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帝王之心(一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娘子,你可记得汉王当年是如何被赶出京城的?”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睁开了眼睛,有些意外周雨婷竟然听出了他话里的言外之意,不由得笑着望着她。
“好像汉王僭用了御用乘辇器物,又杀了兵马指挥徐将军,使得皇上盛怒,如果不是太子求情的话就要被废为庶人!”汉王被永乐帝逐出南京城的时候是永乐十四年,周雨婷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仔细想了想后说道。
“不仅如此,汉王还在府中私募军士三千人,不隶籍兵部,成为了他的私兵,再加上手下兵士在京城内外劫掠无忌,最终激怒了皇上。”李云天微微一笑,问道,“你可知道最终给汉王致命一击的是谁?”
“谁?”周雨婷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感觉里面好像有什么内幕,俯身趴在了李云天的胸口,饶有兴致地问道。
“当年皇上就如何处置汉王犹豫不定,曾经问过吏部尚书骞义蹇大人,蹇大人沉默以对,不敢作答。”
李云天见周雨婷脸颊红润,别有一番妩媚,于是亲吻了她雪白的颈部一下,笑着说道,“皇上见蹇大人不开口,于是问了为夫的恩师杨士奇杨大人,恩师以汉王两次就藩不任为由,使得皇上最终下定决心赶走了汉王,这一刀补得确实是漂亮。”
“补刀?”周雨婷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咯咯娇笑了起来,“明明是暗地里使坏,竟然还美其名为‘补刀’,你们这些读书人呀就是喜欢沽名钓誉。”
“永乐十二年,皇上班师回朝,太子迎驾迟缓,被汉王抓住把柄予以攻讦,结果解缙解大人和黄淮黄大人等一干东宫近臣皆被下了诏狱,如果不是恩师以太子至孝,迎驾迟缓乃臣下之责为由给太子开脱,那么太子难逃这一劫。”
李云天并没有否认周雨婷的调笑,想要再度亲吻周雨婷的白皙的脖颈,不过周雨婷怕痒,用手捂着颈部躲开了,他于是双手往脑后一枕,笑着望着周雨婷说道:
“汉王太小看朝廷里的这些文臣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把汉王赶走,岂会再让他回京?这些年他们可是被那些勋贵重臣死死地压了一头,心里正期盼着太子登基后能翻身。”
“皇上会不会顾念父子亲情让汉王来京城尽孝,汉王与皇上最像,他以前可最喜欢汉王,否则当年也不会留汉王在京城,而没有让他去外地就藩。”周雨婷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太子和汉王之争是朝堂上文臣和勋贵之间的角力,那些文臣绝对会拼死反对,她沉吟了一下,好奇地问道。
毕竟血浓于水,永乐帝自小就喜欢勇武过人的汉王,如今永乐帝已到迟暮之年,难免会动了心中的亲情。
“君王眼中向来没有亲情可言,有的只是江山社稷。”李云天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大明已经有了一次正统之争,皇上肯定不希望大行之后太子和汉王之间斗个你死我活,更不希望大明再来一次靖难,否则那可就成为了千古笑柄。”
“如此说来,汉王是进不了京了?”周雨婷忽闪了几下长长的眼睫毛,娇声问道。
“要是大明周边纷乱,那么皇上肯定会重用汉王,可是这些年来皇上已经扫平了四夷,北元残部现在不过小打小闹,皇上考虑的是治理江山,而不是征伐四方。”
李云天伸手轻轻刮了一下周雨婷挺翘的鼻尖,笑着说道,“娘子,你说太子和汉王,谁更能治理好大明?”
“太子!”周雨婷沉吟了一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太子,太子有朝堂之上的文臣拥护,以后自然能更好地治理大明江山,难道要依靠那些很多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勋贵?
“岳父大人现在最好的抉择就是静观其变,不要介入此事。”李云天闭上了眼睛,缓缓说道,“皇上乃天纵之才,岂会不知道那些上书勋贵的用意,他们哪里是希望皇上与汉王亲情团聚,而是期盼着汉王继承大统后继续力压六部文臣执掌朝堂,是私心使然!”
“你是说,皇上心里有数?”周雨婷闻言俯下身,趴在李云天的胸前好奇地望着他。
“皇上已经迟暮,必然要为身后之事考虑,五军都督府在京城的京营是亲军都护府亲营的两倍,万一五军都督府的那些都督们要拥戴汉王,那么京城必将大乱,有谁能来勤王?”
