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大唐键侠 > 第三十三章、老奴处分

第三十三章、老奴处分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适名义上是兵马元帅,其实也就负责对东方史朝义叛军的进剿而已,别的方向,比如说陇右、剑南,他不是不能插手,然恐一旦插手,必遭皇帝之忌——你还真想把整个天下的兵马全都捏手心里啊,意欲何为?

    而相关东方战事,就目前来说,唐朝方面拥有三大军团:一是鱼朝恩、卫伯玉率领的陕虢军团,封堵于京师正面;二是李光弼率领的河南、江淮军团,位处南方;三是郭子仪率领的河东军团,位处北方。

    李适纸上谈兵,暂时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三路大军相互策应,向心夹击,直取洛阳,争取在河南地区消灭叛军主力,然后再趁胜进攻河北地区。为此需要多少粮秣、物资,应当循何道调运,最终在何处集结,他想要先定下个大致的方略出来。

    李汲心说你也未免太过着急了吧。史朝义新败宋州,短时间内很难再来侵扰;而唐军各路,去年除了陕虢军损失略少些外,也都被打得伤筋动骨啦,需要继续修整。无论从天时还是人和来看,最迟都得在秋后,才有可能发起全面进攻。

    倘若一切顺遂,估摸着不必八月间,李泌就要从衡山回来啦,到时候该怎么部署,该怎么进攻,你直接咨询我哥不完了么?就象你老爹当元帅的时候那样,全都放权给我哥,多省心啊,也不至于出大篓子。

    不过小年轻嘛,一招大权在握,难免热血沸腾,想要好好施展一番手脚,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在情理之中。李汲心说成啊,我就相助你好好谋划一番,只是一定要规劝你,万勿仓促用兵,还是等我哥回来完善了计划之后再说为好。

    四个人整整商议了两个时辰,就中李适还赏赐了一顿午饭。到了下午未时左右,终于说得差不多了,两位郎中便即叉手告退。李适独独留下李汲,说:“孤尚有不甚明了处,长卫再为分说一二吧。”

    可是等那两位辞出去之后,李汲再返回到案前来,手扶地图,正待询问:你还有啥不明白的?李适却退后两步,往榻上一坐,随即摆手,命侍奉的宦官们俱都退下。

    李汲明白了,你今天找我来,一定还有别的事儿,什么商议剿贼方略,不过借口罢了。估摸着李适有事,不想等到晚上,而急于跟李汲密谈——况且今晚李汲还要值班,是不可能离开大明宫的——故此才多召两名郎中前来,以做遮掩。终究大白天的把李汲这名禁军将领召入己宅,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啊。

    因此等宦官们全都退下之后,李汲便靠近李适,低声问道:“何须如此?难道父子相忌,是贵家的传统不成么?”

    李适一翻白眼:“不是贵家,是天家——长卫也是熟读史书的,难道对此还有什么疑问么?肃宗皇帝在东宫时如何?今上在东宫时又如何?孤尚不能入主东宫,又岂敢不防微杜渐?”顿了一顿,复道:“且所欲避者,不是圣人,而是……”

    猛然间面色一沉,双眉一挑,恶狠狠地说道:“那老阉,愈发的嚣张跋扈,无人臣之仪了!”

    原来这两天吧,李豫确实是病了,病得不算严重,但有些头晕眼花嗓子疼,不打算见朝臣,也不乐意多开口说话。

    实话说,李豫也是该病了。他的体格原本就不怎么强健,结果连续赶上祖父驾崩、父亲薨逝,再加禁中之乱,差点儿连小命都被亲兄弟给取了,这要搁一般人身上,即便不大病一场,也得激出抑郁症来。因为政局不稳,李豫柩前登基,这才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而等到一切都貌似上了正轨,他终于再也扛不住了,心说我还是赶紧歇几天吧,否则怕是这个国家,要再来一回国丧啊。

    于是召李辅国前来,通知对方,说朕身体不豫,要停几日早朝。

    李辅国当即表态:“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李豫当时没啥表示,只是点一点头,命其退下。但随后李适前来探问,李豫哑着嗓子,特意把李辅国那句话学说给儿子听,李适当场就怒了。

