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招工(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古以来,都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大明也不例外,即朝廷只管到县,县以下的乡、镇、村还是由本地乡绅自治。
经过四百多年的演变,逐渐去掉了州、道等行政级别,现在大明的地方行政级别只有三级:省、府、县,县以下的乡、镇自治一直未变。
这就很容易导致本地乡绅做大,有些甚至能直接和官府相抗衡。
古往今来,不是没有朝廷想要把行政级别推行到乡镇一级,但一来信息交流不便,二来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一定能见效。
乡民多是聚族而居,有些个世家大族能占多半个乡的人口,族长的权利最大,这也是一大阻力,所以皇权不下乡的做法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亭正一职,类似于后世的乡长镇长之类的,最开始是由乡民推荐本乡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然后去官府报备一下即可,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吏,但发展到现在逐渐有些变味了。
别看亭正算不得正式官职,但是乡民和官府沟通的主要桥梁,县里下来的粮、税、徭、役等任务一般都要经过亭正。而乡民想要到县里办点事,一般是找亭正。
所以别看亭正不起眼,但在乡下还是很吃香的,所以渐渐的这亭正开始了父传子、子传孙的模式。
刘文官的亭正职位当年就是打他父亲那里接过来的,当然这中间还有些小插曲,不必细表。
而今他刘文官也到了花甲之年,身体渐渐不行了,就想着把这亭正一职传给大儿子,也就是刘立山的哥哥刘立江。
事实上近几年刘立江都在帮他做事,一则是让他熟悉经验,而来也是带他多接触人,为以后接替亭正一职铺路,他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事情本来很顺利,哪曾想这半年时间不到,陆家突然崛起,和前二十年陆家的慢慢壮大不同,这段时间陆家膨胀的速度是之前二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这本没啥,但是随着陆氏和江淮两大工坊的发展,陆家在整个八丈河镇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这让刘文官感到深深的威胁。
陆家多赚些钱倒没啥,但是因为工坊要用工人,现在已经达到了近五百人的规模,而且还要继续增加。这么多人在陆家的产业下混饭吃,陆家一句话可比他刘文官有用的多。
这不是他凭空臆想,而是真实的案例摆在他面前。有过多次,乡民之间发生些矛盾,他去调解多次无果,但是工坊里的小管事一句话,就让双方乖乖的偃旗息鼓。
这种事情发生在他眼前,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权利正在缩水,从而产生危机感,这才有了自己开工坊的想法,也才有这么一出闹剧。
在陆骏看来,这他所代表的新势力和八丈河镇的旧有势力的正面碰撞,倒没啥大惊小怪的,就是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现在新旧势力发生碰撞,他虽然有信心能战胜对方,但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更应该把握住分寸和适度,不然就是纵然赢了对方,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国人讲究乡土观念,陆骏虽是后世的灵魂,但他也在八丈河镇生长了一十八年,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氏!镇上的百姓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沾亲带故的比比皆是,尤其是本地的大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一个处理不好反而落得千古骂名。
陆骏自认做不来枭雄,更是知道这名声对商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古代,所以他一直很是爱惜羽毛,这从平时镇上的舆论上也能看出一二。
“就是不知,这次能盘进来多少人。”陆骏边看着那两对父子对吵,边自言自语道。
“要不我去查查?东家刚刚不是提到,要建一个情报机构吗?”孟大掌柜在旁倒是听到了陆骏的话。
“哦……”陆骏愣了一下,想了想言道:“也好,那就辛苦孟掌柜了。”
“何谈辛苦?”孟大掌柜笑道:“说起来,我对这个情报机构还是充满了想法的。”
“大掌柜何不说一说?”陆骏就怕孟大掌柜嫌这个做法不太光明,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会对阴私之事有着本能的排斥。
孟大掌柜却摇摇头道:“还请东家等待一二日,回去我整理之后再和东家细说一二。”
“嗯,此事倒也不急。”陆骏点点头,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更不是说话的时机。
正在这时,刘文官却来到陆骏跟前说道:“陆小子,我就问你是放人不放人?”