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如果为夫猜得没错,皇上现在正考虑从那些勋贵中挑选可以托付大任的重臣,届时以镇京师,避免那些京营哗变!”
“如果我爹不给皇上上书的话,那么皇上有可能给我爹委以重任?”周雨婷的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娇声问道。
“左军都督府在京城的京营卫数仅次于后军都督府,岳父大人一向又深得皇上信赖,只要岳父大人不涉及到这次的事件里,那么皇上必将予以重托。”
李云天微微颔首,一把将周雨婷揽在了怀里,“岳父人有胡叔相助,肯定也看出了这一点,这才没有上书,以免陷入泥潭之中。”
周雨婷双眸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她丝毫没有意识到京城平静的表象下已经暗流汹涌,太子和汉王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地步。
虽然李云天与周雨婷说的时候有些风清云淡,不过周雨婷可不认为他是在危言耸听,第二天一早就急匆匆去了侯府找周征,把李云天昨晚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周征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看来胡一图并没有看错李云天,李云天久居地方但却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胡一图的看法与李云天一样,故而劝周征不要介入此次汉王入京一事,如果永乐帝想要让汉王进京的话早就下了圣旨而不是一拖再拖,这个时候给永乐帝上书难免有“逼宫”之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守卫京城的部队一共有72个卫,分为亲卫和京卫。
亲卫指的是属于永乐帝的亲营,专职守卫皇城,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隶属于亲军都护府,一共有22个,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京卫指的是驻扎在京城内外,归属五军都督府管辖的卫所,一共有50个,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要数后军都督府,麾下一共有20个京卫。
其次就是左军都督府,有17个京卫;右军都督府有3个京卫;中军都督府有4个京卫;前军都督府有6个京卫。
永乐帝宾天后,后军都督府和左军都督府四位都督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京卫是大明军队最精锐的力量,如果四位都督拥护汉王,届时皇城的亲卫根本无法抵御这群虎狼之师。
汉王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早就派人来侯府找周征,希望周征能助他到永乐帝身前尽孝,只不过周征一直敷衍,没有向永乐帝上书。
二月十七日,大明甲辰科会试结束,二月十九日的下午,李云天和周雨婷、绿萼前去皇城向永乐帝谢恩,以谢永乐帝给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所下的恩旨。
肩上披着霞帔的绿萼还是第一次进皇城,心情无比激动,显得很紧张,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紫禁城可是神秘高贵的场所,而面圣更是莫大的荣幸。
在一个厢房里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后,三人被一名内侍领着去了东暖阁。
“你就是那个在大堂上宁愿一死也不愿李御史背负污名的那个贞烈女子?”永乐帝今天的精神看起来不错,等李云天三人落座后,笑着看向了绿萼。
“回皇上,正是臣妇!”绿萼闻言吃了一惊,连忙噌地站了起来,躬身回道。
由于绿萼有了诰封,故而称“臣妇”,否则的话只能称“民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里面的寓意却是天差地别。
永乐帝见状微微一笑,向绿萼招了一下手,示意她坐下,然后与李云天和周雨婷寒暄了起来,既聊了都察院的事情,也聊了侯府的家事,气氛很是轻松。
“李御史,今日有不少大臣给朕上书,希望能让汉王进京尽孝,李御史身为言官,如何看待此事?”寒暄中,永乐帝忽然语锋一转,双目如炬地望向来李云天。
“皇上心中已有明断,微臣不敢枉自非议。”李云天没想到永乐帝会问他这种严肃的问题,沉吟了一下,冲着永乐帝一拱手,不动声色地回答。
“朕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永乐帝本以为年轻气盛的李云天会对此事发表看法,不成想他竟然如此老成持重,于是笑了起来。
“微臣觉得,汉王进京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作为臣下,微臣所能做的就是尽忠职守,报效皇恩。”李云天知道自己这次躲不过去了,想了想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如果他们也像你想的那样,那么朕就会轻松许多。”永乐帝顿时笑了起来,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
李云天的那句“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说到了永乐帝的心坎里,那些上书的勋贵重臣肯定也清楚这一点,但还是想要让汉王进京,其心可诛。
如果不是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念有旧情,如果不是他现在的身体每况愈下,那么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不介意学学太祖皇帝,也对一批与汉王交好的勋贵重臣下手,给太子登基铺平道路。
其实,永乐帝已经对汉王极尽宽容,本想着时间能抹平汉王心中的欲望,不成想九五之尊的诱惑实在是太过强大,或者说汉王心中的怨念太深,这才导致了今日这种局面的发生。
“娘子,你可记得汉王当年是如何被赶出京城的?”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睁开了眼睛,有些意外周雨婷竟然听出了他话里的言外之意,不由得笑着望着她。
“好像汉王僭用了御用乘辇器物,又杀了兵马指挥徐将军,使得皇上盛怒,如果不是太子求情的话就要被废为庶人!”汉王被永乐帝逐出南京城的时候是永乐十四年,周雨婷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仔细想了想后说道。
“不仅如此,汉王还在府中私募军士三千人,不隶籍兵部,成为了他的私兵,再加上手下兵士在京城内外劫掠无忌,最终激怒了皇上。”李云天微微一笑,问道,“你可知道最终给汉王致命一击的是谁?”
