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若得人间好景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昨夜夏祥和萧五回到客栈之后,已是半夜时分。客栈之中的客人,大多已经睡下。二人轻手轻脚回到房间,却并未入睡。
夏祥和萧五来到院中,支起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了牌位——是曹殊隽所送的长生牌位,此时上面已经写上了名字——夏来、夏去。
明月当空,夜深人静,正是祈福时,夏祥点燃三柱香,望月而拜,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夏来夏去平安无事,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祈愿夏来夏去无病无灾,长生无忧。”
萧五虽未见过夏来夏去,却也对夏来夏去舍家追随夏祥的壮举无比敬佩,也和夏祥一起为夏来夏去上香祈福。
“我辈读圣贤书,当敬鬼神而远之,岂可拜神祭鬼,辱没读书人名声!”
夏祥和萧五才拜了一拜,冷不防身后传来了一个不以为然的声音,随后人影一闪,一个相貌英俊却生得粗犷的书生从走廊中闪了出来,他只穿了内衣,头发散乱,显然是起夜偶遇。
“我家先生的事情,哪里由得你说三道四?”萧五十分不满地瞪了来人一眼,不过夜色之中,他颇有杀伤力的眼神对对方形不成丝毫威胁,因为对方压根就看不到他的示威。
对方大步流星来到夏祥近前,上下打量夏祥一眼,拱手说道:“在下沈包,钱塘人氏。这位兄台相貌俊秀,莫不是福建人氏?”
语气之中,颇多不屑和轻视。
夏祥自然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大夏虽然开明且风气清明,却传承了自春秋以来的地域歧视之风。孟子便称楚人为“南蛮蝎舌之人”,大夏立国之时,太祖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十九岁便高中进士的北人苏确在担任宰相后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坚决反对提拔南方人氏担任要职。
候平磐为相之后,权倾朝野,一天皇上问欧阳明是不是认识候平磐,欧阳明十分傲然地回答,不认识候平磐何许人也,他是北方人。言外之意是耻于认识身为南人的候平磐。
身为北方人的欧阳明小时以聪慧著称,曾有小伙伴掉入水缸之中,在别的孩童惊惶失措之时,他不慌不忙拿出一块石头砸破了水缸,救了小伙伴,因此留下了美名。欧阳明曾经指责候平磐“心术似福州”,还当着皇上之面说过“闽人狡险,楚人轻易”的结论。
有夏以来,不少书籍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而关于南方则是——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如是等等。甚至大夏立国之初,对朝臣最大的惩罚不是罢官,而是贬到长江以南为官。
后来大夏一统天下,北渡黄河,再取上京、白山黑水之地,以及远及漠北,地域之见并未随之消除。好在大夏国力日盛,以前长江以南本来荒凉之地,现今繁华无比。之前广义上的南人由江南一带南移到了福建、岭南以及海南之地。若是倒退数十年,钱塘之地在北人眼中,也是蛮夷之地。
夏祥本是地道的北人,只不过长相俊秀了几分,不如眼前之人更有北人的粗犷。夏祥晒然一笑:“兄台好眼力,在下夏祥,正是福建人氏。”
“在下沈包。”沈包自以为一语点破夏祥来历,神色之间颇多自傲之色,“如此说来,也难怪你拜神祭鬼了,闽人狡险且多疑。不过我还是要劝你一劝,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能来赶考可见也是通过了举人考试,并非愚昧无知的乡村野夫,为何还要做出这等有损读书人清名之事?”
萧五不服气,上前一步:“你胡说什么?我家先生不是拜神祭鬼……”
夏祥微微一笑,摆手制止了萧五,他按部就班地拜祭完毕,才不慌不忙地问了一句:“沈兄,我有两件事情不明,还请你为我解惑。一,闽人狡险且多疑,是欧阳明的说辞,那么你结识多少闽人?又曾和多少闽人共事?二,我为两位生死未知的好友立下长生牌位,向上天祈福保佑二人平安长生,又如何有损读书人清名了?我辈读书之人,仁、义、礼、智、信为立身根本。你无端指责闽人狡险且多疑,是为不义不礼。不问清楚便认定我拜神祭鬼,是为不仁不智。敢问兄台,你的温良恭俭让何在?”
