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官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郑德不上朝这件事情暂时得到了一个答复之后,弘治十八年剩下的这几月总算在平静当中度过了。【最新章节阅读】整个朝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泰陵终于在他的催促之下紧赶慢赶终于完工了。而郑德也是终于将自己的那个便宜老爹给安葬了,这件事也是让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毕竟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
至于内务府也在王廷相的主持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改革。毕竟有郑德撑腰,皇宫里头还真没有人敢冒头说一个“不”字。不过将内廷的二十四衙门合并为八大衙门,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皇宫里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点。即使将那些属于皇家御用的工匠全部扔给了工部去处理,皇宫里头剩下的人员清点还是需要时间去处理。
而军机处的设立也在杨廷和警告之后被郑德暂时缓了下来,无限延期了。至少要在朝中官员大换血之后才能够继续,而且现在兵部尚书刘大夏对全国卫所的情况还没有摸查清楚,这事也不用太过于着急,再者急也急不来。
至于明年退休官员的摸排工作,由李东阳、谢迁以及王鏊等人牵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暂时还没有出多大的乱子。不过由于全国官员太多,鉴于吏部实在有些处理不过来的因素,他们特向皇上请求先将正五品官员以上摸排清楚,至于剩下的只能以后慢慢处理了。郑德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知道后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然其中最难以处理的还是让孙交去户部职掌银部,处理朝廷混乱财政的事情。倒现在还没有完全捋清头绪,光清查各个衙署的账簿估计都需要花上大半年时间了。至于大明银行的事情肯定是遥遥无期了,至少在孙交清查完朝廷所有账簿值钱是没有精力去管了。
而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的三大工厂也在京师城东北选址成功,准备开始破土动工了。不过郑德也没有闲心去管这些事情,完全交给胡琏还有工部左侍郎李鐩自己去处理了,当然朝中对于三大工厂的建造肯定不乏批评之声的,不过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任他们去胡闹。
郑德这时候也是彻底的空闲了下来,过了几个月还算平静的日子。当然这种平静也只是相对而言,朝中总是免不了对他的批评之声。当然他都早已经学会了习惯的无视,并不是太在意。
当在十二月廿五这一日,许久都没有上朝的郑德在文华殿接见了在朝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说了一番勉励之类的场面话。虽然只是简短的寥寥数语,也让朝中大臣积攒了大半年怒气的消散了不少。至少皇上的这个态度,也表明了不是真的在躲着他们。
随后郑德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郑德缓缓开口道,“今天我留下诸卿是有几件事情要说,第一件事情就是放假的事情。我突然发现我大明官员的节假实在太少了,而且很不合理,所以我想做出一些调整,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这……”
刘健等人闻言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皇帝亲自给你们增加节假,若是不答应怎么看都显得有些矫情,若是答应的话,倒是显得他们很乐意这样,有些不负责的感觉。
这样让他们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郑德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平时就按照每周七天计算,前五天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周末放假两天。至于其他的节假日,其中包括上巳、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万寿、千秋这八个节日每年放假三天,七夕放假一天。至于除夕、元旦、元宵一起从十二月廿六至正月十五连续放假二十天,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听到这番话话实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刘健更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陛下,这休沐的时间也太多了吧!”
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郑德摆了摆手,“这也不单单是为了你们而放假,还些都是通行全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国都要按照这个规定每年一起放假。简单的来说,这个福利是给天下百姓的,而你们不也是朕的臣子吗?”
众位大臣默然,不过也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也没有人再说什么拒绝之类的话,这样让人听起来怎么都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刘健却是问了一句,“若是按照这样放假,那朝廷的事情怎么办呢?”
“那就每个衙门派人轮流值守啊,当然若是有紧急事情处理,也可以停止休假,让人回来再处理啊。”郑德在说出这个事情之后,早就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当然也少不了王廷相的帮助。
说道郑德为何突然会想到改革明朝的放假制度,还不是因为他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朝中大臣每天都要来衙门报道上班,这样连续工作难道不累吗?