“谁?”周雨婷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感觉里面好像有什么内幕,俯身趴在了李云天的胸口,饶有兴致地问道。
“当年皇上就如何处置汉王犹豫不定,曾经问过吏部尚书骞义蹇大人,蹇大人沉默以对,不敢作答。”
李云天见周雨婷脸颊红润,别有一番妩媚,于是亲吻了她雪白的颈部一下,笑着说道,“皇上见蹇大人不开口,于是问了为夫的恩师杨士奇杨大人,恩师以汉王两次就藩不任为由,使得皇上最终下定决心赶走了汉王,这一刀补得确实是漂亮。”
“补刀?”周雨婷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咯咯娇笑了起来,“明明是暗地里使坏,竟然还美其名为‘补刀’,你们这些读书人呀就是喜欢沽名钓誉。”
“永乐十二年,皇上班师回朝,太子迎驾迟缓,被汉王抓住把柄予以攻讦,结果解缙解大人和黄淮黄大人等一干东宫近臣皆被下了诏狱,如果不是恩师以太子至孝,迎驾迟缓乃臣下之责为由给太子开脱,那么太子难逃这一劫。”
李云天并没有否认周雨婷的调笑,想要再度亲吻周雨婷的白皙的脖颈,不过周雨婷怕痒,用手捂着颈部躲开了,他于是双手往脑后一枕,笑着望着周雨婷说道:
“汉王太小看朝廷里的这些文臣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把汉王赶走,岂会再让他回京?这些年他们可是被那些勋贵重臣死死地压了一头,心里正期盼着太子登基后能翻身。”
“皇上会不会顾念父子亲情让汉王来京城尽孝,汉王与皇上最像,他以前可最喜欢汉王,否则当年也不会留汉王在京城,而没有让他去外地就藩。”周雨婷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太子和汉王之争是朝堂上文臣和勋贵之间的角力,那些文臣绝对会拼死反对,她沉吟了一下,好奇地问道。
毕竟血浓于水,永乐帝自小就喜欢勇武过人的汉王,如今永乐帝已到迟暮之年,难免会动了心中的亲情。
“君王眼中向来没有亲情可言,有的只是江山社稷。”李云天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大明已经有了一次正统之争,皇上肯定不希望大行之后太子和汉王之间斗个你死我活,更不希望大明再来一次靖难,否则那可就成为了千古笑柄。”
“如此说来,汉王是进不了京了?”周雨婷忽闪了几下长长的眼睫毛,娇声问道。
“要是大明周边纷乱,那么皇上肯定会重用汉王,可是这些年来皇上已经扫平了四夷,北元残部现在不过小打小闹,皇上考虑的是治理江山,而不是征伐四方。”
李云天伸手轻轻刮了一下周雨婷挺翘的鼻尖,笑着说道,“娘子,你说太子和汉王,谁更能治理好大明?”
“太子!”周雨婷沉吟了一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太子,太子有朝堂之上的文臣拥护,以后自然能更好地治理大明江山,难道要依靠那些很多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勋贵?
“岳父大人现在最好的抉择就是静观其变,不要介入此事。”李云天闭上了眼睛,缓缓说道,“皇上乃天纵之才,岂会不知道那些上书勋贵的用意,他们哪里是希望皇上与汉王亲情团聚,而是期盼着汉王继承大统后继续力压六部文臣执掌朝堂,是私心使然!”
“你是说,皇上心里有数?”周雨婷闻言俯下身,趴在李云天的胸前好奇地望着他。
“皇上已经迟暮,必然要为身后之事考虑,五军都督府在京城的京营是亲军都护府亲营的两倍,万一五军都督府的那些都督们要拥戴汉王,那么京城必将大乱,有谁能来勤王?”
