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爆改大明朝 > 第二十七章 刁民

第二十七章 刁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觉得詹闶小气,还真是冤枉了。

    以他的习惯,中秋佳节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就要相互送点礼物走动一下。

    阿棣、张玉、郭资这三个人说不得朋友,但也能算必定会拉近关系的,还有进城当天露过面的几个,都应该适当表示一下。

    晚上和郭资等几个吃饭的时候,詹闶就已经说好了,明天会逐个登门拜访。一来是认个门,二来就是提前祝贺中秋了。

    中秋贺礼也都已经确定下来,说起来并不算贵重,但心意是绝对十足的。朱棣是月饼三盒,加上他喝过的三种酒各一箱六瓶;张玉和郭资是月饼一盒加一箱酒,其他人就是月饼。

    不过在那之前,还得先去把老朱给的两座农庄接收了。据郭资所说,两座农庄规模不小,还有本来就长在地上的佃户,这是开门就能有收入啊。

    八月十四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大兴知县淳于士瑾就候在鸿来客栈门口不远处了,生怕詹闶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

    詹闶进城的时候,淳于士瑾还在暗自欢喜,他住在了鼓楼大街以西的宛平县辖区内,自己没有出城迎接,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没过几天,他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詹闶要在北平定居下来,固定的居所选在了鼓楼大街以东的大兴县辖区,而且还是城内最东边的北居贤坊和思诚坊。

    还不等淳于士瑾搞清楚,詹闶这么做是不是专门针对他,帮着詹闶选地方的郭资是不是专门不告诉他,另一个更坏的消息也跟着来了。

    老朱给了詹闶一个什么真人的封号,还是四品,赐下的两座农庄也都在大兴县境内,这下可真是玩出花了。

    淳于士瑾连着两天都没睡好,头发愁得掉了一大把。他就怕詹闶真的和他过不去,再把那个御赐一万五千亩的行道教总坛也选在大兴县。损失大笔的田税不说,还得在脖子上骑个太岁爷。

    第三天下午实在忍不住了,主动跑去找了郭资。各种自我批评和检讨错误后,郭资也有些不大落忍,就告诉了他詹闶准备第二天去接收农庄,让他早早准备好了去。

    这件事郭资已经在昨晚席间说过,詹闶是知道淳于士瑾今天要来的,所以他早上起来以后并没有急着出门。

    安安心心在后院打了几趟拳锻炼身体,在姬妾的伺候下吃过了饭,再把当天的培训班课程搞定,这期间连客栈的大门都没出过。

    淳于士瑾心急难耐,又不敢上门去打扰,在小心与担心中煎熬到了巳时中,詹闶可算是从客栈的后院门出来了。

    出门了,并不代表他会和淳于士瑾发生交流。詹闶有一条做人的尊则,就是绝不以德报怨。不管是轻看了他的,还是针对过他的,都会有适当的回馈相赠。

    像淳于士瑾这种,其实并没有什么得罪不得罪,只是明哲保身的思想太浓。可詹闶要是真的一点都不计较,日后他一定会做出蹬鼻子上脸的行为,人就是这样,只要你是个软柿子,再窝囊的都想捏你两把。

    老朱给的田庄在大兴县地界,自己往后的居所也在大兴县地界,自然少不了要和大兴县打交道,有些威风必须趁早树立起来。

    至于说和淳于士瑾,包括北平大大小小的各类官员们交好,詹闶是根本不在乎的,更不会在乎这些人是什么态度。

    即使生存环境再差,也就是几年的功夫而已,等阿棣君临天下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就现在的情况看来,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詹闶是打铁自身硬,什么都可以不在乎,淳于士瑾却不能这么想。他是洪武十九年通过人才举荐的渠道出仕的,好不容易熬到了知县的位置,常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当真是谁都不敢得罪。

    眼见着詹闶打马而过,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忙喊叫着追赶上去:“鸿正道长,鸿正道长,还请等等下官啊!”

    詹闶勒了一把马缰,等淳于士瑾追上来,转头看着他问道:“你是谁,找贫道有事吗?”

