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迷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电影很美,无论是画面还是配乐都赏心悦目,而且也讲了很多故事与道理,布莱斯特导演,你认为《遇见乔·布莱克》的主题是什么?爱情、生命、死亡还是宗教?”《纽约客》的记者最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很巧妙的绕过了所有难堪的问题,转而从电影主题上下手。
像《纽约客》《电影评论》这样专业电影杂志的记者,心态调整的还是比较快的,因为他们做电影杂志追求的真理就是四个字“客观公正”,虽然先骂后夸有点自打自脸的嫌疑,但是为了杂志口碑该对自己扇的巴掌还是要扇下去,不然损害的就该是他们杂志的行业权威地位了eads;。
不过也有不少媒体记者,正在挖空心思想着影片的缺点,他们不希望,也不想要改变立场,例如《娱乐周刊》的记者安德烈·艾奇逊,他早在威尼斯电影节举办期间就将《遇见乔·布莱克》抨击的体无完肤,言辞激烈到只能坚持自己立场到底了,无论影片有多好,哪怕明年春天斩获了奥斯卡,安德烈·艾奇逊也是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的。
马丁·布莱斯特导演从主持人手里拿过话筒,想了想后,说:“亲情、爱情、生命、死亡、宗教这些电影全都有涉及,但我想的是,电影的主题并不是它们中的哪一个,而是全部,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做总结的话,应该就是‘美好’吧。爱情的美好,亲情的美好,友情的美好,生命的美好,甚至死亡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当然了,整部电影中最美好的我想应该是威尔,刚刚,当他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好多人的眼睛都看直了,就跟当初拍摄时他从化妆室走出来,摄影棚里其他人的反应一模一样——上帝、耶稣、圣母玛利亚甚至还有梅林的胡子,刚刚都有谁忍不住发声了?我敢打赌我听见了不下于五次的抽气声。”
现场先是安静了一秒钟,然后人们哄堂大笑。
观众们咧着嘴巴“哈哈哈哈”,他们被马丁·布莱斯特最后的幽默逗的乐不可支,那让他们想起自己和朋友刚才对着银幕上的死神流口水的花痴模样,那真的是太太太太蠢了。
但是单纯觉得好玩的也只有观众而已,舞台上下,很多电影主创和媒体的内心都是极度惊讶的。
特别是在马丁·布莱斯特回答完问题,主动又友好的将话筒递到威廉手里的时候,威廉一边伸手接过,一边都忍不住露出了些微诧异的眼神。
威廉和媒体们惊讶的内容是一样的:几个月前环球内部曾因电影到底要不要重新剪辑发生过数次争论,导演马丁·布莱斯特站在一方,而身为影片主演威廉不仅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上,甚至促使环球总裁朗·梅耶否决了马丁·布莱斯特剪辑的版本在北美公映,致使马丁·布莱斯特大怒,不仅单方面中断了和威廉客套的友谊,甚至连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都没想过带主角一起,这件事在好莱坞根本不是一个秘密,人人都知道《遇见乔·布莱克》的导演和主演闹翻了,为何现在马丁·布莱斯特居然主动朝威廉示好了?
“威尼斯之后,我已经意识到曾经固执的我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你的坚持是正确的,威尔。”在递话筒的时候,马丁·布莱斯特刻意将后脑勺对着台下,用压的很低的声音对威廉快速说:“我想你使我避过了一次事业滑铁卢,谢谢,威尔,还有对不起,为我之前愚昧的行为。”
这就解释的通了:自从环球做了要夺走马丁·布莱斯特最终剪辑权的决定后,马丁·布莱斯特因为愤怒和固执,已经很久没去关注电影的后期制作了,也从未看过环球宣布公映的两小时北美公映版本,但是在经历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难堪之旅,以及今晚的首映,马丁·布莱斯特终于发现,这一次正确的不是他,环球选择的版本的确是比他自己的更好,而且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故事更易懂,主线更明确,节奏更紧凑,各个支线故事的剧情分配也更合理,对比过后,马丁·布莱斯特不得不承认曾经的自己是错误的。
如果今晚上映的不是环球的版本,而是自己亲手剪辑的三小时电影,结果会怎么样?