这是在他实在忍受不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朝,最后装病不愿意上朝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在问询了王廷相之后,郑德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实休假制度由来己久,在汉朝时实行五天一休制,称之为“休沐”。隋唐时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称成“旬休”。宋朝待遇稍微差点,但是一年假期还是有个几十天的。而到了元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元朝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什么旬休,大休之类的都没有了。大家以工作为重,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终于到了大明重八兄弟的手里,也算是郑德名义上的老祖宗。这位仁兄的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连中书省这个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衙门都不需要的人物手里。他认为,给你们发工资,让你们管事已经优待了,当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还休息?
所以明朝最后变得只有三天假期了,分别是过年、冬至以及朱元璋本人的生日万寿节。
当听到只有三天假期的时候,郑德实在惊呆了,这简直就是不把手底下这班大臣当人看啊,简直就和对待畜生差不多啊。
郑德不由对明朝这班大臣表示默哀同情!
当然这个制度也没有存在多久,毕竟这是个人都无法忍受的了的。而且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两地分居问题,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于是后来便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
想到自己手底下这些可怜的大臣,郑德便想给这班人重新制定一份节假日安排表,也让他们能够重新的感受到来自皇家的温暖。也是让他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替自己做事情。
当然他心底还有一个小小的期盼:老子都给你们这么大的福利了,你们就不不要整天揪着我不上朝的事情唧唧歪歪了,行不?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了,只能是靠朝中这般大臣的悟性去想了。当然若是他们悟不出来,也只能怪郑德自己倒霉了。
在没有一人的反对的情况下,放假这事情最终确定了下来。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官衔以及军衔的事情,我准备在朝廷文官之中推行官衔制度,朝廷武官之中推行军衔制度,对于这件事情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商议过了,只不过仅限于朝中的那些元老级大臣,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不过王璟却还是有些不明白,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官衔?何为军衔?”
郑德看了他一眼,还是解释道,“所谓官衔和散官差不多,都是有品级而五无职事的官号,表示的是一位官员的资历。军衔也是一样,表明的是武官资历不代表职务。以后官员领取俸禄之类的也是按照官衔、军衔来领取,这样也是为了解决朝中众多大臣资历高而品级低的尴尬局面,导致他们几十年都领着低级官员的俸禄甚至影响生计问题,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在场的诸位大臣对视一眼,倒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不是职事官对自己都的利益没和任何损害,只是头上多个头衔而已。并且这样更有利于提拔任用官员,不会因为资历问题而引起朝中的非议。而且也不会出现自己的学生外放为官多年,回来之后自己的学生品级比自己还高的尴尬局面。皇上说的也是事实,尤其是翰林院为何会贵为清贵之所,说是清贵还不是因为资历高官职低导致的。
“臣等附议。”
看到众位大臣都没有意见,郑德解释道,“朕将官衔分为四等十八级,分别为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以及郎官,和以前一样是十八个品级”
话毕,又对一旁的王廷相点了点头。后者拿出了一道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升授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少傅仍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加授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璟加授为正二品正卿大夫……户部左侍郎顾佐升授从二品上卿大夫……礼部左侍郎张澯加授为正三品中卿大夫……钦此!”
