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惊世明宫 > 第11章 杨荣

第11章 杨荣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

    明朝前任丞相胡惟庸谋反案件纠察了十多年,无数高官因此被搞的家破人亡,无数百姓被搅的不得安宁,可怕的锦衣卫也由此诞生,可谓是危害极大影响深远。就在这一年,明□□洪武大帝朱元璋杀掉了参与胡惟庸案件的最后一个人——李善长。就此,大明帝国似乎逐渐平稳下来,再次开始了正常运转。

    也在这一年,朱元璋再不会为了杀掉蓝玉、冯胜这样能征善战,勇往直前的军事统帅而担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却无人与之对抗了。因为朱元璋又发现了另一位军事天才,这位军事天才比起开国大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都超越了他们。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这个人起疑心的。

    因为这个人就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朱棣。

    此时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就是元朝的大都,北平(北京)。这一年,燕王棣率傅友德等击北元老派军余部,北元丞相降。降兵多归燕王统率,燕兵日益强盛。从此燕王朱棣就成为了大明抵御外来强敌的一道坚实屏障,令蒙古军队闻风丧胆。

    还有,这一年是大明帝国三年一度的乡试年,八月,帝国里每一个省都在重大的举行乡试。乡试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关,每一个成为秀才的考生在自己所属省的省城(省会)里考,在乡试中考中的秀才就成为了举人。这样,就有资格在明年去京城里参加会试、殿试,直到最后,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升任为官吏。

    江西洪都府(南昌),此时的杨士奇和许多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正坐在贡院里努力答题,在这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他沉着应对,镇定自若。但脸颊的汗水还是止不住的一滴一滴下落……

    一个月后,乡试的榜单贴在了洪都的城墙上,杨士奇站在拥挤的人群里,认认真真的观看了三遍,终于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个杨士奇内心里感到欣喜若狂,无数的贫寒学子在无数夜深人静的夜晚伴随着一盏昏暗的枯灯孜孜不倦的苦读,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吗,为的不就是此时此刻吗。

    一年后,杨士奇为了参加会试来到了京城应天(南京)。

    南京古代又称建康、金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镇之一。起初,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经过艰苦的努力与卓越的军事眼光,在各大起义军中首先占领南京,随后以南京为根据先后挫败陈友谅、张士诚等枭雄,最后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上,一举攻克元大都,赶走了蒙古皇帝,光复了汉人江山,建立大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改称应天。

    现在的应天城,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参加科举考试。杨士奇只是其中的一个,他刚到京城的城门口,不仅感叹,好大的场景。他又来到城里,只见每条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这其中有买杂耍的,商贩,还可以看见很多茶楼前有学子在吟诗作对,摆弄书画。可谓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杨士奇很想去和天下的学子们比一比,看看自己的才华比起他们来如何。但想到自己刚来到京城,眼下无亲无故,又不懂很多礼节,还是还要太过招摇的好。于是,他径直来到了一家酒楼,这座酒楼比起繁华地带的相对安静了许多。

    走进门后,一个店小二精灵的跑到了他身边,店小二问道:“这位客官,您一个人呀?”杨士奇看到这店小二心中说道:“怪机灵的呀”他笑着说点了点头,表示是的。店小二又问:“您是住店的吧。”杨士奇说:“对,我到京城赶考,所以,要在你这里多住一段时间了。”

    店小二一听他是赶考的,心中一乐,“看来能多赚钱了”,他马上故作惊讶道:“呦,客观你是老赶考的呀,那你就住对地方了。”然后,他又走到杨士奇的近前,低下头,小声的说道:“我跟你说呀,我们这店可是一个出进士的福店呀,上一次科举,我们这里就出了八个进士”听到这,杨士奇心中一惊,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这个酒楼早就出名了,怎么还会有点冷清,八成是假的。

    心中是这么想,但杨士奇表面上还是惊奇无比,故意配合着店小二。店小二很满意,随后领着他上了二楼,去找房间。杨士奇跟在店小二后面走着,心中还在想着店小二刚才的话是不是真的。路过一间房间时,一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读书声传入了杨士奇的耳里。

