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仲夏。
正午。
韩家庄。
长年干旱,人烟稀少,茅屋居多,砖房少有,孟家那两进三间的青砖灰瓦大院,矗立在庄中最好的地段上,显得是那么的鹤立鸡群。
廖嫂绕过石刻的照壁,照例念叨一句“堪比城中大户”,顺着抄手游廊,直达后院的东厢东次间,隔着一副湘妃竹帘,笑问:“五娘子,中饭备了汤饼和素酸馅,您可还中意?”
“都是面食?可有米粥之类?”竹帘响动,出来的却是梅枝,“五娘子吃腻了麦面,想吃稻米哩。”
“到底是老爷的闺女,虽说是生在这北边,但还是喜食南边的谷米。”廖嫂感慨一声,却又犯起了难,“天干地旱的,寻不到米哩,开春赶早去城里,还能买上一斗半斗,自从入夏,天干得厉害,无人有钱去买,那些米贩也就不再运来卖了。”
“自从到了这西北,连吃粒米都难。”梅枝叹了口气,改问,“那中午可有五娘子最爱吃的肉生?”
“有,有,我这就去做。”肉生虽然没有预备,但鲜猪肉是现成的,廖嫂终于松了口气,一叠声地应了。
梅枝满意地笑了笑,道声多谢,掀帘进去了。
廖嫂沿着抄手游廊,穿过前院,直出大门,快步走到高高支起的箩筐前,将那晒干的花椒抓了一把,又顺手从屋檐下摘下两颗大蒜。
隔壁的余嫂和大槐树下的柳三娘正巧路过,余嫂热情地打招呼:“廖嫂,你这又是花椒又是大蒜的,要做甚哩?”
廖嫂笑道:“我们家五娘子想吃个肉生,我给她做去。”
余嫂啧啧出声:“这又不是年又不是节的,就吃肉?不愧是大户人家。”
柳三娘朝隔壁院子努努嘴,道:“你家也一般儿的是青砖大屋,比起孟家又差得了多少,不过小气舍不得罢了。人家孟家大方,五娘子吃个肉又能怎地。”
余嫂爱听夸她家屋大的话,笑作一朵花:“也是,五娘子娇养惯了的,又不是要吃羊肉河鲜,不过一点子猪肉罢了,确是不值甚么。”
廖嫂一面剥蒜,一面笑道:“你们哪里晓得,我们五娘子是‘好养活,难伺候’,你道这肉生怎么做?先要将一点儿肥肉也不见的精瘦猪肉,细细切成薄片,再用酱油洗净,而后入火烧红锅爆炒,直到那血水去尽,肉片微微泛白方为最佳。但这还不算完,最后肉片还得拿出来切成丝,加酱瓜、糟萝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丝和香油拌匀,临上桌前,再加醋和匀了,这才算完。”
廖嫂一大串地说下来,把个余嫂听得目瞪口呆,就是平日里也爱讲究讲究作派的柳三娘,也给听住了,直叹自愧不如。
余嫂咂咂舌,道:“廖嫂,也亏得你耐心,这般费工的菜,换我才不做哩。”
廖嫂叹一口气,道:“我哪忍心不做,我们五娘子生世可怜,二老爷又时常不在家,我们做下人的不疼着她些,谁来疼她?再说她也是个可人疼的,去年我家那老不死的突然发病,要不是五娘子卖了自己的首饰,我哪来钱把他从阎王爷那里叫回来。”
“阿弥陀佛,五娘子真是菩萨心肠。”说起五娘子的善举,数不胜数,连一向嘴上刻薄些的余嫂也无话可讲。
柳五娘望向孟家大门,咬牙切齿地道:“你家那个母大虫,五娘子在她手下,还不知过得如何凄惨呢……”
廖嫂知道,自家二老爷原本是要娶柳五娘的,全因浦氏横插一脚,仗着娘家是孟家的恩人来提亲,二老爷怕背上忘恩负义的名声,无奈之下只好改娶了她。说起来这浦氏做事的确不厚道,但这些属于主人家才能议论的范畴,廖嫂不想惹麻烦,便称要赶着去做肉生,匆匆进门去了。
厨房里除了廖嫂,还有其他几个帮手,她们紧赶慢赶,总算赶在饭点前把肉生做好,廖嫂拿了个红漆食盘,装上汤饼,素酸馅,又拣了几个清淡可口的小菜,连同才起锅的肉生一起,送到后院东厢房。
东厢里,一架雕了岁寒三友的花罩,将东次间隔成内外两间,花罩内,临窗摆着书案,案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一束早上才刚摘下的茉莉花,插在一只晶莹剔透的胆瓶里,正幽幽吐着香气。
花罩外,搁了一张束腰小圆桌,梅枝正用帕子托着筷勺,同戚妈妈一起摆碗筷。
一只,两只,三只,三只青白釉莲瓣碗,门上的竹帘早已拿铜钩子高高挂起来了,廖嫂在外看见,忍不住湿了眼眶。
“中饭来了?”梅枝摆好碗筷,抬眼瞧见廖嫂,连忙快步走出去,接过她手里的食盘,回来搁到桌上,将里头的盘盏一一端出来摆好。
廖嫂一时感慨,就多嘴问了句:“今儿是前头太太和刘姨娘的忌日呢?”
