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慈祖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孝期不谨这种东西,特别是涉及到内帏的时候,着实是个绝妙的借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有,没人能证明没有,但是说没有吧,也没人能证明它有。
原因很简单,虽说律例规定父母去世,丁忧三年,禁宴乐嫁娶,五服之中,各有哀例,但是那勋贵家不成器的子孙,特别是父祖打下了基业而自己只需坐享祖宗恩荫的,没几个不是脂粉堆里的公子,巾帼队里的英豪,丁忧居丧,一月两月尚可,数月而至数年,那享乐惯了的公子哥儿,偷惯了的腥的馋嘴猫,有几个忍得住的?而内帏之事,最是糊糊涂涂,说不清道不明,若要栽赃陷害,实在再容易不过。更有甚者,如上世之贾琏,糊涂而至于孝期之中,国孝家孝尚在,就大红的马儿轿儿,张扬怕人不知他置了外室,停妻另娶,就简直是自己把那小辫儿往他人手里送,不知死活了,若是那有心人看在眼里,往上一参,轻轻巧巧就是个现成的罪名。
京城是天子脚下,百家汇集之地,天下繁华之所,歌楼酒榭、戏舞梨园无一不有,自然也是奇事怪事屡有发生。丧期之中招戏子取乐、重孝未褪即入浮华之地而被弹劾的事儿也不是没有过,甚至那家中尊长去世,做儿子孙子的仗着路远难知,只做不知,匿丧不报,待到实在瞒不得了才报丁忧的,就不知比贾珍之流可恶多少倍了。
简而言之,贾珍之事,于京城荒唐子弟之中并不稀奇,世家大族若是碰到这种事,大多是一床被子掩了去,只要当下不闹出去,一切好说,毕竟内院之事,谁说得清?至于那被爷们看上的丫头,待得风声过了,或是卖、或是随便打发个小厮,甚至只是放在爷们身边待到除了孝再给个名分,都是寻常,只是贾珍也是太过荒唐,白日不知收敛不说,还正好让他老子撞见,贾敬又还不是那万事不管只知修道的性子,哪会有他好果子吃?不仅害人害己,还连带着胡氏也吃了挂落。
再说许夫人,许夫人掌家多年,眼见过的大起大落的勋贵世家不知凡几,自然深知这其中利害,从儿子的伤势中回过神后当机立断,当晚就以染病的名义将那与贾珍有染的丫头送到了自己陪嫁的一个庄子上,并派人牢牢地守住。
对此,许夫人还专门提醒儿媳妇:“我们家现在这样的当口,将那个丫头配了人是不能的,没得主家还在守孝,做奴才的就成亲办喜事儿;可是那个丫头若是死了,恐怕就有人说我们家逼死人命,这内里能做的文章就大了去了,为今之计,也只有暂时将她看起来了。”
对此,胡氏只有俯首听命。
而对于贾敬,许夫人只字不提贾珍,贾敬但凡提到儿子就怒火上升,大骂“孽子”、“孽障”,贾珍休养多日,勉强能起身的时候就得到他面前请安,贾敬见了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非打即骂,每当此时,许夫人绝不辩驳,更不为儿子开脱半句,只连连请罪:“妾身惭愧,有失母职,致使珍儿不辨礼义,不知人伦,愧对列祖列宗。”
贾敬再怎么恨儿子不争气,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这样也是没法骂下去了,只有连连叹息,恨自家儿子不争气,叹自己没有有好儿孙的福气。许夫人为了让他消气,让贾珍每次来请安的时候都尽量带上胡氏和贾蓉,贾敬见了,想起孙子和侄孙都养在儿子儿媳那里,若是让他们看着贾珍的荒唐长大,有样学样,岂不是第二、第三个不成器的吗?一念至此,顿惊一身冷汗,自忖教出个不孝的儿子,已是对不住列祖列宗,若是日后再出两个纨绔,家族就是后继无人,如此思虑再三,就和许夫人商量着要把两个小的挪出来,养在自己那里。
许夫人乐得如此,贾敬若是有了孙子侄孙需要教养,哪怕是看在孙儿的面子上,父子间的冲突都会淡一些,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贾珍实在不是块成器的料,与其让贾敬逼着他上进,自己左右为难,还不如将希望放在孙子辈的身上。
