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相隔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天机之神局、硬核危机、武侠世界大穿越、诡域迷踪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分针和时针又重合了二十三次”崔晓婷心里想。她左手上放着七年前周振送给她的那个怪异礼物,她的右手食指正轻轻地在那个奇怪礼物表面的玻璃盖上滑动。
崔晓婷想起了七年前,她和周振对于这个怪异物件的讨论。当时两人的关系只是比较聊得来,经常一起吃工作餐喝咖啡,崔晓婷并不意外收到周振送给自己这个礼物。而这个奇怪的古董是一个计时器,这种机械形式度量和表示时间刻度的器具,已经很长时间没人用了。用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一个圆周上指示不同刻度的这种计时器,现在没人制作,也没有厂家生产了。
虽然这个东西和现在大家用来专门显示时间的工具一样,也叫做“表”,但崔晓婷把这个纯机械的物件拿在手上,总是感觉十分奇怪。更奇怪的是,它表示相对更小、更快速率的那根针,也就是数据库资料里所说的那根“分针”,居然是反着转的。
崔晓婷:“我完全能理解你送我一个奇怪物件,让我惊喜一下的想法,但这个东西本身被制作出来会不会是恶作剧啊?”
周振:“不会吧,我从很多文献中的资料看,用齿轮协作而成的古代机械钟表还是有一定的制作规律。为了能保持分针速率是时针的六十倍,总是用几个齿轮来协调二者,或是矫正两根针之间的偏差。但如果要让分针反转,这等于是让分针有了一套独立的系统?”
崔晓婷:“刚才我对了一下,这个表里面长的那根针,被叫做分针的那根,转四分之一圈,确实是十五个标准分钟呢。”
周振:“是啊,确实很精确,我拿到它的时候还真钻过牛角尖。这个反着转的分针,转一圈确实是,铯-133原子处于非扰动基态时,这个时间段内跃迁了五千五百一十五亿五千七百九十万零六千二百(551,557,906,200)次。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是反着转,这根分针的精确度确实很高很高”
崔晓婷:“如果这是恶作剧的话,为什么要做那么精确呢?用机械手段能做到那么精确吗?”
周振:“理论上不能,宏观世界物质的属性好像就决定了,几乎做到这样的精度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就这样摆在我们眼前。你喜欢吧?”
崔晓婷:“就算是个破表我也喜欢,更何况它那么特殊。这是我们认识三年,你给我的纪念吗?”
周振:“嗯……你喜欢就好……我感觉就是,时间是永恒的,表示时间的东西即便是在倒着转,也表达了一种永恒,何况还是如此精准的永恒……”
崔晓婷:“怎么支支吾吾?怎么了啊?”
周振:“你应该知道,三个月前帕斯瓦拉星际理事会开通了一个新的星隧。”
崔晓婷:“知道啊,看过一下报道,这个星隧是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具体的好像没怎么公布。”
周振:“嗯……本来我想出发了再和你说,或是留个信息给你的。”
崔晓婷:“怎么了嘛?意思你要去这个星隧附近工作?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嘛?怎么紧张兮兮的?”
周振:“是……是啊……如果是一般的,当然就全当作一次工作调迁了,只是离家有点远而已。但这个星隧有点……特殊……”
崔晓婷:“怎么特殊了嘛?”
周振:“你应该听说过,我们历史上第一个星隧,太阳系那个,就是把那个叫海王星的气态行星炸掉产生的那个,是吧?”
崔晓婷:“嗯,听说过,每个年级的历史书里都在不厌其烦的反复在讲,一号星隧嘛,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blah,blah,blah。”
周振:“是,根据那之后开通的很多星隧的各种理论数据,基本上人类用来制造星隧的行星,质量上限都不会超过太阳系木星的七倍。从理论上说,高于七倍就会有成为微型黑洞或是畸变奇点的可能性。”
崔晓婷:“嗯嗯……这倒是我也听说过,不过只是听过泛泛而谈……”
周振:“这次我们要去研究的这个,确实是一个很有开创性的实验。这个星隧是用一颗褐矮星,通过一百七十颗O型聚变武器爆破后形成的。”
崔晓婷:“褐矮星???质量那么大的天体也行吗?好厉害啊,居然没形成微型黑洞或是畸变奇点吗?居然还形成了稳定的星隧结构?”