梅枝点点头,看了里间一眼,没有作声。
廖嫂就感叹一句:“转眼刘姨娘也满周年了。”
“老爷一大清早就到坟上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太太知道,又该闹了。”梅枝低低地叹了一声。
戚妈妈咳嗽两声,梅枝住了嘴,廖嫂赔笑两声,加紧脚步转身走了。
“五娘子,该吃中饭了。”戚妈妈走到花罩前,轻声唤道。
不一时,便听得毛笔搁上笔架的声响,一身素白衣裙的孟楚清双眼红红地走了出来。
戚妈妈上前扶了她的手,走到桌边,梅枝执壶,斟酒,孟楚清接过来,洒到地上,又亲手夹了些肉生,分别搁到对面的两只碗里,然后才坐了下来。
“都去吃罢,我一个人待会儿。”孟楚清拿起筷子,吩咐道。
戚妈妈仔细观察她的神色,见不似没有食欲,这才放心地带着梅枝下去了。
怎能不吃饭呢,吃了饭才有力气,她不但要吃,而且还要多吃,不然娘和姨娘在天上也不会放心的。尽管以前从不信鬼神,但自从穿越,孟楚清对这一切就开始怀疑起来,她究竟是灵魂穿越,还是前世奈何桥前忘了喝一碗孟婆汤呢?
她而今所在的这户人家姓孟,十来年前从湖北逃荒而至,家中共有两房人,分住前后院。前院里住着大伯父、大伯母、二堂兄和大堂姐,外加大伯父雇来的小妾无数;后院里则住着他们一家,除了她自己,还有父亲孟振业,继母浦氏,三姐孟楚洁,四姐孟楚涵,外加四姐的生母杨姨娘。
而今家里大伯母当家,那是个惯会享受生活的人,从不在吃食穿戴上克扣任何人,因而菜色很丰盛。只是家中并无田地,这般坐吃山空,又能到几时?明明家里有钱,却不拿去买田,真是怪哉。孟楚清每每吃饭,都要疑惑一番,今次也不例外。
慢慢吞下最后一口饭,梅枝已捧着茶盏,在一旁候着了。孟楚清接过来,漱了漱,将水吐进水盂,又拿帕子擦嘴;梅枝洗过手,端上一盘鲜红欲滴的西瓜,插上竹签子,无不遗憾地道:“在湖北时,这时候该吃莲子了,可怜五娘子自小生在这北边,还没见过莲子是甚么模样罢。”
孟楚清房里有两名下人,一个是奶娘戚妈妈,一个便是梅枝。她们都是湖北人,随孟家逃荒才来到西北,每每说起家乡的风光来,都是怀念不已。
孟楚清抿嘴一笑,跑到后窗前,招呼梅枝来看,笑道:“瞧,我去年种下的睡莲,不是已经长出花骨朵了,说不准夏天过完,就能结莲蓬了。”
梅枝扑哧笑出声来:“这东西好看是好看,可结的莲蓬哪里能吃,不对味儿的。再说天旱缺水,这缸里十天半个月才能换一次水,谁晓得能不能活到夏天过完。”
“尽我所能罢了,我活得,它便活得。”孟楚清声音清亮,目光坚定,这话,不知是说给这睡莲听的,还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梅枝在旁听着,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说起来她们五娘子真真是叫人佩服,在这大宅里孤苦伶仃一个人,却愣是活得比谁都自在,比谁都潇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若有人说了她甚么,就当一阵风,若有人夸了她甚么,笑着说谢谢,这份淡然洒脱的劲儿,活脱脱跟当年的太太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主仆俩正在这里赏睡莲,忽然从外刮进一阵风,两人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三娘子孟楚洁的奶娘。你别看这俞妈妈是三娘子屋里的,可她每日里一多半的时间,倒是凑在在太太浦氏房里当差,这会儿突然跑了来,说不准就是替浦氏传话的。(未完待续)
仲夏。
正午。
韩家庄。
长年干旱,人烟稀少,茅屋居多,砖房少有,孟家那两进三间的青砖灰瓦大院,矗立在庄中最好的地段上,显得是那么的鹤立鸡群。
廖嫂绕过石刻的照壁,照例念叨一句“堪比城中大户”,顺着抄手游廊,直达后院的东厢东次间,隔着一副湘妃竹帘,笑问:“五娘子,中饭备了汤饼和素酸馅,您可还中意?”