大概,观众们的反应会和当初在威尼斯放映时一样吧——放映一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人在打哈欠,大规模的提前离场,影迷毫不留情的批评吐槽,记者尖酸刻薄的挖苦提问,第二天的报纸新闻,更是能将人气的直接心脏病发eads;。
这样的场景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噩梦,而且,环球能容忍马丁·布莱斯特在威尼斯遭遇失败,却绝不会容忍他也搞砸电影的北美票房市场,谢天谢地公映的是更好的这个版本,如果全美公映的是马丁·布莱斯特剪辑的欧洲版本,而欧洲版本又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使得票房不佳口碑也不佳的话……他的事业就完了。
或许马丁·布莱斯特之前是对威廉·布兰德利讨厌又痛恨,认为对方和环球联手毁了自己的电影,但是今天过后,那些负面的情绪就全都变成了感激。马丁·布莱斯特心中懊恼极了,他恨自己先前太过膨胀,没有早一点看清事实。
因为马丁·布莱斯特的主动示好,现场气氛变得更加的和缓,发布会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现场等待已久的影迷,几乎是在媒体散去的同时,就朝演员们蜂拥而去,他们都渴望利用这得来不易的机会能和偶像近距离接触一下,如果能捞到一个合影或是聊上一两句天,那就再幸运不过了,如果不行的话,一个签名,也能让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吸气呼气乔纳森!不要表现的像是得了哮喘的病人一样!’
‘说点什么,快说点什么乔纳森,威尔都已经走过来给了你一个拥抱了,快点恢复理智,不要激动的直接晕死过去!’
就算乔纳森·贝茨的内心嚎叫的分贝已经突破两百,也用上了所有的理智去调配身体行动,但大概是因为过于兴奋和享受的原因,他只觉得自己浑身的力气好像都用完了,喉咙干渴的厉害,发不出一点声音,甚至连眼珠子都不会灵活转动了,只能机械的盯着正前方,在那一张张羡慕嫉妒的表情上来回巡视着。
而他的上半身,此刻正陷入在一个拥抱当中,一个来自于威廉·布兰德利的拥抱——这也是为什么乔纳森·贝茨瞬间失去了所有行动力,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在用恨不能以身相代的目光盯着他看的原因。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乔纳森·贝茨想,其实很简单,就在刚才,他排队走到威廉·布兰德利身前,期望自己能得到一个合影,但心里明白最有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签名,或者根本还没排到他签名就结束了,然后威廉·布兰德利抬起头,穿过乔纳森前面至少三排人看到了他,露出一个认出来了的表情和小小的微笑,然后威廉问他:“乔纳森·贝茨,我应该没有记错你的名字对吧?你从哈佛毕业了吗,我似乎没怎么在校园里看到你,听说你还创建了我的个人网站?学校里我的影迷会不会也有你的参与吧。”
威廉的话带着魔力,乔纳森身前的人主动让开了位置,在威廉和他之间留出一条通道,犹如摩西分海一般。
乔纳森·贝茨当时就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个。
没想到威廉居然没对他夸张的打扮(绿色头发紧身皮裤还有穿环)投以一丝奇怪的目光,没想到威廉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名字和长相,没想到威廉还记得他们是哈佛校友,没想到威廉曾试图在哈佛校园里找寻他的身影,更没想到威廉居然知道自己为他做的事。
一股暖流直接从喉咙途经心脏,流进了乔纳森的胃里,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只有拼命咬紧牙关,才没有让身体内那些犹如炸弹一般的激动真的爆炸开来。
‘不能兴奋到失控’,他在心中这么警告自己,因为他彻底兴奋起来会癫狂到自己都害怕eads;。
“所有的答案都是‘是’,除了已经毕业那点,我要到明年才毕业,不过现在我在纽约找了一份实习的工作。”乔纳森·贝茨终于开口说话了,和内心的万分紧张不同,他装出来的镇定还是很能唬人的。
“你正处在实习中,却还和其他人一起为我创建了一个网站?我想我需要对你说声谢谢。”
然后乔纳森心中的阿波罗,露出了一个比六月晴天的曼哈顿还要灿烂的笑容,走近他,轻轻的给了他一个充满好闻味道的拥抱。
或许是那双墨绿色的眼睛对他施了魔法,乔纳森感觉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按下了慢回放键,身边的一切都定格了,时间、空间,威廉那令他浑身战栗不已的拥抱,视线里每个人面部羡慕嫉妒的表情,甚至连他的思想都开始陶陶然了,就像是刚刚喝下两大杯伏特加那样。
这个拥抱似乎很漫长,又似乎只有一瞬间,很快,就有经纪人来通知威廉他们得离开了,拥抱结束的时候乔纳森怅然若失,但他的后背很快就被人拍了拍,乔纳森抬头,听见他的阿波罗说:“说再见之前,我能问你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吗?”