周振:“是啊,一开始我得到消息的时候和你一样也不太相信,不过后来看到数据和探测器发回来的图像等等,就不由得不信了。从过去的理论模型来说确实是不知道行不行,说明这个宇宙里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东西太多了。”
崔晓婷:“你那么紧张,看来这个褐矮星弄成的星隧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了?”
周振:“嗯……是的……过去一段时间委员会送了一些探测器过去,在穿越星隧实体的时候碰到了某种……类似墙壁的东西,就都撤回来了。”
崔晓婷:“这……那我猜猜,委员会是不是觉得应该派人到现场,用肉眼来观测、感受和解决那些靠机器和通信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周振:“你真……聪明……”
崔晓婷:“唉……直接跳到那个更直接的问题吧?风险大吗?”
周振:“怎么说呢……所有一百七十三个各类探测器都安全回来了,从物理角度说,我们人类和用若干无机物做出来的探测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从这一点看,我觉得是没什么风险的。无非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原路返回……”
崔晓婷:“你这支支吾吾的语气,就是让别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嘛?”
周振:“毕竟是到这种几乎未知的宇宙空间实体里嘛……你应该记得,太阳系的一号星隧开通后,虽然探测器都穿过星隧到了我们现在说的一号星系,但后来第一个穿过星隧那个太空船里的所有船员,都被授予了“人类英雄”的称号。”
崔晓婷:“嗯……我知道你去不是为了类似“人类英雄”的名头。不过呢……你说这个我多少能理解的,人类嘛,即便是再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当这件事需要有活生生人类参与的时候,第一次的尝试总是还会充满变数甚至死亡的风险,这些人被称为英雄当之无愧。”
周振:“所以……我会去的……”
崔晓婷:“嗯……我知道你会去的,如果上头问我去不去,我也会去的。但你知道的,面临这种风险的任务,没人会多坦然。我想如果是我要去的话,我都不会有勇气来送你个奇怪的表,然后来找你告别。可能只会给你留一篇发自肺腑的信吧,毕竟……唉……”
周振:“没想到……你的想法和我这么像……不过说真的,对别的同事朋友,我真的就是留了信给别人。今天来找你真实鼓足了十二分的勇气……”
崔晓婷:“嗯……”
周振:“有些事……真不好表达……我会想你……”
崔晓婷:“唉……又不是谈恋爱,加个“念”字吧,我也会想……念你的……你知道的,不止是想念……想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这个奇怪的表”
周振:“嗯……”
崔晓婷和周振都是“本星系团星际物理研究所”的全职研究员。崔晓婷的工作更偏向于纯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而周振则更偏向于实地观测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这次对于那颗褐矮星所形成的星隧研究,是当时整个超星系团里物理界和天文界的大事,崔晓婷和周振所在的研究所当然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参与其中。周振是研究所里30至35岁之间的一百多为现场研究员里的佼佼者,他过去十多年里曾多次近距离研究过30多个白矮星、褐矮星等小质量恒星相关的“产物”。
自从六年半前,太空船经过半年航行,在那个褐矮星星隧边缘发出最后一次联络中继站的信号后,就再也没有来自那群人的信息。
崔晓婷当然每天都在想周振,而不是“想念”他……
那个奇怪的表,三年来,没有一天在遵循三年以前,数年如一日的规律。按正常速率,分针和时针,应该每天固定地重合二十二次。而从三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分针有时慢有时快。
