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老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夕阳下的121林场突然热闹起来。
十辆解放牌卡车组成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林场,整整齐齐地停在电影院前的广场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景象。平日里,121林场的卡车一般是作为补给车,给林场拉配送的生活、生产物资,一般一辆或者两三辆卡车就够了。这次破天荒地来了十辆,更让人惊奇的是,拉的不是物资,却是人,一辆车上搭了三十多人,一下子来了三百多人。
仙人板板,这是个啥子鬼地方哦,要冷死个人。一个刚从车厢里爬下来背着被盖卷手里抱着木箱的工人一边跺脚,一边大声抱怨道,一边拍着衣服,一拍就激起一大股呛人的灰尘。
他的话引来同行的工人的共鸣,一个个唉声叹气。这些工人衣着单薄,显然是从暖和的地区来的,一下子来到几乎没什么夏天概念的古锦县,估计不足,是有些不适应,个个冷得打牙噤。
121林场的家属和小孩们自然是在街边看稀奇,看着这一群情绪不佳、狼狈不堪的工人,我突然冒了句:好像国民党的垮杆部队。
我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哄笑,那些人显然非常气恼,气愤地盯着我。
我则挑衅地望着他们:我爸有枪。
那些人面面相觑,一个小伙子没好气地说:有本事就拿出来撒,让大家都看看枪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吓到我!
我愣住了,一时无言以对。
父亲过来一脚踢在我屁股上,骂道:人家千里迢迢来这里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受气的!你有好大能耐?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也就是狗仗人势!
母亲没想到父亲当众说自己儿子这么重的话,颜面尽失,气呼呼地拉着我就回家了。
为了欢迎这些工人,林场安排他们集中住在林场小学的教室里,饭后,林场工会在电影院安排了一场欢迎晚会,节目挺多,我和班上的同学们还表演了合唱《歌唱祖国》。晚会后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放映电影《少林寺》。
看来工人们都是第一次看《少林寺》,激动异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有的小伙子当场就比划起来,让人忘记了这是什么地方,忘记了寒冷和初来乍到的恓惶。
父亲参与了接待和安排这些工人,回家已经是晚上十点过了,还带回来一个人,是阳华老家的老乡,和母亲那边沾点亲,我应该叫表叔。表叔叫文杰,也是这次调整来的工人之一。他和父亲是一起从老家参军的,转业的时候分配到了不同的森工局,一晃近20年没见面了,今天见面自然得好好叙叙旧。
母亲炒了盘花生米,父亲和文杰一边喝酒一边聊。
文杰他们原来是红旗森工局的工人。红旗森工局那可是好地方,离成都也只有不足100公里,气候温润,原始森林里尽是百年大林,是全省效益最好的森工企业。可是在最初建局的时候,就挨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位置的确很特殊,地方上多次向省上和中央告状,说红旗局砍了保护区的林子,还把大熊猫杀了。
这可了得!中央和省上联合调查,结果全是诬告。深层的原因则是地方和森工利益之争,地方千方百计想把森工撵走。不过,红旗局很多林场的选址的确不尽妥当,考虑到今后要扩大保护区地盘,也为缓和与地方的关系,决定撤销红旗局,所有人员分流到各个森工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始料未及,当红旗森工局一撤销,人还没有分流完,地方上的砍伐队就强行进入了原来红旗的工段,甚至把留下护林的人都打伤了,一窝哄地将原来属于国营林的地盘砍了,而且根本不管什么科学采伐的规定,很多地方直接剃成了光光头,集材也不是那种吊装,为了省事,直接就撬下山,不仅浪费极大,还在山坡上人为制造了溜槽,密密麻麻的溜槽,就像将大山的衣服撕成了一条一条的直至衣不蔽体,连原来过伐迹地更新林和为改变干旱河谷植树难挖成的梯田也被毁了。此后数年寸草不生,变成了乱石滩。
红旗森工局的工人们也不是自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的,五千多工人就像撒花椒面一样被抛了出去,121林场只是落了点毛毛雨。他们也只是在121林场暂住一夜,明天一早就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段,又将继续他们的伐木工作,除了地方变了,天气冷了,该干啥就干啥,没什么不同。
哎,可惜了,自留地里的生姜、茄子才起苗,葡萄也牵起藤了。文杰叹息道,当初开荒累得半死,刚把地种熟了,一声令下,说走就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真的是往高处走了,是往高海拔走。
这里可比不了红旗局,除了洋芋、莲花白,种不了那些安逸的蔬菜。以后想吃到都难了。父亲说,家属呢?
