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乾隆七十华诞之后,天气一天天转凉了。这时候,避暑山庄就不再适合乾隆居住了,他要返回京城,入秋后准备过冬。
秋天的原野芳草萋萋,一片金黄,美不胜收。乾隆边走边停,人老了,对秋天的一草一木也就越来越感同身受了。
夕阳的景致也许正契合了他这个时期的心境吧!同为造化,零落为泥。
人无论多么伟大,也难逃一死。秦始皇是,拿破仑是,乾隆也是。
望着路旁纷飞的落叶,他想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一生为帝,所为何为?!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他要做到一个皇帝的极致,成为古今第一帝,以巅峰的姿态受到后人的膜拜。
千古留名,永垂不朽。
这从他死后的谥号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25个字,够霸气。
当然,他还不敢超过的他的祖宗。
历史上谥号最长的皇帝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努er哈赤,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7个字,疯了。
六天之后,乾隆一行人等达到通州。刚到通州,就遇到了大雨。
两天之后,雨过天晴,天地间一片萧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如今身处原野,方知这诗中韵味!”乾隆爷感叹了一句。
“好诗啊,好诗!每个字都入情入景,其中留露出一种平和之意。”和大人随即附和道:“古来文人皆伤春悲秋,可如今奴才见了这秋景却是非常欢喜。眼前的池塘是蓝的,天空也是蓝的,当真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啊…….”
乾隆爷笑了:你丫真会说话!
和大人也笑了:这马屁拍得有角度吧?!
君臣二人大笑。
一行人回到京城已是九月底,十月末了。和大人一回家,他那些‘朋友’们就将门槛踏破了。来的第一个人我们很熟悉,鼻烟壶-孙士毅。
“孙大人,好久不见啊,近来可好啊?!”
现如今孙大人已经是《四库全书》的编辑了,为了感谢和大人对他的提拔,这丫隔三差五就往和府跑,这感情联络得非常有效率。和大人都误以为两人是忘年之交了。
“好,有和大人您罩着,不好说不过去啊!”
“哈哈,孙大人客气了!”
“哪里,哪里!对了,和大人,我这里有包从云南带回来的好茶,今儿特意带来给您尝尝,您刚回京,旅途劳顿,正好清清精神…….”
“还是孙大人想得周到啊,刘全,把我那套上好的茶具拿来…….”
二人挽着手走进了书房,边喝边聊。
“工作还顺利吗?!”和大人喝了口茶,的确是云南的极品普洱。
“还行吧,就是有些资料不好找,进度不是很大。”
“皇上不是下令全国各地进献图书了吗?!我记得那时候圆明园里里外外都是书,那些还不够吗?!”
“不够,远远不够。就说那《永乐大典》,到现在还没影儿呢!”
“怎么?!没有《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的是,《永乐大典》命运多舛,几经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纪晓岚正在找,不过一直都没有找到,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去翰林院查过了没有。”
“找过一次,但翰林院没太重视,没有找到。”
“好,这事儿你就别管了,赶明儿我跟皇上说一声。”
《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开编,对于乾隆爷来说,意义重大。乾隆爷自称十全老人,而这‘全’,主要还是指他的武功: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刚好十个,因作《十全记》以纪其事。
前面说过,乾隆爷的抱负很大,他的目标是千古第一帝。帝王的巅峰,光有武功还不行,还要有文治。文治的终极追求:著书!他要早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既要超过康熙、雍正时期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又要超过明代的《永乐大典》。为此,他从伊犁调回了纪晓岚,特旨安排了待罪的孙士毅,可谓是倾尽心力,全心打造。
说道纪晓岚,这里还得再插一句,这货是托了和大人的光才回到北京的。要不是和大人的‘议罪银’制度,这位童鞋老早就死在伊犁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欠着和大人一份恩情。电视上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纯属戏说,也就是编剧们胡编乱造的。现实中的纪晓岚对和大人那是一万个小心:和大人太红了,他惹不起,更伤不起。
写书的人都知道,一本原创书的出炉有多难。更别说要写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了。纪晓岚即便再聪明,就算再给他十个脑袋,他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整个翰林院也不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抄!
抄谁的?!永乐大典。
只要找到《永乐大典》,然后一一审核,将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一一删去,《四库全书》在乾隆爷倒下之前问世,极有可能。
这也是纪晓岚的期限,亦或者说是死期。
纪晓岚很着急。
和大人也很着急。这么大一份功德,他自然也上搀和上一笔。能够青史留名,这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第二天,和大人找到了乾隆爷。
“怎么?!纪晓岚拜托你要我细查翰林院搜寻《永乐大典》?!”
“不是的,万岁爷。奴才是无意中得知的此事,编修《四库全书》离不开《永乐大典》,所以奴才恳请皇上细查翰林院。”
“不是已经找过一回了吗?!”