“爱死它了,电影引起我很多共鸣。”乔纳森真心实意地说。
“那就好。”威廉看起来像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威尼斯电影节以来,大多数媒体对影片的评价都不算好,我不确定那是媒体公正的评价,还是他们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所以我想要知道普通的观众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毕竟你们才是最重要也最广泛的群体。谢谢你,乔纳森,今天晚上我大概能睡个好觉了。”
威廉刚刚的问题,他看重普通观众对影片看法的那些话让乔纳森·贝茨感觉自己很被尊重,同时也有点惊讶——他以前也参加过很多次首映,遇到过很多好莱坞的大明星,但那些演员无一例外,全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媒体和影评人的夸奖,对于真正掏钱买票进电影院的普通观众的意见,就缺乏足够的重视了。今天,还是乔纳森以普通影迷的身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演员问“你喜欢这部电影吗?”之类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乔纳森·贝茨当然很喜欢《遇见乔·布莱克》,而且根据刚刚在电影院里的观察,他也很确定其他多数人也都同样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惊讶于威廉问题的同时,乔纳森·贝茨心头涌起的还有骄傲,他喜欢的演员是如此的优秀又与众不同,今天,威廉给予了乔纳森太多的幸福,他感觉胸中充满了愉悦的情绪,忍不住想回馈给威廉更多,这种想法,在乔纳森·贝茨酝酿了一晚上的影评,第二天登陆imdb网站,准备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影评,却不小心看到了一些让他怒火中烧内容的时候,发酵到了最大——
……
很多年后,当一些媒体,或传记作家,或好莱坞电影编剧重新审视一九九八年的最后两个月,他们会发现,在这两个月内发生的一起事件,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好莱坞,甚至改变了世界电影产业的营销模式。
这是名副其实的“蝴蝶风暴”,虽然这起事件的起因很简单,只是一些人从美国网站上发起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最初很不起眼,但却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蔓延到了全国,甚至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活动效果最终轰动了全世界——也有人称好莱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个人粉丝电影自此诞生,但因为“粉丝电影”涵盖范围太广,这个结论存在不少异议,所以不做详细介绍。
要谈起这件甚至对好莱坞格局产生影响的事件,就得先谈一谈粉丝们为威廉创建的个人网站,它是一切的基石eads;。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威廉·布兰德利的个人网站,都是最独特的。
因为听闻网站是由哈佛的威廉影迷俱乐部创建,最早的一批驻站会员全是哈佛或附近常青藤联盟大学学生,而特意跑去网站潜伏了一段时间的《纽约客》记者曾撰文写道:“或许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样,有什么用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威廉·布兰德利演员当到一半,跑去开电影公司,当ceo当制片人,他的影迷为他创建的个人网站,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好莱坞元素。”
威廉拥有了个人网站,还是粉丝自发创建的,并且主页和内部功能都设计的很像模像样,这在好莱坞内部很是引起过一番话题——目前好莱坞拥有个人网站的演员都有谁?比较有代表性的,金·凯瑞、汤姆·克鲁斯、布鲁斯·威利斯、尼古拉斯·凯奇、阿诺德·施瓦辛格、茱莉亚·罗伯茨等等,无一不是a-list或者超a的存在,并且几乎全是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生人。
好莱坞七十后演员中,威廉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最早拥有个人网站的一批,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就是人气和地位攀升的象征,更别提威廉的个人网站还那么独特。
首先,和如今大部分的明星个人网站需要注册才能看帖及发帖,帖子发出前甚至还会被管理员审核的规定不同,威廉的个人网站任何一个游客都能浏览网站的最新资讯,只有发帖和进入一些内部板块的时候才需要注册,只是注册一下而已,不需要再经过任何审核,这种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开放的模式是很容易让浏览网站的人心生好感的。
