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 >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达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名将时代到来了这个时代属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蓝玉

    李善长的死终于给延续十年的胡惟庸案件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官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朱元璋却没有松气,他似乎是个精力无限的人,在处理胡惟庸、李善长的同时,他在另一个战场上也赢得了胜利。

    这个战场上的失败者就是已经逃到大漠的北元,虽然在明初的几次战争中,北元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但他们仍然有足够的兵力对明朝的边境进行不断的侵袭。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北元的实力削弱而放松对它的打击,他一直认为蒙古骑兵始终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坦白地说,在军事上,你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他的预言在几十年后很不幸地得到了应验。

    朱元璋组织兵力,分别于明洪武十三年二月及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对北元发起两次远征。

    这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而北元也认识到,与强大的明朝正面作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们化整为零,采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此时北元的统治者正是元顺帝的儿子,从乱军中逃出的爱猷识理达腊,他继位为北元皇帝,他奉行的是坚决对抗明朝的政策。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被人逼得搬了家,而自己的大部分亲戚都被明朝抓去吃了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要吃饭。作为游牧民族,在互市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中原地区的物产,只有一个方法——抢。而且这个办法不是太费劲,虽然有损失,但所得也不少。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叫机会成本低。这样的生意自然是要常做的。

    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他知道,要想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就必须让这位爱猷识理达腊赔上所有的老本,永远无法翻身。

    但朱元璋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明初的那些名将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当然,很多是被他自己杀掉的,最能打仗的几个人中,常遇春死得早,李文忠被他削职流放,冯胜和邓愈虽然还活着,也已垂垂老矣。而第一名将徐达也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值得一说的是,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

    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退一步讲,即使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衣卫就能解决问题。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他?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终究成为叱咤风云的名将。

    徐达,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徐达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名将时代到来了。

    这个时代属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叫蓝玉。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为人高傲,却对他的这个亲戚非常推崇,几次在朱元璋面前推荐。但朱元璋并没有轻信常遇春的话,直到蓝玉跟随徐达参加了洪武五年的远征,表现出众,才委他以重任。

    说是重任,其实也不算,蓝玉的运气其实并不好,在他的那个时代,名将太多。他无论从资历和能力上都还差一截,只能乖乖地给那些前辈们打下手。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在当时能够参加征沙漠(明称伐北元为征沙漠)的军事行动对每一个将领来说都是一种光荣。而蓝玉在历次征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偏偏配角还当得并不顺利,洪武五年的那次演出还是被王保保追着跑回来的。

    这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实在是不光彩的。

    军人最大的光荣到底是什么?不是攻克了多少城池,杀死了多少敌军,也不是缴获了多少牛羊。

    对于军人而言,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找到那个打败过自己的人,然后彻底战胜他。

    蓝玉永远也忘不了洪武五年的那次战争,王保保的军队突然出现,将自己打得措手不及,他连王保保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清,就被击溃。虽然这次失利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明白,要争取自己的光荣,最好的方法就是再次与王保保交锋,彻底击败他,然后站在他的面前,骄傲地对他说:我就是蓝玉,曾经被你击败的蓝玉,现在,你是我的俘虏!

    从那之后,蓝玉苦苦思索着用兵之道,他不断地熟读兵书,朝思暮想与王保保再战一场。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洪武八年(1375),王保保死在了漠北。

    蓝玉一度失去了目标,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彻底消灭北元!