我们工人这样的条件怎么带家属?在红旗时条件好还可以,现在就只能叫婆娘娃儿回老家生活了。文杰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下生活成本更高了,几张嘴要靠我的工资。
文杰想请父亲帮忙,把自己分到林场,做个轻松点的工作,以后将家属接进山,进入五七社挣点工资,然后继续开点荒种地。父亲清楚,这就是文杰的人生理想,并不远大,更谈不上高尚,却也不是那么好实现。
文杰看出了父亲为难的神情,哈哈一笑道:哥,现在只是把兄弟这件事记在心上,有机会了再说。如果不行的话,我也绝不会怪你。
母亲插话道:兄弟,老家现在如何了,父母去世后,我们都将近十年没回老家了,现在是真正的山巴佬了。
文杰说:现在好多了,吃饭问题是解决了,老家养猪的,种水果的,大多不比我们差,有的还好过得多,有空你还是带娃儿出去看看。
哦,真的是不一样了,是该回去看看了。母亲感叹道。
当年森工工人绝对是老家视为衣锦荣归的能人了,在山区拿的是高工资,有劳保。现在形势在悄悄地变化,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让母亲眼里落寞起来。
父亲向场长打听过这批工人的安排。场长告诉父亲,除了一个带队来的干部是局里任命的121林场副场长以外,其余的全部下工段。
既然政策如此,只要一碗水端平,父亲也就不好向场长开口了。
文杰是个能干人,发挥自己种菜的特长,千方百计开了不少荒,解决了工段上工友们吃菜的问题,得到了场长和森工局领导的口头表扬。在林场里好歹有个老乡亲戚,文杰不管是上去还是下来,只要路过,就会来我家,有一次,还给我家背来十个菜墩。?
夕阳下的121林场突然热闹起来。
十辆解放牌卡车组成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林场,整整齐齐地停在电影院前的广场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景象。平日里,121林场的卡车一般是作为补给车,给林场拉配送的生活、生产物资,一般一辆或者两三辆卡车就够了。这次破天荒地来了十辆,更让人惊奇的是,拉的不是物资,却是人,一辆车上搭了三十多人,一下子来了三百多人。
仙人板板,这是个啥子鬼地方哦,要冷死个人。一个刚从车厢里爬下来背着被盖卷手里抱着木箱的工人一边跺脚,一边大声抱怨道,一边拍着衣服,一拍就激起一大股呛人的灰尘。
他的话引来同行的工人的共鸣,一个个唉声叹气。这些工人衣着单薄,显然是从暖和的地区来的,一下子来到几乎没什么夏天概念的古锦县,估计不足,是有些不适应,个个冷得打牙噤。
121林场的家属和小孩们自然是在街边看稀奇,看着这一群情绪不佳、狼狈不堪的工人,我突然冒了句:好像国民党的垮杆部队。
我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哄笑,那些人显然非常气恼,气愤地盯着我。
我则挑衅地望着他们:我爸有枪。
那些人面面相觑,一个小伙子没好气地说:有本事就拿出来撒,让大家都看看枪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吓到我!
我愣住了,一时无言以对。
父亲过来一脚踢在我屁股上,骂道:人家千里迢迢来这里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受气的!你有好大能耐?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也就是狗仗人势!