其次,网站发布的威廉工作动向也是最新最及时的(亚蒙·高夫曼和芭芭拉·威尔逊就有关注网站,所以八成是他们提供信息),而且因为威廉是个单身汉,经常和朋友在一起,他的朋友大多也都是明星或名流的缘故,网站也会发布其他演员的咨询,一开始是威廉身边朋友们的,后来扩大到他在比弗利山的邻居甚至是拍片的搭档之类,因为网站很开放自由程度很高,氛围也很棒(多为威廉或朋友们的粉丝,自然战不起来),于是也吸引了不少其他还没拥有个人网站的明星粉丝来驻扎。
最后,网站不知什么时候又涌进来一大批托尔金和j·k·罗琳的书迷,前者关心《魔戒》三部曲要被拍成什么样子,后者关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电影化,后来甚至连哈佛的lgbt群体都来驻扎了,然后是波士顿、纽约、洛杉矶的lgbt们,网站里甚至有一个板块是以彩虹旗命名的。当然了,在这个主流社会还不怎么认同同志群体的时代,这个板块也是网站极少有的,需要验证才能进入的区域之一。
用威廉一个影迷的话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个人网站,简直就像是一个粉丝的联合国,一个志同道合之人交友的乐园,甚至是《好莱坞报道》的网站版。”
亚蒙·高夫曼和芭芭拉·威尔逊甚至是丹尼·伯恩都会时不时的上网站浏览一下,威廉自己倒还没去过,因为会觉得那样的举动有点过于自恋,不过如果威廉自己有去体验下网站的话,他会发现自己的个人网站,竟然有点像是后世兴趣社交论坛和新闻网站的雏形。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牛爆了。
1998年11月14日,《遇见乔·布莱克》北美公映后的第二天,威廉个人网站的创立者之一,网站id为“麦考白”的乔纳森·贝茨在网站上置顶了一个帖子,这个帖子就像一把火炬,从网站开始熊熊燃烧,烧到了运营已经非常成熟的imdb,烧到了刚刚推出没多久的烂番茄,烧到了其他所有影视评论打分网站,最终烧遍了整个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
; “电影很美,无论是画面还是配乐都赏心悦目,而且也讲了很多故事与道理,布莱斯特导演,你认为《遇见乔·布莱克》的主题是什么?爱情、生命、死亡还是宗教?”《纽约客》的记者最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很巧妙的绕过了所有难堪的问题,转而从电影主题上下手。
像《纽约客》《电影评论》这样专业电影杂志的记者,心态调整的还是比较快的,因为他们做电影杂志追求的真理就是四个字“客观公正”,虽然先骂后夸有点自打自脸的嫌疑,但是为了杂志口碑该对自己扇的巴掌还是要扇下去,不然损害的就该是他们杂志的行业权威地位了eads;。
不过也有不少媒体记者,正在挖空心思想着影片的缺点,他们不希望,也不想要改变立场,例如《娱乐周刊》的记者安德烈·艾奇逊,他早在威尼斯电影节举办期间就将《遇见乔·布莱克》抨击的体无完肤,言辞激烈到只能坚持自己立场到底了,无论影片有多好,哪怕明年春天斩获了奥斯卡,安德烈·艾奇逊也是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的。
马丁·布莱斯特导演从主持人手里拿过话筒,想了想后,说:“亲情、爱情、生命、死亡、宗教这些电影全都有涉及,但我想的是,电影的主题并不是它们中的哪一个,而是全部,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做总结的话,应该就是‘美好’吧。爱情的美好,亲情的美好,友情的美好,生命的美好,甚至死亡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当然了,整部电影中最美好的我想应该是威尔,刚刚,当他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好多人的眼睛都看直了,就跟当初拍摄时他从化妆室走出来,摄影棚里其他人的反应一模一样——上帝、耶稣、圣母玛利亚甚至还有梅林的胡子,刚刚都有谁忍不住发声了?我敢打赌我听见了不下于五次的抽气声。”
现场先是安静了一秒钟,然后人们哄堂大笑。
观众们咧着嘴巴“哈哈哈哈”,他们被马丁·布莱斯特最后的幽默逗的乐不可支,那让他们想起自己和朋友刚才对着银幕上的死神流口水的花痴模样,那真的是太太太太蠢了。
但是单纯觉得好玩的也只有观众而已,舞台上下,很多电影主创和媒体的内心都是极度惊讶的。
特别是在马丁·布莱斯特回答完问题,主动又友好的将话筒递到威廉手里的时候,威廉一边伸手接过,一边都忍不住露出了些微诧异的眼神。
威廉和媒体们惊讶的内容是一样的:几个月前环球内部曾因电影到底要不要重新剪辑发生过数次争论,导演马丁·布莱斯特站在一方,而身为影片主演威廉不仅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上,甚至促使环球总裁朗·梅耶否决了马丁·布莱斯特剪辑的版本在北美公映,致使马丁·布莱斯特大怒,不仅单方面中断了和威廉客套的友谊,甚至连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都没想过带主角一起,这件事在好莱坞根本不是一个秘密,人人都知道《遇见乔·布莱克》的导演和主演闹翻了,为何现在马丁·布莱斯特居然主动朝威廉示好了?
