匮乏的老头子们组团嫖妓的事情,倒是不太在意——作为一名彪悍到不用解释的穿越者,他自认为在女色方面是非常节制的,但也已经睡了两个女人(鞠川静香和南里香),以后说不定还要吃掉两只银发萝莉(韩赛尔和葛丽特正在饲养中),所以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立场来说这些花心老教授的不是。
然而,这些老头子大肆挥霍公款的本事,却让他深感吃惊——这花钱速度都赶得上去澳门的赌徒了。
“……俞国振同志,马彤同志,还有这几位教授同志,请问你们能够跟我解释一下,之前从广州到江南这一路上游山玩水的开销,暂且先不提了。问题是如今你们才进了南京城这么几天,怎么就花了足足一万五千两银子的考察经费?!就算是再怎么打着‘考察民俗’的旗号,去秦淮河听曲嫖妓喝花酒,也不能这样挥霍公款、一掷千金吧!还是说,你们居然拿着组织的公款包养女人,每人找了位名妓赎身了?”
“……哪有啊!我们来南京还不到半个月,秦淮河上那些名妓的芳名都还没认全呢!”
“……怎么可能?我们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再怎么铺张浪费,也不会包养明末的名妓啊?”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老郭,咱们应该没仇吧?你想让我回去之后被老伴儿打死吗?”
“……我这两天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连秦淮河都没去过,只是听了一次柳敬亭的评书而已!”
“……我这几天都在考察南京的几处集市,不过是随便买了点儿杂货罢了!呃,还有几件小古董。”
对于王秋的质问,诸位老教授纷纷撞天叫屈,“……这阵子的开销都有记账,你们可以自己查账本啊!”
片刻之后,面对诸位历史学、考古学老教授们呈上的账簿,王秋和郭政委的表情变得愈发古怪。
“……这账本上的数字,看着倒是很像那么回事。可是……南京的一石糙米要十两银子?每个人听一回说书要二十五两?你们这座宅院每个月的租金要七百两?你们这是骗鬼呐?!请不要愚弄我的智商!”
王秋愤愤然地翻了个白眼,十分鄙视地瞟了那几位老教授一眼,觉得这几个道貌岸然的老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知道,乔装改扮地混在一帮明朝人中间长途跋涉,是很辛苦的工作。有关部门当然不在意你们趁机公费腐败一下,但最好也别太过分了!都已经穿越到异世界了,难道还不忘贪污课题经费吗?”
“……咳咳,小王同志,你可以不相信我们说出来的话,但不能鄙视我们的人格!”
一位身材矮胖的历史学老教授,顿时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你们完全可以去街上随便问问,这南京城的物价是不是有这样高!”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齐声抱怨明末南京的物价实在是太夸张。
看着这帮家伙似乎不像是作伪的模样,王秋不由得有些狐疑起来,“……如此说来,难道南京城里的物价真有这么离谱?可是……北京和济南那边的物价高昂,是因为战火蔓延,漕运和海运尽数断绝,南方的粮食物资运不过去,围城之中易子相食,这才出现了一石米四十两银子的高价。可南京这边还是太平地界,长江码头上的商船来来往往,江南又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怎么会物价暴涨到这等地步?”
“……唉,北方固然战乱四起,南方这边其实也不太平。如今闻香教起义军膨胀到了数十万,正在扬州府与南直隶兵马反复鏖战。而张献忠的流寇在焚毁了凤阳皇陵之后,近来又在滁州、和州一带与官军拉锯对峙。南京朝廷在江北的实际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了沿江一线,离开江岸不远就是敌境了。”
俞国振叹了口气,站出来对王秋如此解释说,“……所以,为了躲避流民和战祸,江北各处的缙绅富豪纷纷收拾细软,举家渡江南迁。就连富甲天下的扬州,也有大批的盐商、缙绅和官宦世家选择了出城逃难。在南渡长江之后,其中一部分人去了苏州和松江,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涌入了南京,弄得城内人口一时间急速暴增,内城市区里一房难求……这房租自然也就涨上了天,不出个高价的话,根本就租不到!”