贾珍对此当然是没意见,之前因着胡氏的缘故,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并没有什么关心,就连问都很少问一句,等到挨了打之后身体疼痛,心思烦躁,对那奶娘抱着来给他请安的幼儿就更没怎么注意了;胡氏的反应则大不相同,得知独子将被抱走之后,胡氏躲着人抱着孩子又痛哭了一场。
胡氏的奶娘看她哭得伤心,就说:“虽然老爷太太说是要将哥儿挪出去,但是房屋什么的要收拾,侍候的丫鬟老妈子也要细细选择,马虎不得,该是没那么快就挪的。”
秋娘侍立一旁,一句“哥儿还小,若是病了,离不开奶奶,想必就暂时不用搬的”在嘴里转了又转,磨了又磨,到底觉得不是味儿,只闭了嘴一声不吭;奶娘没看到女儿的古怪,只顾着安慰说:“奶奶也不要太伤心,哥儿养在太太那里也是常常能见到的,再说了,母子连心,哥儿长大了,必定是孝顺你的。”
胡氏拿帕子拭去泪珠,仍是哽咽不止:“奶妈,你不知道,我不是伤心,我是高兴啊。”说着,又是痛哭起来。
贾蓉若是在她跟前长大,虽能承欢她膝下,胡氏却是能看到那孩子的将来——不过又一个贾珍而已,被公公婆婆抱去教养的话,虽不能时时刻刻看见,却能得他祖父母的看重,将来总能比他父亲出息一些,自己下半辈子的依靠也更有着落一些。
不过胡氏没想到,儿子被老爷太太抱走不久,另一边,娘家也传来了好消息——她的嫡亲弟弟入了国子监。
说到胡氏娘家胡家,就不得不说一下胡氏的继母李氏。胡氏生母去世之后父亲续弦,这位继母出身小吏之家,身份算不上多高,初入家门倒是表现的贤良淑德,但是等到生下了儿子之后,对于元配所出的胡氏姐弟,那就真的是能怎么搓磨就怎么搓磨了。
胡氏一个出了嫁的女儿,除了当初嫁入高门,嫁妆多了一点,别的自然是碍不到李氏的眼,但是胡氏的嫡亲弟弟,李氏就真的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了去,又顾忌着继子那嫁入了高门的姐姐,只使尽了手段,也不想想自己的孩儿才那么一丁点大,养不养得大还是两说,就一心想着离间了那父子俩,好让自己的儿子分那家产的大头了;更不想想就算自己儿子顺利长大了,父老子弱,舅家又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户人家,宗族之中,没个兄弟照应,还不知道被人怎么欺负呢!奈何世人多眼皮子浅,只顾得当前,李氏过门数年,胡家大公子体弱多病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与此同时,李氏又仗着继女那贾家少奶奶的名头儿,合着娘家在外头百般作耗,稍不如意,就吵上门来,胡氏为此多次被气得倒仰,奈何在夫家根基不稳,娘家里又有个弟弟在,投鼠忌器,左右为难,几成心病。
胡氏的烦恼许夫人一直看在眼里,但是本着观察胡氏行事的意思直到最后才出手干涉,一来许夫人出身大家,实在是看不上李氏那种既想残害元配嫡子又想要贤良名儿的人,二来自己也比较满意胡氏这个儿媳,这次因着自己的纵容,儿媳也算是受了委屈,总不能真让她从此对贾家寒了心,三来贾家现在势弱,若是胡家小子能有出息,孙儿有个有本事的舅舅也不吃亏。
以上种种,不过后话,当时朝堂,正是诸王争嫡,满堂风雨欲来,故而贾珍被打之后,一族两府提心吊胆,唯恐被人抓了把柄,果不其然,此事不过两日,朝中即有御史风闻上奏,参宁国府贾敬、贾珍孝期饮酒宴乐,并贾珍淫辱母婢致其身死、宁国府仗势强占良民田地等。
事情一出,宁荣两府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贾敬再怎么不待见贾珍,那也是他唯一的嫡子,不得不保,因此贾珍伤势未好,就再被他老子一声“孽障”绑在祠堂前,当着族老的面请出家法,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随后贾敬上书陈情,自辩称责子是为其不好读书、不知上进,有损家名,并驳孝期不谨、强占良田等罪名。