    其实吧,要说李辅国嚣张跋扈,那是面对朝臣嚣张跋扈,老阉对于自身的定位始终摆得很准:我就是天家一条狗,我的贫富荣辱全系于圣人之身,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在圣人面前,还必须得夹起尾巴来。因而他当时脱口而出那句话,其实并没什么恶意。

    相当于领导身体不舒服,叫过机要秘书来,说这两天我谁都不见,什么公文都不批,有啥事儿你帮忙应付一下吧。秘书当即回复:“领导您初来乍到,部门里很多人都不熟,做起事来确实太费精力。那既然不舒服,您就先跟办公室里歇着,外面的事儿,我都帮您给办了啊。”

    问题是倘若用词不当,有可能造成歧义,听在他人耳中,未必能够明了你的真实想法。倘若李辅国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暂由老奴处分。”李豫肯定无感,可惜李辅国才刚怂恿百官上书,迫使皇帝任命他做宰相,这人一飘,说话也就不怎么知道轻重了。

    尤其“老奴”之称,落在李亨耳中,颇有撒娇之意,仿佛是在说:我跟您的时间可长啊,岁数也不小了,有个到不到的,您得多体谅我。但同样一个词儿,落在李豫耳中,却似倚老卖老,仿佛在说:我资格可老啊,我跟着先帝的时候,大家您还在吃奶呢,那您遇事不得多听听我的意见?

    由此李豫心里很不舒服,转过头来,又把这不舒服转嫁给了儿子。李适辞出之后,越想越是恼火,于是找个借口将李汲召来,一方面倾吐心中愤懑,一方面筹措应对之策。

    “孤必除此老阉——长卫可有良谋么?”

    李汲点点头,低声说道:“一是要圣人立定脚跟,二是要寻一有力臂助——则臂助为谁,我前日也对殿下说起过。”

    原来李豫才一登基,因李适之谏,不但召回了李泌,还召回了刘晏,使复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充度支、转运、盐铁、铸钱等使。当然如此重任,必须得跟宰相们商议,出乎意料之外的,得到了元载的认可。

    元公辅自入政事堂后,很快便利用他过人的智慧——或者说诡谋——总掌政事,尤其是把侍中苗晋卿轰去做李隆基的山陵使,并将左仆射裴冕轰去做李亨的山陵使,就此彻底掌控朝局,成为政事堂中第一人,李辅国之下第二人。为此再牢牢把着财权吧,他也觉得分身乏术,再加上这些年的国家财政实在不好管,倘有失误,反害清名,故此才答应让刘晏回来分劳,自己只做户部尚书,总筹全局即可。

    李辅国一开始是不同意的,终究刘士安在时,坚持不肯屈节,所以他才会设计将之赶出京去,这才多久啊,怎么就能再召回来?元载亲往拜谒,反复劝说,李辅国才勉强应允了。

    李汲就此事看出,并且提醒李适:“元公辅未必愿居老阉之下也。”原本是只能抱着李辅国的大腿才能往上爬,如今自身已为宰相,那么这条大腿还有用吗?反倒会变成绊脚石吧。李适会意,说:“孤将寻隙密向圣人进言。”

    于是今天李适决心要铲除李辅国,李汲便重提前事——你最好去跟元载商量。

    元载身为宰相,成为朝臣们巴结和依附的目标,势力日益膨胀,已将将可与李辅国分庭抗礼,那么以皇帝的权威,再加宰相相助,便有望在短时间内除去老阉了。

    李适闻言,微微颔首,便道:“孤也在考虑此事,奈何老阉党羽遍布都中,实在难得机会与元载密议啊。”招招手,示意李汲干脆到榻上来并坐,然后将声音压得更低:“长卫可能密觇元载动向,于其每日行程,居何处,往何处,尽都打探得实,告知于孤么?”

    李汲一皱眉头:“殿下府中,难道没有可用之人?”我是官,又不真是侠客,并且我手底下一水的禁军将校,也没有合适的密探人选,这事儿你找我是不是找错人了?

    李适微微一笑:“长卫内帏,不是有可用之人么?”

    李汲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崔氏既已于归,为我之妇,岂有再命她去做鸡鸣狗盗之事的道理?”

    “正不必尊夫人鸡鸣狗盗,但当识得不少异人杰士,长卫岂无意乎?”

    崔光远都快死了,你看他那俩儿子是象能够继承他密探集团的样子吗?则这支力量,难道你不想以女婿的身份,自己抓到手里来?

