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的背后——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哲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提要:世界是对称的,属人的世界中物质与意识是对称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对称的。通过分析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趋向,继承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吸取最新科学成果,提出对称哲学的范畴和范式,指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称哲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哲学范式,对称经济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从而奠定了对称经济学的对称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对称哲学 对称经济学 知识经济 人类二次创业 哲学范式 实践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经济学
范式与经济学范式
范式:学说的坐标,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范式”理论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派的定位、相互关系、发展规律、发展趋向的钥匙。
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是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是一般经济学范式。所谓一般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由于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且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有两种形式:从一种特殊范式向另一种特殊范式的转换,从特殊范式向一般范式的转换。我们把经济学的前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进步,把经济学的后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也有不同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真正的、属于科学学范畴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范式的转换意味着原有基础理论的改变。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价格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系列“定理”将被改变。对称经济学作为新的经济学范式,由一系列原创的基础理论组成。这些原创的基础理论有: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五度空间理论、再生经济学、和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运营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创业经济学、名牌经济学、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共有制理论等,它们是对称经济学范式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形成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对称经济学范式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些新理论作为原创基础理论本身又是由一系列的新概念、新范畴组成。只有理解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才能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而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又是把握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产生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决定即使同一个名词也会有不同的内涵,使之成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句话中的“市场经济”是抽象意义上的,在具体的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同一个市场经济。只有好的、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坏的、不平等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建立虚假的、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个名词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对称经济学范式语境中才是科学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等字眼虽然在原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也会见到,但也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是科学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范式是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对称经济学范式,就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在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体系结构、核心价值、实践功能方面同西方经济学范式有本质不同。中国经济学范式代替西方经济学范式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范式,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打破砂锅 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
范式:学说的坐标。
经济学范式:开展经济学研究、建立经济学体系、运用经济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哲学是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意识领域在内的完整的哲学理论。以人类为参照系,经济是社会的核心,经济社会是自然、社会、意识三大领域的核心。建设对称的经济与和谐的社会,体现了对称哲学的实践功能。
实践模式决定哲学范式。
如果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实践模式则是时代精神的母体。整体制约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学范式,都是特定的实践模式的产物,并构成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哲学范式与实践模式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靠实践模式的转换来整合;实践模式的转轨,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催化。
哲学范式的转换与实践模式的转轨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其它范式转换的前提,也是其它学科范式转换的本质和依据。
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应的。
对称经济学范式产生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中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
知识经济、经济全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范式就是对称的范式、五度空间的范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是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
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实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利用为前提。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研究生产关系或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要求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使人们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生产本身,研究资源如何优化再生;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社会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线性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的非线性关系——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的关系,研究知识经济与资源再生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称经济学的五度空间范式应运而生。
在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创造过程中,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历史的必然性。智慧经济→知识经济→创业经济→再生经济→双赢经济→对称经济的经济架构,以创新经济学为先导、知识运营学为主导、创业经济学为基础、再生经济学为核心、和谐经济学为归宿、智慧经济学为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是对称空间—五度空间的“全息元”。
实践模式通过思维方式决定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的转换,以思维方式的转换为前提。思维方式的转换,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完成。
对称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实践模式、思维方式、哲学范式是对称的。
思维方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的。
中国“天人合一”的对称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对称经济学有着先天的优势。
哲学与经济学范式,有人类总体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东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西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
中国哲学范式同西方哲学范式的融合,必须以中国实践模式和西方实践模式趋同为基础。
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不但使人类的劳动方式趋同,而且使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趋同。哲学范式的趋同,就是人类实践模式趋同的必然结果。哲学范式的融合,就是哲学范式趋同的必然结果。