沈包顿时愣住,一脸诧异和不解,脸色由红转青,忽然来到长生牌位前面,拿在手中,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问道:“夏来和夏去是谁?”
萧五被沈包的无理举动激怒了,火冒三丈,向前一步,一把推开沈包,抢过沈包手中的长生牌位,恭恭敬敬地放回原位,对沈包怒目而视:“他们是谁和你无关。你既无礼又十分粗鲁,白读了几年圣贤书,还自称是什么读书人,哼,连我一个目不识丁的随从都不如。”
“你!”沈包怒从心头起,他自以为无论是地域优势还是心理优势,都占据了上风,本想好好教训夏祥一番,不想才一开口就被夏祥硬生生顶了回去,还没有来得及再次反击,萧五就呛了他几句,他哪里还受得了,当即暴起,一脚飞出,踢向了萧五,“我替夏兄教训教训你这个没大没小的小子。”
萧五躲闪不及,被沈包一脚踢中右腿,他身子晃了一晃,没有摔倒,却也没有还手,只是面不改色,双手抱肩,一脸漠然地看着沈包。
“沈兄,未经允许擅动他人长生牌位,一言不合动手打人,你的圣贤书,都读到别人脑子了吗?”夏祥也有几分火气,“来,来,来,今日之事,你我非要分出一个对错出来,是武比还是文斗,你来决定。”
“武比如何,文斗又是如何?”沈包自认他的做法并无不妥,是夏祥和萧五有错,他既然学的是道德文章就有必要好好教化教化夏祥萧五二人。
“武比就是你我拳脚相向,谁先倒地谁输。文斗就比道德文章,看谁说服得了谁,谁就是赢家。”夏祥背起双手,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随你挑选,我奉陪到底。”
沈包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拳脚相向太有辱斯文,文斗,文斗。事情由我引起,我礼让一步,你先出题。”
“我的题已经出了,你回答就是了。”夏祥肃然正容,一脸严肃。
沈包才想什么,一拍脑袋:“是了,是了,你刚才的两个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上来。好,现在答你,其一,我不曾和闽人共事,也不认识闽人,闽人狡险且多疑的说辞,确实只是听信欧阳明之言。其二,为生死未卜的好友立下长生牌位,祈福二人平安长生,并不有损读书人清名。”
夏祥一时愣住,他原以为沈包会据理力争一番,不想沈包倒也诚实,居然全部承认了,倒让他颇感意外,不由心中火气消了一半,笑道:“这么说,你这就认输了?”
“何来认输一说?”沈包来到萧五面前,伸手拍了拍萧五腿上的脚印,又冲萧五歉意一笑,继续说道,“其一,虽然我并不认识闽人也未曾和闽人有过共事,但欧阳明既然如此指责闽人,可见闽人确实如此。以欧阳明的名声和威望,他就算对闽人大有偏见,他的话也不是圣人之言,却也自有道理,并非信口开河之语。其二,我并不知道你是在为生死未卜的好友祈福,还以为你在拜祭死去的先人,所谓不知者不怪,我并无恶意,一心为了维护读书人清名,也是好心……”
“……”夏祥无语了,竟是如此诡辩,他哭笑不得,“沈兄如此能说会道,在下佩服。沈兄说得也对,不知者不怪,我们先抛开读书人清名之事,来说说闽人。”
“好,夏兄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沈包见夏祥退让了一步,以为夏祥气馁了,自信地一笑,还不忘冲萧五做了一个鬼脸。
萧五气呼呼地将脸扭到一边,抬起左腿在自己的右腿上踢了一下,不偏不倚,脚印正好印在沈包刚才所踢之处。
沈包被萧五孩子气的举动逗笑了。
“沈兄读书,想必知道衣冠南渡了?”夏祥笑吟吟地问道。
“自然知道。”沈包气定神闲地答道。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其中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及晋安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为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第一次大融合!