母亲没想到父亲当众说自己儿子这么重的话,颜面尽失,气呼呼地拉着我就回家了。
为了欢迎这些工人,林场安排他们集中住在林场小学的教室里,饭后,林场工会在电影院安排了一场欢迎晚会,节目挺多,我和班上的同学们还表演了合唱《歌唱祖国》。晚会后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放映电影《少林寺》。
看来工人们都是第一次看《少林寺》,激动异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有的小伙子当场就比划起来,让人忘记了这是什么地方,忘记了寒冷和初来乍到的恓惶。
父亲参与了接待和安排这些工人,回家已经是晚上十点过了,还带回来一个人,是阳华老家的老乡,和母亲那边沾点亲,我应该叫表叔。表叔叫文杰,也是这次调整来的工人之一。他和父亲是一起从老家参军的,转业的时候分配到了不同的森工局,一晃近20年没见面了,今天见面自然得好好叙叙旧。
母亲炒了盘花生米,父亲和文杰一边喝酒一边聊。
文杰他们原来是红旗森工局的工人。红旗森工局那可是好地方,离成都也只有不足100公里,气候温润,原始森林里尽是百年大林,是全省效益最好的森工企业。可是在最初建局的时候,就挨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位置的确很特殊,地方上多次向省上和中央告状,说红旗局砍了保护区的林子,还把大熊猫杀了。
这可了得!中央和省上联合调查,结果全是诬告。深层的原因则是地方和森工利益之争,地方千方百计想把森工撵走。不过,红旗局很多林场的选址的确不尽妥当,考虑到今后要扩大保护区地盘,也为缓和与地方的关系,决定撤销红旗局,所有人员分流到各个森工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始料未及,当红旗森工局一撤销,人还没有分流完,地方上的砍伐队就强行进入了原来红旗的工段,甚至把留下护林的人都打伤了,一窝哄地将原来属于国营林的地盘砍了,而且根本不管什么科学采伐的规定,很多地方直接剃成了光光头,集材也不是那种吊装,为了省事,直接就撬下山,不仅浪费极大,还在山坡上人为制造了溜槽,密密麻麻的溜槽,就像将大山的衣服撕成了一条一条的直至衣不蔽体,连原来过伐迹地更新林和为改变干旱河谷植树难挖成的梯田也被毁了。此后数年寸草不生,变成了乱石滩。
红旗森工局的工人们也不是自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的,五千多工人就像撒花椒面一样被抛了出去,121林场只是落了点毛毛雨。他们也只是在121林场暂住一夜,明天一早就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段,又将继续他们的伐木工作,除了地方变了,天气冷了,该干啥就干啥,没什么不同。
哎,可惜了,自留地里的生姜、茄子才起苗,葡萄也牵起藤了。文杰叹息道,当初开荒累得半死,刚把地种熟了,一声令下,说走就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真的是往高处走了,是往高海拔走。
这里可比不了红旗局,除了洋芋、莲花白,种不了那些安逸的蔬菜。以后想吃到都难了。父亲说,家属呢?
我们工人这样的条件怎么带家属?在红旗时条件好还可以,现在就只能叫婆娘娃儿回老家生活了。文杰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下生活成本更高了,几张嘴要靠我的工资。
文杰想请父亲帮忙,把自己分到林场,做个轻松点的工作,以后将家属接进山,进入五七社挣点工资,然后继续开点荒种地。父亲清楚,这就是文杰的人生理想,并不远大,更谈不上高尚,却也不是那么好实现。
文杰看出了父亲为难的神情,哈哈一笑道:哥,现在只是把兄弟这件事记在心上,有机会了再说。如果不行的话,我也绝不会怪你。
母亲插话道:兄弟,老家现在如何了,父母去世后,我们都将近十年没回老家了,现在是真正的山巴佬了。
文杰说:现在好多了,吃饭问题是解决了,老家养猪的,种水果的,大多不比我们差,有的还好过得多,有空你还是带娃儿出去看看。
哦,真的是不一样了,是该回去看看了。母亲感叹道。
当年森工工人绝对是老家视为衣锦荣归的能人了,在山区拿的是高工资,有劳保。现在形势在悄悄地变化,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让母亲眼里落寞起来。
父亲向场长打听过这批工人的安排。场长告诉父亲,除了一个带队来的干部是局里任命的121林场副场长以外,其余的全部下工段。
既然政策如此,只要一碗水端平,父亲也就不好向场长开口了。
文杰是个能干人,发挥自己种菜的特长,千方百计开了不少荒,解决了工段上工友们吃菜的问题,得到了场长和森工局领导的口头表扬。在林场里好歹有个老乡亲戚,文杰不管是上去还是下来,只要路过,就会来我家,有一次,还给我家背来十个菜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