但圣旨念完之后,所有朝中大臣的品级都因为自己的资历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地踏步的都是升了一级,而且都是合理的范围之内。倒也没有官员提出抗议什么的。
而大部分官员也有些明白皇上如此做的深意了,尤其是原本那些从正三品升到从二品的官员。本来按照他们的年龄到正德元年就应该致仕的,可因为升为了从二品官员,他们的退休年龄可以推迟道七十岁。也可以看出,皇上也真的不是一味的排斥着朝中老臣,倒让他们心里安心了不少。
“至于剩下官员加授由内阁和吏部一起讨论,拟一份名单上来。”郑德最后吩咐了一句。
“臣等遵旨。”刘健等人附和道。
附:
官衔四等十八级: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郎官
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光禄大夫
正二品正卿大夫从二品上卿大夫
正三品中卿大夫
从三品下卿大夫
正四品正士大夫
从四品上士大夫
正五品中士大夫
从五品下士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从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从七品征仕郎
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军衔六等十七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校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
自从郑德不上朝这件事情暂时得到了一个答复之后,弘治十八年剩下的这几月总算在平静当中度过了。【最新章节阅读】整个朝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泰陵终于在他的催促之下紧赶慢赶终于完工了。而郑德也是终于将自己的那个便宜老爹给安葬了,这件事也是让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毕竟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
至于内务府也在王廷相的主持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改革。毕竟有郑德撑腰,皇宫里头还真没有人敢冒头说一个“不”字。不过将内廷的二十四衙门合并为八大衙门,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皇宫里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点。即使将那些属于皇家御用的工匠全部扔给了工部去处理,皇宫里头剩下的人员清点还是需要时间去处理。
而军机处的设立也在杨廷和警告之后被郑德暂时缓了下来,无限延期了。至少要在朝中官员大换血之后才能够继续,而且现在兵部尚书刘大夏对全国卫所的情况还没有摸查清楚,这事也不用太过于着急,再者急也急不来。
至于明年退休官员的摸排工作,由李东阳、谢迁以及王鏊等人牵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暂时还没有出多大的乱子。不过由于全国官员太多,鉴于吏部实在有些处理不过来的因素,他们特向皇上请求先将正五品官员以上摸排清楚,至于剩下的只能以后慢慢处理了。郑德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知道后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然其中最难以处理的还是让孙交去户部职掌银部,处理朝廷混乱财政的事情。倒现在还没有完全捋清头绪,光清查各个衙署的账簿估计都需要花上大半年时间了。至于大明银行的事情肯定是遥遥无期了,至少在孙交清查完朝廷所有账簿值钱是没有精力去管了。
而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的三大工厂也在京师城东北选址成功,准备开始破土动工了。不过郑德也没有闲心去管这些事情,完全交给胡琏还有工部左侍郎李鐩自己去处理了,当然朝中对于三大工厂的建造肯定不乏批评之声的,不过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任他们去胡闹。
郑德这时候也是彻底的空闲了下来,过了几个月还算平静的日子。当然这种平静也只是相对而言,朝中总是免不了对他的批评之声。当然他都早已经学会了习惯的无视,并不是太在意。
当在十二月廿五这一日,许久都没有上朝的郑德在文华殿接见了在朝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说了一番勉励之类的场面话。虽然只是简短的寥寥数语,也让朝中大臣积攒了大半年怒气的消散了不少。至少皇上的这个态度,也表明了不是真的在躲着他们。
随后郑德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郑德缓缓开口道,“今天我留下诸卿是有几件事情要说,第一件事情就是放假的事情。我突然发现我大明官员的节假实在太少了,而且很不合理,所以我想做出一些调整,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这……”
刘健等人闻言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皇帝亲自给你们增加节假,若是不答应怎么看都显得有些矫情,若是答应的话,倒是显得他们很乐意这样,有些不负责的感觉。
这样让他们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郑德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平时就按照每周七天计算,前五天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周末放假两天。至于其他的节假日,其中包括上巳、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万寿、千秋这八个节日每年放假三天,七夕放假一天。至于除夕、元旦、元宵一起从十二月廿六至正月十五连续放假二十天,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听到这番话话实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刘健更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陛下,这休沐的时间也太多了吧!”
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郑德摆了摆手,“这也不单单是为了你们而放假,还些都是通行全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国都要按照这个规定每年一起放假。简单的来说,这个福利是给天下百姓的,而你们不也是朕的臣子吗?”
众位大臣默然,不过也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也没有人再说什么拒绝之类的话,这样让人听起来怎么都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刘健却是问了一句,“若是按照这样放假,那朝廷的事情怎么办呢?”
“那就每个衙门派人轮流值守啊,当然若是有紧急事情处理,也可以停止休假,让人回来再处理啊。”郑德在说出这个事情之后,早就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当然也少不了王廷相的帮助。
说道郑德为何突然会想到改革明朝的放假制度,还不是因为他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朝中大臣每天都要来衙门报道上班,这样连续工作难道不累吗?
