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朝局动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推荐《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悟空与紫霞》,搜《民国武林秘闻录》,给你好看!
倭仁、周祖培和瑞常略略商量了一下,邀请大家到内阁商谈,把慈禧太后的朱谕,改成“明发”,因为朱谕中别字连篇,如果让王公大臣同看,少不得会传出去当笑话讲。
为了维护天威,以不让人看为宜。等商量停当,周祖培派人把文祥请了来,当面告知其事。
文祥大出意外,原以为内阁会议,蔡寿祺的供词于恭亲王有利,复奏虽未能尽力为恭亲王开脱,但至多不过“裁减事权”,撤一两项无关紧要的差使,显显慈禧太后的威风。
谁知这个威风显得这么足,差一步就要降恭亲王的爵!回到军机处,一面派人为恭亲王送信,一面与同僚商议,觉得处境尴尬。
事情看来要成僵局,政务也有停顿的模样,军机三枢臣苦闷不堪,每日在直庐徘徊,要等一个人来,情势才有转机。——这个人就是在盛京的醇郡王。
不过,军机三枢臣的苦闷虽一,原因多少不同。文祥了解洋务,深知外国使节对于枢廷动态,都有报告回国。
现在大清朝的那面黄龙旗已经有了裂痕,全靠政局稳定,有位高望重的恭亲王在上笼罩一切,合力弥补,才可以不使那条裂痕扩大。
如果朝局动荡,足以启外人的异心。所以文祥不免有隐忧。
李棠阶的目光是在各省,他完全清楚。从咸丰初年的军机大臣文庆开始,以至于肃顺专权,恭亲王当国,有一个以贯的方针:泯没满汉的界限,而且要重用汉人。
不是如此,不能有曾国藩,更不能有左宗棠。如今大功初见,私嫌又生,连慈禧太后都说过“恭王植党”的话,意思是指他外结曾国藩以自重。
如今蔡寿祺的折子中,为旗将不平,攻击湘军,挑拨满汉之间的感情,如果由恭亲王波及到,最善于保泰抚国的曾国藩,那对大局的影响可就太严重了。
至于曹毓瑛,一片心思都在恭亲王身上,他一垮,自己也要跟着垮,切身利害所关,格外着急。不过,这些纵横捭阖的手法,是他懂得最多。
他盘算了好几遍,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联络那些科甲出身的翰、詹、科、道,另外再觅一位够地位的王公出面,到十四内阁开会那天,以多胜少,把倭仁“淹”了,是为上策。
到了三月十三,恭亲王周围的人,一直在盼望的一个人到了:醇郡王。他从东陵工程处,星夜急驰,十三一早到京城,进宣武门回太平湖私邸,来不及换衣服就吩咐:“去请军机曹老爷!”
等曹毓瑛一到,醇郡王大骂蔡寿祺,说他有意捣乱,然后又说道:“我马上要上折子。”
曹毓瑛不动声色地问道:“请七爷的示,折子上怎么说?”
“这还要怎么说?没有六哥不会有今天。就凭这一点,两宫太后也得恩施格外。”
曹毓英提醒道:“总也得说一两句恭亲王有错的话。他一点不错,不就变了两宫太后大错而特错了吗?”
“六哥言语失检要是有,两宫太后不妨面加申饬,令其改过自新。”
这个说法公私兼顾,立言亦很得体。曹毓瑛心想,都说醇郡王庸懦,为避嫌疑,不会有仗义执言的举动。但是现在他知道如何建言才动听有效,看来这两年的历练,竟大有长进了。
于是,他就在醇亲王府拟了个奏稿,然后问道:“七爷得先跟六爷碰个面儿吧?”他的意思是,奏稿最好先让恭亲王过一过目。
“当然。咱们一块儿走。”
恭亲王看得很仔细,提议改动一个字:“窃恐传闻于外”改为“窃恐传闻中外”。这是暗示慈禧太后,在京城里的各国使节也在关心这一次的政潮。
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总有点挟外人以自重的意味,文祥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没有说出口来。
这样的稿子,曹毓瑛真是一挥而就,大意:
议政以来,未闻有昭著的劣迹,被参各款,又无实据。至于说召见奏对,语气不检,到底不是天下臣民共见共闻,窃恐传闻中外。如果骤尔罢斥,恐怕引起议论,似于用人行政,大有关系。
“这么说,行不行?”
