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篡魏 > 第三百三十八章 谢洵的人生

第三百三十八章 谢洵的人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么谢洵是个怎样的人呢?

    顾怀第一时间想起了书房桌子上厚厚的那一摞子情报。

    之前的情报组织,后来的锦衣卫,再到现在并入绿林的情报组织,都对谢洵的人生进行了全方面无死角的调查。

    闭着眼睛都能想到,顾怀绝对不是第一个这样干的人,所以顾怀在拿到那堆资料的时候也能想到,自己绝对不是第一个发出惊叹的人。

    谢洵,字明山,天元五年生人,家有余财,自幼苦读,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一。

    只差一点就完成了大魏读书人的最高梦想--连中三元。

    在这个时代,科举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对他们而言,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虽说文无第一,但考试有第一啊!而且这第一人人想要,那为什么状元不能是我?

    事实也是如此,状元虽然难得,三年才产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必然会在史书上,受万世读书人的敬仰。

    这个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来说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个真正高难度的动作,必须保证全府考第一,然后全国考第一,最后在殿试时候皇帝的心目中也考第一--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学问好,还要反应快,长得够帅,毕竟皇帝肯定是不会喜欢一个长得贼丑的学子的。

    所以能得到这个称号的人需要有才华,也要有一定的运气,如果能真的连中三元,那已经不是祖坟冒青烟了,简直是要喷火。

    这种人在大魏历史上还没出现过,在南乾据说有一个,可那人后来参与谋反被勾去了名字,所以北魏南乾大抵处在同一起跑线,都没有这种天纵之才出现。

    可谢洵的考试成绩...据说是被黑了的。

    当初的主考官和谢洵的父亲有些恩怨,把原本定为全国第一的谢洵改成了第二,这才让本应该连中三元成为大魏传说的谢洵遗憾的错过了这个称号。

    但这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谢洵能只差一步就连中三元,不对,准确的说他是已经具备了连中三元的能力,那么这个人--就一定绝对聪明。

    所以顾怀默默在心里给谢洵打上了个绝顶聪明的标签。

    科举之后,作为殿试第一,谢洵自然是被分到了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能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且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其实也就是皇帝的秘书,权力极大,而且现在的大魏俨然已经有了一条潜规则--非庶吉士不能入阁成为大学士。

    所以谢洵当年实在是坐上了做官的东风。

    看看现在的翰林院,跟当年比起来简直惨得没边,皇帝跑去行宫了,朝事也不管了,他们作为皇帝的秘书,以前还能参与政事提供意见起草诏书,现在呢?活儿全给何公公干完了,他们闲的成天在翰林院修史。

    之前的余淮也就是进了翰林院干这个。

    所以谢洵升官快,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翰林院呆了两年,转到东宫侍读,这个职位也不得了,说白了就是陪着太子读书。

    太子是谁?魏皇。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谢洵和魏皇之间有这么深厚的革命友谊了吧?当年一个在东宫心惊胆战的太子,一个刚从翰林院出来因为成绩优异陪太子读书的小小文官,就这么--遇见了。

    然后就是血腥的夺嫡,争位,朝堂权谋斗争,风雨满长安,一批批官员死了,一个个官员上位,谢洵成功的陪现在的魏皇走到了最后,走到了...登基。

    根据整理的资料,那时候的谢洵是太子派的中坚官员,好多计划都是出自他的手里。

    打击政敌毫不留情,抓准机会一飞冲天,顾怀给谢洵又加上了个标签--老谋深算。

    然后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停的处理政事。

    从东宫侍读到户部给事中,从户部给事中到吏部侍郎,从吏部侍郎到兵部尚书,从兵部尚书到文华殿大学士,从大学士到...内阁首辅。

    管过监察,管过钱,管过兵,管过人事,最后总揽政事。

    好家伙,全能啊。

    嗯...精于政事,顾怀默默的想,脚步又放慢了几分。

    从进入内阁开始,谢洵就开始了他霸道的争夺首辅的政治生涯。

    要知道,论资排辈是官场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谢洵一开始的日子...实在是不怎么好。

    在大魏,内阁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和南乾宰相们负责不同的方面不一样,在内阁,排前面的就是老大,就能总揽全局,就是...牛逼。

    先入阁的是前辈当首辅,后来的只能当小弟当跟班,那么问题来了,小弟怎么才能当上首辅,当上大哥呢?

    很简单,前面的前辈死完了,你就能当前辈了。

    特别说明一下,早一天入阁就是前辈,后一天入阁就得老老实实排在后面,规矩是不能乱的。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要是在同一天入阁怎么办?

    放心,这也简单,大魏历史上就出现过,两个阁老一同告老,两个尚书同时入阁,但大家都还是排出来了,比的是什么呢?资历。

    举个例子,成平三年的进士比成平六年的金贵,要是同一年中的进士,那就比入阁时的官级,两个都是尚书,那就继续比,比年纪,反正不分出个先后不算完。

    所以当年的谢洵一进内阁,就还想自己成了小弟,而头上...还有四个人。

    四个人,最老的个虽然眼看快不行了,但下面三个还是春秋鼎盛的,魏皇虽然信任他,但这么等下去,鬼知道要等多久自己才能和陛下一起开始那个伟大的计划?

    等个二十多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