“都是面食?可有米粥之类?”竹帘响动,出来的却是梅枝,“五娘子吃腻了麦面,想吃稻米哩。”
“到底是老爷的闺女,虽说是生在这北边,但还是喜食南边的谷米。”廖嫂感慨一声,却又犯起了难,“天干地旱的,寻不到米哩,开春赶早去城里,还能买上一斗半斗,自从入夏,天干得厉害,无人有钱去买,那些米贩也就不再运来卖了。”
“自从到了这西北,连吃粒米都难。”梅枝叹了口气,改问,“那中午可有五娘子最爱吃的肉生?”
“有,有,我这就去做。”肉生虽然没有预备,但鲜猪肉是现成的,廖嫂终于松了口气,一叠声地应了。
梅枝满意地笑了笑,道声多谢,掀帘进去了。
廖嫂沿着抄手游廊,穿过前院,直出大门,快步走到高高支起的箩筐前,将那晒干的花椒抓了一把,又顺手从屋檐下摘下两颗大蒜。
隔壁的余嫂和大槐树下的柳三娘正巧路过,余嫂热情地打招呼:“廖嫂,你这又是花椒又是大蒜的,要做甚哩?”
廖嫂笑道:“我们家五娘子想吃个肉生,我给她做去。”
余嫂啧啧出声:“这又不是年又不是节的,就吃肉?不愧是大户人家。”
柳三娘朝隔壁院子努努嘴,道:“你家也一般儿的是青砖大屋,比起孟家又差得了多少,不过小气舍不得罢了。人家孟家大方,五娘子吃个肉又能怎地。”
余嫂爱听夸她家屋大的话,笑作一朵花:“也是,五娘子娇养惯了的,又不是要吃羊肉河鲜,不过一点子猪肉罢了,确是不值甚么。”
廖嫂一面剥蒜,一面笑道:“你们哪里晓得,我们五娘子是‘好养活,难伺候’,你道这肉生怎么做?先要将一点儿肥肉也不见的精瘦猪肉,细细切成薄片,再用酱油洗净,而后入火烧红锅爆炒,直到那血水去尽,肉片微微泛白方为最佳。但这还不算完,最后肉片还得拿出来切成丝,加酱瓜、糟萝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丝和香油拌匀,临上桌前,再加醋和匀了,这才算完。”
廖嫂一大串地说下来,把个余嫂听得目瞪口呆,就是平日里也爱讲究讲究作派的柳三娘,也给听住了,直叹自愧不如。
余嫂咂咂舌,道:“廖嫂,也亏得你耐心,这般费工的菜,换我才不做哩。”
廖嫂叹一口气,道:“我哪忍心不做,我们五娘子生世可怜,二老爷又时常不在家,我们做下人的不疼着她些,谁来疼她?再说她也是个可人疼的,去年我家那老不死的突然发病,要不是五娘子卖了自己的首饰,我哪来钱把他从阎王爷那里叫回来。”
“阿弥陀佛,五娘子真是菩萨心肠。”说起五娘子的善举,数不胜数,连一向嘴上刻薄些的余嫂也无话可讲。
柳五娘望向孟家大门,咬牙切齿地道:“你家那个母大虫,五娘子在她手下,还不知过得如何凄惨呢……”
廖嫂知道,自家二老爷原本是要娶柳五娘的,全因浦氏横插一脚,仗着娘家是孟家的恩人来提亲,二老爷怕背上忘恩负义的名声,无奈之下只好改娶了她。说起来这浦氏做事的确不厚道,但这些属于主人家才能议论的范畴,廖嫂不想惹麻烦,便称要赶着去做肉生,匆匆进门去了。
厨房里除了廖嫂,还有其他几个帮手,她们紧赶慢赶,总算赶在饭点前把肉生做好,廖嫂拿了个红漆食盘,装上汤饼,素酸馅,又拣了几个清淡可口的小菜,连同才起锅的肉生一起,送到后院东厢房。
东厢里,一架雕了岁寒三友的花罩,将东次间隔成内外两间,花罩内,临窗摆着书案,案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一束早上才刚摘下的茉莉花,插在一只晶莹剔透的胆瓶里,正幽幽吐着香气。
花罩外,搁了一张束腰小圆桌,梅枝正用帕子托着筷勺,同戚妈妈一起摆碗筷。
一只,两只,三只,三只青白釉莲瓣碗,门上的竹帘早已拿铜钩子高高挂起来了,廖嫂在外看见,忍不住湿了眼眶。
“中饭来了?”梅枝摆好碗筷,抬眼瞧见廖嫂,连忙快步走出去,接过她手里的食盘,回来搁到桌上,将里头的盘盏一一端出来摆好。
廖嫂一时感慨,就多嘴问了句:“今儿是前头太太和刘姨娘的忌日呢?”