这问话甚是没水平,是想让自己赶刘立山走,陆骏心中冷笑。泥人也有三分火性,我能看透事情真相,但不代表我就没意见,当即说道:“我两大工坊不是人牙行,大家来去自由,刘兄走或不走自有他本人来决定……再者说来,凡入我工坊之人,都签有用工文书,在文书未满期限之前,且未犯有错误,工坊是不得随意辞退工人的,当然工人也不可无故不来上工……”
“文书?”刘文官一愣,没听说过哪家工坊用工还签文书,除非是去当学徒,却不知有何讲究。
文书即合同,陆骏在工坊里推行的政策,在整个大明朝算是新鲜事物,刘文官没听过也很正常,不过刘立山没和他说吗?
这个还真没,当时签合同文书时,刘立山一看才两年的期限,就有些犹豫,问了其他人才知道这是正常的,满约后如果没意外,双方没意见还要续签。
但是刘立山知道自家老子的脾性,如果告诉他合同文书只有两年的期限,肯定要骂自己没用之类的话,索性就没说,反正也不是啥大事。
“你跟我回家,和我说个明白是怎么回事。”刘文官揪着自己儿子说道,在人前这么一闹腾,而且自己还很没面子,就打起了退堂鼓。
“不回,我还要上工,不可擅离岗位,等放工后自会回家里。”刘立山执拗道。
“你……你个不孝子,胆敢忤逆……”
陆骏当即说道:“父母呼,需顺从……刘兄当回家看看,工坊这边没关系,随时回来上工都可。”刘文官连忤逆的话都说出来了,陆骏也不好再留他,但是刘立山的表现不错,最后也给他吃了个定心丸。
由于功课没做,对合同文书不了解,招工时根本没提合同文书,再加上他们是新开的工坊,前途未卜,导致吸引力远不如两大工坊,不过还是招到些被两大工坊刷下来的一部分人。
到了下午酉时三刻,天色渐黑十分,整个招工才算告一段落。
自古以来,都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大明也不例外,即朝廷只管到县,县以下的乡、镇、村还是由本地乡绅自治。
经过四百多年的演变,逐渐去掉了州、道等行政级别,现在大明的地方行政级别只有三级:省、府、县,县以下的乡、镇自治一直未变。
这就很容易导致本地乡绅做大,有些甚至能直接和官府相抗衡。
古往今来,不是没有朝廷想要把行政级别推行到乡镇一级,但一来信息交流不便,二来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一定能见效。
乡民多是聚族而居,有些个世家大族能占多半个乡的人口,族长的权利最大,这也是一大阻力,所以皇权不下乡的做法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亭正一职,类似于后世的乡长镇长之类的,最开始是由乡民推荐本乡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然后去官府报备一下即可,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吏,但发展到现在逐渐有些变味了。
别看亭正算不得正式官职,但是乡民和官府沟通的主要桥梁,县里下来的粮、税、徭、役等任务一般都要经过亭正。而乡民想要到县里办点事,一般是找亭正。
所以别看亭正不起眼,但在乡下还是很吃香的,所以渐渐的这亭正开始了父传子、子传孙的模式。
刘文官的亭正职位当年就是打他父亲那里接过来的,当然这中间还有些小插曲,不必细表。
而今他刘文官也到了花甲之年,身体渐渐不行了,就想着把这亭正一职传给大儿子,也就是刘立山的哥哥刘立江。
事实上近几年刘立江都在帮他做事,一则是让他熟悉经验,而来也是带他多接触人,为以后接替亭正一职铺路,他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事情本来很顺利,哪曾想这半年时间不到,陆家突然崛起,和前二十年陆家的慢慢壮大不同,这段时间陆家膨胀的速度是之前二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这本没啥,但是随着陆氏和江淮两大工坊的发展,陆家在整个八丈河镇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这让刘文官感到深深的威胁。
陆家多赚些钱倒没啥,但是因为工坊要用工人,现在已经达到了近五百人的规模,而且还要继续增加。这么多人在陆家的产业下混饭吃,陆家一句话可比他刘文官有用的多。