“……所以这座宅院的租金才会如此离谱?可为啥吃饭喝酒的价钱也这么贵呢?”王秋继续问道。
“……一方面是因为江北逃来的缙绅富户们,通常都携带着大笔金银,然后在南京安家落户,应酬交际,大肆消费,自然就抬高了物价。另一方面是因为战乱引起的恐慌心理,导致本地人也在拼命扫货。”
另一位貌似对古代经济比较有研究的历史学教授,对王秋答道,“……你在历史课本上应该学过,解放战争进行的年代,蒋委员长大肆发行金圆券的时候,江南的物价似乎也是这样好像火箭一样往上蹿的吧!”
“……这似乎不太一样!一个是完全没有保证的纸币,一个却是真金白银的贵金属!”
郭政委皱眉反驳说,“……解放战争时代的蒋委员长,可以疯狂开动印钞机来凑钱。但大明朝廷的宝钞早就已经被玩废了,市场上只能用真金白银来交易吧!只用贵金属,难道也能搞出恶性通货膨胀来?”
“……没错,明朝市场上确实以贵金属货币为主。没办法像蒋委员长那样疯狂印钞票。”那位历史学教授接口说,“……可是,即使货币总数不能瞬间倍增,但是相比于社会总资金的数量,市场上的商品总数永远是短缺的——货币会不断积累和迅速流动,商品的数量却有其生产规律,从而导致其面对社会总资金的时候,永远都是短缺的。尤其是在零售市场和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产品上,这个问题被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俄国人难道打仗了吗?戈尔巴乔夫难道疯狂印刷钞票了吗?可苏联老百姓手里的卢布,还不是一下子就贬值成了废纸?还有现代世界的南美洲,已经算是够和平的了吧?但为什么每隔几年总会有个拉美国家来一次物价暴涨?货币的贬值幅度甚至比战乱不断的中东地区还要更加夸张?!”
第一百十二章、金陵歌舞何时休?(三)
秦淮画舫之上,诸位江南士子谈天说地、吟诗作赋、观舞听曲……当真是好不畅快。待到不胜酒力之后,自有诸位红倌人(红倌人就是陪睡觉的,清倌人只管弹琴唱曲)将他们扶进香闺,与之云雨欢好。
而俞国振和几个穿越者,还有几个凑热闹的闲人,作为次一等的陪客,却没有这等潇洒香艳的待遇——虽然只要他们肯自掏腰包的话,应该也是能叫得到姑娘的。但问题是,今天的秦淮河上实在是“群贤荟萃”,面对那么多风流倜傥的士子们,诸位清倌人红倌人的生意异常火爆,各家青楼估计已经早已客满,普通人即使肯大把掏钱,也约不到什么名角儿……所以,待到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也很有眼色地告辞下船了。
当俞国振带队走下画舫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站在河畔石堤上向外张望,只见这暮色下的十里秦淮河,到处都是彩带轻舞,灯船如林,两岸酒幌招展,拱桥林立,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河畔的青石小街上,既有方巾儒生结伴而游,辩论经义,亦有富商大贾衣着华丽,前呼后拥;还有些官家小姐的花轿,也顺着河边徘徊,不时从里面掀开一丁点儿纱帘,露出芊芊玉手和小半张娇艳粉脸……
而在灯火倒映、水波荡漾的河面上,那一艘艘精美绝伦的画舫,更是丝竹阵阵、欢歌笑语……每一处都有无数花枝招展的姑娘,在画舫或河房的露台上轻歌曼舞,不时露出一抹雪白的肌肤,真是我见犹伶……
——这就是明末的南京,冠绝江南的锦绣之地。“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千年以来的名士荟萃,诗文风流,数百年的江南繁华,人杰地灵,半个天下积累的财富和底蕴,尽数聚于此地,又不像北京城一样,需要直面边关外寇的危险,故而造就了这座城市傲视天下的物华天宝,宛如梦幻的繁华风度!
