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朝堂不和,清算汉奸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场祭祀之礼,其实也是赵信成为定海王后,所属势力和亲近势力的聚会。
坐在赵信的位子上,想办一件单纯的事情已变得很难,即使赵信没多想,别人也会揣测,让赵信的叩拜更显的像一场作秀。
年轻的郑森一身白衣,到了这里后,他的眼睛就一直没离开过赵信。
说起来,郑森随郑芝龙到达南京,虽然走对了一步棋,但无法阻止郑芝龙被眼前这人玩弄在鼓掌之上。
郑芝龙只要福建和广东,实在是目光短浅,如果不能控制朝政,终将成为别人刀俎下的鱼肉。
朝政在哪里?
当然在南京!
郑森看赵信的表演,心中给出了一个评价:“乱世奸雄啊!”
没有经历过那一场血战的人,不明白赵信对卢象升的感情,不是常年跟随赵信的人,不会明白他的为人。
赵信当然不会知道背后有人在腹诽自己,即使知道他也不会在乎,这天下有人爱戴他,也有人憎恨他,现在看来,还是爱戴他的人更多一点。
在长江两岸大军严阵以待中,南京城的大明朝廷慢慢走上轨道,十二月十八日,隆武帝在明孝陵祭拜,并再次举行一次登基大典。
与这一次相比,在福州的登基只能算是寒酸,江西、两湖、两广等地都派来了使者。
隆武帝正式登基后,封朱大典为兵部尚书,内阁首辅,黄道周为礼部尚书,张肯堂为吏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马士英为户部尚书,郑宣为工部尚书。
原本工部尚书是给张国维留着的,但张国维一直不奉诏,让隆武帝乐得给从福建带出来的内阁大学士多一个位置。
内阁缩编,除了这几个尚书外,其他人不再是内阁大学士。
黄道周到达南京,带来了金声桓的求降书,金声桓愿意剪去辫子重归大明,但求隆武帝封他为江西提督。
满清已经放弃江南,金声桓要么投靠大明,要么退回江北,否则将面对四周明军的围攻。
一个月前,金声桓收到了隆武帝的亲笔信,等了这些天后,见江南局势逐渐平缓,他才下定决心背清投明。
隆武帝很照顾黄道周,把他夸赞了一遍,毕竟黄道周是当年拥戴他为君的首功之臣,值得隆武帝信任的人不多了。
黄道周却没给隆武帝面子,他拿着金声桓的求降书奔走了近千里路,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在朝堂上听小太监念完,当即义正言辞地禀奏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大明从未有过封武将为提督的先例,若封金声桓为江西提督,天下武将必将效仿,天下必然大乱。”
隆武帝并没想到有人会当堂反对,他之所以让小太监读出来,正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深吸一口气,隆武帝回道:“黄阁老,眼下清虏大军在长江北岸集合,朝廷无法从江南调集兵马去征剿金声桓了。”
隆武帝语意委婉,黄道周此番的态度让他没来由一阵厌烦,现在已经不是从前了,当然无法再遵循先例。
对隆武帝来说,他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清虏击败,保证满清对江南再无威胁,之后才能腾出手来解决军镇的威胁。
赵信和郑芝龙已经尾大不掉,他不介意多树立几个军镇,只有这些人相互制衡,他这个皇帝才能稳稳的坐下去。
黄道周一副犟脾气,坚持道:“陛下,江西总督万元吉正在赣州驻军,两广也可调集兵马北上。”
满朝堂的人都在听黄道周说话,朱大典忍不住了,语气尖酸道:“黄阁老如此坚持,敢督大军攻金声桓吗?”
这是当面揭人伤疤了,黄道周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嚅嚅半晌后,梗着脖子道:“有何不敢?”
朱大典转向隆武帝,启奏道:“陛下,黄阁老德高望重,若能去江西督战,必定能击败金声桓,请陛下恩准!”