“不知欧阳明所说的狡险的闽人,是指衣冠南渡之前的闽人,还是现今的闽人?”夏祥不给沈包思索的时间,紧接着就抛出了问题。
“自然是现今的闽人……”沈包不及多想,随口就答了出来,说完之后才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微一思索,哈哈一笑,朝夏祥拱手一礼,“夏兄好机锋。”
八姓入闽之后,现今的闽人是北人和南人的融合,难分到底是北人还是南人。夏祥的话让沈包的论点如既卖矛又卖盾的商贩,不管是夸矛利还是盾硬,都会自相矛盾。
“地分南北,人不分南北。”夏祥见机行事,沈包虽性格急躁且爱管闲事,却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他呵呵一笑,“实不相瞒,沈兄,我并非闽人,乃是真定府灵寿县人氏。”
“啊?你是北人?”沈包震惊当场,张大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过了半晌才尴尬地笑了,“惭愧,惭愧!是我有眼无珠,犯了先入为主之错,还请夏兄海涵。”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萧五哼哼几声,对沈包还是大有恨意,“自以为是,先入为主,骂人打人,沈郎君,你要改的错还真是不少。”
“改,一个个改,都改。”沈包二话不说,弯腰用衣袖替萧五擦腿上的脚印,擦好之后,又扶正长生牌位,然后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柱香。
夏祥对沈包的举动暗暗赞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沈包虽性格稍嫌急躁,却能从善如流,也是一个可交之人。
夏祥和沈包不打不相识,二人一见如故,受沈包之邀,夏祥又到他的房间中畅谈了两个时辰。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说完和沈包相识经历,夏祥笑着举杯,沈包也举杯说道:“来,我敬夏兄、张兄一杯。张兄是地道的闽人,若我不是先认识夏兄,消除了对闽人的偏见,我和张兄未必相识!”
张厚眯着眼睛微微一笑,和沈包碰杯,一饮而尽:“那也未必。我是闽人不假,却从不在意北人对闽人的轻视,言谈举止上的轻视没用,等我大权大握之时,管他北人南人,谁敢轻视我,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在权威面前,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言?”
夏祥心中一凛,张厚此人遇事坚决,日后若成大器,怕是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
沈包却并未多想,几杯酒过后,他有了几分醉意,伸手拿过酒坛为夏祥和沈包倒酒,举起坛子一看,“咦”了一声:“好景常在到底是哪家王爷的产业,如此了得,原来连酒也出产。”
坛子的底部有一方印章,印章是四个篆体大字——好景常在。
大夏对商业的管理十分规范则严格,并不是所有酒楼都可以自酿自销酒水。大夏的酒楼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正店,即拥有酿酒权的大酒楼。脚店,即没有酿酒权、需从正店批发酒的酒楼。扑户酒楼,即小型的零卖酒楼。
大夏酒楼业十分发达,不只上京,还有四京和成都、泉州、杭州,酒楼、酒旗随处可见。临安最气派的要算城内的“孙东正店”,仅“彩楼欢门”——大夏的酒楼为招徕客人,通常用竹竿在店门口搭建门楼,围以彩帛,这叫做“彩楼欢门”——就有三层楼高。
而在上京,好景常在太平居无疑是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酒楼,可以接待一千多名客人。
不过相比好景常在樊楼,好景常在太平居还有所不如。樊楼是上京城最高的地标建筑,一共五层,登上顶楼,便可以下视禁中,将皇宫之内的情形尽收眼底。
夏祥几人所在的酒楼,是好景常在太平居。好景常在上京城内一共十家酒楼,太平居只是其中一家中等规模的酒楼。
“都人欢呼去踏青,马如游龙车如水。三三两两争买花,青楼酒旗三百家。”临安的酒业发达程度,丝毫不亚于上京。临安驰名酒楼的名单,包括和乐楼、中和楼、太和楼、和丰楼、春风楼、西楼、太平楼、丰乐楼等官营酒楼,以及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日新楼、五间楼等私营酒楼。其中好景常在太和楼有三百个包厢,每日可接待客人三千名。
因大夏商业极度发达,正店、脚店乃至扑户,为了招揽客人,都极重视招牌。招牌即酒旗、酒帘子。光有酒帘子还不够,一些酒楼还打出立体招牌,即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外面写上“正店”、“香醪”字样,再在箱子里面内置蜡烛,夜间明亮照人,特别引人注目。
甚至一些拥有酿酒权的酒楼,还会雇请歌妓代言新酿的美酒。“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问渠结束何所为,八月皇都酒新熟。”歌妓花枝招展,用长竿挂出长幅,上书“某库选大有名高手酒匠,酿造一色上等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
昨夜夏祥和萧五回到客栈之后,已是半夜时分。客栈之中的客人,大多已经睡下。二人轻手轻脚回到房间,却并未入睡。
夏祥和萧五来到院中,支起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了牌位——是曹殊隽所送的长生牌位,此时上面已经写上了名字——夏来、夏去。
明月当空,夜深人静,正是祈福时,夏祥点燃三柱香,望月而拜,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夏来夏去平安无事,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祈愿夏来夏去无病无灾,长生无忧。”
萧五虽未见过夏来夏去,却也对夏来夏去舍家追随夏祥的壮举无比敬佩,也和夏祥一起为夏来夏去上香祈福。
“我辈读圣贤书,当敬鬼神而远之,岂可拜神祭鬼,辱没读书人名声!”