以创业为基础,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为动力,吸收西方哲学发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方式将成为经济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催化经济科学的发展。
人类实践模式的转轨:
从一般实践向主体实践转化。
从主体实践向创业实践转化。
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化。
从物质实践为主向精神实践为主转化。
通过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人类实践模式趋同。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的特征:
主体的、积极的。
价值的、效益的。
创造的、再生的。
和谐的、永续的。
整体的、趋同的。
创业,是计划体制下的实践模式向市场体制下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以创业为基础,才能实现实践模式的转轨、哲学范式的转换。只有创业的实践,才是非异化的、主体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成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桥梁。创业,使实践成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相统一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一个环节,实践的哲学意义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创业,是实践论向认识论的延伸。二次创业,是认识论对实践论的提升。只有这种提升,才使实践得以分化、催化,从而实现从非主体向主体、弱主体向强主体的转化。因此,二次创业,实践论不但不排斥认识论,而且以认识论为前提。反过来,也只有以二次创业的实践为基础,才能实现认识论的正确性、自洽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体现了“天人合一”,确证了“天人合一”,实现了“天人合一”。
实践模式的转轨,必将带来哲学范式的转换。实践模式→哲学范式——对称哲学。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只有创业——自由自觉的劳动才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得以统一,成为一对对称的范畴,所以对称哲学也可称为创业哲学。
对称哲学使哲学成为人类二次创业活动中知识运营的第一个环节,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第一生产力,哲学成为真、善、美的统一,哲学由形而上学成为实证科学。在对称哲学中,发展哲学、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都得以扬弃。
对称哲学通过揭示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辨与实证、理论与实际、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揭示宇宙的最深层本质、社会的最根本规律与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在对称哲学看来,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哲学以天与人的对称关系为基本脉络,对人类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体系作合理定位,从而实现对它们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对称逻辑→对称哲学,是逻辑发展的哲学、哲学发展的逻辑,是人类哲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称哲学真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是和谐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人弹琴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形式与内容相对称、观点与方法相对称、理论与实践相对称、有着对称结构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哲学就是对称的哲学,对称的哲学就是把对称看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
对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把对称看成宇宙的本质和根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什么是对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类性别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人类性格结构和环境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人类付出与索取的对称!
此外,还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称,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阴电和阳电的对称,聚变和裂变的对称,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客体的意义要靠主体来赋予。同样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主体的价值要靠客体来界定。对牛弹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会得到知音。这就是对称。
人类为什么进步?对称!社会为什么发展?对称!
对称是世界观。
世界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
无与有的对称。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
主观与客观的对称。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称。
民主与法制的对称。
贡献与索取的对称。
公平与效益的对称。
价值与价格的对称。
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的对称。
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的对称。
感性认识与客观现象的对称。
宇宙是对称的——
阴与阳的对称。
质子和中子的对称。
聚变和裂变的对称。
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形上与形下的对称。
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
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
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
宇宙空间的要素、结构、功能是对称的。
对称并不神秘。对称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边——
人体结构是对称的。
人和自然是对称的。
经济社会是对称的。
经济发展是对称的。
哲学发展是对称的。
经济学发展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关系是哲学的出发点。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关系是科学的出发点。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关系是经济科学的出发点。
思维经济原则就是对称思维原则,就是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
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就是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
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就是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
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要有经济思维的运动。
经济思维与经济工程是对称的。
不能混淆参照系与惯性系这两个不同概念。参照系只能是相对于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而惯性系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与参照系对称,惯性系与惯性系对称。同时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只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可以绝对存在。参照系与惯性系之间是否对称,必须放在主客体相统一的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考察。整个宇宙是一个惯性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在宇宙这个惯性系中,宇称是守恒的。当我们取宇宙中的一个局部现象——弱相互作用为参照系进行考察时,宇称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观的、暂时的现象;由于这个不守恒本身是可重复的,所以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也是守恒的;只是这个守恒通过不守恒表现出来,守恒是本质,不守恒是现象。宇称守恒是绝对的,不守恒是相对的。宇宙本身作为一个惯性系统,无所谓复杂与简单。所谓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完全是以人类为参照系而产生出来。所谓复杂系统,是由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是相对的,仅取决于主体的参照系。就惯性系来讲,宇宙空间无中心;就人类参照系来讲,社会空间、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宇宙的中心。爱因斯坦把参照系与惯性系混为一谈,违背了对称性的原理,就会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夸大为对宇宙整体和本质的认识。主客体间的不对称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是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宇宙在爆发与膨胀时,是无序的。但这个无序中包含着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定律。一个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个地方的熵减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规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过无序表现出来,无序包含着有序。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对称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对称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从逻辑和历史以及经济的现实发展来看,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不但不是并列关系,而且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哲学应该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学为作整体学科,应该是哲学的相容超越。如果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质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量的关系,无非是把哲学和经济学看成是并列的两门学科的关系,这只能使经济学脱离经济现实。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社会经济化、经济社会化,社会成为经济有机体,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作为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学成为综合学科,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分支。