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如果为夫猜得没错,皇上现在正考虑从那些勋贵中挑选可以托付大任的重臣,届时以镇京师,避免那些京营哗变!”
“如果我爹不给皇上上书的话,那么皇上有可能给我爹委以重任?”周雨婷的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娇声问道。
“左军都督府在京城的京营卫数仅次于后军都督府,岳父大人一向又深得皇上信赖,只要岳父大人不涉及到这次的事件里,那么皇上必将予以重托。”
李云天微微颔首,一把将周雨婷揽在了怀里,“岳父人有胡叔相助,肯定也看出了这一点,这才没有上书,以免陷入泥潭之中。”
周雨婷双眸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她丝毫没有意识到京城平静的表象下已经暗流汹涌,太子和汉王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地步。
虽然李云天与周雨婷说的时候有些风清云淡,不过周雨婷可不认为他是在危言耸听,第二天一早就急匆匆去了侯府找周征,把李云天昨晚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周征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看来胡一图并没有看错李云天,李云天久居地方但却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胡一图的看法与李云天一样,故而劝周征不要介入此次汉王入京一事,如果永乐帝想要让汉王进京的话早就下了圣旨而不是一拖再拖,这个时候给永乐帝上书难免有“逼宫”之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守卫京城的部队一共有72个卫,分为亲卫和京卫。
亲卫指的是属于永乐帝的亲营,专职守卫皇城,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隶属于亲军都护府,一共有22个,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京卫指的是驻扎在京城内外,归属五军都督府管辖的卫所,一共有50个,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要数后军都督府,麾下一共有20个京卫。
其次就是左军都督府,有17个京卫;右军都督府有3个京卫;中军都督府有4个京卫;前军都督府有6个京卫。
永乐帝宾天后,后军都督府和左军都督府四位都督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京卫是大明军队最精锐的力量,如果四位都督拥护汉王,届时皇城的亲卫根本无法抵御这群虎狼之师。
汉王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早就派人来侯府找周征,希望周征能助他到永乐帝身前尽孝,只不过周征一直敷衍,没有向永乐帝上书。
二月十七日,大明甲辰科会试结束,二月十九日的下午,李云天和周雨婷、绿萼前去皇城向永乐帝谢恩,以谢永乐帝给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所下的恩旨。
肩上披着霞帔的绿萼还是第一次进皇城,心情无比激动,显得很紧张,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紫禁城可是神秘高贵的场所,而面圣更是莫大的荣幸。
在一个厢房里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后,三人被一名内侍领着去了东暖阁。
“你就是那个在大堂上宁愿一死也不愿李御史背负污名的那个贞烈女子?”永乐帝今天的精神看起来不错,等李云天三人落座后,笑着看向了绿萼。
“回皇上,正是臣妇!”绿萼闻言吃了一惊,连忙噌地站了起来,躬身回道。
由于绿萼有了诰封,故而称“臣妇”,否则的话只能称“民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里面的寓意却是天差地别。
永乐帝见状微微一笑,向绿萼招了一下手,示意她坐下,然后与李云天和周雨婷寒暄了起来,既聊了都察院的事情,也聊了侯府的家事,气氛很是轻松。
“李御史,今日有不少大臣给朕上书,希望能让汉王进京尽孝,李御史身为言官,如何看待此事?”寒暄中,永乐帝忽然语锋一转,双目如炬地望向来李云天。
“皇上心中已有明断,微臣不敢枉自非议。”李云天没想到永乐帝会问他这种严肃的问题,沉吟了一下,冲着永乐帝一拱手,不动声色地回答。
“朕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永乐帝本以为年轻气盛的李云天会对此事发表看法,不成想他竟然如此老成持重,于是笑了起来。
“微臣觉得,汉王进京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作为臣下,微臣所能做的就是尽忠职守,报效皇恩。”李云天知道自己这次躲不过去了,想了想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如果他们也像你想的那样,那么朕就会轻松许多。”永乐帝顿时笑了起来,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
李云天的那句“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说到了永乐帝的心坎里,那些上书的勋贵重臣肯定也清楚这一点,但还是想要让汉王进京,其心可诛。
如果不是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念有旧情,如果不是他现在的身体每况愈下,那么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不介意学学太祖皇帝,也对一批与汉王交好的勋贵重臣下手,给太子登基铺平道路。
其实,永乐帝已经对汉王极尽宽容,本想着时间能抹平汉王心中的欲望,不成想九五之尊的诱惑实在是太过强大,或者说汉王心中的怨念太深,这才导致了今日这种局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