“皇上息怒。奴才只是推断《永乐大典》可能还在翰林院,不敢保证一定能在翰林院找到《永乐大典》。奴才是查书心切,希望能为《四库全书》尽一份力,所以才疾病乱投医……”
“哦?!那你是怎么推断的?!”乾隆爷有些不悦了:擦,你丫是猜的。
“奴才曾仔细研究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地点。《永乐大典》自编成以来就一直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又将此书带到了北京城,一直存放在皇宫内。明嘉靖三十六年,宫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火灾过后,嘉靖曾命令将《永乐大典》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正本依旧存放至南京的文渊阁。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遗失,重录的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档案库内,再后来又移至翰林院。所以奴才推断这《永乐大典》的副本一定保存在翰林院的某处。”
“真么想到,你居然还把《四库全书》的事情放在心上,朕念在你一片忠心,就不怪罪你了,起来吧!”
乾隆爷是很严肃的,一代帝王不容的丝毫亵渎。历史上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
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
他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的机构制度,强调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众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
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反正我是想到了什么。
三个字:说不得。哈哈…….
“谢皇上!”和大人磕头致谢。
“都查过一遍了,再查一遍,不免有些荒唐…….”和大人的推断虽然很历史,但乾隆爷却并不相信,他更相信自己的威信:擦,老子让你们查了,居然没查到,你们还想不想干了?!“咳咳咳…….”
“皇上!”和大人见状,忙赶了过去,轻轻地为他捶背,又将痰盂端了过来,让他吐痰,之后递过茶水,让他漱口。一阵忙乱之后,乾隆爷终于缓过神来,坐在那里重重地喘着气。
其实乾隆是个运气非常好的帝王,用度娘的话说,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原因有三: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
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
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乾隆爷老了,身体再好,也禁不住时间的折腾。他这一咳嗽,给了和大人机会。
“皇上,您不碍事吧?!要不给您传太医过来瞧瞧?!”
乾隆无力地摇了摇头。
“皇上,都是奴才不好,刚才惹您生气了,还请皇上降罪!”
“起来吧,你也是一片忠心,为《四库全书》着想,朕又岂能怪罪于你?传旨吧,让翰林院好生查找。你也去帮着他们找找,倘若真的找到了《永乐大典》,朕不吝赏赐!”
“圣上英明!”和大人笑了,“《永乐大典》定然还在翰林院,这功我领定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快,和大人意识到了一件事:纪晓岚找不到的东西,他找起来同样费劲。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未完待续)
乾隆七十华诞之后,天气一天天转凉了。这时候,避暑山庄就不再适合乾隆居住了,他要返回京城,入秋后准备过冬。
秋天的原野芳草萋萋,一片金黄,美不胜收。乾隆边走边停,人老了,对秋天的一草一木也就越来越感同身受了。
夕阳的景致也许正契合了他这个时期的心境吧!同为造化,零落为泥。
人无论多么伟大,也难逃一死。秦始皇是,拿破仑是,乾隆也是。
望着路旁纷飞的落叶,他想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一生为帝,所为何为?!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他要做到一个皇帝的极致,成为古今第一帝,以巅峰的姿态受到后人的膜拜。
千古留名,永垂不朽。
这从他死后的谥号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25个字,够霸气。
当然,他还不敢超过的他的祖宗。
历史上谥号最长的皇帝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努er哈赤,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7个字,疯了。
六天之后,乾隆一行人等达到通州。刚到通州,就遇到了大雨。
两天之后,雨过天晴,天地间一片萧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如今身处原野,方知这诗中韵味!”乾隆爷感叹了一句。
“好诗啊,好诗!每个字都入情入景,其中留露出一种平和之意。”和大人随即附和道:“古来文人皆伤春悲秋,可如今奴才见了这秋景却是非常欢喜。眼前的池塘是蓝的,天空也是蓝的,当真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啊…….”
乾隆爷笑了:你丫真会说话!
和大人也笑了:这马屁拍得有角度吧?!
君臣二人大笑。
一行人回到京城已是九月底,十月末了。和大人一回家,他那些‘朋友’们就将门槛踏破了。来的第一个人我们很熟悉,鼻烟壶-孙士毅。
“孙大人,好久不见啊,近来可好啊?!”
现如今孙大人已经是《四库全书》的编辑了,为了感谢和大人对他的提拔,这丫隔三差五就往和府跑,这感情联络得非常有效率。和大人都误以为两人是忘年之交了。
“好,有和大人您罩着,不好说不过去啊!”
“哈哈,孙大人客气了!”
“哪里,哪里!对了,和大人,我这里有包从云南带回来的好茶,今儿特意带来给您尝尝,您刚回京,旅途劳顿,正好清清精神…….”
“还是孙大人想得周到啊,刘全,把我那套上好的茶具拿来…….”