里外都是人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即对称,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天人合一”说明: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天人合一”说明:天与人之间同一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天人合一”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信息是对称的。
以人类经济社会为参照系,思维和存在的对称关系是宇宙基本的对称关系。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建立对称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对称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对称的社会结构就是和谐的社会结构。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天人合一”的桥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将衍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天人相分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的分化阶段,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异化的根源。在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产生出来的天人和谐的观念,更是扬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催化剂。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的源头是天人和谐,天人和谐的源头是“天人合一”。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经济科学本质与经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计划体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官本位、人生依附关系和行政化的学术方式、行为方式,限制了人的创业精神、人劳动的自由自觉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创业自由和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精神,科学的发展将缺乏内在的灵魂,思辨与实证、天与人之间将缺乏内在的联结。中国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而在于以官统学的一元社会结构。
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对称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方式。
“文化”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是自上而下的整合、渗透、运营。
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源于传统“形式”逻辑的惟一性、普适性的绝对性。只有建立起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观点与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相对称的对称逻辑,确立对称逻辑和对称哲学的正统地位,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才能建立。
站而论道 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的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转型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主导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对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从而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发展模式主导对称经营模式。对称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强化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
经济模式的转轨与经济学范式的确立不仅仅是经济学科学化,而且是经济学主体化;二者的融合都是现代化。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对称哲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坐标,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哲学的应用模式;对称经济学是对称管理学的坐标,对称管理学是对称经济学的应用模式。对经济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定位;对经济学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模式。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都是从数量着眼对经济学形式化,不能产生新内容、新观点。量变本身不能引起质变,只有序变(结构变)才能引起质变。对称经济学模式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如果说,序(结构)是量向质转化的中间环节,人对“序”的认识高于对“量”的认识,那么用体现五度空间结构的图形来说明理论,将是对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理论的超越。用五度空间的方法使经济学模式化,不但可以使形式完美,而且可以使内容产生突破。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五度空间的模式。经济学的五度空间模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和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空间概念,经济一体化是层次概念。一体化意味着本原化、高层化、稳定化。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基础,一体化催化全球化。五度空间范式,是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的相互转化,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模式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资源优化再生的模式。资源优化再生是人类社会延绵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多样性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使资源不但再生,而且优化再生,使人类社会具有不同文明程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民族、区域、国家、企业、个人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合作,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能促使经济落后的国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后来居上,从而缩小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走向人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使社会五度空间相互之间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是对称经济学的功能,是对称经济学科学性的依据,也是对称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在对称经济学模式中,系统开放性是基础,创造性是起点,对称是核心,共享性是途径,再生性是归宿。通过主客体对称,系统得以发展;通过系统发展,能量得以发挥;通过能量发挥,资源得以改变、转化、产生与再生,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效益得以提高。
有比较才有鉴别 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
经济学有政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之分。政治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一般经济学是高层次的经济学,在各自的参照系中,各有其合理性。但低层次的从属于高层次的,高层次的制约低层次的。如果把低层次的说成高层次的,把只是阶级的经济学说成人类的经济学,就成了庸俗经济学。所谓庸俗经济学,就是把明明只是阶级经济学却要说成人类的经济学的经济学。如果庸俗的经济学还要以“主流”自居,妄图通过各种炒作手段以取得话语霸权或学术垄断权,那么这种“经济学”就成了“学术意识形态”,失去了它们本来还有的一点认识功能,而成为媒体“经济学家”争利的工具。只有在经济学话语市场上公平竞争,真正的经济科学、一般经济学才能逐步占据主流。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宣称自己最讲科学性的政治经济学成为政治的奴仆,失去经济学理论本身的科学功能。“政治经济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时代的“悖境”蕴含并产生了“政治经济学”的“悖论”。
对称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属于两种不同的范式:前者是科学的范式,后者是意识形态的范式。意识形态的范式总体上是不科学的。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这既是逻辑的要求,也是历史的要求,因而体现了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