    虽然他有着雄心壮志,屡次请命要求指挥征沙漠的战役,但还有几个老资格在那里撑着,哪里轮得到他?他先后跟随着傅友德出征云南、大理,立下了赫赫战功,并被封为永昌侯(侯爵)。虽然众人已经承认了他的军事才能,但在他们的眼中,蓝玉始终只是蓝玉,他不可能超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名将。

    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自己比任何人差。

    但他也明白,要获得大家的承认,只有做他的前辈徐达、常遇春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消灭北元。

    所以洪武二十年的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

    听到右副将军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副职。但他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去争取更高的位置,因为主帅是冯胜。

    蓝玉心有不甘,却又百般无奈地出发了,他知道,现在还轮不到他。

    不过,机会这样东西总是无处不在的,蓝玉多年的努力将在这次远征中开花结果,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

    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占据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元太尉纳哈出。纳哈出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王保保死后,他拥兵二十万,占据辽东的大片地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边界。

    朱元璋很早就想拔掉这颗钉子,因为只有除掉纳哈出,才能放心大胆地攻击北元。

    与以往一样,重大的军事行动由朱元璋亲自部署,他根据形势,对冯胜作出了如下指示:

    你们的部队应该首先进驻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但千万不要急于行动,先派人打探元军的消息,如果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发现了对方的行踪,就要立即展开攻击,但万不可大军全动,而应先派骑兵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只有在前锋部队攻克庆州之后,大军才能开始进攻,战则必胜。

    朱元璋停了一下,加重语气说道:但在占据庆州之前,你们万不可动兵,动则必败。

    朱元璋的这番话好似算卦,仗还没有打,他就已经预测到了战争进行的全部过程。即使是如冯胜、蓝玉这样的优秀将领,也不大敢相信朱元璋的这些话。

    在明朝的很多次军事决策中,朱元璋都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就站在他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而且就在这次远征的同时,朱元璋暗地里还布置了一个计划,事后证明,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彻底地瓦解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

    朱元璋,奇人也。

    雪夜中的攻击

    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向辽东进发。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他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并未出兵,而是派人打探庆州的消息,让他惊讶的是,纳哈出果然在庆州安排了重兵把守。

    下一步就不用犹豫了,冯胜派遣骑兵先锋攻击庆州,这个先锋的位置自然被蓝玉抢了去。

    蓝玉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看着自己身后的那些骑兵,虽然人数并不多,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兴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我的时刻到来了!

    这一天,大雪。万物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挺进。

    在出征之前,蓝玉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次攻击务求必胜,各位要奋力杀敌!唐时名将李愬冒雪下蔡州,一举荡平藩镇,立下不朽功业,今天又降大雪,岂非天意!望各位以身许国,至死不弃,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言罢,他翻身上马,向庆州出发。

    蓝玉跟随常遇春多年,深得其兵法之精髓,其作战风格也与常遇春相似,向来以突击奔袭震慑敌胆,往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就已被击溃。

    庆州之战中,蓝玉充分发挥了自己用兵的这一特点,连夜奔袭,不做任何停顿,赶到庆州时,敌人毫无准备,城门大开,正在埋锅做饭。当他们看见这些身上白雪覆盖、浑似幽灵的人手持马刀向他们冲来时,吓得目瞪口呆。

    蓝玉没费什么力气就全歼敌军,杀北元平章果来,占据庆州,并抓获了大批俘虏。

    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因为他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冯胜在通州得到了蓝玉的捷报,他意识到,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三月初一,冯胜亲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冯胜用兵十分谨慎,绝不轻易动兵,在探明敌情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留兵五万人驻守大宁,自己率大军直捣辽河,获得小胜,打开了通往辽东的通道,纳哈出就在眼前!

    就在冯胜与蓝玉会师,准备与纳哈出决战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个好消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

    朱元璋在派出冯胜远征的同时,还召见了一个人,并派给他一个使命。这个人名叫乃剌吾,是纳哈出原来的部下,他得到的使命是劝降纳哈出。

    朱元璋在军事上从来都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很清楚要打败北元很容易,要彻底消灭北元的威胁很难。于是他在军事征讨的同时,用了另一种武器来打击北元。

    这种武器比任何刀枪剑戟或是火枪大炮都厉害,它的名字叫钱。

    朱元璋客观地分析了形势,他认识到单靠武力是很难消灭北元的,应该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在与北元多次交锋后,朱元璋找到了这个方法。