“威尼斯之后,我已经意识到曾经固执的我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你的坚持是正确的,威尔。”在递话筒的时候,马丁·布莱斯特刻意将后脑勺对着台下,用压的很低的声音对威廉快速说:“我想你使我避过了一次事业滑铁卢,谢谢,威尔,还有对不起,为我之前愚昧的行为。”
这就解释的通了:自从环球做了要夺走马丁·布莱斯特最终剪辑权的决定后,马丁·布莱斯特因为愤怒和固执,已经很久没去关注电影的后期制作了,也从未看过环球宣布公映的两小时北美公映版本,但是在经历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难堪之旅,以及今晚的首映,马丁·布莱斯特终于发现,这一次正确的不是他,环球选择的版本的确是比他自己的更好,而且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故事更易懂,主线更明确,节奏更紧凑,各个支线故事的剧情分配也更合理,对比过后,马丁·布莱斯特不得不承认曾经的自己是错误的。
如果今晚上映的不是环球的版本,而是自己亲手剪辑的三小时电影,结果会怎么样?
大概,观众们的反应会和当初在威尼斯放映时一样吧——放映一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人在打哈欠,大规模的提前离场,影迷毫不留情的批评吐槽,记者尖酸刻薄的挖苦提问,第二天的报纸新闻,更是能将人气的直接心脏病发eads;。
这样的场景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噩梦,而且,环球能容忍马丁·布莱斯特在威尼斯遭遇失败,却绝不会容忍他也搞砸电影的北美票房市场,谢天谢地公映的是更好的这个版本,如果全美公映的是马丁·布莱斯特剪辑的欧洲版本,而欧洲版本又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使得票房不佳口碑也不佳的话……他的事业就完了。
或许马丁·布莱斯特之前是对威廉·布兰德利讨厌又痛恨,认为对方和环球联手毁了自己的电影,但是今天过后,那些负面的情绪就全都变成了感激。马丁·布莱斯特心中懊恼极了,他恨自己先前太过膨胀,没有早一点看清事实。
因为马丁·布莱斯特的主动示好,现场气氛变得更加的和缓,发布会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现场等待已久的影迷,几乎是在媒体散去的同时,就朝演员们蜂拥而去,他们都渴望利用这得来不易的机会能和偶像近距离接触一下,如果能捞到一个合影或是聊上一两句天,那就再幸运不过了,如果不行的话,一个签名,也能让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吸气呼气乔纳森!不要表现的像是得了哮喘的病人一样!’
‘说点什么,快说点什么乔纳森,威尔都已经走过来给了你一个拥抱了,快点恢复理智,不要激动的直接晕死过去!’