文祥把他的话想了一遍,点点头说:“就照这意思写下来再看。”
最后是他自己的命意,加上以“臣愚昧之见,请皇太后皇上,恩施格外,饬下王公大臣集议,请旨施行”作结。
这个奏折递到慈禧太后手里,她掂得出分量。心里气愤,但能抑制,她很冷静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决还没有到达可以独断独行的地步,因此,立刻作了一个决定,接纳醇郡王的建议。
于是她召见文祥、李棠阶和曹毓瑛,除了抚慰以外,把折子交了下去,吩咐传谕王公大臣,翰詹科道,明天在内阁会议。
这一来,外面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第一,召见三军机大臣,把前两天明发上谕中“你们大家”这四个字,作了有力的澄清;第二,恭亲王逐出军机一节,必定可以挽回。
因此,这天到内阁来赴会的,特别踊跃,而且到得极早。但是会议却迟迟不能开始,因为倭、周两阁老以及协办的瑞常不曾到。
再一打听,说是两宫正在召见。这是为什么?莫非事情还有变化?大家都这样在心里怀疑。
这是因为慈禧太后听了倭仁的奏报,说恭亲王不但没有悔过之心,而且多方联络王公大臣,决定反抗到底。她虽不全信他的,但自己觉得对文祥所说的那番话,显得自己有些怕事,急于想收回似地。
如果这一天内阁会议下来,联名会奏请求复用恭亲王,不但太便宜了他,以后怕越发难制。
而且大家一定会这么说:到底是妇道人家,只会撒泼,办不了正经大事。如果落这样一个名声在外面,以后就不用再想独掌大权了。
为了这个缘故,慈禧太后决定把事情故意弄的复杂一些,好让别人猜不出自己的心思。
推荐《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悟空与紫霞》,搜《民国武林秘闻录》,给你好看!
倭仁、周祖培和瑞常略略商量了一下,邀请大家到内阁商谈,把慈禧太后的朱谕,改成“明发”,因为朱谕中别字连篇,如果让王公大臣同看,少不得会传出去当笑话讲。
为了维护天威,以不让人看为宜。等商量停当,周祖培派人把文祥请了来,当面告知其事。
文祥大出意外,原以为内阁会议,蔡寿祺的供词于恭亲王有利,复奏虽未能尽力为恭亲王开脱,但至多不过“裁减事权”,撤一两项无关紧要的差使,显显慈禧太后的威风。
谁知这个威风显得这么足,差一步就要降恭亲王的爵!回到军机处,一面派人为恭亲王送信,一面与同僚商议,觉得处境尴尬。
事情看来要成僵局,政务也有停顿的模样,军机三枢臣苦闷不堪,每日在直庐徘徊,要等一个人来,情势才有转机。——这个人就是在盛京的醇郡王。
不过,军机三枢臣的苦闷虽一,原因多少不同。文祥了解洋务,深知外国使节对于枢廷动态,都有报告回国。
现在大清朝的那面黄龙旗已经有了裂痕,全靠政局稳定,有位高望重的恭亲王在上笼罩一切,合力弥补,才可以不使那条裂痕扩大。
如果朝局动荡,足以启外人的异心。所以文祥不免有隐忧。
李棠阶的目光是在各省,他完全清楚。从咸丰初年的军机大臣文庆开始,以至于肃顺专权,恭亲王当国,有一个以贯的方针:泯没满汉的界限,而且要重用汉人。
不是如此,不能有曾国藩,更不能有左宗棠。如今大功初见,私嫌又生,连慈禧太后都说过“恭王植党”的话,意思是指他外结曾国藩以自重。
如今蔡寿祺的折子中,为旗将不平,攻击湘军,挑拨满汉之间的感情,如果由恭亲王波及到,最善于保泰抚国的曾国藩,那对大局的影响可就太严重了。
至于曹毓瑛,一片心思都在恭亲王身上,他一垮,自己也要跟着垮,切身利害所关,格外着急。不过,这些纵横捭阖的手法,是他懂得最多。
他盘算了好几遍,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联络那些科甲出身的翰、詹、科、道,另外再觅一位够地位的王公出面,到十四内阁开会那天,以多胜少,把倭仁“淹”了,是为上策。
到了三月十三,恭亲王周围的人,一直在盼望的一个人到了:醇郡王。他从东陵工程处,星夜急驰,十三一早到京城,进宣武门回太平湖私邸,来不及换衣服就吩咐:“去请军机曹老爷!”