崔晓婷认真观察并统计了分针转动的规律,虽然和过去不同,但依然遵循着一个奇怪的规律。分针的转速以每七天为一个周期变化,而每天不同转速下,自然与时针重合的时间示数不同。她不知道这些组合意味着什么,但思念总是会驱使人去做看上去无聊而且重复的事情。
七种不同的转动速率,每种转动速率下和时针重合的次数,七种转速的结果从每重合天十次到六十次都有。而重合的时间如果是一种参考的数据,那每天就有十个到六十个时间来参考。那如果是在传递某种信息的话,时间是用十二小时计时法,还是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呢?不得而知
不过,好在,这几种组合的结果总是有上限的。崔晓婷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有了大致能自圆其说的数字规律后,她用这些得出的数字,在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宝库中搜寻可能吻合的结果。
量子通用计算机没有辜负她的希望。在某种叫做“四角号码”,一种早已被弃用快三千年的中文输入法的字库里,她发现了这块表要向她传递的秘密。这七个周期性的分针转速变化,加上与时针重合的时间,最接近有意义的结果似乎是这样:
每天重合17次,重合时间为2:07分:了(17207)
每天重合50次,重合时间为9:00分:来(50900)
每天重合23次,重合时间为5:50分:我(23550)
每天重合40次,重合时间为2:27分:有(40227)
每天重合60次,重合时间为6:00分:回(60600)
每天重合46次,重合时间为3:30分:想(46330)
每天重合10次,重合时间为9:00分:不(10900)
得到结果的崔晓婷不再忍得住泪水,虽然这之前她已经知道周振一行去探测那个该死褐矮星星隧的人可能遭遇了意外无法返回,但看到这个破解信息,她终于确信了。“我想‘有’,回不来了。”,崔晓婷相信,那个“有”应该是另一种语言中用来表示“你”的发音,而对方用“有”字的四角号码来指代“你”,应该是因为“你”在四角号码中“27292”的编码有点难以在这个反转的时分系统里表示出来。
“我想你,回不来了。”,这应该就是周振用某种自己目前无法知晓的方式给自己发的私人信息。
“今天分针和时针又重合了二十三次”崔晓婷心里想。她左手上放着七年前周振送给她的那个怪异礼物,她的右手食指正轻轻地在那个奇怪礼物表面的玻璃盖上滑动。
崔晓婷想起了七年前,她和周振对于这个怪异物件的讨论。当时两人的关系只是比较聊得来,经常一起吃工作餐喝咖啡,崔晓婷并不意外收到周振送给自己这个礼物。而这个奇怪的古董是一个计时器,这种机械形式度量和表示时间刻度的器具,已经很长时间没人用了。用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一个圆周上指示不同刻度的这种计时器,现在没人制作,也没有厂家生产了。
虽然这个东西和现在大家用来专门显示时间的工具一样,也叫做“表”,但崔晓婷把这个纯机械的物件拿在手上,总是感觉十分奇怪。更奇怪的是,它表示相对更小、更快速率的那根针,也就是数据库资料里所说的那根“分针”,居然是反着转的。
崔晓婷:“我完全能理解你送我一个奇怪物件,让我惊喜一下的想法,但这个东西本身被制作出来会不会是恶作剧啊?”
周振:“不会吧,我从很多文献中的资料看,用齿轮协作而成的古代机械钟表还是有一定的制作规律。为了能保持分针速率是时针的六十倍,总是用几个齿轮来协调二者,或是矫正两根针之间的偏差。但如果要让分针反转,这等于是让分针有了一套独立的系统?”
崔晓婷:“刚才我对了一下,这个表里面长的那根针,被叫做分针的那根,转四分之一圈,确实是十五个标准分钟呢。”
周振:“是啊,确实很精确,我拿到它的时候还真钻过牛角尖。这个反着转的分针,转一圈确实是,铯-133原子处于非扰动基态时,这个时间段内跃迁了五千五百一十五亿五千七百九十万零六千二百(551,557,906,200)次。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是反着转,这根分针的精确度确实很高很高”
崔晓婷:“如果这是恶作剧的话,为什么要做那么精确呢?用机械手段能做到那么精确吗?”