梅枝点点头,看了里间一眼,没有作声。
廖嫂就感叹一句:“转眼刘姨娘也满周年了。”
“老爷一大清早就到坟上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太太知道,又该闹了。”梅枝低低地叹了一声。
戚妈妈咳嗽两声,梅枝住了嘴,廖嫂赔笑两声,加紧脚步转身走了。
“五娘子,该吃中饭了。”戚妈妈走到花罩前,轻声唤道。
不一时,便听得毛笔搁上笔架的声响,一身素白衣裙的孟楚清双眼红红地走了出来。
戚妈妈上前扶了她的手,走到桌边,梅枝执壶,斟酒,孟楚清接过来,洒到地上,又亲手夹了些肉生,分别搁到对面的两只碗里,然后才坐了下来。
“都去吃罢,我一个人待会儿。”孟楚清拿起筷子,吩咐道。
戚妈妈仔细观察她的神色,见不似没有食欲,这才放心地带着梅枝下去了。
怎能不吃饭呢,吃了饭才有力气,她不但要吃,而且还要多吃,不然娘和姨娘在天上也不会放心的。尽管以前从不信鬼神,但自从穿越,孟楚清对这一切就开始怀疑起来,她究竟是灵魂穿越,还是前世奈何桥前忘了喝一碗孟婆汤呢?
她而今所在的这户人家姓孟,十来年前从湖北逃荒而至,家中共有两房人,分住前后院。前院里住着大伯父、大伯母、二堂兄和大堂姐,外加大伯父雇来的小妾无数;后院里则住着他们一家,除了她自己,还有父亲孟振业,继母浦氏,三姐孟楚洁,四姐孟楚涵,外加四姐的生母杨姨娘。
而今家里大伯母当家,那是个惯会享受生活的人,从不在吃食穿戴上克扣任何人,因而菜色很丰盛。只是家中并无田地,这般坐吃山空,又能到几时?明明家里有钱,却不拿去买田,真是怪哉。孟楚清每每吃饭,都要疑惑一番,今次也不例外。
慢慢吞下最后一口饭,梅枝已捧着茶盏,在一旁候着了。孟楚清接过来,漱了漱,将水吐进水盂,又拿帕子擦嘴;梅枝洗过手,端上一盘鲜红欲滴的西瓜,插上竹签子,无不遗憾地道:“在湖北时,这时候该吃莲子了,可怜五娘子自小生在这北边,还没见过莲子是甚么模样罢。”
孟楚清房里有两名下人,一个是奶娘戚妈妈,一个便是梅枝。她们都是湖北人,随孟家逃荒才来到西北,每每说起家乡的风光来,都是怀念不已。
孟楚清抿嘴一笑,跑到后窗前,招呼梅枝来看,笑道:“瞧,我去年种下的睡莲,不是已经长出花骨朵了,说不准夏天过完,就能结莲蓬了。”
梅枝扑哧笑出声来:“这东西好看是好看,可结的莲蓬哪里能吃,不对味儿的。再说天旱缺水,这缸里十天半个月才能换一次水,谁晓得能不能活到夏天过完。”
“尽我所能罢了,我活得,它便活得。”孟楚清声音清亮,目光坚定,这话,不知是说给这睡莲听的,还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梅枝在旁听着,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说起来她们五娘子真真是叫人佩服,在这大宅里孤苦伶仃一个人,却愣是活得比谁都自在,比谁都潇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若有人说了她甚么,就当一阵风,若有人夸了她甚么,笑着说谢谢,这份淡然洒脱的劲儿,活脱脱跟当年的太太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主仆俩正在这里赏睡莲,忽然从外刮进一阵风,两人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三娘子孟楚洁的奶娘。你别看这俞妈妈是三娘子屋里的,可她每日里一多半的时间,倒是凑在在太太浦氏房里当差,这会儿突然跑了来,说不准就是替浦氏传话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