    北元是游牧民族组成的政权,经济实力是无法和明朝相比的,他们所凭借的不过是英勇善战的传统而已。既然如此,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北元的士兵善战,朱元璋就用大量的金钱引诱蒙古人内迁,并分给蒙古贵族土地。这一招十分有效,毕竟谁愿意天天在沙漠里吃沙子呢,还是中原好啊,好吃好喝,还有娱乐节目。

    这一招釜底抽薪十分厉害,许多蒙古人都迁居到中原,北元的人丁逐渐稀少起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平等地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时,他就严令徐达进城后不可屠杀蒙古人,对元朝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宫殿,严禁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城中居民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在他的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初,也有很多蒙古人在政府中担任官职。如前面说到的道同就是蒙古族。这一政策也成为他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就在冯胜准备进攻纳哈出前,乃剌吾也到达了松花河,并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被说动,但又觉得自己带这么多人就此投降,似乎太没有面子。他多次犹豫,说了投降又反悔,来回几次后。冯胜和蓝玉都觉得此人实在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家伙。他们给纳哈出下达了最后通牒,并且把兵营架在了纳哈出的门口。

    纳哈出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对手是冯胜和蓝玉,且都是精兵强将,要打只有死路一条。

    “天不复使我有此众矣!”在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后,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

    投降总是要有一个仪式的,这个也不例外。

    毕竟纳哈出是带了二十万人投降的,很有点资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蓝玉准备请他吃顿饭,按说吃饭是好事,酒足饭饱后就在饭桌上把投降合同签了,岂不美哉。

    可这顿饭竟然吃出了意外。

    埋下祸根

    纳哈出带了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么多人),蓝玉热情接待了他,亲自把他迎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玉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的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

    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蓝玉的一个举动彻底打破了这种和谐的气氛。

    当时纳哈出正向蓝玉敬酒,大概也说了一些不喝就不够兄弟之类的话,蓝玉看见纳哈出的衣服破旧,便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外衣,要纳哈出穿上。

    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举动,但纳哈出拒绝了,为什么呢?这就是蓝玉的疏忽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纳哈出并不是同一民族,双方衣着习惯是不同的,虽然蓝玉是好意,但在纳哈出看来,这似乎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一种强求和恩赐。

    蓝玉以为对方客气,便反复要求纳哈出穿上,并表示纳哈出不穿,他就不喝酒,而纳哈出则顺水推舟地表示,蓝玉不喝,他就不穿这件衣服。

    双方都是武将,不会文人那一套,脾气都很硬,谁也不肯让步。

    于是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辩解,蓝玉说你不穿我就不喝,纳哈出说你不喝我就不穿。

    这样争来争去,大家慢慢有了火气,纳哈出性格直爽,首先翻脸,他把敬蓝玉的酒泼在了地上,态度是相当的横。但纳哈出想不到的是,还有比他更横的。

    这个更横的人并不是蓝玉,此人也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过,但由于其本人能力所限一直没有露面的机会。他就是常遇春的儿子常茂。

    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和脾气,却没有继承他的军事天分,一直以来都跟着蓝玉到处跑。此时见到蓝玉没了面子,怒发冲冠,二话不说,抽出刀就向纳哈出砍去,就像今天酒桌上一言不合,抄起酒瓶子干架一样。纳哈出身经百战,反应很快,躲过了要害部位,但还是被砍中了肩膀。

    此时情况急转直下,营外的双方士兵都听到了动静,围拢来准备动手打群架。如果任由发展下去,纳哈出是活不了了,但他的二十万人也不会再投降了。在这关键时刻,都督耿忠保持了冷静,他连忙招呼身边军士把纳哈出扶着去见主帅冯胜。

    冯胜是一个脾气温和、处事谨慎的人,他一见纳哈出狼狈不堪,身上还带着伤,嘴里不停地喊着他听不懂的蒙古话,便大致明白出了什么事。他马上好语安慰纳哈出,这才将纳哈出的情绪稳定下来。此时纳哈出的部下也得到了消息,以为纳哈出被杀掉了,纷纷表示要报仇雪恨。冯胜立刻派纳哈出手下降将观童去说明情况,才最终顺利招抚。