隆武帝哪里还让黄道周督战,连连摇头,他见自己最亲信的两个文臣也无法和睦,心中烦劳丛生,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这时候,赵信和郑芝龙以巡视江防为由,并没有参加朝议,但南京城的任何一点风声也逃不出两人的耳目。
朱大典此刻气焰嚣张,黄道周这样与他争斗没什么好下场,马士英在内阁一言不发,每天向两位新封的王爷通报消息,他经历过江北四镇拥立的风波,知道这个朝廷究竟是谁在做主。
冬至过后,天气越发寒冷起来,江南战事没有变化,两湖却又掀起了大风浪。
两湖总督何腾蛟和两湖巡抚堵胤锡受江南战局鼓舞,调集收编的大顺残兵从湖南攻向满清占领的湖北,堵胤锡率军围攻荆州,何腾蛟率军兵进武汉。
果不其然,十天后,黄道周奉命离开南京,前往何腾蛟处督战。
隆武帝在黄道周和朱大典之间必须要做出选择,何况他现在也觉得黄道周有些不可理喻,他要借助黄道周的声望,但并不希望朝堂中有这么一个不知变通的人。
黄道周前脚离开,朱大典立刻启奏,要追究前几个月江南投降清虏乡绅的罪过。
隆武帝初始不许,不愿再在江南引发风浪,让难得安定的局势生出变数。
赵信听说消息后,以江南总督的名义也上了一道奏折,说投靠清虏的乡绅残害江南义军百姓,不追究不足以平民愤,但为大局考虑,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可将所有在满清为官的乡绅抄家。
户部尚书马士英紧接着上书表示支持,隆武帝见朝堂内外意见一致,最终批复了朱大典的提议。
对旧臣清算的同时,即是新臣巨富的时刻,银子对朱大典有无穷的诱+惑+力,他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赵信。
除了应天府赵信没有插手,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和广德府,七府之内,甲士横行。
张青的动作之快,让内阁都没反应过来,朱大典才得到隆武帝的批复,七天之内,江南总督府抄了三百四十八户人家。
这些人家所有的家产、田契,全被张青收入江南总督府,共三四千人被追捕集中在杭州府。
真正的首恶早已随清军退到江北去了,他们人走了,家中的银子和财物带走了,房子和田地却是带不走。
赵信没有杀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必一定要见血。
各地趁机清查所有侵占军屯卫所土地的官吏,把那些土地重新收回,以江南总督府的名义租借给佃户。
这场祭祀之礼,其实也是赵信成为定海王后,所属势力和亲近势力的聚会。
坐在赵信的位子上,想办一件单纯的事情已变得很难,即使赵信没多想,别人也会揣测,让赵信的叩拜更显的像一场作秀。
年轻的郑森一身白衣,到了这里后,他的眼睛就一直没离开过赵信。
说起来,郑森随郑芝龙到达南京,虽然走对了一步棋,但无法阻止郑芝龙被眼前这人玩弄在鼓掌之上。
郑芝龙只要福建和广东,实在是目光短浅,如果不能控制朝政,终将成为别人刀俎下的鱼肉。
朝政在哪里?
当然在南京!
郑森看赵信的表演,心中给出了一个评价:“乱世奸雄啊!”
没有经历过那一场血战的人,不明白赵信对卢象升的感情,不是常年跟随赵信的人,不会明白他的为人。
赵信当然不会知道背后有人在腹诽自己,即使知道他也不会在乎,这天下有人爱戴他,也有人憎恨他,现在看来,还是爱戴他的人更多一点。
在长江两岸大军严阵以待中,南京城的大明朝廷慢慢走上轨道,十二月十八日,隆武帝在明孝陵祭拜,并再次举行一次登基大典。
与这一次相比,在福州的登基只能算是寒酸,江西、两湖、两广等地都派来了使者。
隆武帝正式登基后,封朱大典为兵部尚书,内阁首辅,黄道周为礼部尚书,张肯堂为吏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马士英为户部尚书,郑宣为工部尚书。
原本工部尚书是给张国维留着的,但张国维一直不奉诏,让隆武帝乐得给从福建带出来的内阁大学士多一个位置。
内阁缩编,除了这几个尚书外,其他人不再是内阁大学士。
黄道周到达南京,带来了金声桓的求降书,金声桓愿意剪去辫子重归大明,但求隆武帝封他为江西提督。
满清已经放弃江南,金声桓要么投靠大明,要么退回江北,否则将面对四周明军的围攻。
一个月前,金声桓收到了隆武帝的亲笔信,等了这些天后,见江南局势逐渐平缓,他才下定决心背清投明。
隆武帝很照顾黄道周,把他夸赞了一遍,毕竟黄道周是当年拥戴他为君的首功之臣,值得隆武帝信任的人不多了。