不管是国外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立,都不能改变它们同属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共同本质。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西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西方政治经济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西方经济学视野重在分配领域;生产只是生产领域的分配,生产领域只是分配领域的延伸。对称经济学是资源优化再生与优化配置相统一的学说,视野重在生产领域;分配只是生产、再生产的分配,分配领域只是生产领域的环节。西方经济学的优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际之间的供求平衡,价格机制成了市场和社会的核心机制;对称经济学的优化再生,看到的是财富增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价值机制成了社会和市场的灵魂。西方经济学以分配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管理学与创业学脱节,企业成了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物;对称经济学以生产为中心,经济学就是管理学、创业学,企业拥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系统质。西方经济学把人际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交易关系,人与人是狼,必然把商场看成是战场;对称经济学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谐经济、双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型经济。企业内外,人与自然、人与人互相依赖、共生共荣、和谐统一;能与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西方政治经济学把社会经济发展同宇宙整体发展的过程脱节开来,思维的方式是线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过程是经验的,分析的对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结果是脱离实际的。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造成了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对立,凯恩斯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的对立,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的对立,这一学派与那一学派的对立。所有这些学派的对立与争吵,只是盲人摸象以政治经济学殿堂为舞台的展开。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以致西方“经济学”能否成为科学都成了问题。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国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国内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经济基础”的提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过时。对称经济学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研究,其中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同层面,生产力是这一系统的整体功能。对称经济学以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这一系统的功能——生产力为目的。对称经济学探索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优化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学是(扬弃还原论的)整体论,政治经济学是还原论;整体论以自然经济与知识经济为背景,还原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整体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是对称逻辑。还原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相分,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整体论重普遍联系、全息关系和直觉。还原论重抽象与分析。二者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原论“科学”将成昔日黄花。在同自然的关系上,整体论更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所以,对称经济学治本,政治经济学治标;对称经济学为本,政治经济学为用;对称经济学为道,政治经济学为器。
政治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思维方式同客观现实的不对称。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科学主义,虽然花样百出,本质上只是线性科学。他们虽然理论上也接触过相对论、量子力学,但没有升华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在认识根源上,体现出具体科学转变为思维方式的滞后性;在利益根源上,是要使他们肤浅的经济学知识披上“科学”的外衣使之转变为话语霸权的资本,这又体现出知识转化为权力的超前性。这种知识和利益的反差、具体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他们话语霸权表象后面的致命弱点。
阶级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主体性方法的组成部分。不能没有阶级分析方法,但也不能局限于阶级分析方法。用经济学的阶级性取代经济学的人类性,用只是阶级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来代替人类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用片面的理论来指导全面的人类经济实践,只能误人子弟、误导社会、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建立超阶级的、一般的、人类的经济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人类经济学和阶级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全面和片面、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二者的抽象程度不同,反映经济过程、经济规律的层次不同,因而指导意义也不同。用阶级的经济学否认人类经济学,是否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否认人类有整体上、深层次地把握人类经济规律的能力,也就否认了建立经济科学的可能性。诚然,每个经济学者都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任何认识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超出人类认识感官局限性而进入更宽广领域的能力,经济学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作为经济学者,他们的最大利益恐怕就在于提出人类认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般经济理论。当然不排除不少庸俗经济学家为了经济利益而胡说八道,但我想一个真正的学者会把学术地位的利益看得比物质利益更重。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搬硬套到每个经济学家头上,认为每个经济学家都是为了自己,为了特定阶级的物质利益而建立自己的经济学体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写《资本论》,他的物质利益是什么?既然马克思可以为学术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为什么其他人不会?如果说,《资本论》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那这个“事实”本身恰恰证明,一个经济学家可以脱离甚至背叛自己所在的阶级而写作。
经济学研究不排除意识形态,关键是要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它们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说明。科学的经济学就在于用五度空间的方法,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定位和物弃,从而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人类的、一般的、具体的经济学。在这里,需要的是对称的、五度空间的、系统的、复杂的、非线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主流”、“非主流”的二分法。只有彻底抛弃政治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桎梏,把经济学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经济学,然而又用这种经济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的实践,并使之更快地发展。这种经济理论就是对称经济学。所以,不但要有阶级分析方法,而且要有层次分析方法:经济学者的思维层次、利益层次决定他的理论层次——反映社会经济规律的层次、代表人类利益的层次。只有阶级分析而没有层次分析,是以偏概全、错误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牛顿力学层面的、线性的、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合时宜。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形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称的。诞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对称经济学通过扬弃迄今为止各个经济学流派,使之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框架中,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关系,是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人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就在于它的对称性: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规范与实证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物质经济学与精神经济学的对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对称。经济学真理的一元性,渗透在经济学真理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中。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存在的。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性、综合性,经济学的标准模本,很有可能就蕴含在“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中。
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变迁是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相一致的。经济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学中的主体性同科学性不是对立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规律的组成部分。把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没有事实依据与逻辑根据。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把经济学的对象是定位于“规律”而非“趋势”的出发点。经济学是五度空间方法框架制约下的复杂性科学,在这门复杂性科学中是有形与无形、软性与硬性的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同一门科学体系——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领域的展开。