夏祥和萧五才拜了一拜,冷不防身后传来了一个不以为然的声音,随后人影一闪,一个相貌英俊却生得粗犷的书生从走廊中闪了出来,他只穿了内衣,头发散乱,显然是起夜偶遇。
“我家先生的事情,哪里由得你说三道四?”萧五十分不满地瞪了来人一眼,不过夜色之中,他颇有杀伤力的眼神对对方形不成丝毫威胁,因为对方压根就看不到他的示威。
对方大步流星来到夏祥近前,上下打量夏祥一眼,拱手说道:“在下沈包,钱塘人氏。这位兄台相貌俊秀,莫不是福建人氏?”
语气之中,颇多不屑和轻视。
夏祥自然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大夏虽然开明且风气清明,却传承了自春秋以来的地域歧视之风。孟子便称楚人为“南蛮蝎舌之人”,大夏立国之时,太祖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十九岁便高中进士的北人苏确在担任宰相后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坚决反对提拔南方人氏担任要职。
候平磐为相之后,权倾朝野,一天皇上问欧阳明是不是认识候平磐,欧阳明十分傲然地回答,不认识候平磐何许人也,他是北方人。言外之意是耻于认识身为南人的候平磐。
身为北方人的欧阳明小时以聪慧著称,曾有小伙伴掉入水缸之中,在别的孩童惊惶失措之时,他不慌不忙拿出一块石头砸破了水缸,救了小伙伴,因此留下了美名。欧阳明曾经指责候平磐“心术似福州”,还当着皇上之面说过“闽人狡险,楚人轻易”的结论。
有夏以来,不少书籍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而关于南方则是——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如是等等。甚至大夏立国之初,对朝臣最大的惩罚不是罢官,而是贬到长江以南为官。
后来大夏一统天下,北渡黄河,再取上京、白山黑水之地,以及远及漠北,地域之见并未随之消除。好在大夏国力日盛,以前长江以南本来荒凉之地,现今繁华无比。之前广义上的南人由江南一带南移到了福建、岭南以及海南之地。若是倒退数十年,钱塘之地在北人眼中,也是蛮夷之地。
夏祥本是地道的北人,只不过长相俊秀了几分,不如眼前之人更有北人的粗犷。夏祥晒然一笑:“兄台好眼力,在下夏祥,正是福建人氏。”
“在下沈包。”沈包自以为一语点破夏祥来历,神色之间颇多自傲之色,“如此说来,也难怪你拜神祭鬼了,闽人狡险且多疑。不过我还是要劝你一劝,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能来赶考可见也是通过了举人考试,并非愚昧无知的乡村野夫,为何还要做出这等有损读书人清名之事?”
萧五不服气,上前一步:“你胡说什么?我家先生不是拜神祭鬼……”
夏祥微微一笑,摆手制止了萧五,他按部就班地拜祭完毕,才不慌不忙地问了一句:“沈兄,我有两件事情不明,还请你为我解惑。一,闽人狡险且多疑,是欧阳明的说辞,那么你结识多少闽人?又曾和多少闽人共事?二,我为两位生死未知的好友立下长生牌位,向上天祈福保佑二人平安长生,又如何有损读书人清名了?我辈读书之人,仁、义、礼、智、信为立身根本。你无端指责闽人狡险且多疑,是为不义不礼。不问清楚便认定我拜神祭鬼,是为不仁不智。敢问兄台,你的温良恭俭让何在?”