就算乔纳森·贝茨的内心嚎叫的分贝已经突破两百,也用上了所有的理智去调配身体行动,但大概是因为过于兴奋和享受的原因,他只觉得自己浑身的力气好像都用完了,喉咙干渴的厉害,发不出一点声音,甚至连眼珠子都不会灵活转动了,只能机械的盯着正前方,在那一张张羡慕嫉妒的表情上来回巡视着。
而他的上半身,此刻正陷入在一个拥抱当中,一个来自于威廉·布兰德利的拥抱——这也是为什么乔纳森·贝茨瞬间失去了所有行动力,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在用恨不能以身相代的目光盯着他看的原因。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乔纳森·贝茨想,其实很简单,就在刚才,他排队走到威廉·布兰德利身前,期望自己能得到一个合影,但心里明白最有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签名,或者根本还没排到他签名就结束了,然后威廉·布兰德利抬起头,穿过乔纳森前面至少三排人看到了他,露出一个认出来了的表情和小小的微笑,然后威廉问他:“乔纳森·贝茨,我应该没有记错你的名字对吧?你从哈佛毕业了吗,我似乎没怎么在校园里看到你,听说你还创建了我的个人网站?学校里我的影迷会不会也有你的参与吧。”
威廉的话带着魔力,乔纳森身前的人主动让开了位置,在威廉和他之间留出一条通道,犹如摩西分海一般。
乔纳森·贝茨当时就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个。
没想到威廉居然没对他夸张的打扮(绿色头发紧身皮裤还有穿环)投以一丝奇怪的目光,没想到威廉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名字和长相,没想到威廉还记得他们是哈佛校友,没想到威廉曾试图在哈佛校园里找寻他的身影,更没想到威廉居然知道自己为他做的事。
一股暖流直接从喉咙途经心脏,流进了乔纳森的胃里,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只有拼命咬紧牙关,才没有让身体内那些犹如炸弹一般的激动真的爆炸开来。
‘不能兴奋到失控’,他在心中这么警告自己,因为他彻底兴奋起来会癫狂到自己都害怕eads;。
“所有的答案都是‘是’,除了已经毕业那点,我要到明年才毕业,不过现在我在纽约找了一份实习的工作。”乔纳森·贝茨终于开口说话了,和内心的万分紧张不同,他装出来的镇定还是很能唬人的。
“你正处在实习中,却还和其他人一起为我创建了一个网站?我想我需要对你说声谢谢。”
然后乔纳森心中的阿波罗,露出了一个比六月晴天的曼哈顿还要灿烂的笑容,走近他,轻轻的给了他一个充满好闻味道的拥抱。
或许是那双墨绿色的眼睛对他施了魔法,乔纳森感觉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按下了慢回放键,身边的一切都定格了,时间、空间,威廉那令他浑身战栗不已的拥抱,视线里每个人面部羡慕嫉妒的表情,甚至连他的思想都开始陶陶然了,就像是刚刚喝下两大杯伏特加那样。
这个拥抱似乎很漫长,又似乎只有一瞬间,很快,就有经纪人来通知威廉他们得离开了,拥抱结束的时候乔纳森怅然若失,但他的后背很快就被人拍了拍,乔纳森抬头,听见他的阿波罗说:“说再见之前,我能问你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吗?”
“爱死它了,电影引起我很多共鸣。”乔纳森真心实意地说。
“那就好。”威廉看起来像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威尼斯电影节以来,大多数媒体对影片的评价都不算好,我不确定那是媒体公正的评价,还是他们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所以我想要知道普通的观众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毕竟你们才是最重要也最广泛的群体。谢谢你,乔纳森,今天晚上我大概能睡个好觉了。”
威廉刚刚的问题,他看重普通观众对影片看法的那些话让乔纳森·贝茨感觉自己很被尊重,同时也有点惊讶——他以前也参加过很多次首映,遇到过很多好莱坞的大明星,但那些演员无一例外,全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媒体和影评人的夸奖,对于真正掏钱买票进电影院的普通观众的意见,就缺乏足够的重视了。今天,还是乔纳森以普通影迷的身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演员问“你喜欢这部电影吗?”之类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乔纳森·贝茨当然很喜欢《遇见乔·布莱克》,而且根据刚刚在电影院里的观察,他也很确定其他多数人也都同样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惊讶于威廉问题的同时,乔纳森·贝茨心头涌起的还有骄傲,他喜欢的演员是如此的优秀又与众不同,今天,威廉给予了乔纳森太多的幸福,他感觉胸中充满了愉悦的情绪,忍不住想回馈给威廉更多,这种想法,在乔纳森·贝茨酝酿了一晚上的影评,第二天登陆imdb网站,准备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影评,却不小心看到了一些让他怒火中烧内容的时候,发酵到了最大——