提要:世界是对称的,属人的世界中物质与意识是对称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对称的。通过分析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趋向,继承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吸取最新科学成果,提出对称哲学的范畴和范式,指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称哲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哲学范式,对称经济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从而奠定了对称经济学的对称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对称哲学 对称经济学 知识经济 人类二次创业 哲学范式 实践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经济学
范式与经济学范式
范式:学说的坐标,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范式”理论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派的定位、相互关系、发展规律、发展趋向的钥匙。
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是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是一般经济学范式。所谓一般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由于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且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有两种形式:从一种特殊范式向另一种特殊范式的转换,从特殊范式向一般范式的转换。我们把经济学的前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进步,把经济学的后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也有不同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真正的、属于科学学范畴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范式的转换意味着原有基础理论的改变。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价格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系列“定理”将被改变。对称经济学作为新的经济学范式,由一系列原创的基础理论组成。这些原创的基础理论有: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五度空间理论、再生经济学、和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运营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创业经济学、名牌经济学、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共有制理论等,它们是对称经济学范式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形成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对称经济学范式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些新理论作为原创基础理论本身又是由一系列的新概念、新范畴组成。只有理解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才能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而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又是把握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产生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决定即使同一个名词也会有不同的内涵,使之成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句话中的“市场经济”是抽象意义上的,在具体的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同一个市场经济。只有好的、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坏的、不平等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建立虚假的、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个名词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对称经济学范式语境中才是科学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等字眼虽然在原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也会见到,但也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是科学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范式是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对称经济学范式,就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在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体系结构、核心价值、实践功能方面同西方经济学范式有本质不同。中国经济学范式代替西方经济学范式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范式,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打破砂锅 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
范式:学说的坐标。
经济学范式:开展经济学研究、建立经济学体系、运用经济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哲学是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意识领域在内的完整的哲学理论。以人类为参照系,经济是社会的核心,经济社会是自然、社会、意识三大领域的核心。建设对称的经济与和谐的社会,体现了对称哲学的实践功能。
实践模式决定哲学范式。
如果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实践模式则是时代精神的母体。整体制约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学范式,都是特定的实践模式的产物,并构成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哲学范式与实践模式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靠实践模式的转换来整合;实践模式的转轨,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催化。
哲学范式的转换与实践模式的转轨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其它范式转换的前提,也是其它学科范式转换的本质和依据。
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应的。
对称经济学范式产生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中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
知识经济、经济全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范式就是对称的范式、五度空间的范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是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
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实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利用为前提。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研究生产关系或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要求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使人们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生产本身,研究资源如何优化再生;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社会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线性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的非线性关系——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的关系,研究知识经济与资源再生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称经济学的五度空间范式应运而生。
在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创造过程中,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历史的必然性。智慧经济→知识经济→创业经济→再生经济→双赢经济→对称经济的经济架构,以创新经济学为先导、知识运营学为主导、创业经济学为基础、再生经济学为核心、和谐经济学为归宿、智慧经济学为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是对称空间—五度空间的“全息元”。
实践模式通过思维方式决定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的转换,以思维方式的转换为前提。思维方式的转换,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完成。
对称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实践模式、思维方式、哲学范式是对称的。
思维方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的。
中国“天人合一”的对称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对称经济学有着先天的优势。
哲学与经济学范式,有人类总体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东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西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
中国哲学范式同西方哲学范式的融合,必须以中国实践模式和西方实践模式趋同为基础。
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不但使人类的劳动方式趋同,而且使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趋同。哲学范式的趋同,就是人类实践模式趋同的必然结果。哲学范式的融合,就是哲学范式趋同的必然结果。