沈包顿时愣住,一脸诧异和不解,脸色由红转青,忽然来到长生牌位前面,拿在手中,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问道:“夏来和夏去是谁?”
萧五被沈包的无理举动激怒了,火冒三丈,向前一步,一把推开沈包,抢过沈包手中的长生牌位,恭恭敬敬地放回原位,对沈包怒目而视:“他们是谁和你无关。你既无礼又十分粗鲁,白读了几年圣贤书,还自称是什么读书人,哼,连我一个目不识丁的随从都不如。”
“你!”沈包怒从心头起,他自以为无论是地域优势还是心理优势,都占据了上风,本想好好教训夏祥一番,不想才一开口就被夏祥硬生生顶了回去,还没有来得及再次反击,萧五就呛了他几句,他哪里还受得了,当即暴起,一脚飞出,踢向了萧五,“我替夏兄教训教训你这个没大没小的小子。”
萧五躲闪不及,被沈包一脚踢中右腿,他身子晃了一晃,没有摔倒,却也没有还手,只是面不改色,双手抱肩,一脸漠然地看着沈包。
“沈兄,未经允许擅动他人长生牌位,一言不合动手打人,你的圣贤书,都读到别人脑子了吗?”夏祥也有几分火气,“来,来,来,今日之事,你我非要分出一个对错出来,是武比还是文斗,你来决定。”
“武比如何,文斗又是如何?”沈包自认他的做法并无不妥,是夏祥和萧五有错,他既然学的是道德文章就有必要好好教化教化夏祥萧五二人。
“武比就是你我拳脚相向,谁先倒地谁输。文斗就比道德文章,看谁说服得了谁,谁就是赢家。”夏祥背起双手,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随你挑选,我奉陪到底。”
沈包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拳脚相向太有辱斯文,文斗,文斗。事情由我引起,我礼让一步,你先出题。”
“我的题已经出了,你回答就是了。”夏祥肃然正容,一脸严肃。
沈包才想什么,一拍脑袋:“是了,是了,你刚才的两个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上来。好,现在答你,其一,我不曾和闽人共事,也不认识闽人,闽人狡险且多疑的说辞,确实只是听信欧阳明之言。其二,为生死未卜的好友立下长生牌位,祈福二人平安长生,并不有损读书人清名。”
夏祥一时愣住,他原以为沈包会据理力争一番,不想沈包倒也诚实,居然全部承认了,倒让他颇感意外,不由心中火气消了一半,笑道:“这么说,你这就认输了?”
“何来认输一说?”沈包来到萧五面前,伸手拍了拍萧五腿上的脚印,又冲萧五歉意一笑,继续说道,“其一,虽然我并不认识闽人也未曾和闽人有过共事,但欧阳明既然如此指责闽人,可见闽人确实如此。以欧阳明的名声和威望,他就算对闽人大有偏见,他的话也不是圣人之言,却也自有道理,并非信口开河之语。其二,我并不知道你是在为生死未卜的好友祈福,还以为你在拜祭死去的先人,所谓不知者不怪,我并无恶意,一心为了维护读书人清名,也是好心……”
“……”夏祥无语了,竟是如此诡辩,他哭笑不得,“沈兄如此能说会道,在下佩服。沈兄说得也对,不知者不怪,我们先抛开读书人清名之事,来说说闽人。”
“好,夏兄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沈包见夏祥退让了一步,以为夏祥气馁了,自信地一笑,还不忘冲萧五做了一个鬼脸。
萧五气呼呼地将脸扭到一边,抬起左腿在自己的右腿上踢了一下,不偏不倚,脚印正好印在沈包刚才所踢之处。
沈包被萧五孩子气的举动逗笑了。
“沈兄读书,想必知道衣冠南渡了?”夏祥笑吟吟地问道。
“自然知道。”沈包气定神闲地答道。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其中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及晋安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为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第一次大融合!
