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三国征服者 > 第45章 各方反应

第45章 各方反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李丰等四人离开太守府后,雷公抢先道:“太守此为何意,简直是胡来嘛!民间有何好书,他要看书,我们随意都能给他弄来许多!”

    “雷主簿,背后不得随意议论府君!”李丰瞪了雷公一眼,呵斥道,“别忘了府君出自琅琊王府,难道你找的书能比得上王府多吗?”

    雷公正要反驳,却突然意识到什么,不由瞅了陆骏一眼,然后诺诺道:“功曹所言甚是。”

    李丰不再管雷公,而是转头问陆骏:“府君托都尉承办此事,都尉意下如何?”

    陆骏施礼答道:“既然是府君所托,在下实难拒绝,还望功曹和主簿能够理解于我,让雷公子借些人手给我。”

    李丰想了想,欣然答道:“此事好办,我必会向雷兵曹转达。”

    雷公看了李丰一眼,欲言又止。

    陆骏拱手告辞:“多谢,骏先去准备投书箱。”

    陆骏离开约半个时辰后,城中李丰的住所中,李丰、杨弘、雷公及其儿子雷薄四人相对而坐。

    雷公先给儿子雷薄讲述了刘邈欲立投书箱之事,然后问李丰:“你说刘邈此举究竟是何意?我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李丰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杨弘,面色凝重地道:“李先生以为如何?”

    雷公父子也看向杨弘,他们对杨弘也是比较信服的,杨弘虽然不是本郡中人,但是一向与他们走得很近,而且是郡府中公认的才智之士。也正是由于他们这样的关系,才能连着将几届太守给架空。

    杨弘似乎早已想清楚这个问题,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了心中的猜测:“若是某料想不错,刘邈收集民间书册为假,想收集信息才是真。他初来乍到,手上也没有可用之人,虽然身居太守之位,却如同瞎子、聋子。而若把投书箱给立起来,虽然名义上是收书,但必然有百姓向其中投书举报、揭发,如此间接地扩大了刘邈的视听,让他多了一个了解民意的渠道。这样时间一长,官场或民间的各种消息都能迅速传到他手中,那时他手中有了线索,想做什么岂不简单?”

    “啊?既然如此,我们得赶快想办法阻止,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雷公惊叫道。

    杨弘摇了摇头,道:“现在想阻止是阻止不了的,他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你以为他怕我们猜出来吗?即使看出来了,你又以何种理由阻止?难道还能软禁他不成?他毕竟是太守,还是嫡系的汉室宗亲,一个不好就可能酿成大祸。”

    雷公恨恨地道:“这个小子还真是阴险啊,当初见他说不喜欢繁琐的政务,我还信以为真了,以为他像一般的大家子弟一样,没想到背地里早就在算计了。”

    “杨先生既然看出刘邈的用意,可有良策破解?”李丰始终保持着一副沉静的模样。

    “还要什么良策,他不是问我借兵吗?我就把心腹手下借出去,阻止那些心怀鬼胎之人,只要看到投递举报信的人就抓起来。刘邈收不到举报信,还不一样是瞎子。”雷薄愤愤然地插嘴道。

    “你闭嘴,听杨先生的。”雷公训斥了儿子一句。

    杨弘却制止了雷公,道:“其实雷公子说的也是一种好办法,那就是掐断消息的来源。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刘邈发生直接冲突,由此不能明目张胆地抓那些投书之人,不然就被刘邈抓住了把柄,不好交差。只需要适当地显示几大家族的威严,让那些贱民知道在九江郡,究竟是谁在当家做主,只要那些人不随意举报几大家族之事就行,其他的无关紧要。”

    “杨先生所说甚是有理!”李丰赞道,“说到底,刘邈要想在九江有所作为,还得依靠我们几大家族,没有我们在其中搭桥牵线,他就没有机会与基层联系起来。

    我们就按杨先生所说的办,就让他把投书箱立起来,我倒要看看,如果他到时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还能有什么高招。反而到了那时,他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他自己的处境。

    雷薄,你就借些郡兵给陆骏,一定要是可靠的人,不能明着阻止,还不能来阴的吗?另外,给下面那些人叮嘱一声,表个态度出去,看有谁敢顶风上!”

    “好!放心吧!”雷薄拍着胸脯道。

    *******

    第二日一早,陆骏就在四个城门及太守府门外立好了投书箱,并在一旁张贴了布告。

    投书箱是用厚木板做成的,类似于一个小屋子,有一人多高,其上有一个小窗口,刚好够投放书简。在其侧边还有一个小门,平时上着锁,等需要从中拿出书简时,就可以将门打开。

    布告是这样写的:本太守喜好读书,现特设此投书箱征集民间好书,若无书,献上民间故事亦可,若有令吾满意者,必有重赏!——刘邈(太守印章)

    陆骏在每个投书箱外安排了四名郡兵,令他们看护好投书箱,不让人破坏即可,不得阻止百姓投书。

    当天,很多城中百姓及进城者都看到了布告及投书箱。在识字者的讲解之下,大都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却并没有人上前投书,只是当做看热闹。

    随着这些人回去之后,消息渐渐传播开来。

    城中某处小院中,两名基层小吏凑在一起,其中一人低声道:“太守要收书看,还说有重赏,你说如果我把家中的古书献上去,会不会让我再升一级?”

    “你想得美!你想想,太守是什么人,他什么书没有,他要看的必定是他没看过的,你家那破书,太守怎么可能看得上?”另一个人嗤笑道。

    “你怎么知道会看不上?”那人还不服气。

    “看上了又怎样?你要升官早升了,还等现在?”

    “哼!还不是因为那几大家族太过霸道,除了他们的人,谁都没机会。唉,如果不是家中还需要我的微薄俸禄度日,我早就弃官回家了,宁愿种地,也比当这个憋屈的破官要好得多。”

    “是啊!原以为换个太守,能有所改善,没成想一样是个不理事的。”说到这里,这人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你说如果你把你家叔叔的事写出来,当成书投进去,太守看了会不会为你家伸冤?”

    “啊?这成吗?万一太守没看到,反而泄露出去了呢?那李家岂能放过我?”

    “你傻啊!你不署名不就成了,就算不慎泄露,只要没被人当场抓住,谁知道是你投的?知道你家那事的人多得是。”

    “也是,我这就回去写出来,不过还是得等等看,要刘太守真不怕那几大家族才行。”

    ******

    城外的某个小村庄,一个年轻人带回去了刘太守设立投书箱的事,此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中几个老人坐在一起叙谈上了这件事。

    一个老人道:“我们这些泥腿子,大字都不识一个,一辈子没见过几本书的模样,这事也就当热闹看看得了。”

    另一人道:“也不是如此,不是说还能讲民间故事吗?我们这些快入土的人,没读过书,遇到的事却不少。听说新太守是个年轻娃子,经历的事必然不多,说不定愿意听我们唠叨的那些事呢?我不求什么赏赐,能见见太守这样的大人物,就算是马上入土了也值了。”

    又一个人道:“我倒觉得这个新太守不简单。”

    “老村长,怎么个不简单法?”先前一位老人问道,“你一向是我们村子最有见识的,是不是看出了点什么?”

    那老村长四处看了看,然后才低声道:“我以为太守大人收书有着其他的用意,可能是想借此知道点他打听不到的事。”

    “打听不到的事?你是说——那些贪官恶霸?”

    “啊!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也很有可能,如果真是这样,你说我们是不是——”

    “还言之过早,暂且等等吧,让狗娃子这段时间多去城里走走,探听探听消息。哥几个暂时就不要把这话传出去了。”

    “恩,还是老村长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