遗憾的是,乱世之中的繁华梦,终究是虚假的,也终究会在兵戈硝烟之中,化为一缕青烟悄然散去。
无论是民国年间的大上海十里洋场,还是明末时代的南京城十里秦淮,其最终的命运皆是如此。
“……七弦风雅,妙音轻拨;十里秦淮,玉树烟萝;风花雪月,诗词相和;似水流年眨眼过,一宵清梦醉南柯……哎,这样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只怕是看不了几天啦!想要考察的话,就得抓紧时间呐!”
夕阳之下,俞国振一手架着已经酩酊大醉的马彤学姐,一边扶着河堤上的柳树,对身边的几位老教授叹息道,“……南京城内各处景点的照片和录像都拍得怎么样了?金陵四十八景还差多少地方没去过?”
“……呃,除了南京的皇宫因为有了新君入住,实在进不去之外,其它的地方都看得差不多了。”
一位考古学老教授如此回答说,“……其实所谓的金陵四十八景,很多都牵强附会的。比如所谓的乌衣夕照,明朝的乌衣巷其实不过是寻常人家,东晋年间的老房子早就荡然无存了(在唐朝有一段时间,南京城几乎被完全废弃,跟玛雅古城似的),真的没有半点看头。还有玄武湖上的平堤观湖,其实那景色在现代世界的南京也一模一样,同样是一个玄武湖,一条太平堤,实在是没必要专程跑到明末来看……总之就和咱们那时候的旅游行业一样,搞个噱头就是一景,非要凑出一个好听的数目来,其实没啥可看的东西……”
“……呵呵,如果都是按照您这样处处挑毛病的想法,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值得去看的风景点啊?”
俞国振摇头一笑,“……别要求得太苛刻啦!趁着这一切还没有在战争中烟消云散,尽量多看看吧!”
总的来说,虽然这一天饱受了江南士子们的轻视和漠然,但诸位穿越者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毕竟看到了那么多古色古香的真实版明末街景,体验了那种在任何影视城和主题公园都感受不到的奇妙氛围。至于江南士子们的态度不佳嘛……对于即将倒大霉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家伙,大家一般都会比较宽容的。
只是,等到他们走到南京城里租住的三进宅院之时,却发现里面早已等着两位来势不善的不速之客。
——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满脸写着“羡慕嫉妒恨”的王秋同学,以及同样黑着一张老脸的郭政委。
在这间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灯火摇曳的花厅之中,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某种名为“谴责”的氛围。
“……咳咳!各位教授同志,说起来,你们在那边的世界也是儿孙满堂,都快领退休工资了吧!怎么这两天还是往十里秦淮跑得那么勤快呢?”郭政委干咳一声,如此说道,“……多少也注意一下影响吧!”
虽然郭政委说得很是义正词严,但各位历史学、考古学教授却对此不以为然——来了明末的江南却不逛青楼,那还怎么考察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再说了,在明末这会儿,越是老头儿才越喜欢逛妓院呢!