等曹毓瑛一到,醇郡王大骂蔡寿祺,说他有意捣乱,然后又说道:“我马上要上折子。”
曹毓瑛不动声色地问道:“请七爷的示,折子上怎么说?”
“这还要怎么说?没有六哥不会有今天。就凭这一点,两宫太后也得恩施格外。”
曹毓英提醒道:“总也得说一两句恭亲王有错的话。他一点不错,不就变了两宫太后大错而特错了吗?”
“六哥言语失检要是有,两宫太后不妨面加申饬,令其改过自新。”
这个说法公私兼顾,立言亦很得体。曹毓瑛心想,都说醇郡王庸懦,为避嫌疑,不会有仗义执言的举动。但是现在他知道如何建言才动听有效,看来这两年的历练,竟大有长进了。
于是,他就在醇亲王府拟了个奏稿,然后问道:“七爷得先跟六爷碰个面儿吧?”他的意思是,奏稿最好先让恭亲王过一过目。
“当然。咱们一块儿走。”
恭亲王看得很仔细,提议改动一个字:“窃恐传闻于外”改为“窃恐传闻中外”。这是暗示慈禧太后,在京城里的各国使节也在关心这一次的政潮。
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总有点挟外人以自重的意味,文祥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没有说出口来。
这样的稿子,曹毓瑛真是一挥而就,大意:
议政以来,未闻有昭著的劣迹,被参各款,又无实据。至于说召见奏对,语气不检,到底不是天下臣民共见共闻,窃恐传闻中外。如果骤尔罢斥,恐怕引起议论,似于用人行政,大有关系。
“这么说,行不行?”
文祥把他的话想了一遍,点点头说:“就照这意思写下来再看。”
最后是他自己的命意,加上以“臣愚昧之见,请皇太后皇上,恩施格外,饬下王公大臣集议,请旨施行”作结。
这个奏折递到慈禧太后手里,她掂得出分量。心里气愤,但能抑制,她很冷静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决还没有到达可以独断独行的地步,因此,立刻作了一个决定,接纳醇郡王的建议。
于是她召见文祥、李棠阶和曹毓瑛,除了抚慰以外,把折子交了下去,吩咐传谕王公大臣,翰詹科道,明天在内阁会议。
这一来,外面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第一,召见三军机大臣,把前两天明发上谕中“你们大家”这四个字,作了有力的澄清;第二,恭亲王逐出军机一节,必定可以挽回。
因此,这天到内阁来赴会的,特别踊跃,而且到得极早。但是会议却迟迟不能开始,因为倭、周两阁老以及协办的瑞常不曾到。
再一打听,说是两宫正在召见。这是为什么?莫非事情还有变化?大家都这样在心里怀疑。
这是因为慈禧太后听了倭仁的奏报,说恭亲王不但没有悔过之心,而且多方联络王公大臣,决定反抗到底。她虽不全信他的,但自己觉得对文祥所说的那番话,显得自己有些怕事,急于想收回似地。
如果这一天内阁会议下来,联名会奏请求复用恭亲王,不但太便宜了他,以后怕越发难制。
而且大家一定会这么说:到底是妇道人家,只会撒泼,办不了正经大事。如果落这样一个名声在外面,以后就不用再想独掌大权了。
为了这个缘故,慈禧太后决定把事情故意弄的复杂一些,好让别人猜不出自己的心思。