周振:“理论上不能,宏观世界物质的属性好像就决定了,几乎做到这样的精度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就这样摆在我们眼前。你喜欢吧?”
崔晓婷:“就算是个破表我也喜欢,更何况它那么特殊。这是我们认识三年,你给我的纪念吗?”
周振:“嗯……你喜欢就好……我感觉就是,时间是永恒的,表示时间的东西即便是在倒着转,也表达了一种永恒,何况还是如此精准的永恒……”
崔晓婷:“怎么支支吾吾?怎么了啊?”
周振:“你应该知道,三个月前帕斯瓦拉星际理事会开通了一个新的星隧。”
崔晓婷:“知道啊,看过一下报道,这个星隧是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具体的好像没怎么公布。”
周振:“嗯……本来我想出发了再和你说,或是留个信息给你的。”
崔晓婷:“怎么了嘛?意思你要去这个星隧附近工作?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嘛?怎么紧张兮兮的?”
周振:“是……是啊……如果是一般的,当然就全当作一次工作调迁了,只是离家有点远而已。但这个星隧有点……特殊……”
崔晓婷:“怎么特殊了嘛?”
周振:“你应该听说过,我们历史上第一个星隧,太阳系那个,就是把那个叫海王星的气态行星炸掉产生的那个,是吧?”
崔晓婷:“嗯,听说过,每个年级的历史书里都在不厌其烦的反复在讲,一号星隧嘛,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blah,blah,blah。”
周振:“是,根据那之后开通的很多星隧的各种理论数据,基本上人类用来制造星隧的行星,质量上限都不会超过太阳系木星的七倍。从理论上说,高于七倍就会有成为微型黑洞或是畸变奇点的可能性。”
崔晓婷:“嗯嗯……这倒是我也听说过,不过只是听过泛泛而谈……”
周振:“这次我们要去研究的这个,确实是一个很有开创性的实验。这个星隧是用一颗褐矮星,通过一百七十颗O型聚变武器爆破后形成的。”
崔晓婷:“褐矮星???质量那么大的天体也行吗?好厉害啊,居然没形成微型黑洞或是畸变奇点吗?居然还形成了稳定的星隧结构?”
周振:“是啊,一开始我得到消息的时候和你一样也不太相信,不过后来看到数据和探测器发回来的图像等等,就不由得不信了。从过去的理论模型来说确实是不知道行不行,说明这个宇宙里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东西太多了。”
崔晓婷:“你那么紧张,看来这个褐矮星弄成的星隧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了?”
周振:“嗯……是的……过去一段时间委员会送了一些探测器过去,在穿越星隧实体的时候碰到了某种……类似墙壁的东西,就都撤回来了。”
崔晓婷:“这……那我猜猜,委员会是不是觉得应该派人到现场,用肉眼来观测、感受和解决那些靠机器和通信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周振:“你真……聪明……”
崔晓婷:“唉……直接跳到那个更直接的问题吧?风险大吗?”
周振:“怎么说呢……所有一百七十三个各类探测器都安全回来了,从物理角度说,我们人类和用若干无机物做出来的探测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从这一点看,我觉得是没什么风险的。无非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原路返回……”
崔晓婷:“你这支支吾吾的语气,就是让别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嘛?”