“不知欧阳明所说的狡险的闽人,是指衣冠南渡之前的闽人,还是现今的闽人?”夏祥不给沈包思索的时间,紧接着就抛出了问题。
“自然是现今的闽人……”沈包不及多想,随口就答了出来,说完之后才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微一思索,哈哈一笑,朝夏祥拱手一礼,“夏兄好机锋。”
八姓入闽之后,现今的闽人是北人和南人的融合,难分到底是北人还是南人。夏祥的话让沈包的论点如既卖矛又卖盾的商贩,不管是夸矛利还是盾硬,都会自相矛盾。
“地分南北,人不分南北。”夏祥见机行事,沈包虽性格急躁且爱管闲事,却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他呵呵一笑,“实不相瞒,沈兄,我并非闽人,乃是真定府灵寿县人氏。”
“啊?你是北人?”沈包震惊当场,张大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过了半晌才尴尬地笑了,“惭愧,惭愧!是我有眼无珠,犯了先入为主之错,还请夏兄海涵。”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萧五哼哼几声,对沈包还是大有恨意,“自以为是,先入为主,骂人打人,沈郎君,你要改的错还真是不少。”
“改,一个个改,都改。”沈包二话不说,弯腰用衣袖替萧五擦腿上的脚印,擦好之后,又扶正长生牌位,然后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柱香。
夏祥对沈包的举动暗暗赞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沈包虽性格稍嫌急躁,却能从善如流,也是一个可交之人。
夏祥和沈包不打不相识,二人一见如故,受沈包之邀,夏祥又到他的房间中畅谈了两个时辰。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说完和沈包相识经历,夏祥笑着举杯,沈包也举杯说道:“来,我敬夏兄、张兄一杯。张兄是地道的闽人,若我不是先认识夏兄,消除了对闽人的偏见,我和张兄未必相识!”
张厚眯着眼睛微微一笑,和沈包碰杯,一饮而尽:“那也未必。我是闽人不假,却从不在意北人对闽人的轻视,言谈举止上的轻视没用,等我大权大握之时,管他北人南人,谁敢轻视我,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在权威面前,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言?”
夏祥心中一凛,张厚此人遇事坚决,日后若成大器,怕是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
沈包却并未多想,几杯酒过后,他有了几分醉意,伸手拿过酒坛为夏祥和沈包倒酒,举起坛子一看,“咦”了一声:“好景常在到底是哪家王爷的产业,如此了得,原来连酒也出产。”
坛子的底部有一方印章,印章是四个篆体大字——好景常在。
大夏对商业的管理十分规范则严格,并不是所有酒楼都可以自酿自销酒水。大夏的酒楼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正店,即拥有酿酒权的大酒楼。脚店,即没有酿酒权、需从正店批发酒的酒楼。扑户酒楼,即小型的零卖酒楼。
大夏酒楼业十分发达,不只上京,还有四京和成都、泉州、杭州,酒楼、酒旗随处可见。临安最气派的要算城内的“孙东正店”,仅“彩楼欢门”——大夏的酒楼为招徕客人,通常用竹竿在店门口搭建门楼,围以彩帛,这叫做“彩楼欢门”——就有三层楼高。
而在上京,好景常在太平居无疑是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酒楼,可以接待一千多名客人。
不过相比好景常在樊楼,好景常在太平居还有所不如。樊楼是上京城最高的地标建筑,一共五层,登上顶楼,便可以下视禁中,将皇宫之内的情形尽收眼底。
夏祥几人所在的酒楼,是好景常在太平居。好景常在上京城内一共十家酒楼,太平居只是其中一家中等规模的酒楼。
“都人欢呼去踏青,马如游龙车如水。三三两两争买花,青楼酒旗三百家。”临安的酒业发达程度,丝毫不亚于上京。临安驰名酒楼的名单,包括和乐楼、中和楼、太和楼、和丰楼、春风楼、西楼、太平楼、丰乐楼等官营酒楼,以及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日新楼、五间楼等私营酒楼。其中好景常在太和楼有三百个包厢,每日可接待客人三千名。
因大夏商业极度发达,正店、脚店乃至扑户,为了招揽客人,都极重视招牌。招牌即酒旗、酒帘子。光有酒帘子还不够,一些酒楼还打出立体招牌,即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外面写上“正店”、“香醪”字样,再在箱子里面内置蜡烛,夜间明亮照人,特别引人注目。
甚至一些拥有酿酒权的酒楼,还会雇请歌妓代言新酿的美酒。“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问渠结束何所为,八月皇都酒新熟。”歌妓花枝招展,用长竿挂出长幅,上书“某库选大有名高手酒匠,酿造一色上等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