……
很多年后,当一些媒体,或传记作家,或好莱坞电影编剧重新审视一九九八年的最后两个月,他们会发现,在这两个月内发生的一起事件,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好莱坞,甚至改变了世界电影产业的营销模式。
这是名副其实的“蝴蝶风暴”,虽然这起事件的起因很简单,只是一些人从美国网站上发起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最初很不起眼,但却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蔓延到了全国,甚至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活动效果最终轰动了全世界——也有人称好莱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个人粉丝电影自此诞生,但因为“粉丝电影”涵盖范围太广,这个结论存在不少异议,所以不做详细介绍。
要谈起这件甚至对好莱坞格局产生影响的事件,就得先谈一谈粉丝们为威廉创建的个人网站,它是一切的基石eads;。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威廉·布兰德利的个人网站,都是最独特的。
因为听闻网站是由哈佛的威廉影迷俱乐部创建,最早的一批驻站会员全是哈佛或附近常青藤联盟大学学生,而特意跑去网站潜伏了一段时间的《纽约客》记者曾撰文写道:“或许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样,有什么用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威廉·布兰德利演员当到一半,跑去开电影公司,当ceo当制片人,他的影迷为他创建的个人网站,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好莱坞元素。”
威廉拥有了个人网站,还是粉丝自发创建的,并且主页和内部功能都设计的很像模像样,这在好莱坞内部很是引起过一番话题——目前好莱坞拥有个人网站的演员都有谁?比较有代表性的,金·凯瑞、汤姆·克鲁斯、布鲁斯·威利斯、尼古拉斯·凯奇、阿诺德·施瓦辛格、茱莉亚·罗伯茨等等,无一不是a-list或者超a的存在,并且几乎全是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生人。
好莱坞七十后演员中,威廉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最早拥有个人网站的一批,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就是人气和地位攀升的象征,更别提威廉的个人网站还那么独特。
首先,和如今大部分的明星个人网站需要注册才能看帖及发帖,帖子发出前甚至还会被管理员审核的规定不同,威廉的个人网站任何一个游客都能浏览网站的最新资讯,只有发帖和进入一些内部板块的时候才需要注册,只是注册一下而已,不需要再经过任何审核,这种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开放的模式是很容易让浏览网站的人心生好感的。
其次,网站发布的威廉工作动向也是最新最及时的(亚蒙·高夫曼和芭芭拉·威尔逊就有关注网站,所以八成是他们提供信息),而且因为威廉是个单身汉,经常和朋友在一起,他的朋友大多也都是明星或名流的缘故,网站也会发布其他演员的咨询,一开始是威廉身边朋友们的,后来扩大到他在比弗利山的邻居甚至是拍片的搭档之类,因为网站很开放自由程度很高,氛围也很棒(多为威廉或朋友们的粉丝,自然战不起来),于是也吸引了不少其他还没拥有个人网站的明星粉丝来驻扎。
最后,网站不知什么时候又涌进来一大批托尔金和j·k·罗琳的书迷,前者关心《魔戒》三部曲要被拍成什么样子,后者关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电影化,后来甚至连哈佛的lgbt群体都来驻扎了,然后是波士顿、纽约、洛杉矶的lgbt们,网站里甚至有一个板块是以彩虹旗命名的。当然了,在这个主流社会还不怎么认同同志群体的时代,这个板块也是网站极少有的,需要验证才能进入的区域之一。
用威廉一个影迷的话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个人网站,简直就像是一个粉丝的联合国,一个志同道合之人交友的乐园,甚至是《好莱坞报道》的网站版。”
亚蒙·高夫曼和芭芭拉·威尔逊甚至是丹尼·伯恩都会时不时的上网站浏览一下,威廉自己倒还没去过,因为会觉得那样的举动有点过于自恋,不过如果威廉自己有去体验下网站的话,他会发现自己的个人网站,竟然有点像是后世兴趣社交论坛和新闻网站的雏形。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牛爆了。
1998年11月14日,《遇见乔·布莱克》北美公映后的第二天,威廉个人网站的创立者之一,网站id为“麦考白”的乔纳森·贝茨在网站上置顶了一个帖子,这个帖子就像一把火炬,从网站开始熊熊燃烧,烧到了运营已经非常成熟的imdb,烧到了刚刚推出没多久的烂番茄,烧到了其他所有影视评论打分网站,最终烧遍了整个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