借口虽拙,奈何世间做父亲的为了儿子不读书而责打儿子,甚至将亲生儿子打死的事儿从来不少有;又因着贾代化去世未久,贾代善之母老国公夫人尚在,圣上念着老臣,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想轻轻放过,奈何参贾家的御史有一姓木的,江宁出身,常以魏丞自比,是朝廷中出了名的顽固脑袋,人送雅号“木丞相”。先前他参贾家,折子只被留中不发,贾敬自辩,同样留中不发,木御史大为恼怒,自认权贵当道,蒙蔽圣听,自当为民请命,于是连夜奋笔疾书,上引经史,下援国律,洋洋洒洒万言,几乎把贾家说得人人得而诛之。折子再上,圣上一看,大笑问左右:“宁荣二公跃马开疆之时,木头御史安在?”召来贾赦,不问其他,但问:“老太君可还安好?”即将木御史折子掷给他,并圣旨一道,宁国府治家不严,罚俸三年。
这场贾珍好色闹出来的危机,总算得以过去,其间种种烦忧和朝堂上的牵扯,着实不足为外人道。然而事情过去不久,另一个更让人心烦意乱的事实摆在了贾赦面前:他的老祖宗,是真的老了。
一直以来,在贾赦兄妹眼里,老祖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直身体健朗的,然而一次严重的风寒之后,老人家就如同昔日的贾代化一样,以一种明显至极的速度衰老下去,老人平日里的安稳生活,也被时不时的生病和苦汁子取代。
老国公夫人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的状况日下,在一次来势汹汹的卧病中,老人家虽然有着丫鬟环绕,儿媳孙媳曾孙媳妇侍候,却是唯恐自己突然就闭了眼,见不到孙子最后一面,因此每每从睡梦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孙儿在不在。
终于有一天,老祖母将贾赦单独叫到床前,对他说:“我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怕是哪一天就撑不住了,别的我不担心,唯有你们兄妹俩是我放心不下的。古书也说了,爱子孙则为之计长久,祖母虽是内宅妇人,却也知道近来的朝廷多有风波,不宜久留,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样了,你明天就上书圣上,请辞归家,为我侍疾吧。”
孝期不谨这种东西,特别是涉及到内帏的时候,着实是个绝妙的借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有,没人能证明没有,但是说没有吧,也没人能证明它有。
原因很简单,虽说律例规定父母去世,丁忧三年,禁宴乐嫁娶,五服之中,各有哀例,但是那勋贵家不成器的子孙,特别是父祖打下了基业而自己只需坐享祖宗恩荫的,没几个不是脂粉堆里的公子,巾帼队里的英豪,丁忧居丧,一月两月尚可,数月而至数年,那享乐惯了的公子哥儿,偷惯了的腥的馋嘴猫,有几个忍得住的?而内帏之事,最是糊糊涂涂,说不清道不明,若要栽赃陷害,实在再容易不过。更有甚者,如上世之贾琏,糊涂而至于孝期之中,国孝家孝尚在,就大红的马儿轿儿,张扬怕人不知他置了外室,停妻另娶,就简直是自己把那小辫儿往他人手里送,不知死活了,若是那有心人看在眼里,往上一参,轻轻巧巧就是个现成的罪名。
京城是天子脚下,百家汇集之地,天下繁华之所,歌楼酒榭、戏舞梨园无一不有,自然也是奇事怪事屡有发生。丧期之中招戏子取乐、重孝未褪即入浮华之地而被弹劾的事儿也不是没有过,甚至那家中尊长去世,做儿子孙子的仗着路远难知,只做不知,匿丧不报,待到实在瞒不得了才报丁忧的,就不知比贾珍之流可恶多少倍了。
简而言之,贾珍之事,于京城荒唐子弟之中并不稀奇,世家大族若是碰到这种事,大多是一床被子掩了去,只要当下不闹出去,一切好说,毕竟内院之事,谁说得清?至于那被爷们看上的丫头,待得风声过了,或是卖、或是随便打发个小厮,甚至只是放在爷们身边待到除了孝再给个名分,都是寻常,只是贾珍也是太过荒唐,白日不知收敛不说,还正好让他老子撞见,贾敬又还不是那万事不管只知修道的性子,哪会有他好果子吃?不仅害人害己,还连带着胡氏也吃了挂落。
再说许夫人,许夫人掌家多年,眼见过的大起大落的勋贵世家不知凡几,自然深知这其中利害,从儿子的伤势中回过神后当机立断,当晚就以染病的名义将那与贾珍有染的丫头送到了自己陪嫁的一个庄子上,并派人牢牢地守住。