这是在他实在忍受不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朝,最后装病不愿意上朝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在问询了王廷相之后,郑德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实休假制度由来己久,在汉朝时实行五天一休制,称之为“休沐”。隋唐时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称成“旬休”。宋朝待遇稍微差点,但是一年假期还是有个几十天的。而到了元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元朝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什么旬休,大休之类的都没有了。大家以工作为重,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终于到了大明重八兄弟的手里,也算是郑德名义上的老祖宗。这位仁兄的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连中书省这个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衙门都不需要的人物手里。他认为,给你们发工资,让你们管事已经优待了,当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还休息?
所以明朝最后变得只有三天假期了,分别是过年、冬至以及朱元璋本人的生日万寿节。
当听到只有三天假期的时候,郑德实在惊呆了,这简直就是不把手底下这班大臣当人看啊,简直就和对待畜生差不多啊。
郑德不由对明朝这班大臣表示默哀同情!
当然这个制度也没有存在多久,毕竟这是个人都无法忍受的了的。而且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两地分居问题,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于是后来便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
想到自己手底下这些可怜的大臣,郑德便想给这班人重新制定一份节假日安排表,也让他们能够重新的感受到来自皇家的温暖。也是让他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替自己做事情。
当然他心底还有一个小小的期盼:老子都给你们这么大的福利了,你们就不不要整天揪着我不上朝的事情唧唧歪歪了,行不?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了,只能是靠朝中这般大臣的悟性去想了。当然若是他们悟不出来,也只能怪郑德自己倒霉了。
在没有一人的反对的情况下,放假这事情最终确定了下来。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官衔以及军衔的事情,我准备在朝廷文官之中推行官衔制度,朝廷武官之中推行军衔制度,对于这件事情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商议过了,只不过仅限于朝中的那些元老级大臣,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不过王璟却还是有些不明白,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官衔?何为军衔?”
郑德看了他一眼,还是解释道,“所谓官衔和散官差不多,都是有品级而五无职事的官号,表示的是一位官员的资历。军衔也是一样,表明的是武官资历不代表职务。以后官员领取俸禄之类的也是按照官衔、军衔来领取,这样也是为了解决朝中众多大臣资历高而品级低的尴尬局面,导致他们几十年都领着低级官员的俸禄甚至影响生计问题,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在场的诸位大臣对视一眼,倒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不是职事官对自己都的利益没和任何损害,只是头上多个头衔而已。并且这样更有利于提拔任用官员,不会因为资历问题而引起朝中的非议。而且也不会出现自己的学生外放为官多年,回来之后自己的学生品级比自己还高的尴尬局面。皇上说的也是事实,尤其是翰林院为何会贵为清贵之所,说是清贵还不是因为资历高官职低导致的。
“臣等附议。”
看到众位大臣都没有意见,郑德解释道,“朕将官衔分为四等十八级,分别为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以及郎官,和以前一样是十八个品级”
话毕,又对一旁的王廷相点了点头。后者拿出了一道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升授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少傅仍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加授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璟加授为正二品正卿大夫……户部左侍郎顾佐升授从二品上卿大夫……礼部左侍郎张澯加授为正三品中卿大夫……钦此!”
但圣旨念完之后,所有朝中大臣的品级都因为自己的资历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地踏步的都是升了一级,而且都是合理的范围之内。倒也没有官员提出抗议什么的。
而大部分官员也有些明白皇上如此做的深意了,尤其是原本那些从正三品升到从二品的官员。本来按照他们的年龄到正德元年就应该致仕的,可因为升为了从二品官员,他们的退休年龄可以推迟道七十岁。也可以看出,皇上也真的不是一味的排斥着朝中老臣,倒让他们心里安心了不少。
“至于剩下官员加授由内阁和吏部一起讨论,拟一份名单上来。”郑德最后吩咐了一句。
“臣等遵旨。”刘健等人附和道。
附:
官衔四等十八级: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郎官
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光禄大夫
正二品正卿大夫从二品上卿大夫
正三品中卿大夫
从三品下卿大夫
正四品正士大夫
从四品上士大夫
正五品中士大夫
从五品下士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从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从七品征仕郎
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军衔六等十七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校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