    蓝玉的性格缺陷大致如此,处事考虑不周,性格过于强横,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对方敬酒你喝就是了,给了对方面子,事情也能圆满完成。死扛,也就只能死了。

    洪武二十年的这次远征就这样圆满结束了,纳哈出被迫投降。明军俘虏北元二十余万人,缴获辎重无数,最终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让人想不到的是,主帅冯胜在回师后被朱元璋定罪抓了起来,蓝玉就以这样一种滑稽的方式得到了他梦想十余年的主帅位置。他无数次想象过自己得到帅位时的荣耀,却也料不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形。

    当然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将来的下场比冯胜还要惨,当然了,这是后话,至少现在,蓝玉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将在这个位置上获得更大的光荣。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了。

    自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与元朝全面开战以来,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不休。朱元璋虽然把元朝统治者赶出中原地区,但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解决这个老对手,朱元璋什么手段都用了,虽有成效,却从未根除这个顽强的敌人。

    他不能再这么无限期地等下去了,北元一定要在他的手中被消灭!

    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地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亲手创立的帝国。

    洪武二十年的远征消灭了北元在辽东的势力,解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他那敏锐的军事直觉告诉他,最后决战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他已经等了二十年,二十年中,多少士兵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边塞里,在沙漠中,处处都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无数的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为了解除北元的威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

    最后的决战

    历史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它在二十年前将收复大都、灭亡元朝的光荣赐予了徐达和常遇春;二十年后的今天,它又将消灭北元的使命授予了以前从未担任过主帅的蓝玉。

    当蓝玉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帅印的时候,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自己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上天给他的比他要求的还要多。

    我终于可以开创自己的伟业了,我将和那些传说中的名将一样,名留青史,为万人景仰!

    朱元璋清楚地记得,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无数伟大的将领曾作为他的部下,纵横天下,建立不朽功勋。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他们都是那么的优秀。但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也老了,不能出征了。

    蓝玉,我相信,你将完成最后的一击。

    在军事上,朱元璋几乎从未错判过,这次也不例外。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交给了蓝玉,这和洪武五年那次远征兵力相同,但不同的是,这次的进军路线只有一条,而唯一的指挥官就是蓝玉。

    蓝玉将统帅十五万人的大军去进行最后的决战。

    朱元璋亲自为蓝玉送行,并告诉他:

    “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此时北元的皇帝已经不再是爱猷识理达腊。他已经于洪武十一年(1378)死去,他的儿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任北元皇帝,定年号为天元。

    根据史料记载,这位脱古思帖木儿很可能就是洪武三年在应昌被李文忠俘虏的买的里八剌。明朝政府为了显示宽大,在得到其不再与明朝为敌的保证后,于洪武七年(1374)将其送还给北元,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守承诺的人,他继位后不断骚扰明朝边界,挑起战争,与明朝继续对抗。这场对抗已经持续了十年。

    对这位搞对抗的继位者,朱元璋已经表示了足够的诚意,不断派使者通好,却从无效果。他的顽固终于耗尽了明朝政府的耐心,既然如此,就用刀剑来解决吧!

    蓝玉的军队出征了,他由大宁出发,一路攻击前进,抵达庆州后,有情报传来,脱古思帖木儿驻扎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蓝玉当机立断,决定大军立刻向目标挺进。

    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路上还要经过荒芜的沙漠,后勤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迷路,后果更是难以想象,军心也会动摇。

    但蓝玉是有信心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所拥有的是一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正是这支军队的优秀素质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那么到底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最强大的军队呢?