这不是他凭空臆想,而是真实的案例摆在他面前。有过多次,乡民之间发生些矛盾,他去调解多次无果,但是工坊里的小管事一句话,就让双方乖乖的偃旗息鼓。
这种事情发生在他眼前,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权利正在缩水,从而产生危机感,这才有了自己开工坊的想法,也才有这么一出闹剧。
在陆骏看来,这他所代表的新势力和八丈河镇的旧有势力的正面碰撞,倒没啥大惊小怪的,就是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现在新旧势力发生碰撞,他虽然有信心能战胜对方,但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更应该把握住分寸和适度,不然就是纵然赢了对方,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国人讲究乡土观念,陆骏虽是后世的灵魂,但他也在八丈河镇生长了一十八年,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氏!镇上的百姓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沾亲带故的比比皆是,尤其是本地的大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一个处理不好反而落得千古骂名。
陆骏自认做不来枭雄,更是知道这名声对商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古代,所以他一直很是爱惜羽毛,这从平时镇上的舆论上也能看出一二。
“就是不知,这次能盘进来多少人。”陆骏边看着那两对父子对吵,边自言自语道。
“要不我去查查?东家刚刚不是提到,要建一个情报机构吗?”孟大掌柜在旁倒是听到了陆骏的话。
“哦……”陆骏愣了一下,想了想言道:“也好,那就辛苦孟掌柜了。”
“何谈辛苦?”孟大掌柜笑道:“说起来,我对这个情报机构还是充满了想法的。”
“大掌柜何不说一说?”陆骏就怕孟大掌柜嫌这个做法不太光明,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会对阴私之事有着本能的排斥。
孟大掌柜却摇摇头道:“还请东家等待一二日,回去我整理之后再和东家细说一二。”
“嗯,此事倒也不急。”陆骏点点头,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更不是说话的时机。
正在这时,刘文官却来到陆骏跟前说道:“陆小子,我就问你是放人不放人?”
这问话甚是没水平,是想让自己赶刘立山走,陆骏心中冷笑。泥人也有三分火性,我能看透事情真相,但不代表我就没意见,当即说道:“我两大工坊不是人牙行,大家来去自由,刘兄走或不走自有他本人来决定……再者说来,凡入我工坊之人,都签有用工文书,在文书未满期限之前,且未犯有错误,工坊是不得随意辞退工人的,当然工人也不可无故不来上工……”
“文书?”刘文官一愣,没听说过哪家工坊用工还签文书,除非是去当学徒,却不知有何讲究。
文书即合同,陆骏在工坊里推行的政策,在整个大明朝算是新鲜事物,刘文官没听过也很正常,不过刘立山没和他说吗?
这个还真没,当时签合同文书时,刘立山一看才两年的期限,就有些犹豫,问了其他人才知道这是正常的,满约后如果没意外,双方没意见还要续签。
但是刘立山知道自家老子的脾性,如果告诉他合同文书只有两年的期限,肯定要骂自己没用之类的话,索性就没说,反正也不是啥大事。
“你跟我回家,和我说个明白是怎么回事。”刘文官揪着自己儿子说道,在人前这么一闹腾,而且自己还很没面子,就打起了退堂鼓。
“不回,我还要上工,不可擅离岗位,等放工后自会回家里。”刘立山执拗道。
“你……你个不孝子,胆敢忤逆……”
陆骏当即说道:“父母呼,需顺从……刘兄当回家看看,工坊这边没关系,随时回来上工都可。”刘文官连忤逆的话都说出来了,陆骏也不好再留他,但是刘立山的表现不错,最后也给他吃了个定心丸。
由于功课没做,对合同文书不了解,招工时根本没提合同文书,再加上他们是新开的工坊,前途未卜,导致吸引力远不如两大工坊,不过还是招到些被两大工坊刷下来的一部分人。
到了下午酉时三刻,天色渐黑十分,整个招工才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