——江南之地,素来文气昌盛、武风匮乏。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汉唐时代的文人集会多在酒馆,比如李白就是一边痛饮美酒一边大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至于明清时期的文人集会,则大多会选择在妓院画舫,上至白首老翁,下到黄口小儿,都把组团逛青楼当成一种很高雅的消遣,跟后世去听明星演唱会相差无几——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很多人在青楼里真的就只是喝喝茶听听曲而已。
就像后世的偶像明星一样,那些第一等的风流名妓,每年都有大大小小无数个集会和宴会邀请她们参加,为的就是利用她们的名气,就像后世邀请明星来出席开幕式、签售会等等。而她们也可以借参加盛会来宣扬名声,从而让双方都得利。此外,在没有报纸和杂志的情况下,当时的青楼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流通中心,寻常人若是想要知道最新的诗词时文、市井八卦、名家韵事,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到青楼里去打听。
而且,就妓院的档次和分类来看,这年头越是高档的青楼,针对的顾客群往往就越是高龄,而且规矩也越大,一进门就得唱诺、焚香、抚琴、联句、对诗、和曲等等,知道的人明白是交配前的仪式,不懂行的家伙恐怕还以为是觐见皇帝的礼节……虽然步骤繁琐得令人晕头转向,但却非常对那些老家伙的胃口。
像钱谦益、夏允彝、阮大铖这样大名鼎鼎的文坛和政坛前辈巨头,都喜欢在各处青楼里盘桓流连。如果哪个姑娘得到他们的垂青,随便写个诗词什么的,那这位姑娘马上就是鲤鱼越龙门,身价暴增百倍。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江南各处青楼的市场规则,自然就是“上床有鸿懦,初夜无白丁”。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行规,一般哪家高档青楼若是要开业,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清绝对不是搞装修之类,而是第一时间请高手写一封请帖,然后毕恭毕敬地送到那些大佬们的府邸,请他们务必来捧场……如果放在现代世界,那么就相当于某处高档夜总会开业之后,妈妈桑按照惯例第一时间就得找莫言、郑渊洁或者郎咸平推广业务!
总之,在亲眼目睹了诸位明朝文坛宿老们整日眠花宿柳、红袖添香的风流做派之后,在座的诸位老教授早已是下限没有了,节操碎掉了,三观被毁成渣了,逛起青楼挑逗起小姑娘也没有心理压力了……
嗯?已经年老体衰,下半身不够坚挺?没关系,大家都是现代人,不是还有神油和伟哥来帮忙嘛!就算用了那些药也不顶事……咳咳,可身为男人若是没有了那方面的梦想,人生跟咸鱼还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郭政委的说教,诸位教授同志纷纷当做耳旁风……至于马彤小姐么,她还大醉未醒呢!
而王秋对这些节操匮乏的老头子们组团嫖妓的事情,倒是不太在意——作为一名彪悍到不用解释的穿越者,他自认为在女色方面是非常节制的,但也已经睡了两个女人(鞠川静香和南里香),以后说不定还要吃掉两只银发萝莉(韩赛尔和葛丽特正在饲养中),所以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立场来说这些花心老教授的不是。
然而,这些老头子大肆挥霍公款的本事,却让他深感吃惊——这花钱速度都赶得上去澳门的赌徒了。
“……俞国振同志,马彤同志,还有这几位教授同志,请问你们能够跟我解释一下,之前从广州到江南这一路上游山玩水的开销,暂且先不提了。问题是如今你们才进了南京城这么几天,怎么就花了足足一万五千两银子的考察经费?!就算是再怎么打着‘考察民俗’的旗号,去秦淮河听曲嫖妓喝花酒,也不能这样挥霍公款、一掷千金吧!还是说,你们居然拿着组织的公款包养女人,每人找了位名妓赎身了?”
“……哪有啊!我们来南京还不到半个月,秦淮河上那些名妓的芳名都还没认全呢!”
“……怎么可能?我们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再怎么铺张浪费,也不会包养明末的名妓啊?”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老郭,咱们应该没仇吧?你想让我回去之后被老伴儿打死吗?”
“……我这两天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连秦淮河都没去过,只是听了一次柳敬亭的评书而已!”
“……我这几天都在考察南京的几处集市,不过是随便买了点儿杂货罢了!呃,还有几件小古董。”
对于王秋的质问,诸位老教授纷纷撞天叫屈,“……这阵子的开销都有记账,你们可以自己查账本啊!”
片刻之后,面对诸位历史学、考古学老教授们呈上的账簿,王秋和郭政委的表情变得愈发古怪。
“……这账本上的数字,看着倒是很像那么回事。可是……南京的一石糙米要十两银子?每个人听一回说书要二十五两?你们这座宅院每个月的租金要七百两?你们这是骗鬼呐?!请不要愚弄我的智商!”