    强大的军队

    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战争的胜利是将领和士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我看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可以从其外在表现体现出来。大致分为四等。

    第四等的军队是乌合之众。他们没有军纪,四处抢劫,没有纪律。这样的军队只要受到有组织的军队的打击,就会一哄而散,属垃圾类。

    第三等的军队有着完整的组织结构。他们军容整齐,步伐一致,但斗志不高,士气不盛。他们虽然比第四等要强,但只要遇到更有战斗力的敌人,也必然会被打败,属次品类。

    第二等的军队不但有统一的指挥系统,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涨,还时不时会喊几句口号,士兵们都急于表现自己的英勇。这一档次的军队有气势、有冲劲。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可以称得上是强大的军队,但很遗憾的是,他们也不是最强大的。与最强大的军队相比,他们还缺少一种素质。

    这种素质,叫做沉默。

    最强大的军队是一支沉默的军队。

    所谓的沉默,是这样一种情景:

    指挥官站在高地,对他的十五万大军训话,这十五万军队漫山遍野,黑压压地占满了山谷、平地。

    四等军队的素质

    他们不同相貌、不同民族、不同地方、不同习好,却挤在同一片地方,听着同一个声音,看着同一个方向。

    鸦雀无声。

    这才是所谓沉默的真义,这才是军队最重要的素质。

    蓝玉率领的正是这样一支军队,他们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了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里,有的只是那刺眼的阳光和漫天的风沙,他们的后勤无法保障,士兵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向前走。

    士兵饥饿、口渴、疲劳,但这些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支顽强的军队,支持他们的,只有必胜的信念。

    痛苦的抉择

    蓝玉很明白,这次战争的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找到敌人。

    但很明显,北元已经知道了明军的行动计划,他们躲藏了起来,这不是小孩的躲猫猫游戏,茫茫大漠,又没有侦察卫星,到哪里去找人?

    部队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粮食和水都不够了,虽然士气还算高涨,但能坚持多久呢?

    他召来了自己最信任的部将王弼,询问他:

    “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

    王弼回答:

    “这个地方叫百眼井,离捕鱼儿海大约还有四十里。”

    百眼井?此地名中居然还有个井字?这里已经很靠近捕鱼儿海了,可不但没有敌人,连水都没有。

    难道情报错误,敌人又转移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但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正在蓝玉思考的时候,部将郭英向他报告了粮食缺乏和水源殆尽的情况,蓝玉明白,下决断的时候到了。

    在战斗电影中,到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的场景:一个战士满脸愤怒的表情,对部队的指挥官(一般是排长或连长)喊道:“连长,打吧!”

    另一个战士也跑上来,喊道:“打吧!连长!”

    众人合:“连长,下命令吧!”

    这时镜头推向连长的脸,给出特写,连长的脸上显现出沉着的表情,然后在房间里踱了几个圈,用沉稳的语气说道:“同志们,不能打!”

    剧情的发展告诉我们,连长总是对的。

    蓝玉,大概就是连长。

    但凡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人在你身边叽叽喳喳,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你做决策,责任推不到自己身上。这种便宜大家都会去捡,最可怜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

    这个责任并不是赔点钱,或者道个歉就能解决的,因为如果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几万人的性命!

    蓝玉终于明白了当年徐达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何去何从呢?

    蓝玉思虑再三,决定将将领们召集起来,听取他们的意见。

    不出所料的是,将领们有的说撤退,有的说前进,其中建议撤退的占多数,而王弼则坚决主张继续前进(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但他的意见也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蓝玉终于明白了,召来这些将领是没有用的,主意还要自己拿。

    就此退回去,十几年的心血就此白费,就此功亏一篑。

    那么继续前进吗?可是敌人在哪里呢?粮食和水也不多了,军队坚持不了几天,十几万人可能就会饿死、渴死在这里。到那时,只能骑着马、踏过无数士兵的尸体逃回去。

    前进还是撤退,这是个问题。

    大家都不说话了,他们明白,现在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士兵们看着将领们,将领们看着蓝玉,蓝玉看着天空。

    最终的判断

    作出选择是容易的,但如果选择错误,没有改正的机会。

    是的,蓝玉,你要明白,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你只有一次机会。如同拍卖行里的一锤定音,贵贱得买,贵贱得卖!