    “呃……”,淳于士瑾被噎了一把,顿时语塞。郭资肯定跟他说过了,可还是装作不知道,这位鸿正道长也不好说话啊。

    缓了几口气,淳于士瑾保持着低姿态进行自我介绍:“下官淳于士瑾,忝为大兴知县。从郭方伯处得知,道长今日将去高米店接收田产,特来相陪。当日道长入北平,恰巧下官腹中绞痛难忍,不敢扰了道长雅兴,故此未能出城相迎,还请勿怪!”

    还真是个当官的,瞎话张口就来啊。詹闶上下打量他几眼:“贫道至北平是私事,凭什么要人出城迎接,更没理由去怪罪谁,淳于知县想多了。今日接收御赐田产,同样是私事,淳于知县的好意贫道心领,可贫道也不愿落个借父母官之威恫吓百姓的名声。所以,淳于知县请回吧,他日再叙。”

    詹闶说完就走,被拒绝了的淳于士瑾一个头两个大,看来真得罪这位了,还是跟右布政使交好的,这可如何是好。

    当天怎么就没壮起胆子去迎接一下呢,否则也不用现在这么低三下四还不讨好,真是何苦来哉啊。

    死皮赖脸跟着肯定不行,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带着几个衙役灰溜溜返回大兴县衙,淳于士瑾也对詹闶下了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定义,还特么不想恫吓百姓,那你带十几个兵干啥?

    兵还真不是詹闶要带的,真出了什么大事谁保护谁都不一定呢。只是那位负责守卫工作的副千户太认真,太热情了,让人无法拒绝。

    出了齐化门一路疾驰,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到达位于高米店的农庄。这些庄田的位置还真不错,就挨着通惠河的边上。

    说是庄田,实际上并不没有“庄”的形式,只以几条粗糙的小路作为区域划分。在田的后半部分,十几排民房呆呆地立着,看起来没什么生气。

    穿过小路,进入小庄子里庄头居住的院子,人家已经都准备好了。也许是看在詹闶那个等同于四品的封号面子上,也许是觉得行道教多少算个信仰,态度还算热情。

    庄头先把庄里的骡子、耕牛等等交接清楚,又安排人把所有的佃户都集中到打谷场,把新东家介绍给众人,还捧了詹闶几句,这个简单的交接仪式就算完成了。

    然后留下詹闶和佃户们交流,也不用人送,庄头独自骑着一只毛驴离开,倒是个潇洒的人。

    和这些佃户们,詹闶其实也没什么太多可聊的,这种事一般都是由庄头来管。他现在不过手下没人,又是皇帝御赐的,这才亲自出马。

    佃户们的想法,跟詹闶也差不多。大老爷亲自交割田产的事很稀罕,可彼此之间的身份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有啥好交流的。

    要放在普通的村庄里,有些受到压迫的苦主,还能喊个冤。可这庄子是官田,大家都是自愿或者半自愿来做佃户的,有个毛线冤屈。

    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统一的思想,是个人堆儿里就有冒坏水的。新东家是个年轻人,还是什么道士之类的出家人,有些不安分的佃户心思就开始活泛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庄汉率先站了出来:“道爷东家,这两年雨水差,庄稼收成不好,俺们都苦啊。本来孙管事已经答应,明年开始要降低一些租子,您这一来是不是那话就不算了?”

    詹闶本觉得走个过场就行了,等朱棣给自己找好了人,就把事情丢给庄头去处理。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长出了欺负东家的胆子,还真有刁民啊。

    这两年雨水差不差的詹闶不知道,这庄子外面地里看着像是豆类的庄稼,可都长得不错错,绿油油的半点不带打蔫儿。而且如果真的有这种事,之前的庄头临走怎么可能不说。

    不管是他们的群体意愿,还是个别人猪油蒙了心,这种头都是绝对不能开的。看来之前预计着减一点地租的事,还真是自己太单纯了。

    看着这个庄汉,詹闶脸上露出戏谑的笑:“好啊,这两天我就会让人去附近了解一下,看看大兴县的粮食产量平均下降了多少,明年就按这个标准给你们减租。”

    跟着话锋一转:“不过,要是人家的收成都不错,只有你们的收成差下了,或者只有你家的收成差了,那就得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你种地的手艺不行,还是抓紧找个新的活计吧,我的庄子里可不是养闲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