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爆改大明朝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改总督衙门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改总督衙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利益而捆绑起来犯法,这种关系先天就是不稳固的。当因为利益出现纠纷,或者因为操作失败而身陷囹圄,相互攀咬就成了注定的结局。

    总督行辕这个刚刚组建不到一月的衙门,腐烂程度要比北平官场还可怕。加上詹闶在内,拢共上下二十三名官员,还有调用来的十三个书吏,竟然烂掉了七成。

    仅有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陈授,户部员外郎姜辅,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高安、武库清吏司主事徐世卿,都察院佥都御史高铎和监察御史赵朗、王蒙,以及四个书吏没有被波及到。

    丢脸吗?出这么大篓子,当然丢脸了。可这和詹闶没关系,整个总督行辕中,除了贴身护卫和那些守卫兵丁,没有一个是他的人。

    话说回来,这里边真要有大把他安排的人,而不是六部中枢塞进来抢功劳、搞破坏的,也就不会出这么大问题了。

    当然你要非跟鸡蛋里挑骨头,在詹闶身上找点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如果他不搞这个北平城扩建的计划,不设定一个光辉无限的前景,谁疯了会在这时候炒一座边境城市的地皮。

    要知道古代官府搞拆迁,和现代社会可不同,不存在什么增值之类的,就是单纯拆多大面积补偿多大面积。

    能从拆迁中捞到的最大好处,也不过就是原本靠里的位置变成临街,自营或出租给别人做生意,仅此而已。

    想要让房产快速升值,除非遇上改朝换代,皇帝老子要找个新地方当国都,才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内升值十倍百倍。

    可眼下大明社会结构稳定,如非发生不可抗力的天灾,或者皇子、宗室就藩这种倒霉事,连正常大兴土木的机会都百年不遇。

    就北平所在的位置,哪怕是当今天子的龙兴之地,哪怕詹闶这个生财有道的活神仙坐镇,也逃不脱地广人稀、边荒僻壤的设定。

    城外土地最好的三两银子一亩,城内最繁华地段的都超不过三十两,已经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

    但世事就这么奇妙,詹闶提出了北平城扩建计划,在原址基础上增加七倍有余,达到四十多万亩的规模。这种级别的建设工程,何止是百年不遇,三皇五帝以来就没有过。

    尤其按照詹闶的设计,北平在未来将会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汇聚天下各国邦的商人和货物,成为交流连通四方之地。

    首先来说,朝廷必定会大量迁移百姓填充人口。其次詹闶既然这么卖力推销,也必然会努力实现自己夸下的海口。即便北平城的未来达不到预期,七八成还是问题不大的。

    有了人口,有了流通,如此繁茂之所在,代表的就是流水一般的财富。说是一座寸土寸金的超级聚宝盆,也丝毫都不为过,北平瞬间就变成大热门了。

    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别说拆一赔一,就是拆二赔一也绝对是大好事。外城需要新建,规模也太大,可能还要缓一缓。但是内城的房产和地皮价格,三五年之内少说能翻倍他个二三十倍,甚至赶上金陵城的价格也不是没可能。

    这么好的机会放在眼前,面对这样的诱惑,想要不动心是很难的。特别是那些吃着朝廷俸禄,做点生意还得偷偷摸摸的家伙。

    投资生意很复杂不说,也害怕被詹闶打击。那么捣腾地皮和房产,就成了最佳的选择,你总不能把我房子拆了吧。

    而想要把倒腾房产和地皮的利益最大化,没有比原始阶段就开始投入更好的办法了。趁着还没人了解情况,以低廉的价格买下北平这座偏远边境城市的房产,简直不要太划算。

    即使未来北平城没能发展成詹闶吹到天上的那种程度,了不得就是回报少一点而已,这笔投资总不可能比现在的白菜价还低吧。

    未来的盈利空间是肯定的,那么就需要基础条件了。大明不但禁止官员做生意,也禁止绝大部分官员在任内购置房产,这点是必须要解决的。

    好在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办法,当官的有权,做生意的有钱,士绅们在当地有影响力,三者结合在一起,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只是很可惜,他们遇上了詹闶。从总督衙门还没组建的时候,就开始算计上了,只为了把他们都赶回金陵去。

    如果他们没有这么贪心,也能够耐得住性子,熬到北平扩建的公告发布之后。詹闶就是想把他们怎么样,也不是轻易就能办到的。

    北平扩建这种超级工程,不只是有钱人的机会,普通百姓也不会一无所获。原本在内城有产业的,可以在较高的价格出售,换到将来的外城去,用这些钱改善生活,或者投资一些赚钱谋生的小买卖。

    到那时候,赚是赚得少了一点,但起码稳妥没风险啊。哪怕有一官半职在身,有朝廷的制度卡着,詹闶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大动干戈,人之常情他还是懂的。

    现在可好,钱没赚到不说,连自己都搭进去了。还给了詹闶充足的理由,大刀阔斧对总督衙门进行裁剪,扫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两天时间,拿齐口供并认罪画押。十五名京官,押回金陵处理;八十四名北平官绅百姓,本地衙门法办。杀头不至于,但丢官罢爵、发配充军肯定是跑不了的。

    偌大的总督衙门,只留下包括詹闶在内的九个人。其中四个是都察院的御史,有点多了,不过这不贪的御史,詹闶还勉强能接受。

    接下来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更改总督衙门的设置了。郭资和雒佥两位行部尚书,本来就是作为詹闶副手的,肯定不能没有。老和尚等人是负责沟通朝廷,和采办材料的,基本都在金陵,暂时也用不着削减。

    这次要做的是大改,按照现代社会建筑公司的组织构架,将所有的工作分配到不同的项目部门,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总督办公室,直属总督兼总指挥詹闶,以及郭资、雒佥、老和尚、武安侯、武康伯等几位副总指挥。

    再往下分别是总指挥和各位副总指挥牵头,户部、兵部、工部、都察院辅助管理的,规划设计、建设工程、技术支持、动迁安置、对外联络、人事管理、后勤服务、财务出纳、材料运输、项目监督、安全保卫、招商销售等十二个次一级部门。

    这其中,就可以把行道学院、燕山学馆、精武体育会的学生和弟子们安插进去。用他们多年来苦学的本领,让这些没见过世面却眼高于顶的官老爷们,好好开开眼,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所有的这些计划和安排,当然还得通过阿棣许可一下,走个官面程序。至于六部中枢,呵呵,都特么搞出那么大事了,谁要是还有脸进一步掺和,詹闶不介意让他们更难堪。

    奏章发往金陵,还得等大半个月或者个把月,才能回复过来。詹闶的日常也回到了正轨,道观、学校、医院、工业园、总督衙门来回兼顾。

    直到八月末,这才把行程稍作改变,腾出几天时间来跑一趟宝坻县。造船厂干了一年多,也是时候验收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