以创业为基础,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为动力,吸收西方哲学发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方式将成为经济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催化经济科学的发展。
人类实践模式的转轨:
从一般实践向主体实践转化。
从主体实践向创业实践转化。
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化。
从物质实践为主向精神实践为主转化。
通过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人类实践模式趋同。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的特征:
主体的、积极的。
价值的、效益的。
创造的、再生的。
和谐的、永续的。
整体的、趋同的。
创业,是计划体制下的实践模式向市场体制下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以创业为基础,才能实现实践模式的转轨、哲学范式的转换。只有创业的实践,才是非异化的、主体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成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桥梁。创业,使实践成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相统一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一个环节,实践的哲学意义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创业,是实践论向认识论的延伸。二次创业,是认识论对实践论的提升。只有这种提升,才使实践得以分化、催化,从而实现从非主体向主体、弱主体向强主体的转化。因此,二次创业,实践论不但不排斥认识论,而且以认识论为前提。反过来,也只有以二次创业的实践为基础,才能实现认识论的正确性、自洽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体现了“天人合一”,确证了“天人合一”,实现了“天人合一”。
实践模式的转轨,必将带来哲学范式的转换。实践模式→哲学范式——对称哲学。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只有创业——自由自觉的劳动才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得以统一,成为一对对称的范畴,所以对称哲学也可称为创业哲学。
对称哲学使哲学成为人类二次创业活动中知识运营的第一个环节,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第一生产力,哲学成为真、善、美的统一,哲学由形而上学成为实证科学。在对称哲学中,发展哲学、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都得以扬弃。
对称哲学通过揭示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辨与实证、理论与实际、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揭示宇宙的最深层本质、社会的最根本规律与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在对称哲学看来,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哲学以天与人的对称关系为基本脉络,对人类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体系作合理定位,从而实现对它们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对称逻辑→对称哲学,是逻辑发展的哲学、哲学发展的逻辑,是人类哲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称哲学真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是和谐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人弹琴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形式与内容相对称、观点与方法相对称、理论与实践相对称、有着对称结构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哲学就是对称的哲学,对称的哲学就是把对称看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
对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把对称看成宇宙的本质和根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什么是对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类性别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人类性格结构和环境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人类付出与索取的对称!
此外,还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称,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阴电和阳电的对称,聚变和裂变的对称,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客体的意义要靠主体来赋予。同样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主体的价值要靠客体来界定。对牛弹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会得到知音。这就是对称。
人类为什么进步?对称!社会为什么发展?对称!
对称是世界观。
世界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
无与有的对称。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
主观与客观的对称。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称。
民主与法制的对称。
贡献与索取的对称。
公平与效益的对称。
价值与价格的对称。
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的对称。
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的对称。
感性认识与客观现象的对称。
宇宙是对称的——
阴与阳的对称。
质子和中子的对称。
聚变和裂变的对称。
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形上与形下的对称。
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
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
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
宇宙空间的要素、结构、功能是对称的。
对称并不神秘。对称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边——
人体结构是对称的。
人和自然是对称的。
经济社会是对称的。
经济发展是对称的。
哲学发展是对称的。
经济学发展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关系是哲学的出发点。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关系是科学的出发点。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关系是经济科学的出发点。
思维经济原则就是对称思维原则,就是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
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就是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
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就是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
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要有经济思维的运动。
经济思维与经济工程是对称的。
不能混淆参照系与惯性系这两个不同概念。参照系只能是相对于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而惯性系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与参照系对称,惯性系与惯性系对称。同时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只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可以绝对存在。参照系与惯性系之间是否对称,必须放在主客体相统一的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考察。整个宇宙是一个惯性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在宇宙这个惯性系中,宇称是守恒的。当我们取宇宙中的一个局部现象——弱相互作用为参照系进行考察时,宇称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观的、暂时的现象;由于这个不守恒本身是可重复的,所以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也是守恒的;只是这个守恒通过不守恒表现出来,守恒是本质,不守恒是现象。宇称守恒是绝对的,不守恒是相对的。宇宙本身作为一个惯性系统,无所谓复杂与简单。所谓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完全是以人类为参照系而产生出来。所谓复杂系统,是由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是相对的,仅取决于主体的参照系。就惯性系来讲,宇宙空间无中心;就人类参照系来讲,社会空间、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宇宙的中心。爱因斯坦把参照系与惯性系混为一谈,违背了对称性的原理,就会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夸大为对宇宙整体和本质的认识。主客体间的不对称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是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宇宙在爆发与膨胀时,是无序的。但这个无序中包含着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定律。一个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个地方的熵减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规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过无序表现出来,无序包含着有序。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对称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对称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从逻辑和历史以及经济的现实发展来看,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不但不是并列关系,而且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哲学应该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学为作整体学科,应该是哲学的相容超越。如果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质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量的关系,无非是把哲学和经济学看成是并列的两门学科的关系,这只能使经济学脱离经济现实。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社会经济化、经济社会化,社会成为经济有机体,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作为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学成为综合学科,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分支。