    兵书没用了,情报没用了,谁也不能知道敌人的方位,要作出这个抉择,只能依靠一样东西——直觉。

    这里满天黄沙,遍地荒芜,没有人烟,但我能感觉到,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没有情报,没有线索,没有任何踪迹。只有直觉。

    为了作出今天的判断,我已经默默地奋斗了很多年。

    是的,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无数次战场厮杀累积的经验,要相信无数个夜晚孤灯下熟读兵书、苦苦思索的努力。

    没有理由,没有线索,没有证据,但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前进!这就是我的判断!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判断一定是对的!

    “前进,敌人就在附近。”

    没有人再提问,因为他们已经从蓝玉的脸上看到了自信,这种自信也感染了他们,感染了整支军队。

    于是,十五万大军出发了,士兵们向着未知的命运又迈出了一步。没有犹豫、没有动摇。因为他们相信,无论如何困难,蓝玉一定是有办法的,蓝玉一定是对的。

    上下同欲者,胜。

    明军深入荒漠,为保密起见,行军路上小心翼翼,就连做饭也要先在地上挖个洞,在洞里做饭,以防止烟火冒出,被敌军发觉(军士穴地而炊,毋见烟火)。在茫茫沙漠中,这支军队就像一只沙漠中的蝎子,悄悄地前进,隐藏在阴影中,只有看到敌人,才会发出那致命的一击。

    当大军到达捕鱼儿海南面后,蓝玉终于发现了北元大军的踪迹,但到底有多少人,首领有多高的级别,他并不知道。无论如何,这是最好的机会,他立刻命令王弼为先锋,向捕鱼儿海东北前进,务求一举歼灭北元军队。

    此时,在捕鱼儿海的东北边,北元的最高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正在和他的大臣们举行宴会。他并不是傻瓜,蓝玉的大军一出发,他就得到了消息。他深知平时小打小闹,打完就跑,对方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但这次朱元璋是来真的了,要跟自己玩命,好汉从来不吃眼前亏,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和大大小小的贵族们都转移到了这个地方。

    此地平素无人居住,茫茫大漠,蓝玉的军队没有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军马没有水草,蓝玉深知用兵之道,是不会深入大漠的(军乏水草,不能深入)。只要等到蓝玉的补给供应不上,粮尽水绝,就可以反守为攻。

    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也曾经不安过,万一蓝玉真的来了呢?但许多天过去了,连人影都没一个,慢慢地,他放松了警惕,甚至连基本的守卫也不再设置,每天和大臣们饮酒取乐。顺便说一句,这次避难,他还带上了自己的老婆和儿子,这本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设想完全相反。

    就在王弼向他的大营挺进的时候,他正坐在自己的帐篷里。这天正好大风扬沙,天空被一层黄沙掩盖,几十米内都看不见人,白天变得如同黑夜,按说这样的天气,明军更不可能发动进攻,他应该更加安心才对,但这漫天的沙尘却似乎打在了他的心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在大漠和草原上英勇善战的蒙古民族,对于危险往往有种先天的预知,这是他们民族长期游牧的生活习惯养成的,可是脱古思帖木儿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预感终究只是预感。

    接着喝酒。

    在脱古思帖木儿举行宴会的帐外,一名百户长喝醉了酒,他向驻防的太尉蛮子打了个招呼,晕晕乎乎地走出了营区,漫天飞沙中,他也不知自己走了多远。等他有点清醒过来时,已经不认得回去的路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分辨出了方向,便回头向大营走去,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前方出现了许多人影,由于天空被黄沙覆盖,根本看不清远处人的面孔,他以为这里就是自己的大营,连忙高兴地一路跑了过去。

    然而,他惊奇地发现,迎接他的是一群灰头土脸、就像刚从沙里捞出来一样的士兵。要命的是,这些士兵穿的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军服。