    这声音洪亮而又不失雅气,杨士奇心中暗道奇快,难道这里面住着一位读书人。果然,杨士奇站在窗前向里面一望,只见一位身着朴丽的少年坐在桌前捧书朗诵。杨士奇看到了他的打扮,猜想也许他也和自己一样,是来进京赶考的。如果真是这样,不如和他交个朋友,在这店里,闲来无事时可以和他一起复习功课,互补其短,岂不好也。

    杨士奇轻轻推门而入,声音虽小,但还是惊动了那正在读书的少年。这少年看到有人进来了,以为是店里的小儿了来交代事情,急忙起身去迎接。一看来人,原来也是一个青年,只是不知道他来干什么。

    当杨士奇看清到对方的样子时,暗道:“真是美男”,这少年长的七尺有余,身材笔直,脸上眉清目秀,五官俊朗,四肢修长,特别是一双细眼,异常的明亮,仿佛世间一切明理冤情他都尽收眼底。杨士奇向那少年拱手,说:“在下打扰了。”那少年也双手一拱说:“哪里哪里,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杨士奇说:“哦,在下姓杨,名寓,字士奇。适才,在门外听得兄台读书之声,想到定是与我一样是要参加此次科举考试之人,我们同在一家店里住宿,岂不是缘分吗,所以前来拜会。没想到真是如此,请问仁兄怎样称呼?”这少年听到杨士奇也是要此次赶考之人,心中大喜,她和杨士奇想的一样。这家酒楼地处偏僻,读书人一般不会来这里住,能在这里遇到同样的考生,可以相互吟诗,学习四书。以后也不会再感到无聊。

    这少年笑着说:“我也姓杨,单名一个荣字,字勉仁,福建建安人。”杨士奇听了大声笑着说:“哈哈哈,我们都姓杨,看来真是老天安排我们在这里相遇呀。”这位叫杨荣的少年点头说:“嗯,真是如此。”

    这时,店小二也走了进来,看到了杨士奇,面露不快的说:“哎呀,客官您怎么在这呀,可真是叫我好找呀。”杨士奇刚才听见了杨荣的读书声只顾着进来和他拜会,忘记了还要去找房间的事,这下看到了店小二,恍然一醒,拍拍自己的脑袋,说:“大哥,真是不好意思,刚才我顾着来拜会这位杨兄,忘了你。”

    杨荣不知道来由,好奇的问:“士奇兄,这是怎么回事呀?”杨士奇跟杨荣把自己刚来京城投宿的是和他说了。杨荣听后笑道:“士奇兄,这家店虽然偏远,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金殿一样了。”店小二一听这话说:“嗯,这位客官说的对,我们这可是曾经出过八个进士呀……”“好了,好了,我早就知道了”店小二一说这话,杨士奇和杨荣很有默契地一同打断了他,二人又是相视一笑。

    杨士奇跟着店小二选好了房间后,天色已晚,杨士奇吃了饭,准备休息。可这时,正值月中,晚间月色迷人,明亮的月光通过窗子照进了杨士奇所住的房间里,杨士奇赞道:“月色入户真是好夜色,今晚如不赏月作诗岂不可惜。于是,杨士奇穿好衣服,走到了外面。”

    酒楼往东一里处,有一小湖,名曰醉心湖,湖边有一座小亭,小亭里的石碑上写着“忠岳亭”。杨士奇随身带着两斤酒来到了这里,站在湖边,只见那月光照射在水面,如同天上的银河一般,光彩夺目,月光四射。月亮的倒影设在湖面,如同两轮明月共相争彩,好生美丽。

    杨士奇打开了酒,先是畅饮了几口,赞道:“好酒,好景色。哈哈哈。”他又想起了在家乡等候他的陈小白,不仅又是伤感,于是由景促发,他对着天上的明月大声吟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突然,不远处接着杨士奇的诗句就传来了这一句。杨士奇心中称奇,急忙扭头一看,等看清楚来人后,他大声的笑了起来,那来人正是杨士奇今天刚刚结识的杨荣。杨荣也接着大笑了起来,两人的笑声汇集在一起,如同在这寂静的晚上划开了一道惊人的电光,配着明亮的月光,融合在了一起,久久徘徊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