里外都是人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即对称,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天人合一”说明: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天人合一”说明:天与人之间同一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天人合一”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信息是对称的。
以人类经济社会为参照系,思维和存在的对称关系是宇宙基本的对称关系。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建立对称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对称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对称的社会结构就是和谐的社会结构。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天人合一”的桥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将衍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天人相分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的分化阶段,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异化的根源。在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产生出来的天人和谐的观念,更是扬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催化剂。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的源头是天人和谐,天人和谐的源头是“天人合一”。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经济科学本质与经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计划体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官本位、人生依附关系和行政化的学术方式、行为方式,限制了人的创业精神、人劳动的自由自觉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创业自由和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精神,科学的发展将缺乏内在的灵魂,思辨与实证、天与人之间将缺乏内在的联结。中国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而在于以官统学的一元社会结构。
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对称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方式。
“文化”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是自上而下的整合、渗透、运营。
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源于传统“形式”逻辑的惟一性、普适性的绝对性。只有建立起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观点与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相对称的对称逻辑,确立对称逻辑和对称哲学的正统地位,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才能建立。
站而论道 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的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转型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主导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对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从而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发展模式主导对称经营模式。对称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强化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
经济模式的转轨与经济学范式的确立不仅仅是经济学科学化,而且是经济学主体化;二者的融合都是现代化。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对称哲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坐标,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哲学的应用模式;对称经济学是对称管理学的坐标,对称管理学是对称经济学的应用模式。对经济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定位;对经济学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模式。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都是从数量着眼对经济学形式化,不能产生新内容、新观点。量变本身不能引起质变,只有序变(结构变)才能引起质变。对称经济学模式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如果说,序(结构)是量向质转化的中间环节,人对“序”的认识高于对“量”的认识,那么用体现五度空间结构的图形来说明理论,将是对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理论的超越。用五度空间的方法使经济学模式化,不但可以使形式完美,而且可以使内容产生突破。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五度空间的模式。经济学的五度空间模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和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空间概念,经济一体化是层次概念。一体化意味着本原化、高层化、稳定化。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基础,一体化催化全球化。五度空间范式,是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的相互转化,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模式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资源优化再生的模式。资源优化再生是人类社会延绵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多样性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使资源不但再生,而且优化再生,使人类社会具有不同文明程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民族、区域、国家、企业、个人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合作,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能促使经济落后的国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后来居上,从而缩小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走向人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使社会五度空间相互之间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是对称经济学的功能,是对称经济学科学性的依据,也是对称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在对称经济学模式中,系统开放性是基础,创造性是起点,对称是核心,共享性是途径,再生性是归宿。通过主客体对称,系统得以发展;通过系统发展,能量得以发挥;通过能量发挥,资源得以改变、转化、产生与再生,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效益得以提高。
有比较才有鉴别 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
经济学有政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之分。政治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一般经济学是高层次的经济学,在各自的参照系中,各有其合理性。但低层次的从属于高层次的,高层次的制约低层次的。如果把低层次的说成高层次的,把只是阶级的经济学说成人类的经济学,就成了庸俗经济学。所谓庸俗经济学,就是把明明只是阶级经济学却要说成人类的经济学的经济学。如果庸俗的经济学还要以“主流”自居,妄图通过各种炒作手段以取得话语霸权或学术垄断权,那么这种“经济学”就成了“学术意识形态”,失去了它们本来还有的一点认识功能,而成为媒体“经济学家”争利的工具。只有在经济学话语市场上公平竞争,真正的经济科学、一般经济学才能逐步占据主流。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宣称自己最讲科学性的政治经济学成为政治的奴仆,失去经济学理论本身的科学功能。“政治经济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时代的“悖境”蕴含并产生了“政治经济学”的“悖论”。
对称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属于两种不同的范式:前者是科学的范式,后者是意识形态的范式。意识形态的范式总体上是不科学的。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这既是逻辑的要求,也是历史的要求,因而体现了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