周振:“毕竟是到这种几乎未知的宇宙空间实体里嘛……你应该记得,太阳系的一号星隧开通后,虽然探测器都穿过星隧到了我们现在说的一号星系,但后来第一个穿过星隧那个太空船里的所有船员,都被授予了“人类英雄”的称号。”
崔晓婷:“嗯……我知道你去不是为了类似“人类英雄”的名头。不过呢……你说这个我多少能理解的,人类嘛,即便是再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当这件事需要有活生生人类参与的时候,第一次的尝试总是还会充满变数甚至死亡的风险,这些人被称为英雄当之无愧。”
周振:“所以……我会去的……”
崔晓婷:“嗯……我知道你会去的,如果上头问我去不去,我也会去的。但你知道的,面临这种风险的任务,没人会多坦然。我想如果是我要去的话,我都不会有勇气来送你个奇怪的表,然后来找你告别。可能只会给你留一篇发自肺腑的信吧,毕竟……唉……”
周振:“没想到……你的想法和我这么像……不过说真的,对别的同事朋友,我真的就是留了信给别人。今天来找你真实鼓足了十二分的勇气……”
崔晓婷:“嗯……”
周振:“有些事……真不好表达……我会想你……”
崔晓婷:“唉……又不是谈恋爱,加个“念”字吧,我也会想……念你的……你知道的,不止是想念……想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这个奇怪的表”
周振:“嗯……”
崔晓婷和周振都是“本星系团星际物理研究所”的全职研究员。崔晓婷的工作更偏向于纯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而周振则更偏向于实地观测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这次对于那颗褐矮星所形成的星隧研究,是当时整个超星系团里物理界和天文界的大事,崔晓婷和周振所在的研究所当然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参与其中。周振是研究所里30至35岁之间的一百多为现场研究员里的佼佼者,他过去十多年里曾多次近距离研究过30多个白矮星、褐矮星等小质量恒星相关的“产物”。
自从六年半前,太空船经过半年航行,在那个褐矮星星隧边缘发出最后一次联络中继站的信号后,就再也没有来自那群人的信息。
崔晓婷当然每天都在想周振,而不是“想念”他……
那个奇怪的表,三年来,没有一天在遵循三年以前,数年如一日的规律。按正常速率,分针和时针,应该每天固定地重合二十二次。而从三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分针有时慢有时快。
崔晓婷认真观察并统计了分针转动的规律,虽然和过去不同,但依然遵循着一个奇怪的规律。分针的转速以每七天为一个周期变化,而每天不同转速下,自然与时针重合的时间示数不同。她不知道这些组合意味着什么,但思念总是会驱使人去做看上去无聊而且重复的事情。
七种不同的转动速率,每种转动速率下和时针重合的次数,七种转速的结果从每重合天十次到六十次都有。而重合的时间如果是一种参考的数据,那每天就有十个到六十个时间来参考。那如果是在传递某种信息的话,时间是用十二小时计时法,还是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呢?不得而知
不过,好在,这几种组合的结果总是有上限的。崔晓婷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有了大致能自圆其说的数字规律后,她用这些得出的数字,在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宝库中搜寻可能吻合的结果。
量子通用计算机没有辜负她的希望。在某种叫做“四角号码”,一种早已被弃用快三千年的中文输入法的字库里,她发现了这块表要向她传递的秘密。这七个周期性的分针转速变化,加上与时针重合的时间,最接近有意义的结果似乎是这样:
每天重合17次,重合时间为2:07分:了(17207)
每天重合50次,重合时间为9:00分:来(50900)
每天重合23次,重合时间为5:50分:我(23550)
每天重合40次,重合时间为2:27分:有(40227)
每天重合60次,重合时间为6:00分:回(60600)
每天重合46次,重合时间为3:30分:想(46330)
每天重合10次,重合时间为9:00分:不(10900)
得到结果的崔晓婷不再忍得住泪水,虽然这之前她已经知道周振一行去探测那个该死褐矮星星隧的人可能遭遇了意外无法返回,但看到这个破解信息,她终于确信了。“我想‘有’,回不来了。”,崔晓婷相信,那个“有”应该是另一种语言中用来表示“你”的发音,而对方用“有”字的四角号码来指代“你”,应该是因为“你”在四角号码中“27292”的编码有点难以在这个反转的时分系统里表示出来。
“我想你,回不来了。”,这应该就是周振用某种自己目前无法知晓的方式给自己发的私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