    李汲听了对方这几句话,不由得手捻胡须,良久沉吟不语。

    崔据不过一自视过高的纨绔子弟罢了;而前几天崔构也从蜀中赶回来了,李汲跟这位大舅子碰了一面,觉得吧,也就继承了崔光远的皮相而已,于其玲珑心窍,丁点儿都不象。李汲当时还心说,怪不得崔光远要着急拉拢自己呢,因为明白俩儿子都不成器啊,恐怕是难以支撑家业的,遑论振兴?

    旁人若能得娶五姓女,依附高门,必定欢喜雀跃,李汲却基本上无感——一则本无通过婚姻关系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的想法;二则他的宗家赵郡李氏本身就是七望之一,并不比博陵崔氏差太多。与此相反,李汲反倒担心有可能要背上博陵崔第三房这个大包袱——俩舅子若有事相求,他总不能不理吧;而就那俩的素质来看,迟早会求到自己头上来……

    ——至于崔家给了多少彩礼,你肯给我就收下,你不给我也绝不会惦记着。

    所以从前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通过这桩婚事,除了崔措本人外,再从崔家抠出些什么来。今日听李适提醒,方才意动——舅子们若用得上的,我坚决不能伸手啊;可你们不但用不上,还有可能给浪费喽的东西,我总可以琢磨一下吧。

    于是拿定主意,辞别李适出来,也不再去宫中上班了,直接以探病为名,前往崔府。

    崔构兄弟迎入,说小妹正在病榻前侍奉家父,我等这便领妹婿前往。到了榻前一瞧,崔光远还是前日的德性,病势丝毫不见好转,但也没有立刻便要咽气的迹象。

    闲话几句,说说朝中之事。崔光远虽然病卧不起,但二帝驾崩、宫中政变这等大事,多少也有所耳闻啊,且知道李汲又升了官儿了——若其不然,估计这桩婚事还会在次子的抵触下继续拖延下去。于是关照李汲:“汝两兄的前程,还须贤婿多多上心了。”

    转过头来就骂崔构:“老夫未必即死,汝又何必辞官来省?现如今官是好得的么?只怕辞之易而复之难了!”

    崔构兄弟面面相觑,只能苦笑。崔据心说你前俩月可不是这口吻啊,仿佛马上就要咽气似的,甚至于还特意招李汲过来,命我兄事之——简直就是要托孤嘛。崔构则心道:我也希望爹你福寿延年啊,但就你现在这模样,即便一时不死,又能熬多长时间?等你一咽气,我迟早还是要抛弃官职,回长安来奔丧的呀,这早走几个月,打什么不紧?

    说了一阵子话,李汲稍稍压低一些声音,对崔光远道:“今上虽然践祚,四方仍不太平,今日鲁王便召小婿前去,循以施政之道。泰山也知道,小婿于领兵御敌,尚有一日之长,其与政务,不甚通晓啊,故而特来请益。”一边说着,一边斜眼连瞥两个舅子。

    崔光远会意,便摆摆手,命崔构兄妹三人全都退下。

    等到屋中只剩下他们翁婿二人了,崔光远将询问的目光投向李汲,李汲这才拐着弯儿问道:“泰山,我听说稚子抱千金过闹市,必受其祸——不知何故也?”

    崔光远多精明的人啊,虽在病中,智商不降,当即反问道:“贤婿所言‘稚子’,想来是说老夫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了;但所谓‘千金’,又何所指啊?”

    指我崔家偌大的产业?不能啊,博陵崔氏虽然暂时沉沦,底蕴依旧很深,所谓虎老不倒架,还有谁敢来谋夺家产么?则那俩小子虽为稚子,怀抱千金而过闹市,等于集市上大多数都是熟人,危急时必肯伸手相救,不至于真的招惹什么灾祸吧。

    李汲答道:“以大兄之才,刺史不难得也;二兄若能考中进士,亦可自清职而赐朱服……”言下之意,你这俩儿子若无特殊的际遇,估计奋斗一辈子,也就半只脚迈入高层到极限了——“虽不能绍继泰山之志,广大家门,也足可守成。然而……”

    顿了一顿,决定还是不兜圈子了,直说吧:“泰山好养江湖异士,此不但可拟千金,亦可比类为豺虎,苟非其人,必遭反噬——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