    他们是明军。

    这些明军士兵用恶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还大声呼喊,很快,更多的明军士兵围拢了来,他们以看珍稀动物似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俘虏。

    今天真是倒霉,出门忘了看皇历啊。

    黄沙中的战斗

    危机就在眼前,而北元贵族们却仍在饮酒作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丧失了警觉。

    太尉蛮子就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人,根据史料推测,这个蛮子很可能就是洪武三年在野狐岭被李文忠击败的那个太尉蛮子。如果这一推测属实的话,他倒也真是个人物。十八年过去了,多少名将都雨打风吹去,这位仁兄却一直战斗在前线,也算是老当益壮吧。

    作为北元军队的统领者,他敏锐地感觉到,在不远处漫天风沙的背后,似乎有危险正在向他逼近。于是他增派了士兵加强守卫。可是天气实在太差,沙尘飞起,白昼如同黑夜。士兵们摸黑在营区里走来走去,调度极其困难。这位太尉正在为此发愁,一群人的出现彻底为他解除了这一忧虑。

    此时,风声小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北元士兵们发现,距自己仅仅十几步之处突然杀出一队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骑兵!他们伴随着黑夜和飞沙而来,与传说中的妖魔鬼怪的出场方式一模一样。

    他们不问来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入元军大营,挥舞马刀,见人就砍,无数的北元士兵在黑暗之中恐惧万分,以为这些人真是地狱中的妖魔鬼怪,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但太尉蛮子很明显是个无神论者,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些不速之客真是他们的死敌——明军,于是迅速跑到后军组织还未被冲击的部队进行抵抗。其头脑不可谓不冷静,反应不可谓不快,但他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挽救元军的。

    他组织部队赶去与明军作战,此时的明军正是士气高涨,他们为了找到这些冤家,在沙漠里吃尽了苦头,受够了累,好不容易找到了对手,积蓄多日的怒火终于发泄出来,个个以一当十,而元军没有提防,很多人还在饮酒作乐,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明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把元军大营冲成几段,赶杀来不及上马的元军。太尉蛮子手忙脚乱,疲于应付,正在他指挥抵抗时,一个明军赶到他的身后,狠狠地给了他一刀。这位清醒的抵抗者就此沉睡了。

    蛮子死后,元军更是大乱,没有人再想去组织反击,大家一哄而散。

    营帐内还在喝酒的脱古思帖木儿听见营外大乱,顿时慌了手脚,逃跑也是有天分的,要先抢马匹,看准位置,然后突然冲出,才算大功告成。

    在这方面,王保保可算是个行家,可惜脱古思帖木儿没有王保保逃跑时的天赋和从容,慌乱之中只带走了自己的长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门。把老婆和次子地保奴及十余万部下都留给了明军。

    这回老底是彻底赔光了。

    明军继续追赶着慌乱的元军。在他们心目中似乎没有缴枪不杀这一说,只是挥舞马刀四处砍杀,北元军完全陷入混乱,死亡的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他们本是英勇的战士,他们曾经纵横天下,但现在,他们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皇帝已经跑了,统帅也死了,抵抗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很多人放下了武器。

    牢饭毕竟也是饭,就这么着吧。

    当蓝玉来到北元军营时,他看到的是成群的俘虏和牛羊,是垂头丧气的北元贵族,是一场真正而彻底的胜利。

    他遥望天际,仰天长啸:

    伯仁(常遇春字伯仁),终平矣!不负此生!

    捕鱼儿海战役就此结束,此战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武装力量,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太子妃并公主内眷等一百余人、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七万余人、牛羊十余万头,缴获了元朝皇帝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玺。

    以往无论元朝统治者如何败退,每次逃跑时起码还带着印,从大都到上都,从应昌到和林,再到捕鱼儿海,别管多差的地方,支个帐篷就能成立临时政府,大臣是现成的,抓走一批再任命一批,这次连印都丢了,这套把戏也就不用再演了。

    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并没有大臣们想象中的兴奋和欣喜,而是静静地坐着,二十年的努力,二十年的战争,太长了,长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现在终于结束了,我的敌人崩溃了,蓝玉,你没有辜负我的希望!