对此,许夫人还专门提醒儿媳妇:“我们家现在这样的当口,将那个丫头配了人是不能的,没得主家还在守孝,做奴才的就成亲办喜事儿;可是那个丫头若是死了,恐怕就有人说我们家逼死人命,这内里能做的文章就大了去了,为今之计,也只有暂时将她看起来了。”
对此,胡氏只有俯首听命。
而对于贾敬,许夫人只字不提贾珍,贾敬但凡提到儿子就怒火上升,大骂“孽子”、“孽障”,贾珍休养多日,勉强能起身的时候就得到他面前请安,贾敬见了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非打即骂,每当此时,许夫人绝不辩驳,更不为儿子开脱半句,只连连请罪:“妾身惭愧,有失母职,致使珍儿不辨礼义,不知人伦,愧对列祖列宗。”
贾敬再怎么恨儿子不争气,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这样也是没法骂下去了,只有连连叹息,恨自家儿子不争气,叹自己没有有好儿孙的福气。许夫人为了让他消气,让贾珍每次来请安的时候都尽量带上胡氏和贾蓉,贾敬见了,想起孙子和侄孙都养在儿子儿媳那里,若是让他们看着贾珍的荒唐长大,有样学样,岂不是第二、第三个不成器的吗?一念至此,顿惊一身冷汗,自忖教出个不孝的儿子,已是对不住列祖列宗,若是日后再出两个纨绔,家族就是后继无人,如此思虑再三,就和许夫人商量着要把两个小的挪出来,养在自己那里。
许夫人乐得如此,贾敬若是有了孙子侄孙需要教养,哪怕是看在孙儿的面子上,父子间的冲突都会淡一些,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贾珍实在不是块成器的料,与其让贾敬逼着他上进,自己左右为难,还不如将希望放在孙子辈的身上。
贾珍对此当然是没意见,之前因着胡氏的缘故,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并没有什么关心,就连问都很少问一句,等到挨了打之后身体疼痛,心思烦躁,对那奶娘抱着来给他请安的幼儿就更没怎么注意了;胡氏的反应则大不相同,得知独子将被抱走之后,胡氏躲着人抱着孩子又痛哭了一场。
胡氏的奶娘看她哭得伤心,就说:“虽然老爷太太说是要将哥儿挪出去,但是房屋什么的要收拾,侍候的丫鬟老妈子也要细细选择,马虎不得,该是没那么快就挪的。”
秋娘侍立一旁,一句“哥儿还小,若是病了,离不开奶奶,想必就暂时不用搬的”在嘴里转了又转,磨了又磨,到底觉得不是味儿,只闭了嘴一声不吭;奶娘没看到女儿的古怪,只顾着安慰说:“奶奶也不要太伤心,哥儿养在太太那里也是常常能见到的,再说了,母子连心,哥儿长大了,必定是孝顺你的。”
胡氏拿帕子拭去泪珠,仍是哽咽不止:“奶妈,你不知道,我不是伤心,我是高兴啊。”说着,又是痛哭起来。
贾蓉若是在她跟前长大,虽能承欢她膝下,胡氏却是能看到那孩子的将来——不过又一个贾珍而已,被公公婆婆抱去教养的话,虽不能时时刻刻看见,却能得他祖父母的看重,将来总能比他父亲出息一些,自己下半辈子的依靠也更有着落一些。
不过胡氏没想到,儿子被老爷太太抱走不久,另一边,娘家也传来了好消息——她的嫡亲弟弟入了国子监。
说到胡氏娘家胡家,就不得不说一下胡氏的继母李氏。胡氏生母去世之后父亲续弦,这位继母出身小吏之家,身份算不上多高,初入家门倒是表现的贤良淑德,但是等到生下了儿子之后,对于元配所出的胡氏姐弟,那就真的是能怎么搓磨就怎么搓磨了。
胡氏一个出了嫁的女儿,除了当初嫁入高门,嫁妆多了一点,别的自然是碍不到李氏的眼,但是胡氏的嫡亲弟弟,李氏就真的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了去,又顾忌着继子那嫁入了高门的姐姐,只使尽了手段,也不想想自己的孩儿才那么一丁点大,养不养得大还是两说,就一心想着离间了那父子俩,好让自己的儿子分那家产的大头了;更不想想就算自己儿子顺利长大了,父老子弱,舅家又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户人家,宗族之中,没个兄弟照应,还不知道被人怎么欺负呢!奈何世人多眼皮子浅,只顾得当前,李氏过门数年,胡家大公子体弱多病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与此同时,李氏又仗着继女那贾家少奶奶的名头儿,合着娘家在外头百般作耗,稍不如意,就吵上门来,胡氏为此多次被气得倒仰,奈何在夫家根基不稳,娘家里又有个弟弟在,投鼠忌器,左右为难,几成心病。