王秋愤愤然地翻了个白眼,十分鄙视地瞟了那几位老教授一眼,觉得这几个道貌岸然的老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知道,乔装改扮地混在一帮明朝人中间长途跋涉,是很辛苦的工作。有关部门当然不在意你们趁机公费腐败一下,但最好也别太过分了!都已经穿越到异世界了,难道还不忘贪污课题经费吗?”
“……咳咳,小王同志,你可以不相信我们说出来的话,但不能鄙视我们的人格!”
一位身材矮胖的历史学老教授,顿时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你们完全可以去街上随便问问,这南京城的物价是不是有这样高!”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齐声抱怨明末南京的物价实在是太夸张。
看着这帮家伙似乎不像是作伪的模样,王秋不由得有些狐疑起来,“……如此说来,难道南京城里的物价真有这么离谱?可是……北京和济南那边的物价高昂,是因为战火蔓延,漕运和海运尽数断绝,南方的粮食物资运不过去,围城之中易子相食,这才出现了一石米四十两银子的高价。可南京这边还是太平地界,长江码头上的商船来来往往,江南又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怎么会物价暴涨到这等地步?”
“……唉,北方固然战乱四起,南方这边其实也不太平。如今闻香教起义军膨胀到了数十万,正在扬州府与南直隶兵马反复鏖战。而张献忠的流寇在焚毁了凤阳皇陵之后,近来又在滁州、和州一带与官军拉锯对峙。南京朝廷在江北的实际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了沿江一线,离开江岸不远就是敌境了。”
俞国振叹了口气,站出来对王秋如此解释说,“……所以,为了躲避流民和战祸,江北各处的缙绅富豪纷纷收拾细软,举家渡江南迁。就连富甲天下的扬州,也有大批的盐商、缙绅和官宦世家选择了出城逃难。在南渡长江之后,其中一部分人去了苏州和松江,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涌入了南京,弄得城内人口一时间急速暴增,内城市区里一房难求……这房租自然也就涨上了天,不出个高价的话,根本就租不到!”
“……所以这座宅院的租金才会如此离谱?可为啥吃饭喝酒的价钱也这么贵呢?”王秋继续问道。
“……一方面是因为江北逃来的缙绅富户们,通常都携带着大笔金银,然后在南京安家落户,应酬交际,大肆消费,自然就抬高了物价。另一方面是因为战乱引起的恐慌心理,导致本地人也在拼命扫货。”
另一位貌似对古代经济比较有研究的历史学教授,对王秋答道,“……你在历史课本上应该学过,解放战争进行的年代,蒋委员长大肆发行金圆券的时候,江南的物价似乎也是这样好像火箭一样往上蹿的吧!”
“……这似乎不太一样!一个是完全没有保证的纸币,一个却是真金白银的贵金属!”
郭政委皱眉反驳说,“……解放战争时代的蒋委员长,可以疯狂开动印钞机来凑钱。但大明朝廷的宝钞早就已经被玩废了,市场上只能用真金白银来交易吧!只用贵金属,难道也能搞出恶性通货膨胀来?”
“……没错,明朝市场上确实以贵金属货币为主。没办法像蒋委员长那样疯狂印钞票。”那位历史学教授接口说,“……可是,即使货币总数不能瞬间倍增,但是相比于社会总资金的数量,市场上的商品总数永远是短缺的——货币会不断积累和迅速流动,商品的数量却有其生产规律,从而导致其面对社会总资金的时候,永远都是短缺的。尤其是在零售市场和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产品上,这个问题被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俄国人难道打仗了吗?戈尔巴乔夫难道疯狂印刷钞票了吗?可苏联老百姓手里的卢布,还不是一下子就贬值成了废纸?还有现代世界的南美洲,已经算是够和平的了吧?但为什么每隔几年总会有个拉美国家来一次物价暴涨?货币的贬值幅度甚至比战乱不断的中东地区还要更加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