    他看着满朝文武,说出了他一生中对部下将领的最高评价:

    “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仲卿是汉大将军卫青,而药师就是唐时名将李靖)!”

    蓝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十余万大军深入不毛之地,奋勇作战,彻底击溃了北元,完成了他的先辈没有完成的伟大功业,他确实无愧于这一评价。

    北元的谢幕

    逃亡中的脱古思帖木儿却没有朱元璋和蓝玉的欢快心情,他的军队没有了,大臣没有了,甚至他的亲人也不在了。

    环顾身边,只剩下了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和丞相失烈门,十余万大军仅剩数十人。没有了臣民,没有了士兵,本钱没有了,再也不能去干打劫的买卖。这次是真的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如果再走远一点,如果天气不是那么差,如果不是有风沙,如果能多种点树,搞好环境保护,如果还有如果,我会失败吗?

    说这些都没用了,先到和林吧,王保保能在那里东山再起,我也可以,只要重整旗鼓,我一定能重振元朝,恢复我祖先的光荣!

    但这个梦想还没有到达它的目的地,就在中途破灭了。

    梦想破灭的地方叫土剌河,脱古思帖木儿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叫也速迭儿的蒙古人,让他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蒙古人终结了北元。

    也速迭儿到底是什么人呢,我们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军攻击钓鱼城,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城池没有攻下,自己却被城中发射的炮石击伤,加上水土不服,不久就死去了。

    蒙哥的死造成了一连串的后果,正在攻击南宋的忽必烈立刻收兵回去争夺汗位,而他的竞争者就是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阿里不哥战败,被幽禁而死。忽必烈最终成为了元朝的开国皇帝,他胜利了。

    相对于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子孙称黄金家族)的其他子孙而言,他的胜利延续了上百年,即使在被明军赶出中原之后,他的子孙也始终牢牢地把握着至高无上的大汗之位。

    但失败者是不会永远失败的,忽必烈的胜利在土剌河结束了,结束它的就是也速迭儿。他十分干净利落地杀死了脱古思帖木儿和他的儿子天保奴,并夺走了大汗的宝座。

    这个也速迭儿是脱古思帖木儿的亲戚,但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阿里不哥的子孙。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仇恨往往比爱更有生命力,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也速迭儿杀死脱古思帖木儿后,自己当上了蒙古大汗,称卓里克图汗。但他的胜利也没有延续多久,不久死去,而死亡的魔咒似乎就此附在了黄金家族的身上,他的继任者也都在登基不久后就死掉了,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者坤帖木儿死于建文四年(1402),他的部将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取消了元的国号,恢复了鞑靼的古称。

    元就此灭亡了,黄金家族的光辉消散了。

    黄金家族世系

    一百九十六年前,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召开大会,他豪情万丈地看着臣服于他的诸侯,大声宣告自己即蒙古国大汗位,他从此成为了蒙古的统治者,铁木真这个名字不再被人们提起,取而代之的是伟大的成吉思汗。

    这个名字从此响遍了整个世界,从东亚到中亚、西亚,再到东欧,黄金家族和它的士兵们呼喊着这个伟大的名字征战全世界,横跨欧亚的帝国就此建立。

    然而还不到两百年,这个大帝国和统治帝国的家族就衰败了,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只剩下了捕鱼儿海的逃亡,土剌河的背叛和谋杀,和那夕阳下形单影只的身影。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蓝玉开始班师,这一战使他的名望达到了顶峰,从此他不会再被人说成徐达第二或者常遇春第二,他的名字将和这些名将一起为人们所传颂。

    捕鱼儿海战役是蓝玉一生的最高点,但在此之后,他却频频出错,最终走向了毁灭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