黄道周却没给隆武帝面子,他拿着金声桓的求降书奔走了近千里路,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在朝堂上听小太监念完,当即义正言辞地禀奏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大明从未有过封武将为提督的先例,若封金声桓为江西提督,天下武将必将效仿,天下必然大乱。”
隆武帝并没想到有人会当堂反对,他之所以让小太监读出来,正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深吸一口气,隆武帝回道:“黄阁老,眼下清虏大军在长江北岸集合,朝廷无法从江南调集兵马去征剿金声桓了。”
隆武帝语意委婉,黄道周此番的态度让他没来由一阵厌烦,现在已经不是从前了,当然无法再遵循先例。
对隆武帝来说,他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清虏击败,保证满清对江南再无威胁,之后才能腾出手来解决军镇的威胁。
赵信和郑芝龙已经尾大不掉,他不介意多树立几个军镇,只有这些人相互制衡,他这个皇帝才能稳稳的坐下去。
黄道周一副犟脾气,坚持道:“陛下,江西总督万元吉正在赣州驻军,两广也可调集兵马北上。”
满朝堂的人都在听黄道周说话,朱大典忍不住了,语气尖酸道:“黄阁老如此坚持,敢督大军攻金声桓吗?”
这是当面揭人伤疤了,黄道周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嚅嚅半晌后,梗着脖子道:“有何不敢?”
朱大典转向隆武帝,启奏道:“陛下,黄阁老德高望重,若能去江西督战,必定能击败金声桓,请陛下恩准!”
隆武帝哪里还让黄道周督战,连连摇头,他见自己最亲信的两个文臣也无法和睦,心中烦劳丛生,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这时候,赵信和郑芝龙以巡视江防为由,并没有参加朝议,但南京城的任何一点风声也逃不出两人的耳目。
朱大典此刻气焰嚣张,黄道周这样与他争斗没什么好下场,马士英在内阁一言不发,每天向两位新封的王爷通报消息,他经历过江北四镇拥立的风波,知道这个朝廷究竟是谁在做主。
冬至过后,天气越发寒冷起来,江南战事没有变化,两湖却又掀起了大风浪。
两湖总督何腾蛟和两湖巡抚堵胤锡受江南战局鼓舞,调集收编的大顺残兵从湖南攻向满清占领的湖北,堵胤锡率军围攻荆州,何腾蛟率军兵进武汉。
果不其然,十天后,黄道周奉命离开南京,前往何腾蛟处督战。
隆武帝在黄道周和朱大典之间必须要做出选择,何况他现在也觉得黄道周有些不可理喻,他要借助黄道周的声望,但并不希望朝堂中有这么一个不知变通的人。
黄道周前脚离开,朱大典立刻启奏,要追究前几个月江南投降清虏乡绅的罪过。
隆武帝初始不许,不愿再在江南引发风浪,让难得安定的局势生出变数。
赵信听说消息后,以江南总督的名义也上了一道奏折,说投靠清虏的乡绅残害江南义军百姓,不追究不足以平民愤,但为大局考虑,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可将所有在满清为官的乡绅抄家。
户部尚书马士英紧接着上书表示支持,隆武帝见朝堂内外意见一致,最终批复了朱大典的提议。
对旧臣清算的同时,即是新臣巨富的时刻,银子对朱大典有无穷的诱+惑+力,他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赵信。
除了应天府赵信没有插手,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和广德府,七府之内,甲士横行。
张青的动作之快,让内阁都没反应过来,朱大典才得到隆武帝的批复,七天之内,江南总督府抄了三百四十八户人家。
这些人家所有的家产、田契,全被张青收入江南总督府,共三四千人被追捕集中在杭州府。
真正的首恶早已随清军退到江北去了,他们人走了,家中的银子和财物带走了,房子和田地却是带不走。
赵信没有杀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必一定要见血。
各地趁机清查所有侵占军屯卫所土地的官吏,把那些土地重新收回,以江南总督府的名义租借给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