二人挽着手走进了书房,边喝边聊。
“工作还顺利吗?!”和大人喝了口茶,的确是云南的极品普洱。
“还行吧,就是有些资料不好找,进度不是很大。”
“皇上不是下令全国各地进献图书了吗?!我记得那时候圆明园里里外外都是书,那些还不够吗?!”
“不够,远远不够。就说那《永乐大典》,到现在还没影儿呢!”
“怎么?!没有《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的是,《永乐大典》命运多舛,几经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纪晓岚正在找,不过一直都没有找到,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去翰林院查过了没有。”
“找过一次,但翰林院没太重视,没有找到。”
“好,这事儿你就别管了,赶明儿我跟皇上说一声。”
《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开编,对于乾隆爷来说,意义重大。乾隆爷自称十全老人,而这‘全’,主要还是指他的武功: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刚好十个,因作《十全记》以纪其事。
前面说过,乾隆爷的抱负很大,他的目标是千古第一帝。帝王的巅峰,光有武功还不行,还要有文治。文治的终极追求:著书!他要早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既要超过康熙、雍正时期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又要超过明代的《永乐大典》。为此,他从伊犁调回了纪晓岚,特旨安排了待罪的孙士毅,可谓是倾尽心力,全心打造。
说道纪晓岚,这里还得再插一句,这货是托了和大人的光才回到北京的。要不是和大人的‘议罪银’制度,这位童鞋老早就死在伊犁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欠着和大人一份恩情。电视上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纯属戏说,也就是编剧们胡编乱造的。现实中的纪晓岚对和大人那是一万个小心:和大人太红了,他惹不起,更伤不起。
写书的人都知道,一本原创书的出炉有多难。更别说要写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了。纪晓岚即便再聪明,就算再给他十个脑袋,他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整个翰林院也不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抄!
抄谁的?!永乐大典。
只要找到《永乐大典》,然后一一审核,将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一一删去,《四库全书》在乾隆爷倒下之前问世,极有可能。
这也是纪晓岚的期限,亦或者说是死期。
纪晓岚很着急。
和大人也很着急。这么大一份功德,他自然也上搀和上一笔。能够青史留名,这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第二天,和大人找到了乾隆爷。
“怎么?!纪晓岚拜托你要我细查翰林院搜寻《永乐大典》?!”
“不是的,万岁爷。奴才是无意中得知的此事,编修《四库全书》离不开《永乐大典》,所以奴才恳请皇上细查翰林院。”
“不是已经找过一回了吗?!”
“皇上息怒。奴才只是推断《永乐大典》可能还在翰林院,不敢保证一定能在翰林院找到《永乐大典》。奴才是查书心切,希望能为《四库全书》尽一份力,所以才疾病乱投医……”
“哦?!那你是怎么推断的?!”乾隆爷有些不悦了:擦,你丫是猜的。
“奴才曾仔细研究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地点。《永乐大典》自编成以来就一直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又将此书带到了北京城,一直存放在皇宫内。明嘉靖三十六年,宫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火灾过后,嘉靖曾命令将《永乐大典》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正本依旧存放至南京的文渊阁。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遗失,重录的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档案库内,再后来又移至翰林院。所以奴才推断这《永乐大典》的副本一定保存在翰林院的某处。”
“真么想到,你居然还把《四库全书》的事情放在心上,朕念在你一片忠心,就不怪罪你了,起来吧!”
乾隆爷是很严肃的,一代帝王不容的丝毫亵渎。历史上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
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
他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的机构制度,强调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众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
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反正我是想到了什么。
三个字:说不得。哈哈…….
“谢皇上!”和大人磕头致谢。
“都查过一遍了,再查一遍,不免有些荒唐…….”和大人的推断虽然很历史,但乾隆爷却并不相信,他更相信自己的威信:擦,老子让你们查了,居然没查到,你们还想不想干了?!“咳咳咳…….”
“皇上!”和大人见状,忙赶了过去,轻轻地为他捶背,又将痰盂端了过来,让他吐痰,之后递过茶水,让他漱口。一阵忙乱之后,乾隆爷终于缓过神来,坐在那里重重地喘着气。
其实乾隆是个运气非常好的帝王,用度娘的话说,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原因有三: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
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
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乾隆爷老了,身体再好,也禁不住时间的折腾。他这一咳嗽,给了和大人机会。
“皇上,您不碍事吧?!要不给您传太医过来瞧瞧?!”
乾隆无力地摇了摇头。
“皇上,都是奴才不好,刚才惹您生气了,还请皇上降罪!”
“起来吧,你也是一片忠心,为《四库全书》着想,朕又岂能怪罪于你?传旨吧,让翰林院好生查找。你也去帮着他们找找,倘若真的找到了《永乐大典》,朕不吝赏赐!”
“圣上英明!”和大人笑了,“《永乐大典》定然还在翰林院,这功我领定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快,和大人意识到了一件事:纪晓岚找不到的东西,他找起来同样费劲。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