胡氏的烦恼许夫人一直看在眼里,但是本着观察胡氏行事的意思直到最后才出手干涉,一来许夫人出身大家,实在是看不上李氏那种既想残害元配嫡子又想要贤良名儿的人,二来自己也比较满意胡氏这个儿媳,这次因着自己的纵容,儿媳也算是受了委屈,总不能真让她从此对贾家寒了心,三来贾家现在势弱,若是胡家小子能有出息,孙儿有个有本事的舅舅也不吃亏。
以上种种,不过后话,当时朝堂,正是诸王争嫡,满堂风雨欲来,故而贾珍被打之后,一族两府提心吊胆,唯恐被人抓了把柄,果不其然,此事不过两日,朝中即有御史风闻上奏,参宁国府贾敬、贾珍孝期饮酒宴乐,并贾珍淫辱母婢致其身死、宁国府仗势强占良民田地等。
事情一出,宁荣两府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贾敬再怎么不待见贾珍,那也是他唯一的嫡子,不得不保,因此贾珍伤势未好,就再被他老子一声“孽障”绑在祠堂前,当着族老的面请出家法,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随后贾敬上书陈情,自辩称责子是为其不好读书、不知上进,有损家名,并驳孝期不谨、强占良田等罪名。
借口虽拙,奈何世间做父亲的为了儿子不读书而责打儿子,甚至将亲生儿子打死的事儿从来不少有;又因着贾代化去世未久,贾代善之母老国公夫人尚在,圣上念着老臣,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想轻轻放过,奈何参贾家的御史有一姓木的,江宁出身,常以魏丞自比,是朝廷中出了名的顽固脑袋,人送雅号“木丞相”。先前他参贾家,折子只被留中不发,贾敬自辩,同样留中不发,木御史大为恼怒,自认权贵当道,蒙蔽圣听,自当为民请命,于是连夜奋笔疾书,上引经史,下援国律,洋洋洒洒万言,几乎把贾家说得人人得而诛之。折子再上,圣上一看,大笑问左右:“宁荣二公跃马开疆之时,木头御史安在?”召来贾赦,不问其他,但问:“老太君可还安好?”即将木御史折子掷给他,并圣旨一道,宁国府治家不严,罚俸三年。
这场贾珍好色闹出来的危机,总算得以过去,其间种种烦忧和朝堂上的牵扯,着实不足为外人道。然而事情过去不久,另一个更让人心烦意乱的事实摆在了贾赦面前:他的老祖宗,是真的老了。
一直以来,在贾赦兄妹眼里,老祖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直身体健朗的,然而一次严重的风寒之后,老人家就如同昔日的贾代化一样,以一种明显至极的速度衰老下去,老人平日里的安稳生活,也被时不时的生病和苦汁子取代。
老国公夫人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的状况日下,在一次来势汹汹的卧病中,老人家虽然有着丫鬟环绕,儿媳孙媳曾孙媳妇侍候,却是唯恐自己突然就闭了眼,见不到孙子最后一面,因此每每从睡梦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孙儿在不在。
终于有一天,老祖母将贾赦单独叫到床前,对他说:“我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怕是哪一天就撑不住了,别的我不担心,唯有你们兄妹俩是我放心不下的。古书也说了,爱子孙则为之计长久,祖母虽是内宅妇人,却也知道近来的朝廷多有风波,不宜久留,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样了,你明天就上书圣上,请辞归家,为我侍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