不管是国外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立,都不能改变它们同属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共同本质。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西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西方政治经济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西方经济学视野重在分配领域;生产只是生产领域的分配,生产领域只是分配领域的延伸。对称经济学是资源优化再生与优化配置相统一的学说,视野重在生产领域;分配只是生产、再生产的分配,分配领域只是生产领域的环节。西方经济学的优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际之间的供求平衡,价格机制成了市场和社会的核心机制;对称经济学的优化再生,看到的是财富增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价值机制成了社会和市场的灵魂。西方经济学以分配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管理学与创业学脱节,企业成了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物;对称经济学以生产为中心,经济学就是管理学、创业学,企业拥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系统质。西方经济学把人际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交易关系,人与人是狼,必然把商场看成是战场;对称经济学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谐经济、双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型经济。企业内外,人与自然、人与人互相依赖、共生共荣、和谐统一;能与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西方政治经济学把社会经济发展同宇宙整体发展的过程脱节开来,思维的方式是线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过程是经验的,分析的对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结果是脱离实际的。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造成了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对立,凯恩斯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的对立,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的对立,这一学派与那一学派的对立。所有这些学派的对立与争吵,只是盲人摸象以政治经济学殿堂为舞台的展开。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以致西方“经济学”能否成为科学都成了问题。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国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国内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经济基础”的提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过时。对称经济学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研究,其中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同层面,生产力是这一系统的整体功能。对称经济学以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这一系统的功能——生产力为目的。对称经济学探索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优化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学是(扬弃还原论的)整体论,政治经济学是还原论;整体论以自然经济与知识经济为背景,还原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整体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是对称逻辑。还原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相分,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整体论重普遍联系、全息关系和直觉。还原论重抽象与分析。二者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原论“科学”将成昔日黄花。在同自然的关系上,整体论更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所以,对称经济学治本,政治经济学治标;对称经济学为本,政治经济学为用;对称经济学为道,政治经济学为器。
政治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思维方式同客观现实的不对称。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科学主义,虽然花样百出,本质上只是线性科学。他们虽然理论上也接触过相对论、量子力学,但没有升华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在认识根源上,体现出具体科学转变为思维方式的滞后性;在利益根源上,是要使他们肤浅的经济学知识披上“科学”的外衣使之转变为话语霸权的资本,这又体现出知识转化为权力的超前性。这种知识和利益的反差、具体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他们话语霸权表象后面的致命弱点。
阶级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主体性方法的组成部分。不能没有阶级分析方法,但也不能局限于阶级分析方法。用经济学的阶级性取代经济学的人类性,用只是阶级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来代替人类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用片面的理论来指导全面的人类经济实践,只能误人子弟、误导社会、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建立超阶级的、一般的、人类的经济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人类经济学和阶级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全面和片面、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二者的抽象程度不同,反映经济过程、经济规律的层次不同,因而指导意义也不同。用阶级的经济学否认人类经济学,是否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否认人类有整体上、深层次地把握人类经济规律的能力,也就否认了建立经济科学的可能性。诚然,每个经济学者都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任何认识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超出人类认识感官局限性而进入更宽广领域的能力,经济学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作为经济学者,他们的最大利益恐怕就在于提出人类认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般经济理论。当然不排除不少庸俗经济学家为了经济利益而胡说八道,但我想一个真正的学者会把学术地位的利益看得比物质利益更重。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搬硬套到每个经济学家头上,认为每个经济学家都是为了自己,为了特定阶级的物质利益而建立自己的经济学体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写《资本论》,他的物质利益是什么?既然马克思可以为学术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为什么其他人不会?如果说,《资本论》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那这个“事实”本身恰恰证明,一个经济学家可以脱离甚至背叛自己所在的阶级而写作。
经济学研究不排除意识形态,关键是要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它们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说明。科学的经济学就在于用五度空间的方法,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定位和物弃,从而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人类的、一般的、具体的经济学。在这里,需要的是对称的、五度空间的、系统的、复杂的、非线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主流”、“非主流”的二分法。只有彻底抛弃政治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桎梏,把经济学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经济学,然而又用这种经济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的实践,并使之更快地发展。这种经济理论就是对称经济学。所以,不但要有阶级分析方法,而且要有层次分析方法:经济学者的思维层次、利益层次决定他的理论层次——反映社会经济规律的层次、代表人类利益的层次。只有阶级分析而没有层次分析,是以偏概全、错误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牛顿力学层面的、线性的、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合时宜。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形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称的。诞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对称经济学通过扬弃迄今为止各个经济学流派,使之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框架中,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关系,是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人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就在于它的对称性: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规范与实证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物质经济学与精神经济学的对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对称。经济学真理的一元性,渗透在经济学真理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中。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存在的。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性、综合性,经济学的标准模本,很有可能就蕴含在“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中。
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变迁是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相一致的。经济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学中的主体性同科学性不是对立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规律的组成部分。把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没有事实依据与逻辑根据。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把经济学的对象是定位于“规律”而非“趋势”的出发点。经济学是五度空间方法框架制约下的复杂性科学,在这门复杂性科学中是有形与无形、软性与硬性的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同一门科学体系——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领域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